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神舟13號第二課

神舟13號第二課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舟13號第二課,第一節課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爲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神舟13號第二課是什麼時候呢?

神舟13號第二課1

目前官方暫未公佈天宮第二課的時間。

12月9日,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這是時隔8年之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

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爲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天地連線

感受航天員的空間站生活

【鏡頭一】

在中國科技館地面主課堂的大屏幕上,實時畫面從繞着藍色地球飛行的空間站轉換到了寬敞整潔的空間站核心艙中,一個黃色陀螺旋轉着出現在鏡頭中,王亞平的聲音響起: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隨着不斷旋轉的陀螺,我們已經從神舟十號任務,進入到了空間站時代。歡迎來到‘天宮課堂’!”王亞平和同學們打起招呼,並風趣地介紹身邊的“感覺良好乘組”。

“嗨,同學們好,我是指令長翟志剛。”“同學們好,我是航天員葉光富。”

明亮的空間站核心艙中,王亞平帶着同學們逛起了“太空之家”。核心艙的小柱段有3個睡眠區。王亞平的睡眠區裏貼着家人的照片,掛着自己喜歡的小物品,十分溫馨。透過舷窗,太空和地球美景盡收眼底。

“失重環境,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部的血液上涌,所以我們的臉會看起來胖胖的。這會影響健康,所以我們要通過很多種鍛鍊方法對抗失重生理效應。”王亞平演示瞭如何使用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

在太空廚房,太空櫥櫃裏有加熱裝置、飲水分配器、食品冷藏箱。王亞平輕輕拉開食品冷藏箱,掏出一個新鮮的蘋果。飲水分配器是取用生活用水的地方。王亞平說,隨着技術的進步,空間站艙內的生活用水已經實現了再生,每滴水都會做到物盡其用。

爲了展示如何對抗太空失重,葉光富給翟志剛當起了模特。翟志剛介紹,爲了防止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縮,除了鍛鍊工具,還有個“祕密武器”,就是穿在葉光富身上的“企鵝服”。它有很多拉帶讓肌肉保持張力,對抗肌肉萎縮。“小小服裝背後,濃縮着航天科技專家的巧思妙想。”翟志剛說。

隨着王亞平的“導覽”,空間站彷彿就在人們眼前,地面課堂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天地實驗

乒乓球停留在了太空的水杯中

神舟13號第二課

【鏡頭二】

“在太空能正常行走嗎?”爲了回答這個問題,王亞平請葉光富嘗試像在地面一樣走路。葉光富“踩”了幾下,就不由自主地飄了起來,引起大家一陣笑聲。“在太空沒有重力,無法像在地面一樣正常行走。”王亞平揭示了答案。

“不光是走路,太空轉身也和地面有很大差別,我們在太空轉身很難。”王亞平請葉光富示範太空轉身的難度,游泳式、吹氣式都不行,最後舉起單臂不斷轉圈,終於轉身成功。

天地互動中,還同做了一個小實驗。

地面課堂上,同學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球浮了起來。而空間站裏,王亞平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裏,球卻停留在了水中。“這是因爲失重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

隨後,王亞平拿出她和女兒在地球上一起準備的花朵摺紙放入厚水膜中,花朵邊旋轉邊“開”了起來,“我們得到了一朵在太空中盛開的花,非常美麗。看到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兒。”王亞平動情地說。

王亞平勉勵同學們:“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含苞待放,未來是你們的,希望你們的夢想都能在這廣袤的宇宙中綻放。”

接下來是“太空歡樂球”。王亞平往水膜裏不斷加水,利用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做出一個在地面上無法做出的水球。隨後她注入藍色顏料,放入半片普通的維生素泡騰片。瞬間,水球變成了藍色。氣泡不斷產生,但並沒有離開水球。

“爲什麼氣泡沒有離開水球呢?”王亞平說,這是因爲,在失重環境中浮力消失,氣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擠壓。

王亞平說:“這個藍色的小球像不像我們的地球?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將來中國人的腳步會踏入月球、火星和更遠的'深空。”

天地互動

天宮課堂點燃科學夢想

神舟13號第二課 第2張

【鏡頭三】

“我們能發電子郵件給你們嗎?”澳門地面分課堂的同學提問。

“我們目前在覈心艙可以和地面發郵件,也可以視頻。平時我們可以看電影、看小說、聽音樂,還可以看電視,頻道非常豐富。週末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和家人雙向通話。不過,目前我們與地面的郵件通信需要特殊處理,還暫時收不到同學們發來的郵件。不過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網上給我們留言,也歡迎大家積極評論!”葉光富回答。

太空實驗讓人意猶未盡,天地之間繼續着精彩互動。

“在空間站裏,氧氣和二氧化碳是怎麼循環的呢?”廣西地面分課堂的同學問。

葉光富回答,空間站利用電解制氧子系統產生氧氣,二氧化碳去除系統去除二氧化碳。後續還會配備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它可以將電解制氧產生的氫氣和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水。“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空間站的物資循環能力啦。”

不知不覺中,“太空教師”們要和地面課堂的同學們說再見了。每位航天員都爲同學們送上一句太空寄語——

“同學們,太空科技,奧祕無窮,未來屬於你們!”翟志剛說。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希望同學們張開夢想的風帆,向無盡的宇宙遠航。”這是葉光富的祝願。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同學們,期待下次再見。”王亞平說。

神奇的“天宮課堂”,點燃了孩子們的科學夢想。

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陽分校六年級學生徐楷祺說:“‘天宮課堂’讓我瞭解了空間站的結構,還跟着航天員參觀了空間站,知道航天員在空間站幹什麼。原來航天知識如此有趣!”

北京市清華附中科技辦公室主任譚洪政老師說:“期待同學們在後續能夠提出更有想象力的問題,設計出極具創造力的實驗,希望未來我們的實驗方案能夠進入天宮。”

神舟13號第二課2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王亞平,曾在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期間,在“天宮一號”爲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如今,時隔八年,王亞平在天宮空間站中,再次擔任太空授課主講教師,開講“太空第二課”。

王亞平的飛天夢想,源於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隨着神舟五號發射升空,當時已是空軍飛行員的王亞平心底種下了飛往更遙遠宇宙的夢想。

航天員 王亞平:看着火箭發射的時候燦爛的尾焰,我突然心裏有一個熱血沸騰的想法,我們中國有了第一個男航天員,什麼時候有我們女航天員呢?就在那一刻,可以說在我心裏早已紮根的關於藍天的夢想變得更加迫切,我也想飛出大氣層去看一看太空是什麼樣子,也想爲我們中國的飛天夢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

2010年,王亞平憑藉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超強的心理素質,入選中國首批女航天員。2013年6月,她和聶海勝、張曉光一起組成神舟十號飛行乘組遠征太空。

航天員 王亞平:那一刻我的腦海中真的沒有恐懼,沒有害怕,那一刻我的腦海中只有六個字,責任、使命和圓夢。

在神舟十號的飛行任務中,王亞平和聶海勝、張曉光一起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首次應用性飛行,即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並在天宮一號完成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任務。

神舟13號第二課 第3張

航天員 王亞平:我覺得太空授課開創了我們國家科普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可以說到目前爲止是世界上受衆最廣,規模最大的,授課時間最長的一次科普教育直播活動。

8年前,王亞平站在世界最高講臺,利用太空特殊的微重力環境,持續40分鐘進行了彈簧測質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製作水膜水球等5個科學實驗,在無數青少年心底播下了科學與夢想的種子。

航天員 王亞平:也讓我感受到太空授課的意義所在,有的很多孩子因此喜歡上了航天,也有的孩子因此報考了航天專業,甚至有的孩子現在已經成爲我的同事,這也是讓我非常驕傲和自豪的地方。而且讓我特別感動的是,當年在太空授課時,那些沒有出生的孩子,現在他們還在翻看着當年太空授課的視頻,還在問我說,王老師什麼時候您能再次上太空給我們再講一堂太空授課?其實我覺得這也是一直在激勵着我能夠再次飛上太空,所以我想這次空間站任務時間更長,空間更大,一定也會帶着孩子們再次去做一些有關科普教育的事情。

對於空間站階段的第一次太空授課任務,重回“太空教師”崗位的王亞平,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期待爲孩子們帶來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課”。

航天員 王亞平:我們的空間站也是我們祖國新時代航天事業的一個傑出作品,是飛行在太空軌道的我們的國家實驗室,所以我也期待着在我們中國的空間站上能有更多的中國發現,有更多有趣的人類探索,也能書寫更輝煌的中國故事,我也期待着我們的空間站任務能因我更精彩。

神舟13號第二課3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14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說,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王亞平將在空間站開講“太空第二課”。

林西強介紹,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期間,全國有6000萬中小學生在地面課堂上課,社會反響巨大。載人航天作爲有人蔘與的航天探索活動,空間站作爲國家級太空實驗室,蘊含着得天獨厚、極爲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對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少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中國空間站不僅是全球科學家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研究平臺,也是鼓勵青少年熱愛航天、參與探索、追求科學的實踐平臺。

神舟13號第二課 第4張

林西強說,在總結和發展載人航天科普工作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在此次任務中,我們策劃了更加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我相信,王亞平老師會很快再次“太空授課”。在此,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科普事業積極建言獻策,提出更加精彩的項目建議。

此外,林西強介紹,針對女航天員參加飛行任務,分析了女航天員的身體特點和個體需求,重點從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開展了針對性設計,以確保女航天員長期飛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