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有一種說法是過了五七燒衣服會讓死者在陰間受到刑罰,還有一次性不要焚燒太多衣物,也不要在人流量多的環境焚燒,免得對周圍的空氣造成污染,一起來看看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1

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是因爲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過了五七燒衣服會讓死者在陰間受到刑罰。

一般在親人故去後,在五七的時候,會把白衣服(俗稱孝衣)付之一炬,藉助火來消除一切的不順利,這是我們漢族特有的民俗傳承。把孝衣付之一炬,寓意在火中解除一切不幸和厄運,在烈烈的`浴火中迎來新的生機。

我們把要準備的東西分爲三大類,比如可以燒一些紙錢,一般是將白紙或淺黃色火紙剪成銅錢的形狀,焚化給死者,只要是冥幣就行。還有給死者上香,表達對死者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同時感悟人生其實就是去染成淨與奉獻的真諦。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頭七須知事項

家中後人,頭七當天可以再家中擺放貢品,貢品當中要禁忌牛肉、馬肉和狗肉,葷素搭配,越豐盛越好,以此來犒勞答謝四位鬼差,不讓其難爲打壓逝者。

同時在頭七的當天子時,還要在孝房家門口擺放一碗清水和一碗五穀糧,擺放清水的意思是讓先人洗去塵埃,消免災難,安心上路。一般擺放五穀糧的意思是,避免煞氣,防治犯呼,辟邪驅黴。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2

對於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傳統,對死亡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一些地區,有一些關於死者衣物的忌諱,比如說過了死去親人的衣服千萬別穿,又比如五七就不能再燒死者的衣物了。各種說法可能因地而異,但其中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原因值得探討。

一、死去親人的衣服千萬別穿

死去親人的衣服是一種含有極強個人色彩的物品,穿上它們會讓人感到非常沉重和悲傷,容易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其次,在傳統文化中,死亡被視爲一種“陰氣”的存在,穿上死者的衣服容易受到其“陰氣”的影響,會給人帶來壓抑和煩惱。此外,還有一些人相信,穿上死者的衣服會引發不祥之事,甚至會招來厄運和災難。

二、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首先,不少地區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死者衣物忌諱。比如在一些地區,死者的衣物不能直接送到垃圾桶裏,需要在特定的時候或地點燒掉或丟棄。這些忌諱有些是爲了尊重死者和尊重死亡,有些則是爲了避免鬼怪的干擾和惡意。對於過了五七就不能再燒衣物的說法,也存在着一些文化和歷史原因。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第2張
  

一些民俗學家認爲,過了五七之後,死者已經進入了“陽間的長眠”,身體已經完全脫離了肉體,所以再燒衣物已經沒有必要。而且,在一些地區,五七是祭祀死者的重要時間節點,認爲這個時候燒衣物會影響祭祀和祖先的'安寧。此外,一些地區也有認爲,死者的靈魂在死後還會回家看望家人,而死者的衣物就是他們的“影子”,燒掉衣物會讓死者覺得被遺忘和冷落。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基於文化傳統和信仰觀念的,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對於個人而言,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信仰選擇是否燒掉死者的衣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尊重逝者,尊重死亡,以及尊重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如果有任何疑問或不確定的地方,可以諮詢專業的殯葬服務機構或當地的宗教團體,以免不必要的失誤和傷害。

總之,關於死者衣物的忌諱和禁忌,不同地區和文化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對於個人而言,應該根據自己的信仰和文化背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處理死者的衣物。但無論如何,都需要尊重逝者和死亡,遵循當地的法律和文化傳統。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3

在中國的傳統喪葬禮儀中,流行着多種多樣的奠祭方式,如哭祭、文祭、燒祭、供祭、酒祭等。其中燒祭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即在不同的時間點,通過焚燒冥幣、明器、紙紮等祭奠死者,民間常見的有“燒七”、“燒百日”和“燒週年”。

燒七,指從死者亡日算起,喪家每隔七日到墳地燒紙祭奠一次,直到七七第四十九天爲止。燒百日,指在親人死亡滿百天時的祭奠,依此類推,燒週年,指滿一年的燒祭,

第二、三週年也有相同的活動。除了集中於上述的喪葬和守孝期內,燒紙祭奠也散見於此後的其他日子中,如死者的忌日、各種祭祀年節等。不同的燒紙祭祀含義略有不同,如喪葬期內的燒七多是對亡靈和鬼魂的祭祀,之後的燒祭則多爲祖先祭祀。

在諸多祭日中,“五七”和“三週年”最爲隆重,俗稱:“五七三週年,不燒不周全。”下文就燒七和三週年這兩個祭日,稍作介紹,以期對民間祭奠儀式有所瞭解。

爲啥過了五七就不能燒衣服了 第3張
  

燒七,亦稱做七、齋七、理七、七七齋等,是民間常見的奠祭習俗。其大致內容是:在死者初亡後的.四十九天內,親屬每隔七天開設一次齋會,奠祭亡魂,前後共七次。

做七習俗源於何時何地何種觀念,有一種說法認爲其源自先秦時代的“魂魄聚散說”,即人之初生,以七日爲臘,一臘而一魄成,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皆備;相應的在人之初死,一日散一魄,七日散盡而人最終歸西,故有以七日爲忌,每七燒紙祭奠的習俗,稱作燒七。

當然也有其他說法,如源於佛教說、道教說、周代“虞祭”等,都可作爲參考來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習俗。民間的燒七禮俗也有不少講究。如在活動內容上,頭七、二七應由兒子爲亡父(母)設木主,焚紙錢,延請僧道誦經;

三七、四七,由外甥、侄輩來做;五七有設望鄉臺、墓祭等儀式;六七由女兒或侄女備酒飯祭奠;七七供奉祭奠,並請僧道誦經除靈等。此外,燒七還有其他講究,如“犯七”、“摸七”時還要有一些特殊的習俗。

“犯七”又稱“犯天七”,指燒七之日逢“七”(當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情況,喪家要到墳上祭拜,燒紙錢,插紙旗。有的地方在三七時犯七,還有特殊的禮俗,即準備21面小紙旗,一把紙製小雨傘,插在新墳上,並帶一小桶水,用手向墳的四周潑灑,口呼先人尊稱,道:“風來旗內裹,雨來傘內躲。”

有的地方凡遇犯七,便要按死者歲數插相應的小紙旗。

“摸七”是指當燒七日逢“八”(當月的初八、十乂、、二十八)的情況,孝子要到墳上先燒紙禱告:“帶你回家”,並將隨身帶來的蘆柴放在地上拖至家裏,燒七後再將其拖到墳地,意爲送亡親靈魂回墓。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