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經過169天漫長的組閣談判,德國才終於有了新政府。鑑於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它仍存在主導歐盟的實力。德美關係“不可能會回到過去”。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1

俄羅斯衛星網剛剛消息,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在計算所有選區的結果後宣佈,社民黨以25.7%的得票率贏得聯邦議院選舉,聯盟 黨以24.1%的得票率位居第二。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實行議會共和制,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作爲國家政治權力中樞,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執行,選舉聯邦總理等國家機構負責人,監督聯邦政府工作等,通常每4年選舉一次。由於已執政16年的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宣佈不再參選,本屆聯邦議院選舉後德國將進入“後默克爾時代”。

德國社民黨主席團成員、萊法州勞動與社會事務部部長亞歷山大·施魏策爾(Alexander Schweitzer)當地時間26日晚在德國大選投票結束後,第一時間在柏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社民黨致力於同中國維持對話與合作。他強調,自己對德國大選後同中國的關係不會驟變充滿信心,對華關係將始終是德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議題之一。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第2張

資料圖 新華/TAKEFOTO

德國電視一臺於當地時間26日23時36分公佈的大選初步預測結果顯示,社民黨預計獲得25.8%的選票,成爲本屆大選得票率最高的政黨。如果社民黨成功主導完成下屆德國聯邦政府組閣談判,則社民黨籍總理候選人朔爾茨將成爲下屆總理。

亞歷山大·施魏策爾所在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法州)於今年3月舉行了州議會選舉,選後組成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參與的聯合政府,社民黨籍的德萊爾連任該州州長。此次聯邦大選後,社民黨會否在聯邦層面複製三黨聯合執政的組合,亦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

展望大選後新政府的施政重點,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表示,德國此前有約1000萬人僅靠其收入幾乎難以維持生活,社民黨希望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幫助這部分人更好地生活。

亞歷山大·施魏策爾所執掌的萊法州勞動與社會事務部同時也負責該州的數字化工作。針對備受詬病的德國數字化發展滯後問題,他表示,社民黨希望在選後推動德國數字化進程取得大的改觀。他同時提到的重點工作還包括爲農村地區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條件等。“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組閣談判中努力爲組建聯合政府鋪平道路”。

針對德國大選後即將組建的新一屆聯邦政府對華政策會否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表示,他對此感到很有信心,因爲社民黨致力於同中國維持對話,這當中固然有批判性的內容,但總體上是維持着緊密的對話,並且社民黨也持續致力於對華合作。“這些對話帶來了促進經濟、政治和兩國民間交流的機遇。”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第3張

“同中國的關係是德國最重要的對外關係議題之一,並將繼續維持這種地位。”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說,儘管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將推進許多改革,“但對華關係不會驟然出現變化。我對此很有信心。”

位於德國西南部的萊法州是卡爾·馬克思的故鄉,該州在地方層面與中國有衆多友好合作關係。截至2020年底,中國與萊法州已締結7對友好省州及城市。談及後新冠疫情時期萊法州對華合作的前景,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表示,對華友好合作關係必將得到深化。

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表示,萊法州與中國友好省市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雙方經貿合作緊密。他本人在疫情出現前,每年至少作爲州政府官員到訪一次中國。此外,作爲社民黨主席團成員,他還參與到同中國共產黨的黨際交流當中。

“我本人已經與中國建立起了一些聯繫。同中國的聯繫現在很重要,今後也會一直很重要。”亞歷山大·施魏策爾說。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2

當地時間27日,德國聯邦選舉計票機構公佈聯邦議院選舉最終結果,社民黨以25.7%的得票率贏得聯邦議院選舉,基民盟/基社盟以有史以來的最低得票率24.1%位居第二。

這也意味着,掌舵了這個國家16年,不再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理默克爾,可能不久後將告別政壇。隨着這位“鐵娘子”的轉身離開,德國和歐盟,將走向怎樣的明天?

【政壇洗牌 默克爾或成在位最長德總理】

對於得票率最高的社民黨,挑戰纔剛開始。

由於沒有任何政黨單獨獲得過半數選票,社民黨需要同其他黨派聯合組閣。在此期間,默克爾或將繼續擔任看守總理。

而這可能將持續數週或更長時間。上次選舉後,經過169天漫長的組閣談判,德國才終於有了新政府。

這一次,面對更激烈的混戰,德國政治人士認爲,默克爾的政治生涯至少在12月底之前不會落幕,很可能將成爲德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

此外,如何確保新的聯合政府“不會因內訌而分崩離析”,也將成爲擺在社民黨面前的另一大挑戰。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第4張

【德國政黨政治“碎片化” 告別穩定?】

回看德國這次的“超級選舉年”,選情幾度反轉,意外連連。

新冠疫情以來,頂着默克爾“光環”、本被輿論看好的聯 盟黨,陷入口罩醜聞,被批洪災應對不力,風光不再。繼主打“氣候牌”的綠黨強勢崛起後,社民黨也奮起直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指出,德國國內民意出現較大分裂和波動,展現出的是德國近年來政黨政治的碎片化趨勢。

默克爾領導德國和歐洲應對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等一系列挑戰,發揮了“穩定錨”的作用,但對其部分國內政策,民意支持度兩極化。

借反移民情緒發展壯大的選擇黨一度來勢洶洶,儘管在今年的選舉話題中明顯弱化,但這並不代表右翼勢力從此消失。

多個支持率相近的政黨互鬥將日趨激烈,德媒認爲,“德國人備加珍視的政治穩定很可能將不復存在。”

【國際秩序變化 年輕人“期待改變”】

此次選舉中,還有一羣特別的“選民”,思索着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是否需要轉變“風格”。

17歲的'學生阿爾布雷希特對默克爾長達16年的執政,感到“震驚”,認爲德國需要“真正的改變。”

德國年輕人們儘管在默克爾治下的時代長大,卻愈加遠離年長一輩的價值觀,更多聚焦於社會正義和生態環境。而這,也正是默克爾任內的遺留問題。

在數字化、氣候政策和人口變化等重大而緊迫的問題上,“這個國家的態度幾乎落後得讓人感到怪異。”德國曼海姆大學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教授貝克表示。

經歷了“黃金時代”的德國,如今在部分領域停滯不前,經濟不平等加劇,一半人口擁有德國99.5%的財富。以德國爲橫截面,折射出歐洲多國也面臨着疫情、地緣政治競爭等諸多嚴峻挑戰。

德國的代際更替問題,不僅表現在年輕人對政治的認識變化,還涉及自身的社會發展,崔洪建說。面對國際秩序變化和科學技術等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德國已有些力不從心。”

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 第5張

【“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

離開了“母親”默克爾,德國還能否繼續保持其影響力?政策方向又可能出現怎樣的變化?

首先,德國有望保持在歐主導地位,多名專家對中新網指出。

作爲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並非情願、但別無選擇地挑起大梁。德國的角色重要了,法國的權重便降低。隨着默克爾離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很可能將試圖填補領導真空。

不過,鑑於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它仍存在主導歐盟的實力。但在外交尤其是安全領域,其話語權和主動性可能會不如法國。

其次,面對美德關係,德國應該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經歷了特朗普政府對同盟關係的四年破壞,美歐漸行漸遠。隨後,美國又被曝對歐監聽醜聞。加上近期拜登政府“截胡”潛艇合同,對法國“背後捅刀”,歐洲再被敲響警鐘。

原本指望拜登修復跨大西洋關係的歐洲再度受傷地發現,“美國是個不可靠的朋友。”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指出,德美關係“不可能會回到過去”。德國及歐盟,將繼續推動戰略自主。

此外,從個人風格來看,德國新任領導人的對華政策會趨於強硬。但考慮到德國外交政策延續性的特點,對華的大方向不會改變,閆瑾認爲。

德媒則援引專家分析稱,“法德軸心”中任何一方,往往不會單邊行動。2022年4月法國大選塵埃落定前,德國對華政策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