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民俗,就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文化,下面來看看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1

民俗在分類上,可分爲

1·“物質民俗”(包括居住、服飾、飲 食、生產、交通、交易等);2·“社會民俗”(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間組織、歲時、人生儀禮等);

3·“精神民俗”(包括巫術、信仰、宗教、禁忌、口承語言民俗、民間遊藝、競技等)。

民俗文化是流動的、發展的,它在社會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變異,並在變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當社會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民衆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必然表現在民俗文化的變化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現實。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衆生活的歷史,已成爲一個嚴肅的課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國,民俗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延續,而且還將會繼續延續下去。正是這種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模式化的必定不是隨意的、臨時的`、即興的,而通常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這就是民俗具有傳承性、廣泛性、穩定性的前提:一次活動在此時此地發生,其活動方式如果不被另外的人再次付諸實施,它就不是民俗;

只有活動方式超越了情境,成爲多人多次同樣實施的內容,它纔可能是人人相傳、代代相傳的民俗。另外,民俗又具有變異性。民俗是生活文化

而不是典籍文化,它沒有一個文本,主要靠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的途徑在人際和代際之間傳承,即使在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它也不可能毫髮不爽地被重複

在千變萬化的生活情境中,活動主體必定要進行適當的調適,民俗也就隨即發生了變化。這種差異表現爲個人的,也表現爲羣體的,包括職業羣體的

地區羣體的、階級羣體的,這就出現了民俗的行業性、地區性、階級性。如果把時間因素突出一下,一代人或一個時代對以前的民俗都會有所繼承,有所改變,有所創新。這種時段之間的變化就是民俗的時代性。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2

是與可感可見的居住、服飾、飲食、生產、交通、工藝製作等物質文化傳承相伴隨的民俗事項的總稱。起源與演變 人們爲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長期與自然的交流過程中,逐漸懂得利用自然物質爲自己服務。

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開始使用簡單的原始工具石器進行狩獵,產生了最早的物質民俗。進入新石器時代,木製、石制、骨制的生產工具相繼出現。

除了採集、漁獵外,出現了原始農業生產,人工栽培水稻、黍類;用獸皮縫製衣飾,用大樹製作獨木舟;出現早期的居住場所;由於火的使用,陶製的生活用具出現。

隨着歷史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經驗的積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各種生產活動全面展開,人們的生活內容和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物質民俗的內涵日益豐富,各國、各民族之間物質民俗的交流、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大。

分類與內容 物質民俗包含內容廣泛,大致可分爲物質生產民俗、物質生活民俗兩大類。物質生產民俗 指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民俗事項。按照不同的生產門類可分爲農業民俗、狩獵民俗、漁業民俗、工匠民俗、商業民俗和交通民俗等。

各個不同的分類物質民俗,又都大致包括3個內容:

①生產工具的製作與使用習俗。生產工具種類繁多,每一生產門類長期以來都形成了自身獨有的、代代相傳的傳統工具,具有較爲穩固的'傳承性。生產工具的製造,尤其是大型工具,對製造者而言是一件大事,往往要擇吉日開工,祭供神靈,完工後要舉行一定的儀式。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第2張
  

當製作某些特殊部件時,儀式更爲隆重,如爲漁船安裝“船眼”和“船靈魂”。農家新置大農具,在完工時,也要以簡單祭品,點燭插香,祈求上蒼。或求“一年拖破”,如稻桶之類;或求“高擱千年”,如水車之類。意在望上天給予風調雨順,年歲稔熟。在工具的使用方面,各行業都有一定的習俗慣制。

如浙江西部山區,有一種靠賺腳力錢度日的挑工,所用工具是一根扁擔和一個擔柱、兩隻籮筐或麻袋,俗稱松陽擔。擔柱底端嵌有朝下的鐵錐,可插入地面,底端所挖洞孔內裝三五枚銅錢以“鈴啷”發聲。松陽擔多爲結伴而行,途中每當歇力和換肩,須提醒招呼。

第一人先放下擔柱着地並拖一段,後面的人聽見此聲,便知要歇擔停步,繼前者拖動擔柱,如此逐一相傳,十數人或幾十人的隊伍順利有序地一一以擔柱撐託停住擔子休息。

擔柱的特殊使用習俗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業者對生產工具都頗爲尊重,甚至認爲每種工具都有神靈。如船有船神,鋤頭有鋤頭神,牀有牀公牀母等。即使一根扁擔,農民也敬若神明,決不讓婦女從扁擔上跨過去,認爲不吉利。

②生產儀式習俗。生產活動的週期有長有短,農業生產、畜牧業生產、林業生產等一年甚至數年一個循環,狩獵、手工業等可能只有幾小時、數天時間。

無論週期長短,每種生產活動都有一個完整程式。如狩獵活動從出行前的祭神,進入獵區後的種種行爲規範,到獵取獵物後的謝神、獵物的分配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定(見狩獵祭);

商業活動中年初迎財神、年末送財神 。這種程式同生產活動緊密結合,成爲物質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協調人員關係、規範生產程序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③生產技藝習俗。人們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漸積累起豐富的生產技藝。如水稻生產中田間管理技術、抗旱技術、抗病蟲害技術,漁業生產中追蹤魚羣技術、預測風浪技術,獵民發現野獸蹤跡技藝、捕捉不同獵物的不同方法,商業習俗中的招徠顧客技術、買賣技巧等。

各行各業都有具有自身行業特點的技藝,起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它們代代相傳,成爲從業人員傳承和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物質生活民俗 指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各種習俗,貫穿於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最先源於維持生活的需要,如飲食滿足生存的需要,服飾滿足遮身蔽體、防寒保暖的需要,巢穴房屋滿足抵禦風雨侵襲、防禦野獸傷害的需要,器物用具擴展人.體器官功能、實現增強生活能力的需要等。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3

一、民俗有哪些種類?

中國民俗類型分類:

1、物質生活民俗

(1)生產民俗:農業、漁業、採掘、捕獵、養殖等物質資料的初級生產方面;

(2)工商業民俗:手工業、服務業和商貿諸業等物質資料的加工服務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方面;

2、社會生活民俗

(1)社會組織民俗:家族、村落、社區、社團等組織方面;

(2)歲時節日民俗:節期與活動所代表的時間框架;

(3)人生禮俗:誕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人生歷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遊藝民俗:遊戲、競技、社火等娛樂方面;

(2)民俗觀念:諸神崇拜、傳說、故事、諺語等所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

民俗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羣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爲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爲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中國民俗是中國五千年的風土人情,精神面貌的文化傳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體現一個地區的風俗特點,以及民俗風貌。

爲了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繼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人瞭解中國民俗,發展中國民俗,傳承中國民俗現將中國民俗分爲十類,爲:巫術民俗;信仰民俗;服飾、飲食、居住之民俗;建築民俗;制度民俗;生產民俗;歲時節令民俗;生儀禮民俗;商業貿易民俗;遊藝民俗。

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的內容 第3張
  

第一種: 物質類

(1)經濟之物質 (如食料、衣飾、居屋、運輸方法 ),

(2)生存之方法( 如鄉村生活、城市生活等),

(3)盈利與財富 (如勞力之生產、器具、不動產);

第二種:精神.類

(1) 方言,

(2) 民間學識與運用,

(3)民間智慧,

(4)藝術,

(5 )神祕(如民間法術、民間宗教);

第三種: 社會類

(1) 家族,

(2) 社團,

(3) 特別組合 (如經濟組合、政治組合、運動組合、宗教組合等)。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