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教育孩子時父母的責任,所以在不同的場合裏教育孩子的形式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一樣的效果,餐桌禮儀也非常重要,下面介紹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1

孩子從幼兒期到學齡期,智力發生了一個飛躍。在這一時期,他們可能空腹時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飽後對喜愛的食物繼續吃。這時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慾,而是經驗性、能動性食慾。所以,孩子的食慾,除其生理本能之外,還需作後天培養。因此,要調節好餐前情緒,讓孩子高興地進餐。

在家中,影響孩子餐前情緒的表現,最爲突出的有兩種:單獨進餐忙於事業的年輕父母,經常讓孩子單獨進餐。獨生子女在單元房中獨玩,已是冷冷清清,單獨進餐會促使其產生父母對自己生活並不關心的孤獨感和被遺棄感,甚至出現負面性格,影響兩代人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單獨進餐,沒有家長的管教和指點,一般都會挑自己認爲好吃的多吃一點,其它的菜餚營養再豐富也不會問津。或者吃一點兒、玩一陣兒,有的乾脆把飯菜倒掉一些而謊稱自己吃了。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

情寄他事到了吃飯的時間,孩子正在看書、遊戲、生氣時,根本不想吃飯。這並非其有意剋制食慾,而是精神作用從根本上切斷了空腹與食慾的生理聯繫。這時的家長,應該察顏觀色,瞭解孩子真正的心態,用適當的言行把其注意力轉向吃飯的事情上。譬如,餐前叫孩子幫着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紹即將上桌飯菜的營養和味道如何之類。

當然,孩子思想幼稚,光靠這種方法可能難以達到目的。必要時可帶他去走一走,使之精神愉悅,再行進餐,則會食慾大增。千萬不可在餐前大聲呵斥、責罵,因此舉對其情緒有極大的破壞性,孩子沒有了好情緒,食慾自然會在極壞情緒中消失了。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2

2歲:注重用餐習慣的培養

2歲小孩子吃飯,容易吃得亂糟糟,並且很難長時間保持在自己的座位上,這個階段更應該注重在用餐習慣的培養上。

不邊走邊吃,吃飯要在固定的餐椅上吃,吃完才能下桌。

不玩食物,不拿食物當玩具。

不能把食物扔在地上或是亂抓別人的食物。

儘量不將自己的食物撒出盤子。

不可以故意敲打碗盆。

不能帶着玩具上餐桌。

小腳丫不要翹上餐桌。

學會在餐桌上用“謝謝”和“請”這2個詞。

3歲:引入新的餐桌規矩

注意力的跨度明顯增加,也能更好地跟隨指令,適當引入一些新的餐桌上的規矩。

用餐前主動說要洗手。

坐在桌前至少堅持15~30分鐘,如果孩子不肯坐在一個地方,總想站起來或到處亂跑,那就要不斷提醒,加強他們的觀念

進餐時管好自己的手和腳,不侵犯他人空間。包括不能用手指亂捅他的手足,也不能用腳踢對面餐桌上坐的人,更不能去拿別人盤裏的食物。

要注意吃相,吃的時候不要把臉都扎進盤子裏。

嚼食物時嘴要閉上,因爲沒有人希望看到別人嘴裏的食物。

用餐時保持安靜,不無故尖叫和吵鬧。

別把整個胳膊肘放在桌上,看上去很不雅觀。

4歲:對禮儀的要求增加

隨着孩子動作的協調性和對事情的理解力加強,對於禮儀的要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

要等到所有的人入座後纔可以吃,體現着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入座之後,要把餐巾鋪在膝蓋上,用它擦完嘴或手後,再重新放回到膝蓋上。

不要邊吃邊說話,更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除非有緊急的情況。

吃飯時嘴裏不能發出聲響,不管是喝湯還是喝飲料。飲料快見底前,不要全部喝完,要在杯底留一些,這樣就不會發出嘖嘖的聲音。

除非是手指食物,否則大多數情況下要用叉子或羹匙。

避免刀叉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出聲響,有必要說聲“對不起”。

吃起來不要狼吐虎咽,要慢慢享受食物,頻率大約是食物嚥下5秒後再吃下一口。

乖乖坐在位子上,要跟上其他人吃飯的節奏,直到就餐結束,或家人同意離開飯桌。

5歲:完善餐桌禮儀的細節

5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從細節上入手,進一步完善餐桌禮儀。

食物離得遠,夠不到,可要求離着最近的人幫忙遞過來,但不可站起來或跨過別人的盤子伸手拿,防止夠的時候袖子意外蹭到別人的盤子上。

不喜歡的食物可以不吃,但不要對食物做負面的評價,例如“難吃”“噁心”之類的字眼。學齡前兒童還理解不了別人感情受傷這類的字眼,要教他們有禮貌地說不,鼓勵他們用諸如“謝謝,我不需要”“不是我的”這樣的字眼來取代。

學會在飯桌上有禮貌地請求,要食物時務必帶個請字,諸如“請遞我點土豆”而不是“我要土豆”。當喜歡某種食物時,千萬不要嚷嚷着說:“再來點雞肉!”或者把手直接伸進土豆泥,這時可用請求的'語氣:“我能再來點嗎?”

如果就餐中間離開桌子,要先打招呼,得到大人的允許。如果孩子執意沒吃完就先離開,一旦離開,規矩是不能回來再要食物,甚至包括甜點。如果只是要上個廁所,可以說:“我能離開餐桌一小會兒嗎?”而不是很大聲地說:“我要去尿尿。”

無論別人幫你遞肉汁,還是幫你切肉或者招待吃飯,都要學會感恩,即使那個人是你的爸媽。

6歲+:瞭解餐桌禮儀的意義

學齡或以上兒童精細動作已經形成,開始懂得他們的行爲能影響到其他人,掌握的禮儀要更全面、更深入。

孩子每次會對使用什麼器具有困惑,瞭解餐具的使用,讓孩子有成就感和獨立性。基本原則是依用餐順序由外而內取用。練習用餐刀自己切食物,餐刀的使用要得體,注意肢體動作,切的時候用刀刃輕輕地做前後運動,而不是對着食物狠命戳下去。

知道如何擺放餐具,一定要記住BMW這個縮寫。這條簡單的規則幫助他們記住什麼該放在哪裏,B代表麪包,M代表牛奶,W代表水。牛奶和麪包放在餐具的左側,水杯要擺放在右側。刀叉的擺放,是根據單詞left左和right右所含的字母數來決定的。叉子fork擺放在左邊是因爲它有4個字母,而餐刀knife放在右邊是因爲它有5個字母。

別讓孩子在餐桌上生氣 第2張

取食時,要通過公用的服務調羹把食物放進自己的盤中,而不是自己的湯匙。

在餐桌上要照顧別人的感受,是美國孩子很重要的一課,不要一次取過量的食物,要照顧到還沒有吃到的人。

進餐時有人同你講話,要嚥下食物再回答,如果正在下嚥,可用肢體語言幫助表達,或是適當的用手遮一下嘴巴,這樣別人就看不見你嘴裏的殘渣。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搖晃。

傳遞麪包,要把整個裝麪包的小籃遞上去,而不是一塊麪包。吃麪包時,別用手拿一個麪包直接咬,禮貌的方式是用手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逐塊在口中細嚼。抹黃油也是如此,與其把麪包卷從中間切開再抹黃油,正確的做法是先切一小塊黃油,放在盤子上,然後用手把麪包撕成一小塊,再抹上黃油。

當處理放進嘴裏的東西時,原則是用什麼方式放入嘴的,也用同樣的方式拿出來,如果食物是用叉子送到嘴邊,並只嚐了一小口,那可以把剩下的食物叉回到自己的盤裏,如果食物已被咀嚼過,又想丟棄,那就要把它吐到餐巾裏。

飯桌上最好不要用手機講話或收發短信,會打擾到其他人。也不要把iPad拿到桌子上,這樣不可能專注地和別人說話。讓孩子懂得用餐時間是社交場合,把自己的臉一頭扎進遊戲裏,不能算作是社交。

用餐時孩子能夠享受到一家人吃飯的樂趣,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鼓勵孩子通過輪流傾聽和輪流發言的方式來參與餐桌上的對話,用輪流的方式是給其他人有說話的機會。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