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急性腹瀉的治療方法種類與利弊分析

急性腹瀉的治療方法種類與利弊分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急性腹瀉的治療

急性腹瀉的治療方法種類與利弊分析

(1)飲食療法: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營養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飲食過嚴或禁食過久常造成營養不良,以致病情遷延不愈影響生長髮育。故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後的康復時間,應根據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狀況、個體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行合理調整。以母乳餵養的嬰兒繼續哺乳,暫停輔食;人工餵養兒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湯、粥、麪條等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待好轉後繼續餵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腸炎多有繼發性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對疑似病例可暫停乳類餵養,改爲豆制代乳品,或發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減輕腹瀉,縮短病程。腹瀉停止後逐漸恢復營養豐富的飲食,並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

1)口服補液:ORS可用於腹瀉時預防脫水及糾正輕、中度脫水。輕度脫水口服液量約50~80ml/kg,中度脫水約80~100ml/kg,於8~12小時內將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後,可將ORS用等量水稀釋按病情需要隨意口服。

2)靜脈補液:適用於中度以上脫水、吐瀉嚴重或腹脹的患兒。輸用溶液的成分、量和滴注持續時間必須根據不同的脫水程度和性質決定,同時要注意個體化,結合年齡、營養狀況、自身調節功能而靈活掌握。

第1天補液:

①總量: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輕度脫水約爲90~120ml/kg,中度脫水約爲120~150ml/kg.重度脫水約爲150~180ml/kg,對少數合併營養不良、肺炎、心、腎功能不全的患兒尚應根據具體病情分別作較詳細的計算。

②溶液種類:溶液中電解質溶液與非電解質溶液的比例應根據脫水性質(等滲性、低滲性、高滲性)分別選用,一般等滲性脫水用1/2張含鈉液,低滲性脫水用2/3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用1/3張含鈉液。若臨牀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時,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

③輸液速度:主要取決於脫水程度和繼續損失的量和速度,對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障礙者應先快速擴容,20ml/kg等滲含鈉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30~60分鐘內快速輸入。累積損失量(扣除擴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時內補完,約每小時8~lOml/kgo脫水糾正後,補充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時速度宜減慢,於12~16小時內補完,約每小時5ml/kg。若吐瀉緩解,可酌情減少補液量或改爲口服補液。

④糾正酸中毒:輕、中度酸中毒無需另行糾正,因爲輸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鹼性溶液,經過輸液後隨着循環和腎功能改善,酸中毒即可糾正。重度酸中毒可另用鹼性溶液糾正。

⑤糾正低血鉀:有尿或來院前6小時內有尿即應及時補鉀;濃度不應超過0.3%;每日靜脈補鉀時間,不應少於8小時;切忌將鉀鹽靜脈推入,否則導致高鉀血癥,危及生命。細胞內的鉀濃度恢復正常要有一個過程,因此糾正低鉀血癥需要有一定時間,一般靜脈補鉀要持續4~6天。能口服時可改爲口服補充。

⑥糾正低鈣及低鎂血癥:出現低鈣症狀時可用10%葡萄糖酸鈣(每次1~2ml/kg,最大量≤10ml)加葡萄糖稀釋後靜注。低鎂者用25%硫酸鎂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內注射,每6小時一次,每日3~4次,症狀緩解後停用。

第2天及以後的補液:經第1天補液後,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已基本糾正,第2天及以後主要是補充繼續損失量(防止發生新的累積損失)和生理需要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一般可改爲口服補液。若腹瀉仍頻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靜脈補液。補液量需根據吐瀉和進食情況估算,並供給足夠的生理需要量,用1/3~1/5張含鈉液補充。繼續損失量是按“丟多少補多少”、“隨時丟隨時補”的原則,用1/2~1/3張含鈉溶液補充。仍要注意繼續補鉀和糾正酸中毒的問題。

(3)藥物治療

1)控制感染:

①水樣便腹瀉患者(約佔70%)多爲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液體療法後多數會自愈,可選用微生態製劑和黏膜保護劑。如伴有明顯中毒症狀不能用脫水解釋者,應選用抗生奈治療。

②黏液、膿血便患者(約佔30%)多爲侵襲性細菌感染,應根據臨牀特點,針對病原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再根據大便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菌、鼠傷寒沙門菌所致感染常選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氨苄西林、紅黴素、氯黴素、頭孢黴素、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呋喃唑酮、複方磺胺甲嗯唑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假膜性腸炎、真菌性腸炎應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據病原可選用萬古黴素、新青黴素、利福平、甲硝唑或抗真菌藥物治療。嬰幼兒選用氨基糖苷類及其他副作用較爲明顯的抗生素時應慎重。

2)微生態療法: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羣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襲,控制腹瀉。微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需氧芽胞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等。

3)腸黏膜保護劑: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與腸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強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蒙脫石粉。

4)抗分泌治療:腦啡肽酶抑制劑消旋卡多曲,通過加強內源性腦啡肽來抑制腸道水電解質的分泌,治療分泌性腹瀉,如腸毒素性腹瀉。

5)補鋅治療:急性腹瀉補鋅可以加快腸黏膜修復,縮短病程,減少慢性腹瀉發生。WHO建議腹瀉兒童補鋅10~14天,年齡<6 10mg="" d="">6個月補元素鋅20mg/d。

6)避免用止瀉劑:如洛哌丁醇,因爲它抑制胃腸動力的作用,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對於感染性腹瀉有時是很危險的。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