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新生兒有良好的味覺,可以給孩子不同味道進行刺激,讓孩子的味道記憶倉庫更加豐富。孩子喜歡聽母親的聲音,所以多和孩子說話,來看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1

對於新生兒來說,早期教育就是要給予五官和皮膚感、知覺方面的刺激。具體做法如下:

一、觸覺

孩子的皮膚、嘴、手、腳是觸覺器官,而嘴和手是最靈敏的部位。新生兒可以對溫度、溼度、物體的和疼痛都有感受能力。

所以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包“蠟燭包”、戴手套。讓孩子的手、腳能自由活動,去感覺外界。在這個時期可以讓新生兒去撫觸外界事物。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可以用各種質地的玩具刺激孩子的皮膚和手腳。如毛巾的、絨毛的玩具,木棒或金屬棒。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愛吃手,這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種形式,也是在尋求安慰,這是情感發展的需要,不要制止,但是一定要洗乾淨手。

二、味覺

新生兒有良好的味覺,喜歡甜味,對於鹹味、苦味、酸味不喜歡。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不同味道進行刺激,讓孩子的味道記憶倉庫更加豐富。在這個階段不要養成孩子吃甜味的習慣,否則孩子就不愛接受其他的味道了。

三、視覺

新生兒喜歡輪廓鮮明、顏色對比強烈的圖形。如:環形和有條紋的黑白圖形;喜歡看複雜、有豐富內容的圖形;喜歡看人的臉;對紅顏色有偏愛。

且焦距約20釐米,太近太遠都看不清楚。而且孩子還能記住所看的東西,因此還需要不斷地變換新的東西,重新引起他的興趣。我們要選擇滿足以上要求的玩具給予孩子視覺上的刺激。

四、聽覺

孩子一出生不但能聽聲音而且對聲音有定向力,也就說明出生時就已經完成了視聽結合的神經連接。孩子喜歡聽母親的聲音,喜歡聽柔和的聲音,拒絕噪聲。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和孩子說話,讓孩子聽優美的音樂。

五、嗅覺

剛出生的孩子能分辨不同氣味,經過幾天的母乳餵養,孩子就能夠分辨自己母親的氣味,對沾有母乳氣味的物件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經常讓孩子聞聞各種氣味有助於提高孩子對氣味的分辨能力。

總之,要抓住這段時間給予孩子感官最佳的刺激,促進孩子的感覺器官的發育。以上的刺激就是我們說的早期教育。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2

新生兒的嬰兒早期教育應該怎麼準備?相信很多新晉媽媽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因此小編爲大家整理出如下相關內容:

(1)訓練語言和頭腦

小兒的語言生長,對小兒的早期教誨。切不行下令、包攬和貫注;循規蹈矩;要根據小兒差異年歲的生理生理特點和生長紀律:在具體實施教誨時,分類、排序與立室。父母應愛惜小兒的這種求知慾望,不能如出一轍,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第2張

從出生到1歲是語言前期,可以誘導、開導和促進孩子的語言生長,得到種種印象,尤其是他們剛學會走路和語言的時間,應從復生兒開始。一樣平常要顛末三個階段,嬰幼兒認知本領開闢的內容:觀察與影象。淺顯拼圖。

(2)熟悉幼兒早教方法,愛惜小兒的求知慾

嬰幼兒時期的小兒對四周的齊備都感想新奇,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旺盛,從而饜足他們的要求,這是人對客觀天下了解的第一步,

需有相當的刺激輸入和熬煉才氣得以生長,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歷,因此,對嬰幼兒智力生長有緊張意義。促使他們在看、聽、聞、摸、嘗的進程中,開闊他們的眼界。

(3)熬煉孩子的感知覺嬰幼兒感知覺器官的成果

利用聲音、語言玩具、早教書籍、實物等刺激其聽、視、觸、嗅覺等;不行應付;科學研究證實。數物對應藝術以及與創造,西歐阿誰1歲半到3歲末是表達語言階段,從1歲到1歲半是明白語言階段。

嬰幼兒1歲左右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不停與小兒舉行語言交換。否則將對小兒生理及智力生長孕育產生不良結果,早期教誨應該根據嬰幼兒的生理生長紀律和年歲性把重點放在生長小兒的智力和人性風致作育上,並且因材施教。

認真簡要而精確地復興小兒提出的每個問題,故應早與孩子語言,可採取啓蒙式或遊戲式的要領讓孩子在生動生動的氛圍中生長智力。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3

如何對新生兒進行教育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教育應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也許有人感到好笑和可思議,認爲是天方夜譚。因爲人們把新生兒看成像所有剛出生的生物一樣,只不過對光有反映,而對周圍的環境沒有感受力;

他們只需要充足的乳汁?清潔的尿布和溫暖的搖牀。實際上,新生兒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感覺很靈敏,具有非凡的模仿和辨別力。

新生兒教育從五覺開始 第3張

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喜歡有生命的東西。新生兒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器在結構上已與成人基本相同,視覺和聽覺是嬰兒與成人交流的最初渠道。

新生兒出生1周,就能辨別出出生之日起給他餵奶的媽媽的聲音,4周就具有對語言不同發音的辨別力。嬰兒出生後的前4周是他們步入生命最有意義的時期。

嬰兒的微笑和哭聲,是一種本能的情緒活動。哭聲是身體某種不適的瓜,而微笑則是身體舒適的表現。

父母若以臉?物忽隱忽現來刺激嬰兒的視覺,或以說話聲?鈴聲來刺激嬰兒的聽覺,可以誘發嬰兒心理瓜而微笑。這樣既可使視覺和聽覺得到鍛鍊,同時也對嬰兒最初的智力發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笑是嬰兒與人交往的開端。

父母也可從笑聲中瞭解嬰兒的心理世界,也可以從笑聲中瞭解嬰兒的智力發育水平。研究發現,愛笑的嬰兒其智力發育水平比不愛笑的嬰兒要略高一些。

因爲不愛笑攖兒,往往心情壓抑?感情憂鬱?不願意與人交往,熱必影響嬰兒獲得信息,而不利於智力發育。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嬰兒的微笑,要讓嬰兒經常擁有微笑,在歡聲笑語中茁壯成長。

嬰兒的教育還體現在對待孩子的哭聲。嬰兒不會講話,不能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是不舒服?是不稱心?還是……而只會用哭聲來表達。

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哭聲有所辨別:有病哭,或無病哭,還是無故哭鬧。有病哭鬧應及時時送醫院治療。

無病哭鬧是餓?渴?尿布溼了,或受冷?太熱,或衣服穿得不舒服等,經護理或改變就會安靜。

若是無故哭鬧,則不要立即去抱他哄他,否則一哭就抱,久而久之則形成了壞習慣,“哭”成了向大人“示威”的武器。而要根據嬰兒的年齡大小特點,去接觸他,逗樂他。這對嬰兒的智力發育有利。

心理研究證明,孩子出生後的1--2年是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最迅速?最關鍵時期。新生兒的大腦已具備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條件。

早期教育從新生兒開始,可使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即使大腦在功能上和結構上更趨完善,又促使潛在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因此,孩子從出生到3歲這一階段,可塑性最大,智力潛力也很大。在此階段父母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從孩子的生活習慣着手,如飲食?睡眠?大小便及清潔衛生等方面,嚴格要求,合理教育,使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以身作則的行爲很重要,如夫妻關係?鄰里關係?等人接物?禮貌語言等。雖然幼兒不懂事,但接受感觀形象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強,如你張嘴?伸舌,孩子也會學你的樣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小兒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在今後的相應時候會自然流露或模仿出來。家長了解了新生兒的行爲能力,有利於家長和新生兒的接觸和交往,也有利新生兒早期的智力開發。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