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

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有什麼嗎?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先民爲了指導農事生產,所制定出來的歷法,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

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1

一、清明

清明是春天的節氣,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農業播種的時節,民諺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爲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

二、穀雨

穀雨是播種的重要季節, 開始種高粱、 玉米等秋作物,有“穀雨下秧, 立夏栽”, “穀雨麥懷胎” 之說。 此外,穀雨無雨, 亦爲 荒年之兆, 民 間 忌之, 雨後開始碾場, “三月 不碾場, 打麥土裏揚”。

三、立夏

立夏是爲 夏季之始,在我國沿海一帶,立夏這一天有“鬥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戶戶都要煮好雞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

四、小滿

在小滿這一天,有“搶水”與“祭車神”的`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爲農村大事。此前,農戶以村圩爲單位舉行“搶水”儀式。

五、芒種

芒種這一天,人們在耕播種作的空餘,忙裏偷閒,有“送花神”的習俗。根據古老的說法,芒種節過後,羣芳搖落,花神退位,人世間便要隆重地爲她餞行,以示感激。從這裏,可以看出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感,表現出對生態的敏感和重視。

不同節氣的習俗活動2

立春的習俗活動

1、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2、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爲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着由羣衆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3、迎春

爲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羣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爲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擡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着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擡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

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4、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擡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着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羣衆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羣衆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羣衆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5、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爲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爲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爲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爲風俗流傳後代,成爲一種祭祀活動,意爲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