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家長付出一番努力,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情緒,並幫組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那麼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呢?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1

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正面情緒都要包容

很多家長會下意識地將情緒分爲好情緒和壞情緒,好情緒包括喜悅、幸福、感激等,壞情緒則包括悲傷、憤怒、害怕、嫉妒等。

並進而認爲好情緒對孩子是有利的,而壞情緒則對孩子是有害的。在育兒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持有這種先入爲主的偏見,則對孩子的情緒訓練是非常不利的。

在孩子表現出在家長眼裏看來是“壞情緒”時,家長會覺得擔憂或反感,並急於阻止孩子出現這類情緒,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堅強、更陽光

但事與願違,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總是遭到爸爸媽媽的阻止和否定,孩子會產生愧疚心理和內疚感。而且孩子可能還會因爲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的心情而產生對家長的抱怨。

所以家長首先要糾正自己認爲情緒分好、壞的觀念,這樣才能正視孩子的情緒,不管孩子表現出的是負面情緒還是正面情緒,家長都能接受並理解孩子,並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嘗試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家長的態度一定要真誠

在嘗試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家長就應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誠地嘗試與孩子感同身受,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

經常聽到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太可愛了,連生氣的`燕子也是那麼可愛”之類的話,但事實上家長在這樣想的時候,往往就意味着無法真誠地感受孩子的情緒了。

如果家長沒能認真對待孩子的情緒,孩子會覺得沒受到重視,其難過的感受一點也不比大人少。孩子會從家長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態度中感受到類似被最親近的人背叛時的憤怒與絕望。

想象一下,當孩子正在氣頭上時,家長卻強忍着笑說“寶寶生氣了”之類的話,這種表裏不一的行爲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對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非常不利。

少問孩子“爲什麼”

爲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爲要讓寶寶回答你提出的“爲什麼”類問題,需要動用認知思考才能實現,而認知思考屬於前額葉的功能,前額葉一般要得到成年纔會發育完成。所以讓一個小孩子回答“爲什麼”是不現實的。

比如說孩子從外面玩耍回來,衣服悶悶不樂的樣子,家長問“爲什麼不開心”,孩子往往是無法準確回答的,那應該怎麼做呢?可以說“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

看起來微小的改變的背後實際上是從理性到感性的轉移,後者從孩子的情緒作爲出發點,更容易深入孩子內心。

如果家長一時不會還無法確定孩子當時的情緒,就可以問“你的心情感覺怎麼樣?”,這樣就可以引導孩子感受並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或者還可以用“是什麼...”來代替“爲什麼”,比如問孩子“是什麼讓你不開心了”,這樣孩子也會較快地融入與家長的對話中

而如果問的是“爲什麼”,孩子極有可能會回答“不知道”。這兩種說法在大人看來可能沒有區別,但對孩子來說卻並不是這樣。

家長可以試試“鏡像式對話法”

所謂“鏡像式對話法”就是在與孩子對話時,家長跟着孩子重複某些表述,比如孩子說“他把我的小汽車推走了...”,家長就說“小汽車被別人推走了,你感覺很生氣是吧”。

類似這樣的交流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家長理解了,於是會進一步打開自己的心扉;而且通過家長的重複,還可以讓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緒。

但家長要注意的是,切記濫用“鏡像式對話法”,如果只是一味地機械重複,非得不會達到應有的效果,反而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2

1. 學會傾聽,不帶評斷聽孩子真實想法

傾聽也是一種能力。但是生活中常常見到的現象是沒聽孩子講完就開始下結論,孩子有話不能表達,慢慢的他就不願意和我們說了,接下來不管怎麼問孩子,孩子回答:“不知道”或者沒反應。

這代表他們心中有個聲音,那就是我說了也沒用所以我懶得說。

學會傾聽能快速暫停你內心的負面情緒回到理性層面,以免因爲信息不對稱而破壞親子關係。

就拿小洪家的孩子來說,小洪覺得吃好飯就應該立馬去寫作業,要玩要做其他事情那必須是完成作業看情況而定,可孩子覺得我要先玩一會才能開始學習。

孩子之前有跟小洪說過這個事情發財,但是小洪認爲孩子必須是聽自己的,自己這個做法纔是對的。時間一長孩子已經懶得跟小洪說心裏話,你讓我做那我就坐在書桌前但是小腦袋裏想的還是玩耍的一些事情,根本靜不下心來,小洪看到孩子的學習狀態自然就是磨磨蹭蹭不自律。

傾聽是對孩子的尊重。其實小洪可以先陪着孩子盡情的玩下,當他的小腦袋裏那些想玩的念頭得到了滿足,那他就會乖乖的坐到書桌前開始他的學習。

腦科學的研究表示如果一個人可以在充分的運動、休息、遊戲之後工作他的狀態是最好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在傾聽的`時候一定記得放下你手上的事情,看着他的眼睛聽他說,把你的百分百的注意力給到孩子。

2.表達你的感受

跟孩子說出你的感受,這是一份親子之間的愛的聯結,訓練你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能有效覺知情緒背後的原因。同時也是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更加的自信,還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處理衝突,提高智力的發展。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第2張

比如小洪看到孩子已經花了一個小時但是語文的抄寫作業還沒做完,接下來還有一張數學卷子、英語聽寫以及課文背誦,那要到幾點才能結束,想到還有小女兒睡前親子閱讀,泡奶、哄睡覺,小洪已經控制不住情緒扯着嗓子吼道:“你還要多少時間做完,不想做就不要做了,明天等着老師挨批好了”,小洪的吼叫嚇哭了小女兒。

正確的做法是真實地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時候小洪可以換個說法,說“孩子,我看到你語文抄寫作業花了一小時,你還要數學、英語作業還沒完成,媽媽有點擔心,怕影響到今晚的休息和你明天上學的狀態,你是怎麼想的能告訴我嗎?”。

把你的擔心以口述的方式表達出來,不帶指責和抱怨。這不僅尊重了孩子也尊重了自己,同時使母子連心形成共鳴。

3.賦予孩子選擇權,就是把責任交還給孩子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不是胡來也不是散漫,而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學習和作業是家長的事還是孩子的事?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孩子不需要事事徵得我們的同意,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地內化自己的行爲,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感,自主意識增加、更加懂得珍惜、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促進親子關係融洽。

記得《西遊記》裏有個故事情節,就是孫悟空要去打妖怪,在地上給唐僧畫了一個圈,讓師傅在這個圈裏呆着但不能跨出這個圈。

隨心所欲不逾矩,重要的就是這個矩,就是這個底線,底線價值觀就是安全、健康、負責任。

接下來就是給他空間不要把他盯着死死的。讓他在裏面自由的活動,哪怕會有點小錯誤也允許它發生。

在孩子問題上也同樣如此。孩子是作業的第一責任人,要把這個選擇權給到孩子,孩子沒有承擔過後果他永遠學不會責任和擔當。

比如,孩子忘記帶課本到學校,你不要着急忙慌爲孩子送書,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他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爲此可能回家後對你一通抱怨。但之後他一定學會了做完作業後檢查下是不是所有的課本都放入了書包,因爲他記得那一次在課堂上老師對他的批評。

給到孩子選擇的空間,讓他有機會去體驗試錯,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約束自己的行爲,孩子纔會越來越自覺和自律。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3

理解孩子的情緒就需要先了解一些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年幼的孩子不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心理上對自己的控制能力都比較弱,對壓力和刺激的承受能力也有限,在大人看來也許不大的事兒,到了孩子那裏可能會變得很困難。

孩子的認知功能尚不成熟,所以在語言表達上不一定清晰準確,有時大人只顧着急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卻忘了孩子可能也很着急,結果越急越說不清楚,越說不清楚越急。

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家長應當注意: 反思自己與孩子的關係。家庭環境與孩子的關係最爲密切,孩子的情緒變化經常是受家庭關係的質量影響。對於外來務工人員來說,與孩子聚少離多是誘發孩子情緒問題的一大原因。

怎樣確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第3張

孩子如果長期與父母分開,或是經常與父母分離,可能形成不安全、不穩定的印象,使孩子變得膽怯或者規範性差;父母如果經常見不到孩子,也會疏於對孩子的管教,難以真正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

要想把握孩子的心態,還是要多一些陪伴、關心和相處才行。

瞭解孩子與夥伴的關係。孩子需要從同齡人那裏得到認可和歸屬感,需要夥伴的支持和理解,有些話孩子願意和朋友說,不願意和家長說,這和大人是一樣的,家長應該理解,允許孩子有隱私的空間。

瞭解孩子的學校生活。學校是孩子另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除了和同學的關係外,學習情況、課業壓力、孩子對學習強度的承受能力、孩子與老師的關係等也都是與孩子情緒密切相關的因素,家長也可以從這些方面瞭解孩子的動態。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