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食 > 糉子節的風俗

糉子節的風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糉子節的風俗,端午節也叫糉子節,每年農曆五月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有着很多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包糉子等等,下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糉子節的風俗。

糉子節的風俗1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日、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因爲楚國首都郢都被秦國攻破而投汨羅江而死。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的孝道等說法)。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都有多彩的節日特色,賽龍舟,觀海潮,祭蛇神,驅毒荼,燒五毒,包糉子,蒸米飯,喝雄黃酒,戴香包…在全國各地端午過得都紅火多彩。

01

吃糉子

糉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慶食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作爲祭祀祖先、神靈的祭品出現,到了金朝的時候才成爲了端午節的節慶食物。民間傳說吃糉子就是爲了紀念投江的屈原的。

02

賽龍舟

傳說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防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現代賽龍舟通常把船建造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糉子節的風俗
  

03

懸艾蒿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殺菌防病。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同時也有養生道理,比如小兒佩掛香袋、藥浴可減少患外感疾病且不易生痱子。

04

踩露水

端午這天早晨,人們領着孩子踩露水,到野外生長艾草的地方用手輕輕沾上艾草上的露珠,先給小孩擦眼擦臉,據說艾葉露水可以明目醒神和美顏,擦洗後這一年大人小孩都會百毒不侵。

05

戴花繩

就是用五彩線合擰成花繩,用中藥配製好的香料把花繩揉一揉便會留有香味,在端午這天給大人和小孩都戴在手腕,脖子和腳腕,有驅毒驅蟲的作用,也有小孩戴花繩招來吉祥的說法。

06

擦雄黃

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很容易上火,受熱毒侵犯,端午這天都習慣給大人小孩的耳孔,鼻孔等擦上雄黃酒,一是雄黃味刺激醒神,使人輕鬆。二是雄黃有殺蟲殺菌特效,擦上後驅蟲殺菌。

07

額頭畫王字

端午這天用雄黃在小孩的額頭眉間畫一個王字,寓意王者爲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另有王者至尊,端午之王會福祿降臨,鴻運通達。

08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現已成爲一種普遍的工藝品。

糉子節的風俗2

糉子節的來由與歷史

端午爲每一年陰曆五月初五,又被稱爲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原本是夏天的一個祛除疫情的節日。端午節是在我國漢族人老百姓的傳統式節日,這一天不可或缺的主題活動慢慢演化爲吃糉子,龍舟比賽,掛蒼蒲`蒿草、艾草葉,薰赤芍、白芍,喝雄黃。

具體是用以襟頭裝點裝飾設計。香包內有硃砂、雄黃、香藥,業務外包以絲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線絲絃扣成索,作各種各樣不一樣樣子,結爲一串,各式各樣,精巧討人喜歡。在我國一些沿海城市,青年人男孩和女孩還用香包來表述濃濃的情意。四、懸艾

民間諺語說:“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在端午,大家把插艾和蒼蒲做爲關鍵內容之一。每家每戶都需要灑掃院落,以蒼蒲、艾條插於門眉,懸在堂中。並且用蒼蒲、艾草葉、榴花、大蒜、龍船花,做成人型或虎形,稱之爲艾人、艾虎;做成鮮花花環、佩飾,漂亮清香,婦女競相配戴,用於驅瘴。

端午也是自古以來流傳的“環境衛生節”,大家在這一天灑掃院落,掛艾枝,懸蒼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除菌預防疾病。

糉子節的風俗 第2張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用於鎮宅辟邪避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進宮,登革熱病大,夢到二鬼,一大一小,鬼魂穿大紅色無襠褲,偷楊玉環之香包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子,抓住鬼魂,挖去其雙眼,一口吞掉。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爲皇上除妖魔鬼怪。明皇醒後,登革熱病治癒,因此令畫技吳道子,照夢裏所聞畫成鍾馗捉鬼之肖像,通令天地於端午節時,一律貼到,以避邪魔。

古代中國尊崇五色,以五色爲吉祥如意色。因此,節日早晨,每家成年人醒來後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在小孩手腕子、腳踝、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忌諱少年兒童張口講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斷裂或丟掉,只有在夏天第一場暴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時候,拋到河中。聽說,戴五色線的少年兒童能夠繞開蛇蠍心腸類毒蟲的.損害;扔到河中,代表着讓河流將疫情、病症衝跑,少年兒童從而能夠保安康。也是有的說能夠讓五色線絲扔到河中後變爲龍,帶去疫情和病症。

雄黃也是一種中藥材,聽說能殺百毒。因此在端午時,甘肅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子的耳朵裏面、鼻部、額頭、手腕子、腳踝等處抹上雄黃,聽說,這類作法能夠使蚊子、蛇、蠍、大蜈蚣、護牆板廠家、搜索引擎蜘蛛等不上半身。

糉子節的風俗3

糉子怎麼做好吃

第一步:糯米提前一天晚上加入適量的清水,清水的量要沒過糯米,放入冰箱中冷藏,浸泡1晚,糉葉放入大盆中,用清水浸泡20分鐘,糉葉比較輕,在泡糉葉時,需要用重物壓一下,使糉葉完全泡在水中。

第二步: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糉葉加入冷水中,小火煮20分鐘後,再燜10分鐘,將糉葉取出,用剪刀剪去底部的硬根和頂部比較窄的部分,這樣處理過的糉葉柔軟性比較好,在包的過程中不容易破裂,如果是新鮮的糉葉,用清水清洗後,加鹽煮幾分鐘就可以了。

第三步:將浸泡一晚的'糯米撈出,控水後,加入小半碗白糖,減半均勻,使白糖和糯米充分融合,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增減糖的量。

糉子節的風俗 第3張
  

第四步:將糉葉折成漏斗狀,依次加入浸泡過的糯米、蜜棗、花生、桂花,在最上面蓋上一層糯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漏斗形的最上面。

第五步:蓋上糉葉,這時手要抓緊糉子,不能鬆開,如果糉葉太小了,可以再加一張糉葉,將漏斗形的糉葉捏緊,上面的糉葉折下來,順着糉子的形狀將多出來的糉葉摺好。

第六步:用繩子將糉子捆紮幾圈,打個結,固定好糉葉。

第七步: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中,倒入沒過糉子的水,上汽後煮30分鐘就可以了,糉子煮好後,用手按壓,軟而彈性,就說明糉子煮熟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