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未成年的孩子正處於懵懵懂懂的青春期,隨着成熟期的提前和社會觀念的逐漸開放,一些未成年人在沒有自我保護的情況下,下面介紹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1

新出臺的《意見》明確: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未成年人在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過程中,通過充值、“打賞”等方式支出的款項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則該付款行爲屬於效力待定的行爲,需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才能發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認,則該行爲無效。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爲自 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行爲人因該行爲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條規定雖然以不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爲主要對象,但“舉重以明輕”,對於不滿八週歲的孩子們來說,因爲他們是無民事行爲能力人,所以,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蔘與網絡遊戲所花費的支出,一律應該退還,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當然結論,所以指導意見沒有專門規定。二是在支出款項的數額方面。本條規定沒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將應予返還的款項限定在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部分,這一點在具體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據孩子所參與的遊戲類型、成長環境、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判定。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2

誰是造成孩子心理病態的元兇?資料圖片

近些年,有關大學生自殺或心理失常的事例不時見諸報端。然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絕不僅僅是大學期間產生的,它往往是這些孩子在青少年甚至幼年、童年期間接受到的不當的教育造成的。

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青少年心理較爲健康,但是,仍有16.4%的小學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在中國三億四千萬未成年人裏,14.2%到16.4%這個比例也是相當驚人的。”孫雲曉說。

專家認爲,孩子原本沒有好壞和對錯,之所以出現病態,成人錯誤的教育是重要原因。

未成年打賞可以退還 第2張

“虎媽”遍地一定會有更多悲劇

去年年底,“虎媽”曾經在國外媒體上風靡一時,一位華裔媽媽用極其嚴厲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

相對於國外媒體的吃驚,國內媒體更多地認爲有些大驚小怪,“虎媽算什麼,中國到處都是‘虎媽’”。

講述

嚴恆是讓作者阮梅十分痛心的孩子。

嚴恆的媽媽是護士,每天在醫院裏聽着病人的呻吟、看着病人被痛苦扭曲的臉,晚上再看到淘氣的兒子就覺得心煩,因此媽媽對嚴恆非常嚴厲。

一次,嚴恆寫完作業後想和小夥伴出去玩,卻發現門窗都已經被鎖上了。小夥伴進不來,嚴恆也出不去。天漸漸黑了,嚴恆想點亮蠟燭,卻找不到火柴,恐懼、憤怒的嚴恆只好在黑暗中亂扔東西解氣。等媽媽下班回家,地上桌上牀上已是一片狼藉,暴怒的媽媽不由分說,抄起撐衣棍痛打了嚴恆一頓。

還有一次,嚴恆沒考到前10名,母親的臉上更是冷若冰霜,偶爾跟嚴恆說的幾句話都與成績有關。嚴恆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不但不安慰他,反而會罵他。

後來,媽媽發現了嚴恆的日記,便撕了日記本扔在嚴恆面前說:“你看看你的一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少年最隱祕最純真的心事被母親以暴力的方式打開、揉碎,從此母子倆一接上話頭兒,就像兩頭暴怒的獅子。

嚴恆開始揹着母親丟她喜歡的鏡子、小刀片等東西,一次被媽媽發現,他便開始動手打媽媽。

阮梅見到嚴恆時,嚴恆已經患上人格分裂症,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住進了腦科醫院。

阮梅在書中這樣寫道:在這類家庭裏,家庭猶如鋼管,父母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屬於冷漠型、堅硬型。父母給予孩子的成長天空是一道逼仄而向上的.視線,猶如管道。孩子在裏面無論如何也觸及不到更開闊的視野,享受不到外面世界的風和日麗。心靈上最珍貴的天性之花,在這樣的空間裏,只能開一朵滅一朵。

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楊鳳池教授說,“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個誤區:重智商輕情商,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什麼都好,什麼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楊鳳池在日常諮詢中經常接觸到類似的案例,家長們總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早知道這樣,他哪怕不上重點中學、哪怕考不上大學,只要能快樂就挺好的。

“爲什麼總是到孩子出了問題才意識到這點呢?”楊鳳池說。在教育中“關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進行心理治療時,靠的就是和來訪者建立的良好關係,來訪者對我們信任、接納、認可,我們的諮詢治療就會有效果,否則再高超的理論,再強的技術,如果沒有良好的關係,治療效果也沒辦法保證。”

這個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孫雲曉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教育才能起作用。良好的關係將成爲孩子成長中的支持系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這個支持系統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困境。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