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很多人都喜歡喝啤酒,像聚會,慶祝生日的時候啤酒肯定是少不了的。作爲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飲品,啤酒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偶爾喝喝啤酒沒什麼,不過倘若長期喝啤酒的話,反而對身體會帶來很大傷害,引發多種疾病。下面瞭解下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1

啤酒心

如果無節制地濫飲啤酒,體內累積的酒精就會損壞肝功能,增加腎臟的負擔,心肌組織也會出現脂肪細胞浸潤,使心肌功能減弱,引起心動過速;加上過量液體使血循環量增多而增加心臟負擔,致使心肌肥厚、心室體積擴大,形成“啤酒心”。長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亂等。

啤酒肚

由於啤酒營養豐富、產熱量大,長期大量飲用會造成體內脂肪堆積,致使大腹便便,形成“啤酒肚”。從而易導致血脂、血壓升高。

結石和痛風

有關資料還表明,萎縮性胃炎、泌尿系統結石等患者,大量飲用啤酒會導致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這是因爲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烏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們相互作用,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不但促進膽腎結石形成,而且可誘發痛風症。

胃腸炎

大量飲用啤酒,使胃黏膜受損,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出現上腹不適、食慾不振、腹脹和泛酸等症狀。

癌症

飲啤酒過量還會降低人體反應能力。美國癌症專家發現,大量飲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險性要比飲烈性酒的人高3倍。

鉛中毒

啤酒釀造原料中含有鉛,大量飲用後,血鉛含量升高,使人智力下降,反應遲鈍,嚴重者損害生殖系統;老年易致老年性癡呆症

長期喝啤酒多種疾病找上門2

喝啤酒要注意什麼

胖子不宜喝生啤,生啤保存了酶的活性,有利於大分子物質解析,因此含有更富厚的氨基酸和可溶卵白,因此每每比熟啤更受接待,但需留意胖人並不得當喝生啤。

不宜搭配燒烤食品,許多人都喜畛刳夏夜邊喝啤酒邊吃燒烤,這種廣受接待的飲食搭配卻很也許誘發痛風乃至癌病。

飲用不宜過量,啤酒的.酒精含量不高,以是不少人在炎天舒懷狂飲,乃至將其看成消暑飲料飲用。但究竟上無窮制地飲用啤酒,同樣有損人體。

不宜拿啤酒解渴,啤酒被不少人視爲解渴、止汗的清冷飲料。但究竟上喝啤酒,也許反而讓口渴、出汗更鋒利。據保健專家先容,啤酒在飲用時有清冷舒服感,但當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腎上腺激素的滲透,使心跳加速、血管擴張、體表散熱增進,從而增進水分蒸發,引起口乾。

怎麼喝啤酒不會發胖

1、控制飲食量

喝酒的過程中酒精會爲身體提供熱量,這個時候不妨試着控制飲食量,減少食物中攝入過多的熱量。

2、喝酒前吃東西

喝啤酒之前適量的喝酸奶或者是牛奶是比較好的,這一類食物能夠幫助抑制人體對酒精的吸收,還能夠增加飽腹感,減少熱量攝入。另外喝酒前可以多出一些蔬菜沙拉等,幫助增加膳食纖維以減少喝酒量。

3、喝酒時跟茶水交替喝

喝酒時喝茶水能夠幫助身體補水,加速酒精的代謝,避免酒精在體內停留過長時間而導致更多熱量釋放轉化成脂肪。

4、每天適量喝啤酒

一升啤酒=一兩白酒。啤酒終屬酒類,一升啤酒的酒精含量相當於一兩多白酒的酒精含量。

一般來說,成人每次喝啤酒最多以一二百毫升爲宜,一天不要超過500毫升(一瓶)。所飲啤酒最適宜的溫度在12-15℃,此時酒和泡沫都處於最佳狀態,飲用時爽口感最爲明顯。冰鎮啤酒應適量飲用,不宜與醃薰食品共餐。

哪些人不能喝啤酒

肝病患者不宜飲用啤酒

啤酒裏含有酒精,酒精經胃腸吸收到體內後,需經肝臟等組織器官的代謝將其分解。有肝能不正常,解毒能力弱,不能及時發揮解毒作用,易發生酒精中毒。從而會造成毒害肝臟細胞的乙醛大量積聚在肝臟內,促使肝病惡化。大量飲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痛風患者不宜飲用啤酒

啤酒內含大量的嘌呤、核酸,痛風患者飲用啤酒後,可使血中尿酸增多,引起痛風。

肥胖症患者

喝啤酒易發胖,原因是清爽的苦味可刺激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使胃口大開,進食多,增加了熱量。

心臟病患者

心臟中的脂肪過多,會造成心臟功能減弱,心臟擴大,形成“啤酒心”,造成心肌損害,若不能及時修復,可加速心臟衰老和功能衰竭,並出現供血不好和心動過速等。

患有胃炎的人不宜飲啤酒

啤酒宜引起慢性胃炎,過多飲用還可引起胃出血。啤酒對胃黏膜有刺激,造成胃黏膜的損害,胃黏膜充血和水腫,出現食慾減退、上腹脹滿。

服藥者不宜飲用啤

啤酒可與藥物產生副作用,既增加酸度也影響藥物的分解和吸收,影響藥物療效。特別是對抗生素、降壓藥、鎮靜劑、抗凝劑等,影響更明顯。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用啤酒

啤酒中的酒精會產生一定的熱量,影響患者正常飲食控制。一次飲啤酒過量可使人體內血糖含量增高。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