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很多寶寶早未達到學齡前也是需要接受早期教育的,尤其是寶寶的心裏會發生變化的,寶寶的抽象思維還是已經存在的,下面分享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1

一、學齡前期兒童心理特點

1、學齡前兒童指的是3—7歲的兒童。此期兒童大腦的重量繼續增加,到6—7歲時腦重量達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經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加多,長度加長,能更有利於神經聯繫。到6歲,神經髓鞘基本上發育完成,神經傳導也就更加迅速、準確。

2、大腦各葉的分化到6歲末也漸趨成熟。大腦結構生理的日趨成熟,爲兒童行爲的發育打下了良好基礎。隨着神經系統的發育,學齡前兒童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在不斷增強,興奮過程也比以前進一步增強。兒童每天醒着的時間,比以前相對增加。7歲兒童每天睡11個小時就足夠了,這使兒童有更充足的時間參加遊戲和學習實踐活動。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二、學齡前兒童的發展特徵

1、學齡前兒童生長變化速度驚人

在這個短暫的時期裏,兒童學習語言,產生自我意識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環境意識。這一時期兒童的生長髮育是有規律、有順序的。例如,在學走之前必須先學站,學會簡單詞彙之後才能學會使用複雜句子。

2、學齡前兒童過認知能力有了全面的發展

由於兒童不僅個性有別,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還有待深入。斯洛賓曾對英國、芬蘭、前蘇聯等國兒童語言發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種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大約都是在開始走路的同時開始說話。3歲時已掌握了1000個詞彙,具備了正確使用語法結構的基本能力。

3、學齡前兒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兒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過程中均體現了對周圍成人活動的模仿,而且這些活動能爲孩子提供許多與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機會。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2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這時孩子的無意注意高度發展,因此注意力易轉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開始獨立組織、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響下,有意的識記和追憶能力逐步發展,能運用一些識記方法,記憶的持久性也進一步發展,但精確性不足。

這時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綜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爲,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確的語言和行爲。

這個階段孩子的活動範圍已很廣闊,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好奇,愛問,是增長知識的好時機。抽象邏輯思維和數的概念都開始有一定的發展,想象力也進一步發展,但以無意想象爲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確的教育下也發展起來。意志也有一定的發展,如自覺性、堅持性、自制力等。

這時孩子的情感富有易變性和衝動性、穩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長,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虛榮心等。孩子的個性初步形成,兒童心理活動的獨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長,初步形成較穩定、較經常的心理特徵。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第2張

學齡前兒童的性格特徵

求知慾強:愛學習,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注意力比較穩定,善於把開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富於友愛感:愛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時能友好相處,善於把自己的願望與集體相結合。

愛勞動:自主能力強,穿衣、吃飯都要求自己做,主動幫成人做事。

有同情心:關心老人,願意幫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道德感和美感:具有愛人民、愛祖國的萌芽,喜愛唱歌、跳舞、朗誦詩等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3

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特徵

兒童心理髮展是指從不成熟到成熟這一階段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換句話說,是人對客觀現實反映活動的擴大、改善、日趨完善和複雜化的一個過程。在一定社會教育條件下,在一定年齡階段,大多數兒童處於一定的發展水平上,表現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點,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個體的心理髮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學齡前期是指兒童從3週歲到6~7週歲這個年齡時期。這一時期是兒童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時期,也是正式進入正規學校學習之前,爲接受學校正規教育做準備的時期,所以,稱學齡前期(簡稱學前期)。

學齡前兒童心理髮展特點 第3張

學齡前期兒童最突出的心理特點

在幼兒期心理髮展的基礎上,獨立意識發展,並初步形成參與社會實踐的願望和能力(具體表現在願意幫助父母幹活,也有能力給父母拿板凳、吃飯前拿筷子等),獨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顯的發展(如能自己吃飯,自己蹲盆撒尿等)。

瞭解學齡前兒童心理特徵後,成人和社會也對幼兒提出了較高要求,如要求小孩住進寄宿幼兒園,逐漸擔當起自我服務的簡單職責,包括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等,還可以在老師指導下當衛生值日員等,這些活動顯示了他們已經具備了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觀察到:當小孩參加了上述社會實踐活動後,又產生了新的心理需求(如要求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環境和成人對他們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和新的心理需求促進了他們心理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具體表現

1、渴望獨立參加社會活動的心理需求和學齡前期兒童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與水平不足之間產生了矛盾。通過幫助、教育在不斷提高社會活動水平的過程中,即可促進他們心理向新水平發展,心理髮展又使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不斷提高,這是學齡前期兒童心理髮展的突出規律。

2、隨着心理過程的不斷髮展,學齡前期兒童可以具有最初的對事物的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的能力,這使他們在遊戲等活動中,初步學着運用邏輯思維。比如,我們觀察4週歲左右的兒童在“過家家”遊戲中可能有:菜必須切碎,否則煮不熟,煮不熟吃了就會肚子疼,就得到醫院打針等一系列簡單的合乎邏輯的思維活動。不過,在此時期由於知識少、經驗不足,還不能經常有意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動,因此,心理的穩定性還較差。

3、學齡前期的兒童的個性特徵已開始形成(兒童的個性傾向在幼兒期萌芽,在學齡前期就可形成較爲明顯的個性傾向)。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