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兒童出生後三年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開發培養幼兒期思維能力意義重大,應該引起廣泛關注。以下分享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1

一、動作發展特點

兒童發展自我,必須通過自身的運動和手的活動才能實現。——瑪利亞·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博士經研究發現,運動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0~3歲。

運動能力,尤其是精細運動能力,是人類最初的智能形式,而精細運動能力的最佳的培養和開發時機同樣也要從0歲開始。

孩子動作發展敏感期主要在0-4歲,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大肢體動作發展和手部精細動作發展。

嬰幼兒身體發展的基本階段:

1、頭部

頭部動作包括眼肌控制、微笑和擡頭。眼肌控制發生於出生初期。嬰兒第1個月便能在俯臥時擡頭,到5個月才能在仰臥時擡頭;當抱成坐的位置時,4~6個月間頭部會直立。

2、軀幹部

嬰幼兒軀幹部動作主要有翻身、坐、大小便控制等。嬰幼兒生後2個月能左右轉動身體,由側臥轉爲仰臥,滿4個月時能由仰臥轉爲側臥,到6個月時可完全翻轉。

嬰兒需到神經系統分化到相當程度才能實現大小便控制,通常到15~16個月後能控制小便,而真正能控制大便是在2歲。

3、臂和手

6~7個月時,能伸臂拿取東西;到1歲時,沒有臂的胡亂動作而能拾起小的東西。

最初手和手臂的活動都是不隨意的,只有到6~7個月後建立了手眼動作協調的聯繫,才能成爲有目的的、隨意的動作。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4、腿部

約在出生2週末,嬰幼兒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體轉動,以後雙腳可以不和身體一起運動。在學會翻身和坐起後,他開始學習爬行。

二、語言發展特點

蒙臺梭利博士說:“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基礎,大部分在嬰兒期就已經建立。”

語言發展也有關鍵期,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黃金關鍵期,遺憾終生。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首先烙印在嬰兒潛意識裏的是單個的音符,這是語言的基本部分,我們可能會稱之爲字母,然後是音節,隨後則是單詞。

兒童先學習發音,再學習音節,完全遵循語言學習的漸進方式。兒童隨後開始學習單詞,最後學習語法。

嬰兒會在4個月時開始注意到人說話的聲音,並且對這個深深吸引他的聲音-“嘴”產生濃厚的興趣。

他們會發現是嘴和嘴脣的運動產生了語言,嬰兒會對嘴脣的動作仔細觀察並模仿。

經過2個月的細緻觀察後,孩子可以開始發一些單音節的聲音。

到6個月的時候,我們會在某一天早上醒來突然聽到孩子說“爸爸,媽媽”。

隨後的一段時間他們只能說這個兩詞兒,但我們必須記住,兒童的語言發展在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後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臨界點。

他已經脫離了那種潛意識學習的時期。這個小大人已經不再像一個機器了,他可以隨意使用語言的技能了。

1歲大時,兒童開始有意識地說話了。他仍然沒有完全脫離咿呀學語的狀態,但他現在說的東西已經有一定的目的性了。

蒙臺梭利博士認爲2歲左右是幼兒詞彙的“爆發期”。

2歲時,兒童已經能夠使用複雜的句子,能夠使用不同時態和語態的動詞,包括連詞。出人意料的是,他們也已經能夠使用長句和分句了。

這個時候,完全具有了語言能力的兒童現在已經開始不停地說話了。

2歲是人類心理類型的一個分水嶺。2歲時開始了一個語言組織的時期。

語言在這一時期還繼續發展,發展的方式已經不是那種爆發式的了,而是一種鮮活的、自然的方式了。

第二階段一直髮展到5-6歲,在這一時期兒童學習很多新的單詞,並且逐步完善了自己所用的句型。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兩歲半的兒童具有二三百的詞彙量,但到6歲時他已經能夠使用數千個詞彙了。

這些都是在沒有老師教授的情況下發生,是一個自然吸收的過程,這就是蒙臺梭利博士所提及到的吸收性心智。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並不是主角,兒童自己纔是主角。在生命重要的前三年,嬰幼兒最需要的就是成人正確的幫助。

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阻礙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障礙,讓他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2

0-3歲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一、出生一個月:

在新生兒的多個反射中都可以找到言語和語言發展的起始,包括當嬰兒的牙齦受到摩擦時出現的咬-放行爲、覓食反射和吸吮反射。此外,新生兒通過許多其他方式進行直接和間接交流。

大哭大鬧是這個階段主要的交流形式。

● 當聽到很大的噪音時,會眨眼、移動、停止動作、四下環顧或表現出驚跳反應。

● 對特定的聲音表現出偏好,比如音樂和人聲,在這些聲音下能恢復平靜或保持安靜。

● 轉動頭部試圖尋找人聲或其他聲音的方位。

● 除了哭之外,偶爾發出其他聲音。

二、1-4個月

“哭”仍然是嬰兒溝通和獲取成人注意力的主要方式,但是更復雜的溝通技能開始出現。嬰兒很快就會發現模仿別人的語音和姿勢有很大的樂趣。嬰兒咿呀學語通常出現在兩個月左右,代表着嬰兒在獲取語言以及與他人互動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能夠對聲音(比如人聲、搖鈴聲或門鈴)做出反應(停止抽泣,表現出驚嚇)。隨後,會通過轉頭和看向聲音的方向尋找聲源。

● 能夠協調發聲、注視和身體運動,與父母或照料者進行面對面交流;能夠跟隨和主導以保持交流繼續。

● 當成人對嬰兒說話或微笑時,嬰兒能夠咿呀學語或者發出咕咕的聲音;即使嬰兒失聰,也會開始咿呀學語。

● 使用單元音(ah, eh, uh)發出咕咕的聲音;也會模仿自己的聲音以及別人發出的元音。

● 能夠大聲笑。

三、4-8個月

能夠識別經常聽到的聲音,識別母語的所有音素。他們總是不停地“說話”,發出的元音和輔音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

● 對自己的名字和簡單的要求(比如“過來”“吃飯”“揮手再見”)能做出恰當的迴應。

● 模仿一些非言語的聲音,比如咳嗽、彈舌和咂嘴的聲音。

● 能夠發出全部元音和一些輔音:r、s、z、th和w。

● 對他人不同語調的聲音,比如生氣、玩笑、悲傷,做出不同的迴應。

● 通過發出不同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高興、滿意和憤怒。

● 與玩具“交談”。

● 咿咿呀呀,重複一系列同樣的音節:ba,ba,ba。

● 對噪音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吸塵器響聲、電話鈴聲或狗叫聲;可能會哭、啜泣、從父母或照料者那兒尋求安慰。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第2張

四、8-12個月

在8~12個月期間,嬰兒要爲兩個重大的發展事件做準備——走路和說話。咿呀學語,開始通過說話主動發起社會交往;能夠使用手勢來交流,能玩手勢遊戲;被要求時,能使用一些社交手勢。

● 有意地咿咿呀呀或嘰裏咕嚕地說話發起社會交往;可能會爲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而大喊大叫,聽聽別人的反應,如果沒有迴應會再次大喊。

● 搖頭表示“不”,點頭表示“是”。

● 當別人叫自己的名字時,會尋找聲音的來源。

● 會模糊不清地說“ma ma ma ma”和“ba ba ba”這樣的句子;隨後會說混雜語(許多語言共有的音節和發音,發出類似語言的音調)。

● 在被要求時,會揮手再見、拍手。

● 會說“da-da”和“ma-ma”。

● 模仿和自己已經學會的類似的聲音;也會模仿機動車噪音、彈舌、咂嘴和咳嗽的聲音。

● 喜歡押韻詩和簡單歌曲;伴着音樂發聲和跳舞。

● 如果提出要求時配合恰當的手勢,嬰兒會把玩具或物品遞給成人。

五、1歲

開始說話和行動,只有在必須吃飯和睡覺時才停下來。會說單個詞;能夠理解名字的象徵意義,語言理解能力得到發展;學會很多新單詞,富有表達性的詞彙量迅速增加;能夠使用更多複雜的手勢。

● 創造很多混雜語[將詞語和聲音混合在一起變成類似言語(語調曲折變化)的模式]。

● 使用一個詞語傳達完整的想法[單字語];具體含義則取決於語調(“我”可能用於要求更多的餅乾或者想要自己吃飯)。隨後,學步兒開始使用兩個詞的短語來表達完整的想法[電報語](“更多餅乾”“爸爸再見”)。

● 遵循簡單的指令(“給爸爸茶杯”)。

● 在被要求時,能指出熟悉的人、動物和玩具。

● 如果有人說出身體部位的名稱,學步兒能夠理解並辨別三個身體部位[接受性語言][“告訴我你的鼻子(腳趾、耳朵)在哪兒”]。

● 能夠通過說出名稱表明一些想要的物品和活動(“再見”“餅乾”“故事”“毛毯”);言語要求常常伴隨着迫切的手勢。

● 對簡單的問題能夠回答“是”或者“不”,並伴隨有相應的頭部動作。

● 在這一階段,有25%~50%的語言表達是可理解的。

● 應要求能夠找到熟悉的物品(如果兒童知道物品的位置)。

● 能夠使用5~50個詞語[表達性語言];這些詞語一般是熟悉物品的名稱(動物、食物和玩具等)。

● 使用手勢,例如用手指或拉,來引導成人的注意力。

● 喜歡押韻詩和歌曲;嘗試參與進來;跟着節奏跳舞和唱歌。

● 似乎知道互相交談需要有互惠式(你來我往)迴應;進行一些發聲的話輪轉換,例如發出並模仿聲音。

六、2歲

說出第一個句子;使用更多的手勢,能夠說出更多事物的名字;理解能力突然提高;能夠使用許多兩個詞的短語,不再是呀呀學語,開始想要對話。

● 如果得到允許,可以用手指書、發出相應的聲音、翻頁等方式參與進來,會非常喜歡聽別人讀書。

● 意識到語言能夠有效地令他人對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做出迴應。能夠提出簡單的請求(“還要餅乾?”);拒絕成人的要求(“不!”)。

● 能夠使用50~300個詞語;詞彙量持續增加。

● 違反語言編碼;也就是說,2歲兒童的大多數語言對自己來說有意義,但對成人來說往往並非如此(維果斯基的“自我對話”)。

● 對語言的理解遠遠超過口頭表達能力;大多數2歲兒童的接受性語言遠遠超過他們的表達性語言。

● 能夠說出由3~4個詞語組成的句子;使用常規的詞序組成更加完整的句子。

● 將自己稱爲“我”,而不是叫自己的名字(“我走了再見”);能夠毫無困難地表達“我的”。

● 通過添加“不”等否定詞來表達否定陳述(“不牛奶”“不洗澡”)。

● 會重複地問“那是什麼?”

● 能使用一些複數表達,但有時會出錯[“看那些鵝(gooses)”];經常過度概括語法規則。討論非當前出現的物品或事件,例如“我們剛纔看見鴨子了。”(這是認知和語言方面的雙重進步。)

● 偶爾會出現口吃或其他常見的言語障礙。

● 所說的話中有65%~70%的內容是可理解的。

七、三歲

幾乎每天都學新單詞,能說出近1000個單詞;理解能力更強;使用越來越多的言語形式,使用常用的社交用用語;說話經常出現語法錯誤。

● 談論不在場的物品、事件或人物:“傑裏家的院子裏有一個游泳池。”

● 談論別人的行爲:“爸爸正在割草。”

● 爲剛剛說過的話補充信息:“是的,接着他又把它搶回來了。”

● 恰當地回答簡單的問題。

● 問很多問題,尤其是關於物品和人物的位置和身份的問題。

● 使用越來越多的言語形式使對話繼續進行:“爲什麼我不能做?”“我們現在要去哪兒?”。

● 要求他人關注自己或環境中的物品、事件:“看我的直升機飛起來了。”

● 驅使他人行動:“咱們從水上跳過去吧。你先來。”

● 使用常用的社交用語:“你好”“再見”“請”“走吧”。

● 評論物品和正在進行的事件:“那兒有個房子”“拖拉機拉着一條船”。

● 詞彙量越來越豐富;現在大約能掌握300~ 1 000個單詞。

● 背誦童謠,唱歌。

● 大多數時間使用的語言都是可理解的。

● 說出組合的名詞短語:“大棕狗”。

● 簡單地將“不”放到名詞或動詞短語之前表達否定,例如“不寶寶”。

● 涉及熟悉的物品和事件時,能回答“你在做什麼?”“這是什麼?”和“在哪兒?”等問題。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3

3-4歲幼兒思維特點是什麼?

(1)行爲具有強烈的情緒性

(2)愛模仿

(3)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

3~4歲幼兒感覺的發展有何特點?

(1)此時兒童的各種感覺,都在迅速地完善着。3歲兒童已經能夠分辨紅、黃、藍、綠等顏色;較準確地辨別各種聲音;能通過手接觸更多的物體,從而知道物體的涼熱、軟硬等特徵。

(2)3歲兒童僅能辨別上下方位,4歲兒童開始能辨別出前後方位。

(3)3歲兒童不能逐步分辨物體的大小和遠近。這時,他已能區分白天和黑夜。

0至3歲語言特點及教育活動 第3張

3~4歲幼兒思維和想象的發展有何特點?思維的發展

(1)此階段孩子的思維表現出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點。此時,他們還不會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後想。如兒童由於看見成人給小孩洗澡,他也給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2)三四歲兒童只能進行初步的概括,他們對事物還不會做複雜的分析綜合,概括的特徵多是外部的、非本質的。例如,“杯子”,這是喝水的。“衣服”這是穿的。想象的發展三四歲兒童以無意想象爲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漸增長起來。例如,當他抱布娃娃時纔想到自己是“媽媽”,於是就以“媽媽”的身分喂起“孩子”來。

孩子思維的基本過程:分析綜合、比較、分類、理解

1、分析綜合

這一階段孩子的分綜合還不能把握事物複雜的組成部分,對他們而言,要求分析的環節越少,相應的概括就完成的越好。父母可以給孩子排列水果,開始時只給他兩種水果,要求他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孩子會完成的很好。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其他品種的水果,提高排列規律的要求,嘗試着讓孩子來排列,逐步幫助孩子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2、比較

這一階段孩子還不善於比較。他們比較面狹窄,先學會的是比較物體的不同處,父母可引導孩子比較家中的物體不同。如:吃飯時觀察兩盤不一樣的菜,和孩子一起刷牙時可以問:寶寶和媽媽的牙刷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觀察並比較出大和小、紅 和藍等。經過不斷啓發引導後,可以慢慢告訴孩子物體的相似處。如告訴寶寶:寶寶有手,爸爸媽媽也有手。爸爸媽媽和寶寶的手都有手指。

3、分類

這一階段的孩子只能依靠感知進行簡單的分類,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通過感知事物來學習簡單的分類。例如吃飯時,讓孩子分放筷子和調羹;曬洗衣襪後吸引寶寶來摺疊自己的衣物。如:這是寶寶的襪子。 這是寶寶的褲子等。這樣可以寓教於生活情景中。

4、理解

這一階段孩子的理解主要依靠具體形象來進行,個別孩子甚至還依靠實際行動來理解。因此,父母可以藉助形象化的語言和行動手段來幫助孩子理解事物。例如讓孩子分糖果,給孩子真實的糖果,讓孩子先分給爸爸,同樣的再分給媽媽,最後一顆糖寶寶自己拿着,是留給自己的。用同樣的方法去分享給別人。實際操作有利於孩子理解分糖果的實際意義,爲孩子過渡到抽象思維奠定基礎。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