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現在的爸爸媽媽早早的就給寶寶報了各種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0—3歲是嬰兒生理和心理髮展最迅速的階段,下面看看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1

語音是口頭語言的物質載體,是發音器官發出的表達一定語言意義的聲音。

在兒童掌握語言之前,有一個較長的言語發生準備階段,稱爲“前言語階段”,一般把從兒童出生到能夠說出第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詞之前的這一時期(0—1歲)劃爲前言語階段;從兒童(2--3歲)開始進入正式的學說話階段,到講出第一批有真正意義的概括性的詞的時期,劃爲言語發生階段,標誌着兒童開始發生言語,又稱爲言語發生階段;2—3歲是兒童基本掌握口語階段,這一階段將持續到入學前。

語音發生發展階段

1、非自控音階段(出生—20天):發音器官爲語音的發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質準備。

2、咕咕出聲階段(21天—5個月):聲音聽辨能力有較大發展,有大量的“玩弄”聲音的現象,有了最初的語音模仿和“對話”意識。

3、呀呀學語階段(6個月—1歲左右):連續發音的節奏感加強,發音的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出現許多類似語言的語調。這階段顯著的特徵是嬰兒模仿發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學說話階段(1歲—1歲半):連續音節和類似詞的音節增多,能說出一些單詞,無意義的音節減少,這是一個由無意的音節過渡發展大詞音的過渡階段。

5、積極言語發展階段(1歲半—3歲):開始由單詞句、雙詞句向完整句發展,集中的無意義的發音現象消失,發音和發出的詞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於發音器官發育未成熟,會出現許多語音“錯誤”。

語音發展的特點

1、前言語感知能力的發展

前語言階段,感知語音的能力是兒童獲得語言的基礎。最近的研究表明,漢語兒童前言語階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種水平層次:

(1)辨音水平(0—4個月):學會分辨言語聲音和其他聲音的區別,獲得辨別不同話語聲音的感知能力。大約兩個月後,開始比較清楚地感知“語音學”意義上的單純的語音,能感知由發聲位置和方法變化造成的語音差別。

(2)辨調水平(4—10個月):能注意一句話或一段話的語調,從整塊語音的不同高音、音長變化中體會所感知的話語聲音的社會性意義,並且給予相應的具有社會**往作用的反饋。

(3)辨義水平(10—18個月):能將人們說話時語音表徵和語義表徵聯繫起來,去分辨一定語音的語義內容。開始學習通過對聲、韻、調的整體感知來接受語言,爲正式使用語言與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準備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2、前語言發音能力的發展

前語言發音是指嬰兒正式說話前的各種語音發聲,類似於說話之前的語音操練。

這個過程大致分爲四個階段:

(1)單音發聲階段(0—4個月):會哭叫,還會調節哭叫的音長、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聲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節發聲階段(4—10個月):發音有了明顯的指向性,對成人的社會性刺激作出反應;另一方面發音中出現了許多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單音節過渡到重疊多音節。

(3)前詞語發聲階段(10—18個月):能發出一連串變化不同的輔音加元音的音節,發音有語言的感覺。

(4)特殊的“小兒語”發音階段(1—1歲半):有明顯的旋律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變化。說話呈現特殊的“小兒語”式發音,常常表現出省略、替代、重疊等特殊的策略。

3、前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

(1)產生交際傾向(0—4個月):逐漸產生交際的傾向和興趣。約兩個月時,會用表情、動作或不同的聲音表達不同的情緒,表現出明顯的交際傾向。

(2)學習“交際”規則(4—10個月):對成人的話語逗弄給予語音應答,還出現與成人輪流“說”的傾向,前語言交際已有明顯的“社會性”成分。

(3)擴展交際功能(10—18個月):能夠通過一定語音和動作表情的組合,使語音產生具體的語言意義。這個時期的嬰兒有堅持表達個人意願的情況,開始創造相對固定的“交際信號”,能較好地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能借助前語言發音和體態行爲與人交往,發展起真正的語言交際能力。

4、發音緊縮現象

1週歲以後,嬰兒出現發音緊縮現象,在前言語階段能發出的有的或沒有的語音都不能發出,無意義的連續音節大大減少,往往用動作和手勢示意,獨處時也停止了自發發音活動,出現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時期。

5、2—3歲兒童語音發展的特點

從1歲半開始,兒童發音器官逐漸成熟,語音逐漸穩定和規範,發不出的語音逐漸減少兒童集中的無意義發音現象已經消失。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2

0到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特點1

早期嬰兒神經反射分爲原始反射和姿勢反應。1—3歲的幼兒出現的往往是直覺行動思維,這是思維的初級形式。思維過程是以詞彙作爲媒介來進行的, 藉助於某種形式的語言完成,沒有語言就沒有思維活動。

幼兒在1—2歲時會產生想象的萌芽,但是孩子4歲前的想象力還是很零散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通過後天學習與強化形成條件反射,纔有利於適應自然,而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建立是兒童行爲培養的重要方法。我就是根據這個知識,在孩子處於這個年齡段的時候, 有針對性地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培養了她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

新生兒對光和溫度的反應很敏感。2—3個月的嬰兒對人臉和活動的物體感興趣。3—4個月的嬰兒開始能夠辨別色彩,對明亮、鮮豔的色彩,特別是紅、黃、綠感興趣。1歲兒童可以出現10—15秒的隨意注意。新奇、鮮豔的刺激可以使2—3歲的兒童集中10—20分鐘的注意力。在這裏要提出心理學的兩個重要概念——再認和再現。

再認是當經歷過的事物再次出現時仍然能夠確認出來的能力。再認的速度和準確性取決於以下條件:

(1)對事物識記的鞏固程度。

(2)眼前事物與頭腦中過去事物的相似程度。

(3)思維活動的積極性。

比如,我們教孩子認字,需要經常不斷地重複讓他看到,這就是提高再認能力。我們讀書就是再認能力的體現,裏面學過的字,再看到還可以認識。

再現就是回憶,把過去曾經經歷而當前並非作用於我們的事物,在頭腦中將其映象自行呈現出來的記憶過程。 一般這種能力的發育要比再認遲緩一些。背誦就是再現能力,比如孩子不識字,但是她照樣可以按照家長教的兒歌背出來。

認識字和能背誦是兩個概念,我們讀報紙時不經過刻意地反覆背,看一遍是背不下來的,但是我們拿到報紙就可以讀,這就是再認和再現的本質區別。

再認是用眼,再現是用腦。在犯罪學裏面,辨別罪犯靠再認能力,比如,找幾個人過來問見沒見過。而描述當天發生的情況靠再現能力,比如描述那天下雪,當時自己站在什麼地方,看到了周圍有什麼,聽到了什麼聲音等等。

這個階段的孩子記憶力是短暫的,一般來說1歲的孩子對人或物的再認能力大約只維持數天,2歲時可達數週,3歲時延長到數月。所以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帶着孩子見自己的朋友,孩子開始認生,等熟悉以後便高興起來,但是過一段時間,再帶着孩子去見這個朋友,孩子又會用警惕、害怕的眼神看着這個他曾經認識的長輩。很多媽媽還會和孩子說:“你怎麼不認識了?這就是你見過的某某阿姨呀。”如果大家知道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記憶特點,就不會奇怪孩子的這個反應了。

很多家長因爲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希望孩子從小眼界開闊,所以孩子1歲左右時就帶去迪士尼,或者出國旅遊,以爲帶着孩子去這些地方會增長孩子的見識。其實如果家長了解孩子智力發育的過程,就會知道這樣的行爲其實是徒勞的。帶1歲左右的孩子去迪士尼,他的記憶力也就幾天,隔一週再帶他去,他還會覺得新奇,跟沒有去過一樣。所以帶這麼大的孩子出門,經常在家周圍逛,也可以給孩子新鮮感。因爲孩子還沒有長期記憶,在孩子眼裏,迪士尼和樓下街心公園的區別並不大。

所以根據孩子這個時期的記憶特點,帶他們出國旅遊的意義並不大。因爲他們的記憶能力只能維持數週或數月,根本無法達到開眼界的目的。我記得女兒3歲的時候,在三峽工程開始施工之前我們帶她去三峽,本來想要帶孩子看看這裏最後的美麗風景,因爲以後再也看不到了,結果她現在完全不記得三峽什麼樣子了。

這個階段的嬰幼兒需要睡在一個溫度舒適的環境中,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適宜的溫度爲20—22攝氏度,溼度最好保持在55%—60%。有些家長經常對孩子過度保溫,夏天室內溫度超過22攝氏度也會以怕孩子着涼的名義不開空調,而且還給孩子包裹得很嚴,造成孩子煩躁哭鬧、睡覺不安、食慾下降,甚至因爲過度受熱而誘發很多疾病。在冬季給孩子穿得過多容易造成“嬰兒捂熱綜合徵”,醫學上也叫“嬰兒蒙被缺氧綜合徵”。其症狀包括:發燒、大汗、脫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環衰竭,是一種嬰兒冬季常見病。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第2張

因此,兒科專家呼籲,在寒冷的季節,特別是現在很多家庭生活條件良好,冬天屋子裏有暖氣的情況下,切忌把嬰兒包裹得過緊、過嚴、過厚,更不能無限制地在嬰兒被褥周圍加熱水袋等散熱物,切忌給嬰兒蒙被睡眠或用棉被堵塞其口鼻,以防影響呼吸,也不要把新生兒置於母親腋下睡眠,或讓嬰兒含着乳-頭睡覺,提倡母嬰分被睡眠。

1—2歲的寶寶身體快速增長,開始具備最基本的大肌肉運動能力,能站能走之後,寶寶的生活範圍擴大,大腦迅速發育,開始產生探索世界的願望。這個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生活習慣養成、認知學習啓蒙的重要階段,應該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家長都要用正確的語法、發音與孩子說話並鼓勵孩子模仿。可以讓他聽兒童歌曲,給他講故事,讓他用蠟筆畫畫,也可以讓他認識字卡片,跟他做一些簡單的遊戲。

這個階段的兒童因爲語言能力常常不足以表達自己的需要,所以直觀的肢體表達用得更多。 語言發育落後的孩子由於不容易被他人理解,經常會表現得脾氣暴躁。很多人反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交往時容易出現肢體碰撞,比如在兒童娛樂場所,4歲以下的孩子一起玩兒,因爲孩子之間無法交流,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就會採取推拉甚至拍打其他孩子的行爲,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所以我建議家長針對喜歡動手打人的孩子,在家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理解能力,這也是培養孩子智力發育的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如果大家回憶自己小學時候的經歷會發現,班裏喜歡動手打人的學生,一般學習能力都不突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不是很強。這也是因爲他們小時候, 家長忽視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

因此根據以上這些醫學心理學知識,針對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明確了0—3歲的孩子最主要的培養目標,就是條件反射的訓練和良好的語言習慣、生活習慣的建立。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3

0~3歲寶寶成長關鍵期

嬰幼兒的早期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家長的重視,特別是智力開發和早期教育。在這種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的年代中,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兒童生長髮育的規律來看,生後的最初幾年是兒童身體、心理、情感和社會等方面充分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關鍵期,而0~3歲是大腦發展的黃金期。現代研究表明,出生後3天的嬰兒,能將視線集中在母親的臉上,半歲的嬰兒能夠形成初步的概念,1歲以後的嬰兒開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2~3歲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期。

可以說,0~3歲是運動、語言等能力發展最快的敏感期,所以家長根據其生長髮育規律及其神經心理髮育特點,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或者敏感期,爲孩子不斷創造每個階段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環境刺激,讓孩子生理、心理和行爲產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全面發展,讓早期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家長要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當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爲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

0到3歲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第3張

一、動作發育的關鍵期

運動和動作發育可促進體格發育、擴大活動範圍、發展觀察力、增加與人的交往,有助於培養小兒獨立生活能力及活潑、勇敢、堅毅等優良品質。0~3歲是寶寶運動發育的敏感期,寶寶出生從仰臥位到能走會跑,從伸手取物到能靈活運用雙手均是在3歲前完成的,

寶寶擡頭的敏感期是2~3個月,坐的敏感期是6~7個月,走路的敏感期是1歲左右。1歲以後動作發育更爲迅速,手腳的協調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而手的動作發展如伸手取物的的動作敏感期是5個月左右,手的精細動作的敏感期是1.5歲―3歲。根據其特點宜重點培養粗動作和手及手指的精細動作。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生後2個月即可訓練擡頭、俯臥、撐胸的動作。3個月時,幫助小兒由仰臥轉爲側臥,完成翻身動作,訓練主動改變體位、姿勢的能力,爲爬行做準備。5個月開始可扶小兒學坐,但時間不要太長,避免脊柱彎曲,4~5個月,訓練其抓握胸前的玩具;6~10個月可訓練用手指取小物體,創造可爬行的環境。

6個月開始可以訓練扶站;8~9個月可學扶走;10個月後應訓練從扶站至邁步的能力,並逐步過度到獨立行走。1歲半後,在走穩的基礎上,訓練小兒上、下樓梯、跑、跳和攀登的能力,練習兩腳交替獨站,使雙肢力量均衡,教小兒蹦跳,還可讓小兒練習從臺階跳下和跳遠,促進大肌肉的發育。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和草地上進行遊戲,跑步等促進其活動能力的發展。

可通過學畫畫、搭積木、用塑料繩串有孔玩具、學習用筷子來取東西、摺紙等訓練小兒手精細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還可通過遊戲、手工和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的發育。

二、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語言發展能促進人與人的交往,是孩子學習的基礎,也是智力發育的主要組成部分。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併發出呀呀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語言能力分爲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能力,3歲以前是口頭語言的敏感期,0―1歲是前期語言時期,孩子從喜歡聽到能聽懂;1―3歲是語言期,其中1―2歲的孩子能用隻言片語表達自己的意思;2歲以後孩子進入語言的爆發期.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語音和語言感知環境,讓嬰兒充分感知語言,經常與嬰兒進行語言交流,嬰兒自發“baba”、“mama”等語言時,應及時給予應答或微笑,使嬰兒逐漸理解這些語言和特定人物的關係。2~3個月時,母親可利用哺乳和小兒親切“交談”。

開始學說話,便應主動教其正確的發音,使嬰兒能積極模仿成人的語言。通過日常接觸的人和物,引導其將物、事物、動作等聯繫起來進行表達。適合嬰兒的語言刺激有廣播、小故事、兒歌、親切的語言交流等,這些都能引起嬰兒感知語言的興趣。

小兒從語言理解階段開始,日後的言語積極性高漲。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內容逐漸豐富,言語交際的機會也日益增多。主要培養和加深其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利用不同的場合創造言語交流的機會,教日常語,啓發小兒說話;教小兒認識周圍的人和物,鍛鍊其語言表達能力。要多和小兒講普通話,發音要正確,口齒要清楚,語句要連貫完整。

鼓勵小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在模仿成人語言時應及時糾正錯誤發音,使其吐字清楚,用詞正確,發音準確,語句連貫完整。要從簡單到複雜,從單音詞到多音詞,不斷豐富小兒的語言詞彙量。隨着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可進一步教小兒念短句和兒歌;複述一些簡單的童話故事,並根據要求做出相應的動作。

三、行爲習慣的關鍵期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會變成比較穩定的個性特徵,對於孩子將來的人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孩子模仿能力的敏感期,也是孩子出現第一個逆反心理的時期.因此需在本性形成的起始點上就爲其提供適時、適量的條件,建立良好的行爲習慣.首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起到表率作用.

培養良好的睡眠、飲食、衛生等習慣和愛勞動,關心他人的品德;訓練穿脫衣服、鞋襪、解鈕釦和鞋帶等自理生活的能力。鼓勵小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其遇到困難時,教育着不要馬上伸手相助,應鼓勵其進行嘗試,小兒經嘗試獲得成功後,對將來智能發展和學習的意志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向小兒傳授多方面的社會性知識、道德準則、行爲規範和社會交往技能,爲小兒提供練習有關社交行爲和技能的場所。

讓小兒一起做角色扮演遊戲,使小兒在遊戲中懂得遵守一定規則,相互合作,團結友愛,通過這種遊戲培養小兒建立與同齡夥伴的關係。多帶小兒接觸社會,教會小兒有禮貌地稱呼周圍的人。

培養小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如教育小兒愛護玩具,有禮貌、不亂扔果皮、主動收拾玩具、公園的花不能摘、不隨地大小便等。成人要尊重小兒,不要當面評論其缺點,如果犯了錯誤,要教育其認識錯誤並勇於糾正,在其做出努力後及時表揚和鼓勵。應及時表揚小兒好的行爲,批評和糾正不良行爲習慣。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