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美文 > 2023端午節大全

2023端午節大全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放假共3天

端午節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

2023端午節大全
  

2023年端午節放假時間表是:6月22日(星期四)、6月23日(星期五)、6月24日(星期六)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節2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辭》

3、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

4、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爲重,千鈞爲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屈原《楚辭》

5、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

6、魂兮歸來!去君之恆幹,何爲四方兮?舍君之樂處,而離彼不祥兮。——屈原《招魂》

7、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屈原《楚辭·漁父》

8、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屈原《離騷》

9、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屈原《九歌·國殤》

10、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去歸來兮,哀江南。——屈原《招魂》

1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

12、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是以見放。——屈原《楚辭·漁父》

13、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

1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楚辭》

15、沅有茝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辭》

2023端午節大全 第2張
  

16、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

17、少司命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悲莫愁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帶,修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與女沐兮咸池,希女發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祝兮好歌;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慧星;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爲民正。——屈原《九歌》

18、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謇將澹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周章;靈皇皇兮既降,飆遠舉兮雲中;覽冀洲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屈原《九歌》

19、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楚辭》

20、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21、山中人兮芳杜若。——屈原《九歌》

22、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曰黃昏以爲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屈原

23、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屈原《國殤》

24、北風吹楚樹,此地獨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隨湘水流。涼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無成空白頭。

25、讒勝禍難防,沈冤信可傷。本圖安楚國,不是怨懷王。廟古碑無字,洲晴葸有香。獨醒人尚笑,誰與奠椒漿。

26、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27、屈子生楚國,七雄知其材。介潔世不容,跡合藏蒿萊。道廢固命也,瓢飲亦賢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後人哀。

28、澤國多芳草,年年長自春。應從屈平後,更苦不歸人。

29、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0、蒼藤古木幾經春,舊祀柌堂小水濱。行客謾陳三酎酒,大夫元是獨醒人。

端午節3

1、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王沂孫《眉嫵·新月》、願低幃暱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柳永《浪淘沙慢》、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遊》...

2、端午節祝福短信:睜開你清澈的眼睛,希望你能看到我的祝福,祝你有個陽光燦爛的心情;在收到我的問候之前閉上眼睛,晚上做個好夢,祝端午節快樂!

3、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糉子是端午節最傳統的禮品,送糉子能體現節日氛圍也更好的尊重了傳統。要提醒大家的是:送糉子要考慮對頭喜歡不喜歡吃,糉子脂肪含量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不適合食用糉子;另外,大家都爭相相送糉子,送糉子缺乏新意,同時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4、一份真誠勝過千金,一份祝福送到我心間。摘一枚清香的糉葉,包一個香甜的糉子,裝入真情的文,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5、端午節之際,送去祝福,濃濃情誼深。

6、端午節來了,送你一枚香甜的糉子:糉葉爲清香的祝福,糉葉爲寬厚的寬容,糉葉爲柔嫩的讚美,再用友誼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嚐美好的生活和五五情懷。端午節快樂!

7、端午節,我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收集爲原料,用無憂爲外衣,用我真誠的祝福爲你做一個絲帶包一個特別的糉子送給你!吃了它,你會永遠快樂!

8、端午節五彩繩。有些地方又叫吉祥繩,大人小孩都可以戴,也有些民俗是爲了防止五蟲,戴上後會平平安安。長度可調節。長輩們也比較注重風俗習慣的`。

9、朋友雖多,我最珍惜你;許多日子,最意味深長的節日;從冬到春,從春到夏,雖然不能常常問候,但在這傳統的節日裏送去一條短信,衷心地祝福你,端午節平安健康!

10、對於長年奔波在外的我們和相隔千里的親人而言,相聚纔是最美好的。如果可以,請把自己帶回家,它勝過其他萬千的端午節禮物。這樣的一份端午節禮物,是美好的、幸福的、充滿感恩的。

2023端午節大全 第3張
  

11、端午節給小孩掛五色蛋,表達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春節給孩子發壓歲錢,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諸事如意。

12、端午驅蚊香囊。又叫香袋,裏邊填充物是驅蚊配方的混合藥草。既可以防蚊,外觀造型也很復古,可以選擇繡有“平安”“福”“幸福”等字樣的,更貼近老人家的心理。

13、端午時值仲夏,氣候不穩,疾病多發。中醫講究未病先防,增強自身正氣可防病。因此給父母端午節送什麼好?健康產品是最佳選擇,增強免疫、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14、端午節的假期就要到了,划着龍舟,疾病伴着浪;倒一杯酒,人生無憂;摘一把菖蒲,沿途平安;包了一包餃子,包得緊緊的,甜甜蜜蜜的。祝端午節快樂!

15、端午節禮物還可以實用生活用品作爲端午節員工禮品,也是較普遍的單位員工端午節禮品。例如家庭裝的洗浴用品,糧油等,還可以贈送家紡、小家電等,一些特產食品類的也可作爲端午節員工禮品。

16、端午節還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糉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糉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名 端午節。民間用此節紀念屈原。

17、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爲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蒲節、天中節、大長節、沐蘭節、女兒節、小兒節。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3、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鐘道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爲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5、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2023端午節大全 第4張
  

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

端午節歷史久遠,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真正成爲民俗大節是在六朝以後,至今已有多年曆史。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它說法還甚多,諸如: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端午節吃糉子的歷史

糉子是端午必吃食品,它是端午節日符號;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晉代,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南北朝時期,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宋代吃糉子已很時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民諺:吃過端午糉,棉衣遠遠送,反映端午食糉的民俗事象。近代,浙江台州糉子,口味上有淡味、甜味、鹹味和多種複合味型,幾乎所有的烹飪調味料都可以用在糉子製作上。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近年來,糉子進入了速凍食品家族,它也從原先單純的節日食品變成了日常食品。近年奢華之風興盛,出現了鮑魚、魚翅等高檔原料做的豪華糉子(其實是華而不實)。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傳統糉子的做法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糉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溼,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爲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

端午節吃糉子注意事項

隨着端午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糉子又成爲餐飲的焦點,肉餡、水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琅滿目,讓人不知吃什麼樣的纔好,讓人不知道吃多少纔夠。

雖然市場上糉子餡是林林總總,但一位中醫教授以中醫飲食的養生觀點給大家提出建議:由於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因此,選擇紅棗、栗子做餡兒的糉子,可算是糉子中的極品。

糉子雖爲節日中的鮮品,食之不當也會傷人。糉子天然健康、營養全面,但是因其熱量偏高,而且糯米黏度大、不易消化,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羣不可貪吃,以免影響腸胃及正常飲食;而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羣、糖尿病患者、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糉子。如果過節家裏自己包糉子,要把握現包、現吃的原則,而從超市中購回的冷凍糉子,應蒸煮透了再吃。

端午節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糉子,婦女和孩子們喜歡用絲綢之類縫製成小小的糉子、雞心、葫蘆、櫻桃以及小猴、小虎形狀的手工藝品,端午節時和香包一塊兒,選出一兩件掛在胸前。認爲這樣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陽正午時,把它扔掉,稱謂"扔災"。

相傳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 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國的都城]。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2023端午節大全 第5張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

,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

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爲特徵的文化遺存。

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

作爲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

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爲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起源

一般大衆所接受的說法是: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糉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爲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裏或者裝在竹子裏,投到江裏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端午節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關於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2023端午節大全 第6張
  

賽龍舟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爲可保佑船平安。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糉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