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寶寶到了添輔食階段,很多新手爸媽給寶寶輔食都是很簡單,這樣孩子不愛吃的,同時很容易營養不均衡。下面就帶你看看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1

方式 一、你能挑選提升食材的色調

針對出世沒有多長時間的孩子將會針對這世界全是填滿興趣愛好和探尋慾望的。對於一些沒有試着過或是沒有感受過的物品將會孩子會更爲有興趣愛好和求知慾。因而媽媽們實際上能夠 挑選在讓你的孩子吃的輔食中提升一些“顏色”,放進多種多樣色調不一樣的輔食來推動孩子針對那樣的食材的興趣愛好,進而能夠 提升孩子針對輔食的進餐慾望;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方式 二、可以挑選提升食材的類型

除開食材的色調要多種多樣以外,你要能夠 多提升一些食材的類型,將會不必一直白米飯加肉的組成,你能適度提升一些新鮮水果也有蔬菜水果,每一次都根據不一樣的食物營養和組成來開展孩子的輔食飼養,那樣的狀況下,你的孩子將會也會更有進餐慾望,更可以接納輔食,圓滿做到斷奶後目地。

此外,有關調味劑的應用,實際上並一定得應用人工服務製做的相近食鹽、雞精那樣的物品;媽媽們還可以挑選一些“純天然”的調味劑,例如能夠 應用蝦米皮來替代食鹽和雞精開展食材調料;能夠 應用冬瓜來協助提升食材的清甜味等,實際上那樣都能夠給你的孩子提升進餐的慾望,還不容易危害身心健康。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2

1、營養搭配要均衡

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因爲寶寶腸胃功能弱,母乳或者配方奶能提供比較均衡的營養物質,需要通過輔食補充的只有鐵。

因此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建議選擇高鐵米粉。米粉先吃5—7天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如眼皮,嘴角發紅發腫,身上起急性蕁麻疹。

沒有無過敏反應可開始逐漸的嘗試不同種類的菜泥,果泥,肉泥。每次只添一種食物,連續添三天,觀察有無過敏反應。

食物排敏期大概兩個月後,寶寶能吃的輔食種類就比較多樣化了。

隨着寶寶月齡更大,腸胃功能更健全,需要的營養也越來越多,輔食就要考慮進行均衡的營養搭配,以滿足寶寶生長髮育。

有的父母會直接給孩子蒸一碗雞蛋羹就算做一餐了,雞蛋雖然有營養,但是隻吃雞蛋,就只攝入了蛋白質,營養是不夠均衡的。

均衡是指,每餐都要保證有優質的蛋白質或者鐵,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還要補充適當的水分。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髮育。一般來源在雞蛋,雞肉,魚肉中含量豐富。

鐵能預防寶寶貧血,提高身體免疫力。一般在雞肝,豬肝,豬肉,牛肉裏面含量豐富。

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葡萄糖後,爲寶寶的活動提供能量,還是維持大腦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素。一般通過米飯,麪條,紅薯,土豆等澱粉含量高的主食來獲得。

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祕,維持腸道菌羣,一般可以通過粗糧,如小米,燕麥,藜麥,新鮮蔬菜水果來獲取。

維生素是人體生長必須但是自身又不能合成的物質,不同的維生素有不同的功能。

如維生素A促進視力發育,維生素C幫助維持皮膚健康,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讓骨骼和牙齒強健。一般來源在新鮮水果蔬菜中。

只有每餐都攝入人體生長髮育各方面所需的營養物質,才能保證寶寶營養全面,身體健康成長。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第2張

2、營養密度比量重要

經常會聽到有父母說,我家寶寶吃輔食能吃一碗粥,能吃一個饅頭。

父母會覺得寶寶吃的多就算輔食吃的好。

但是,吃飽不等於吃好。還要注意每一餐輔食的營養密度。

營養密度是指食物中以單位熱量爲基礎所含重要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的濃度。

比如肉類(瘦肉)、魚蝦、蛋中蛋白質、鈣、鐵含量豐富,還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就其每千焦(KJ)所提供的營養素來說既多且好,故營養密度較高。

而高糖高脂的'食物營養密度最低,熱量卻很好

白粥和瘦肉蔬菜粥都能把寶寶餵飽。

但小寶寶胃容量小,本來就吃不了多少,吃一樣的量下肚,營養密度低的白粥提供的多是碳水化合物,沒有優質的蛋白質,鐵、鈣等。

瘦肉蔬菜粥,卻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鐵元素,還有一些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營養密度自然更高。

營養密度高的輔食,同等攝入分量下,更能滿足身體發育需要的各類營養。

做輔食的時候,量不要做的過多,尤其是主食類佔比不要過多,要儘可能的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蛋黃、蝦、三文魚、瘦肉、豆腐、甘藍等,根據寶寶的月齡進行搭配,把營養集中在寶寶吃的半碗甚至是幾口輔食裏面。

寶寶在吃高鐵米粉5—7天后可在米粉裏逐漸加入菜泥、肉泥、肝泥,通過食物的選擇添加使輔食營養密度逐漸增加。肉泥可選擇豬瘦肉、雞肉,肝泥可選擇雞肝、豬肝。

寶寶滿七月齡後只要不過敏就可以在米糊裏添加蛋黃,從八分之一開始,到四分之一,二分之一,逐漸到每天保證一個蛋黃。

魚和蝦可在一歲後,或者滿9月齡少量嘗試5—7天,進行排敏,不過敏就可在日常輔食中適量添加。

讓寶寶從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中獲得營養,能從小預防肥胖,營養不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寶寶受益終生。

3、性狀要適合吸收

食物的性狀,一是關乎寶寶的消化吸收,二是關乎寶寶咀嚼能力的鍛鍊。

4—6個月寶寶輔食應爲泥狀,7—8個月爲稠糊或是末狀,9—10個月逐漸成顆粒狀,11—12個月根據寶寶的消化和咀嚼能力過渡爲小塊狀。

這只是一個參考,實際操作中需要通過觀察寶寶的進食和排便情況進行調整。

有些寶寶吃輔食後會有便祕,或者把吃了的食物完整拉出來,消化不良的情況。

這就要父母在添加輔食後隨時關注寶寶的大便情況,以此爲根據調整寶寶輔食的性狀。

大便過幹就要增加輔食的水分,未消化的食物過多就要把輔食在做細一點。

寶寶吃進嘴裏吞不下,需要再做細點。吃進嘴裏完全沒有咀嚼過程直接吞可減少一點水分。

不好消化的肉類可做細點,好消化一點魚肉雞肉可稍微粗點。尤其是輔食添加一段時間後,大部分寶寶都不再喜歡全是泥糊狀,水分過度的輔食。

性狀可幹稀搭配,粗細搭配。父母需要多觀察多花心思,來爲寶寶調整輔食。

只有寶寶喜歡吃,吃的下,消化吸收的了,輔食才能吃的好。

每個寶寶的到來都讓新手父母驚喜而激動,而餵養是一個長期、浩大和系統的工程。掌握好輔食添加的基本原則,耐心細緻的進行搭配,保證寶寶每餐、每天都均衡而全面的攝入營養,吸收營養,就不愁寶寶長的不好。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3

誤區一:煲粥喜歡用骨頭湯

解析:骨頭湯、骨頭粥營養豐富,含鈣量高,對於學步期的寶寶來說大有裨益你知道。但用骨頭煮湯煮粥,骨頭中的營養進入粥中的只有10%左右,因此要將湯渣一起吃,才能吸收到更多的營養。而且骨頭含鉛多、難去除,對寶寶身體會有不良影響。因此媽媽應該給寶寶多吃一些肉類的食品,包括魚、蝦等,方能補充更爲豐富的營養。

如何讓孩子吃的輔食變得更好 第3張

誤區二:讓寶寶長期吃自制米糊

解析:有些媽媽擔心食物安全問題,喜歡自己動手研磨米粉來做米糊給寶寶吃,寶寶偶爾食用沒有問題,但自制的米粉中營養含量較市面上出售的嬰兒米粉少。建議媽媽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來挑選米粉、米糊,讓寶寶吃得健康、吃得營養。

誤區三:用菜汁果汁代替白開水給寶寶喝

解析:很多媽媽覺得菜汁果汁營養更豐富,口味更好,於是用果汁和菜汁來代替白開水給寶寶喝。其實這些汁水容易殘留在寶寶口腔內,給細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環境。因此,白開水纔是寶寶最好的飲料,建議用白開水給寶寶補水。另外,在寶寶吃完輔食後,還要注意用白開水漱口以清潔口腔。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