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在育兒方面對於我們來說關於孩子的情緒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健康體現,那麼好的教育需要怎樣的一個管理,那麼情緒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紹怎樣進行情緒管理,一起了解一下吧。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1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我又把兒子小通打哭了。

因爲小通只顧玩,尿了褲子。吃飯的時候被我發現了,我的火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氣得抓住他就在他大腿裏擰了一下。這一下便是小通驚天動地的哭,就是那種不留餘地的哭,聲音響得大概院子周圍都可以聽到。

小通哭得好無助,我的心頓時緊張了起來,後悔自己怎麼把他擰得那麼厲害。可是擰都擰了,一定得讓他記住。所以即使他那樣哭,我也沒拉下臉去哄他。

隨之,我也遭到來自全家人的攻擊。先是婆婆氣着指責我:“你怎麼沒輕沒重的啊?小通那麼小,他知道什麼?你把他打得那麼厲害!”嫂子也抱怨:“你怎麼那麼打他?”老公先還板着臉說他兒子怎麼就尿褲子了,可是後來看到兒子哭得那麼厲害也不忍心了,又對我吼:“你怎麼了?尿個褲子你把他打得這麼狠!”

其實,我自己心裏也很不是滋味啊,又受到這麼多人的指責,真想找地方藏起來。趕緊抱兒子哄啊哄,還好兒子很給面子,一會兒就不哭了(他本來就不是那種喜歡哭起來沒完的孩子,即使摔倒了,如果不是摔得很厲害,他都不會哭),又自己吃飯去了。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

睡覺前給兒子洗澡,特別注意被我擰的地方,果然青了!我心疼地問小通疼不疼?小通說:“疼。”我問:“怎麼弄的?”他說是蚊子咬的,還說是在那裏咬的,說完還抱着我親了又親!我真想哭,兒子好理解我,也許他用這樣的舉動來告訴我他不怪我,他會原諒我!可我不會原諒自己,每次打完他我都會想我是怎麼了,他還這麼小,能懂什麼?我憑什麼就動手打他?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來享受陽光和溫暖的,可是在我這裏享受到了什麼啊?我每每打他、訓他時,每次他都會可憐兮兮地說:“媽媽,我下次不敢了,我會改。”其實,每次打完我都很後悔,可是就是當時不知道哪裏來的火氣!我都懷疑我得了什麼病了,怎麼對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大動干戈?

兒子其實很懂事,吃飯,睡覺都不怎麼用我操心,還總是在我生氣的時候哄我,用這樣那樣的話來逗我開心,還不停地“媽媽,媽媽”喊我,直到我露出笑臉。要知道,他只是個才3歲的孩子啊!兒子,媽媽何德何能在享受你帶來快樂的時候還對你又吼又打?謝謝你每次都能原諒媽媽,媽媽以後會盡我最大的可能控制我的情緒,不再對你發火,給你童年的快樂!兒子,請你給媽媽見證吧!

專家點評:

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不能不面對來自工作、家庭的雙重壓力。有時將壞情緒帶回家,你看到的'往往不是孩子燦爛的笑臉,而是他被放大的任性,於是你很自然地爲自己的不良情緒找到了發泄的出口。

孩子還沒有高明到能夠捕捉到你的情緒變化的地步,所以常常不能避免地成爲“收集”你壞情緒的“垃圾桶”。要知道,孩子對父母心情的體察就像天線捕捉信號般靈敏。我們常發現,孩子的性格里有着父母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種種情緒問題、行爲問題都有家庭和父母的烙印。所以,懂得生活的父母來到“新大陸”時,不應該只是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還有義務讓孩子學會擁有健康快樂的情緒。

當一個孩子的情緒處在積極狀態時,他是快樂向上、聰明伶俐、有着豐富想象力和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反之,經常壞情緒的孩子則易形成多疑、孤僻、易怒等不良性格。所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健康的童年,讓他在一個和諧、平靜的家庭氛圍里長大成人,比你給他一卡車的玩具更加重要!

很想對年輕的父母說:“留快樂在家,放煩惱在外”,學會對自己情緒的管理,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成長空間。

孩子犯錯是個正常現象,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不管去糾正,才能做得更好,不要把情緒帶到孩子身上。

怎樣進行情緒管理2

由於較小的孩子缺乏情緒情感的表達能力,所以纔會用我們成人眼中“任性”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這時父母的懲罰和縱容都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教他管理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情緒,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往往不喜歡負面情緒,認爲那是壞東西,應該壓制下去。我們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負面情緒,內心希望他們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不要哭鬧。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其實負面情緒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它們有助於我們的生存,保護我們不受傷害。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接納他們的情緒,把每一次情緒體驗都當作輔助他成長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牢記:孩子的情緒是他自己的管理範疇,不是我們應該負責的,所以不要因爲他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

幫助孩子發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孩子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鐘。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孩子一起體育鍛煉,畫畫、唱歌等。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怎樣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明顯表現出這些負面情緒時,父母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安慰、勸導、解釋等,可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其實,安撫的最重要功能,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體會他內心的痛苦和煩惱,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這樣他纔會接受安撫。

提供發泄的渠道

沒有哪個父母喜歡孩子哭,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不許哭了!”“哭夠了沒有?”其實,一個人在適當的情況下流出眼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本是無可厚非的。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特別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說法,就是“往死裏哭”。爲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個把鐘頭很平常。而大人對待我的辦法,往往先是哄,然後是罵,最後就是不理不睬了。他們說:“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實,我每一次都不是因爲哭累了才停的,他們永遠都不瞭解我在整個哭泣過程中的感受。一開始我是真的很難受,所以哇哇大哭;後來發現大人的話根本解決不了我內心的痛苦,我就變成了悲啼;再後來,無人問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會覺得自己很下不來臺,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裏覺得很堵,而哭着哭着、就這麼胡思亂想着,慢慢就感覺輕鬆一些,不那麼堵了,好像把什麼東西釋放出來了。每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自然就會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後,這種感覺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種發泄的渠道。

當孩子痛哭不止的時候,只要父母簡單地用慈愛的聲調說:“你的眼眶很紅啊”或“你要哭一場纔會舒服點嗎”,孩子的眼淚可能立刻就奪眶而出。哭過之後,也許你也不用細究緣由,孩子的心靈就已經經過一個淨化的過程,而且與父母的關更加親密起來。

一看見孩子鬧情緒,有些父母就感到煩躁不安,其實孩子願意在父母面前表達內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對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並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緒。如果可以的話,儘管讓孩子有些時間來發發脾氣,等他的脾氣安靜下來之後,再慢慢了解情況和教導他如何處理不快的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偶然發一兩次脾氣、哭一場對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