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情感 > 有趣的心理現象

有趣的心理現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趣的心理現象叫做“巴納姆效應”。

有趣的心理現象1

01.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出自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爲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爲覺得很暖和

所以開始解開鈕釦,繼而脫掉大衣。這種現象心理學上也稱溫暖法則,指人際交往中,要注重尊重和關心,講究方法,溫和相處。

02.棘輪效應

大家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棘輪效應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適應,而難於向下將就。好比吃慣了山珍海味,哪裏還吃得下粗茶淡飯,過慣了錦衣玉食,如何忍受柴米油鹽。

棘輪效應雖然說的是一種消費水平,但是同樣適用於孩子的心理。如果我們總是順從孩子,那孩子的心理標尺就是父母一定會滿足自己的`需求,期望值也就非常的高,標準也會很高,一旦低於這個標準,或者拒絕了他的請求,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他就會非常憤怒。因爲沒有遇到過這種被拒絕的情況,所以孩子的本能就是靠發泄情緒來讓家長知道自己被拒絕了,讓他不愉快了,也許家長會覺得沒有那麼嚴重,自己的孩子那麼小,誰家不寵愛孩子呢?況且孩子也沒有提出什麼不合理的要求

爲什麼不能滿足他呢?可是家長卻不曾想到,一味的順應孩子的需求和想法,等到他步入社會,社會給予不了他的需求時,那將對他產生非常致命的打擊,這就是一味寵溺、溺愛帶來的後果。

有趣的心理現象
  

03.鳥籠效應

1907年,心理學家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兩位學者圍繞着一個有趣的賭約爭論起來。詹姆斯說:“我有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卡爾森不信:“不可能,我壓根沒想過要養鳥。”

於是,詹姆斯爲卡爾森送上一隻精緻漂亮的鳥籠。從那天開始,到卡爾森家裏的訪客總會在看到空的鳥籠之後,關切地問他:“你養的鳥去哪裏了?”卡爾森一次次的解釋只能換來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久而久之,卡爾森不勝其煩,無奈只好買了一隻鳥。卡爾森被詹姆斯的“鳥籠”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意識消失,陷入了被別人操控的境地。

因爲別人送了一隻鳥籠,所以養了一隻鳥。這就是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無意識地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況,也是鳥籠效應的體現。人們常常說自己要“剁手”,卻仍不停地買着本不需要的東西。爲了湊單買的衣服,卻常常要再花費金錢和精力,爲了搭配而大費周折。

鳥籠效應於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面性,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敞開的書比合上的書更容易讓人想讀。這樣一來,人們看到打開的書頁便想拿起來翻翻,就更容易養成讀書的習慣。不要讓“鳥籠”束縛你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這纔是鳥籠效應的真正啓迪所在。

有趣的心理現象2

1.“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爲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爲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爲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有趣的心理現象 第2張
  

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來說,很多人請教過算命先生後都認爲算命先生的“很準”。其實,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當人的情緒處於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失去控制感,於是,安全感也受到影響。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賴性也大增強受暗示性就比時更強了。加上算命先生善於揣摩人的內心感受,稍微能夠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刻會感到一種精安慰。算命先生接下來再說一段一般的、無關痛癢的話便會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爲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着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爲和表現的解釋。

反之,對於一個初次見面就引起對方反感的人,即使由於各種原因難以避免與之接觸,人們也會對之很冷淡,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在心理上和實際行爲中與之產生對抗狀態。

有趣的心理現象3

1.習得性無助(屢次碰壁後放棄)

指個人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後,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爲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與行爲。

案例:嘟嘟小時候總是有很多理想,可每當他將理想告訴爸爸時,爸爸總是說“你看你...不是那塊料;你...這不現實;...”,有時,甚至還要捱揍,後來嘟嘟就再也沒提自己的夢想了...

有趣的心理現象 第3張
  

2.皮格馬利翁效應(所願即所得)

亦稱期望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很多當下所得其實是過去的“未來期待”產生的結果。

簡而言之,就是對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們的認知和行爲發生同向改變,進而使該期望得以實現。

案例:小時候,由於班裏同學平均顏值都很高,爸媽敏銳地發現妮妮對自己的.外貌不是很自信,後來爸媽和老師都常對她說:“妮妮,你長得可真漂亮,而且成績也在進步,真爲你開心!”,於是妮妮自信心越來越足,每天照鏡子的時候,也覺得自己變美了。漸漸地,妮妮真的越來越自信、漂亮了,而且對自己要求越來越高,連成績也越來越好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