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飯圈亂象該“歇”了

飯圈亂象該“歇”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飯圈亂象該“歇”了,作爲網絡空間的主要治理主體,新媒體平臺需要改進和完善監管技術,抵制錯誤社會思潮、語言暴力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和表達,助力青少年羣體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

飯圈亂象該“歇”了1

吳亦 凡、鄭爽、張哲 瀚等昔日頂流“涼涼”,飯圈亂象、粉絲經濟等話題再度成爲熱點。近期,多家央媒就整治“飯圈”亂象,提倡粉絲理性文明追星發聲。

飯圈亂象該“歇”了

一家售賣粉絲周邊的商店。圖文無關 中新經緯董湘依攝

人民日報8月17日發表《人民日報: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指出,“飯圈”亂象表現形式多樣,給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背後,既有盤根錯節的資本和利益鏈條,也有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根治畸形“飯圈”文化,需要多措並舉、標本兼治,既切除病竈,也剷除病根。接下來,繼續加強監管,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形成長效機制,讓越出底線者付出代價,讓非法逐利者受到懲罰,才能凝聚合力、久久爲功,更好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人民日報文章稱,粉絲文化理應健康向上。激發粉絲羣體的正向價值,需要粉絲自律、文明追星、理智應援,也離不開明星更好地發揮表率和引導作用。治理“飯圈”亂象,各方要形成合力,共同營造文明有序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2張

8月24日,光明日報發表題爲《青少年圈子亂象該“歇”了》文章稱,近來,“飯圈”亂象引發社會關注,然而,未成年人網絡不良社交行爲和不良文化問題不僅僅侷限在“飯圈”。隨着飯圈、繪圈、遊戲圈等一系列青少年亞文化圈子不斷涌現,有部分青少年過度沉迷於追星、網聊、遊戲等,一些虛擬空間中的亂象蔓延至線下,甚至影響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作爲網絡空間的主要治理主體,新媒體平臺需要改進和完善監管技術,抵制錯誤社會思潮、語言暴力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和表達,助力青少年羣體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專家表示,有必要構建政府相關部門、新媒體平臺企業、青少年社會組織、學校、家庭、青少年個體和社會各界協同共建機制。

央視網兩度發文表態。8月23日央視網發表題爲《過度內卷!被透支的粉絲經濟該治一治了》文章指出,明星、資本和平臺各取所需,各有所獲,明星名氣大了,資本市場估值高了,平臺流量升了,一個個賺得盆滿鉢滿,唯獨粉絲成了“冤大頭”。這種流量至上的玩法獲利高、見效快,但實際上只是資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製造的是虛假繁榮。而且,當同質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畢,無法通過異質化內容和作品帶來粉絲增量,粉絲間的“內卷”現象就必然產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亂象就難以避免。

文章稱,這種“流量漫灌”效應的後果,就是從一個打榜到下一個打榜,不斷上演“龐氏騙局”,用大量的造假流量把故事講下去,不僅無法創造真正的商業和社會價值,還終將毀滅自我價值。這些年來,粉絲文化中無底線追星、過度消費、爲了流量拉踩引戰甚至人肉、網暴等惡性行爲接二連三,給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價值觀的養成帶來極爲消極的影響。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3張

另一篇針對粉絲經濟的文章《央視網評|驅邪扶正,打造清朗飯圈文化》則指出,對於當前“飯圈”文化,是時候驅邪扶正、清污去垢了。從無序走向規範,不僅是治理當前“飯圈”亂象的必要舉措,也是“飯圈”生存發展的應有之義。

該文章強調,追星並非不可,但不能越出法律道德界限。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社會也有規範秩序,不能無成本、無負擔地肆意妄爲屋如果因爲追星而失了心智、亂了行爲,只會害人害己。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4張

8月11日,新華網發表《新華熱評:還“飯圈”一片清朗》指出,現在的“飯圈”在平臺和商業資本的運營和裹挾下片面追求“流量爲王”,一些組織羣體爲了自身利益誘導青少年無底線追星,導致這些青少年在網上互撕謾罵、拉踩引戰、刷量控評、不當消費,造成了不良網絡文化和社會現象,也誤導和侵蝕了青少年的三觀。

該文表示,還“飯圈”一片清朗,需要聚焦問題精準打擊。還“飯圈”一片清朗,需要壓實平臺的主體責任。還“飯圈”一片清朗,還需多方共治形成合力。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5張

8月4日,中新網發表“中新微評”指出,《官方出手整治飯圈亂象!畸形粉絲經濟該退燒了》短評稱,畸形的粉絲經濟該退燒了!是時候把名目繁多的應援打榜行爲理清了。平臺和節目規則簡單點,別讓它成圈錢工具。追星方式簡單點,別以熱愛之名捆綁消費。是時候把本末倒置的飯圈邏輯糾正過來了。

追星不是盲目吹捧,拋卻底線,偶像的未來需要自己努力,而不是靠粉絲花錢堆砌。野蠻生長的偶像產業亟待規範,“流量至上”的風氣有待轉變,娛樂行業需要回歸常識,這還需要多方共同參與。

中國青年網8月23日發表的文章《拯救被“流量”裹挾的價值觀》點出“‘唯哥哥論’荒謬現象的背後是流量經濟在野蠻生長之下暴露多項弊端的真實寫照,粉絲大軍很長時間把握着明星相關話題的極大話語權,即便劣跡藝人屢次暴露醜聞依然有粉絲撞了南牆不回頭,病態的價值觀在一些青少年中大行其道。”不破不立,國家出手“破”的是這些亂象的生存土壤,而整個網絡空間清朗、陽光、健康的生態則需我們共同建立。

國家層面已經出手,一場飯圈亂象的整治大幕纔剛剛開始。今年6月15日,中央網信辦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爲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誘導未成年人應援集資、高額消費,粉絲造謠攻擊、侵犯隱私等行爲。

官方介紹,針對網上不良粉絲文化等問題,中央網信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網站平臺規範和引導粉絲羣體理性追星。

專項整治主要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羣、互動評論等環節,深入清理涉粉絲羣體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目前,已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餘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餘個,關閉問題羣組1300餘個。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針對個別網絡綜藝節目片面追逐商業利益、過度娛樂化炒作、傳播畸形偶像文化等突出問題,開展了爲期一個月的專項排查整治。

飯圈亂象該“歇”了2

近來,“飯圈”亂象引發社會關注,然而,未成年人網絡不良社交行爲和不良文化問題不僅僅侷限在“飯圈”。隨着飯圈、繪圈、遊戲圈等一系列青少年亞文化圈子不斷涌現,有部分青少年過度沉迷於追星、網聊、遊戲等,一些虛擬空間中的亂象蔓延至線下,甚至影響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圈中人”和相關專家學者,以期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感,透視箇中原因,探討治理之道。

1、說髒話、易成癮、燒錢多

一些亞文化圈子亂象層出不窮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亞文化圈子裏的亂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一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粉絲只有購買一定數量的專輯,才能獲得到活動現場明星周邊的機會。”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某明星線下應援活動的經歷,粉絲購買的專輯數量讓自稱“散粉”的浙江大學大三學生王茜茜感到驚訝,“最少的也買了7張,許多粉絲一次就會買上百張乃至上千張同份專輯。”按照每張專輯3元的價格計算,一個粉絲在一張專輯上花費的金額就超過千元。

專輯、雜誌、代言品牌的銷量,都被粉絲視作明星實績的重要表現。爲了擁有好看的實績,“燒錢”的火焰在飯圈裏燃燒,甚至蔓延至遊戲圈、繪圈等亞文化圈子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不會在遊戲裏‘氪金’(花錢)。”中部地區某中學初二學生方元(化名)從小學二年級接觸遊戲開始,就沉迷於遊戲帶來的“放鬆感和滿足感”。媽媽章珍十分憂心:“他一點學習的心思都沒有了,每天上網至少兩個小時,如果我不加管束,七八個小時都有可能。”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6張

不僅是在課後,沉迷遊戲的情景還會出現在課堂上。方元告訴記者,“有些同學會帶手機到學校,晚上躲在寢室裏打遊戲,白天上課的時候睡覺。”孩子游戲成癮又處在叛逆期,家長“想管但管不了”,學校明令禁止帶手機卻難以控制,沉迷遊戲、厭學曠課的現象在青少年中時有發生。

此外,一些圈子裏的語言暴力現象也屢見不鮮。作爲一名資深遊戲玩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三學生陳自強(化名)對遊戲圈裏的“玩家粉絲對噴”“羣體性罵戰”習以爲常。有的因爲遊戲進程不順利對噴,還有各種“捧神”與“摔神”,玩家厲害時極盡誇詞,反之則謾罵拉踩。他認爲:“‘噴子多、高玩少’是遊戲圈真實寫照。”

“飯圈”女孩張一(化名)和陳自強有相似的感受。某音樂排行榜的打榜活動讓她身心俱疲。“這個活動時間久、戰線長,很多粉絲互相攻擊對方‘買水軍’‘買數據’,各家的‘大名廣場’更是烏煙瘴氣,有許多謾罵、拉踩、嘲諷甚至人身攻擊。”

2、片面化、標籤化、情緒化

網絡平臺空間的監管與治理亟待加強

“青年亞文化流行與網絡媒體技術的日益進步密不可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江凌分析,我國青年一代的成長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同步,網絡媒體平臺作爲一個集學習、工作、社交、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空間,滲透在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80後、90後、00後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現實生活中缺乏同齡人陪伴,使得他們更願意在網絡空間中進行虛擬社交和各種娛樂消費,尋求精神慰藉和快感,獲取羣體歸屬感。

“青年亞文化是把‘雙刃劍’,在帶來積極價值的同時,也可能潛藏着巨大的風險。”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馬中紅指出,“青年亞文化的文化範式和文化實踐不可能完全被納入主流倫理道德框架去理解,它常常會偏離或逾越。不少青年亞文化具有叛逆性、反抗性和顛覆性的特徵。部分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與社會主流相悖離的觀念,對整個網絡文化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青少年容易片面接受某類信息,從而不斷固化某種價值觀和情感傾向。”江凌擔心,部分青少年囿於某些圈子裏,在信息過濾下,言論會走向片面化、標籤化、情緒化甚至極端化。

多位專家在採訪中指出,諸多青年亞文化亂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7張

一方面,當下的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內容呈現形態多樣化。“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對立思維、解構權威和精英的後現代思潮、質疑批判精神等在網絡空間中膨脹甚至異化”。同時也有信息過載、碎片化、片面化等弊端。“在這種環境中,青少年接受的.知識往往是‘廣度有餘而深度不夠’,導致他們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容易產生一些非理性的行爲。”江凌指出。

另一方面,青少年羣體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觀”尚未定型,知識儲備有限、道德倫理修養有待提高也是重要原因。馬中紅認爲,青少年對新事物更爲敏感,對新媒介、新技術有更多的好奇心,但其心智尚未成熟,在價值判斷、信息判斷、自我行爲確定等方面的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負面事件。家長章珍認爲,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身邊的同學說髒話、沉迷網絡遊戲,那麼孩子也容易受到一定的影響。”

此外,網絡平臺空間的監管與治理相對滯後,亟須精細化、常態化的監管治理舉措與及時有效的輿論引導。作爲一個活躍在動畫、漫畫、遊戲愛好者平臺的“透明小繪師”,東部某高校的大二學生丹丹(化名)告訴記者,圈子中每月金額上萬元的交易,既無需憑證也無需合同,繪師所得也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繪圈的交易就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治理,有種處在灰色地帶的感覺。在這裏,法律好像‘隱身’了。”

3、益清朗、重監督、長規範

建立青少年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面對亞文化圈的亂象,近年,國家相關部門已採取一系列整治舉措——

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啓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明確要加大對“飯圈”“黑界”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行爲和現象的治理力度。

2021年6月15日,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娛樂信息管理原則》規範,明確七條“禁止性”條款。截至8月2日,專項行動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餘條,處置違規賬號4000餘個,關閉問題羣組1300餘個。

這些舉措對於治理“飯圈”“祖安文化”等不良現象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不良現象轉而隱藏得更深。記者近日在一些社交平臺以“黑界”“扣字”等關鍵詞檢索發現,仍然極少數個人或羣組在發佈“招友”信息。可見,有效整治亞文化圈子亂象、建立健康的青少年文化建設長效機制迫在眉睫。

飯圈亂象該“歇”了 第8張

江凌建議,藉助立體化的網絡媒體平臺,採取多元化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爲當代青少年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工作者要主動融入青少年羣體的網絡娛樂遊戲、網絡社交等社區中,主動學習新知識、新的話語體系,駕馭新媒體技術,不斷增強自己的思政教育話語權和影響力,達到青少年網絡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

同時,作爲網絡空間的主要治理主體,新媒體平臺需要改進和完善監管技術,抵制錯誤社會思潮、語言暴力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和表達,助力青少年羣體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江凌指出:“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要嚴格監管網絡遊戲和娛樂社區,強化青少年網絡娛樂遊戲產品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則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強化各網絡媒體平臺的產品與服務內容監督與治理。”

有必要構建政府相關部門、新媒體平臺企業、青少年社會組織、學校、家庭、青少年個體和社會各界協同共建機制。江凌建議:“各主體共同參與、協商共建共治,形成嚴密的網絡平臺空間建設和治理體系,才能牢牢把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