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幼小銜接是作爲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教育寶寶需要家長對於幼兒入學前做好全面的準備。以下分享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1

幼小銜接中家長的角色定位如下

家長是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者

進入小學後,兒童的生活和教育條件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幼兒園已適應的以遊戲爲主的活動形式變爲以學校課堂學習爲主的活動形式。幼兒由凡事依賴老師和父母逐漸過渡到很多事情要獨立完成。因此需要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服務意識,逐步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學會自己照料自己。

在這一變化中,家長應做好孩子生活能力培養的工作,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脫衣服、刷牙洗臉洗澡、整理自己的房間並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遇到困難會尋求幫助等。

家長是孩子興趣的激發者

有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之前讓孩子做數學題、認字、背詩,不顧孩子能否接受,一味給孩子灌輸,以爲給孩子灌輸的越多上小學後就會學得更好,使孩子的興趣在填鴨式的教學中消失殆盡。

其實孩子在入學之前認識了多少字並不重要,但強迫孩子學習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從而不願意學習。因此,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周圍的事物都抱着刨根問底的鑽研態度,作爲家長就要熱情地對待孩子的提問,引導孩子去認識、去探索。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家長是孩子注意力培養的領入者

孩子在幼兒期的注意處於逐步發展時期,大班幼兒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只通常只有7~15分鐘,而小學一節課時間有40分鐘。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學後首先覺得上課時間太長,注意力會不集中,孩子會感到非常疲勞不適應。因此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要有意識地配合園所對孩子進行訓練,延長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

比如,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之前提出和故事相應的問題,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或讓他們要複述整個故事,這樣就加強了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

家長是孩子不良習慣的糾正者

孩子身上往往都有一些不良習慣,這些小的習慣如果不去制止就會給小學學習和生活帶來困擾。尤其是一些生活習慣會隨着成長慢慢固定,這就需要家長要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有不良習慣就要馬上制止,並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幼小銜接是孩子進入學習期的關鍵轉折階段,所以,作爲家長除了以上四個方面的角色外,家長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着“營養學家”“心理諮詢家”“社會交往表率” 等多種角色。家長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與幼兒園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順利渡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2

例析家長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

案例1:小學開學一個多月了,6歲多的明明卻一直在“貪戀“幼兒園的生活:上課都是唱歌、跳舞、畫畫、做手工,回家也是玩,或者看看動畫片。上了小學每天白天要6節課,晚上還有一大堆作業,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問:“今天學了什麼?”這令明明十分“鬱悶”。

案例2:玲玲是二年級的小學生,提起自己一年級第一天正式上學,她還記憶猶新那天一氣上了6節課,晚上回家疲憊不堪。爸媽又心疼又擔心——一天6節課剛上一年級的新生能吃得消嗎?

以上情況在一年級新生身上時有發生,屢見不鮮,再比如通過了解,孩子對小學生活不適應還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事拖拉、丟三拉四,有的孩子一天都在找自己的學習用具;有的孩子早晨上學忘記帶作業,更有甚者忘記帶書包。

二、語言表達能力差。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不同。老師與家長接觸太少。有好多事情需要以孩子爲媒介,相互轉達。但老師佈置的事情一週過了,家長還沒做。原因是孩子根本沒有把老師的意思轉達給父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三、規則意識任務意識差。上課“坐不住”,不專心聽講,注意力分散,愛搞小動作。有的上課鈴聲響了纔想起上廁所。老師佈置的作業經常不知是怎麼回事,回家後讓父母打電話諮詢,有的不能及時完成 作業或忘記完成等。

四、有的表現出精神緊張、過度疲勞、身體不適、睡眠不足、心理壓力大等。這些 不適導致孩子很長時間才能跟上小學的學習、生活節奏、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

我們分析一下導致以上現象的原因:

一、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

而在小學,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導致了案例一中孩子留戀幼兒園的生活對小學生活不適。

二、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可以說非常周到,幼兒園有什麼事情、需要什麼家長一看通知就知道了,不需要孩子費力氣,所以孩子對於應該屬於自己的事情無動於衷,不放在心上,事事依賴家長,導致孩子做事拖拉、丟三落四。

在小學,教師主要 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與家長接觸的少,有些事需要孩子來轉達。因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及任務意識差,經常不能很好的傳達老師的要求。

三、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小學,在幼兒園裏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因不能儘快熟悉夥伴感到孤獨、產生不適。

四、行爲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爲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小學,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爲和日常生活行爲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着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小學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致使孩子心理負擔重。

六、作息時間的變化。對一年級新生來說,上午要上3到4節課,下午要上2到3節課,而且每節課都要求孩子要規範,特別是早晨不得遲到,要提早到校。而上午放學到下午開學這一階段的時間也比較短。在幼兒園孩子午睡可能睡2小時,現在要睡1小時或是沒有午睡時間。使孩子的生物鐘發生混亂,此外,孩子還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導致案例2中孩子一天下來疲憊不堪。

針對以上的問題,作爲家長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上小學時少走彎路、儘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泥?

一、物質上的準備家長應爲幼兒設置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將幼兒房間的玩具慢慢收起來,置辦寫字檯、書架、檯燈、買好鉛筆、橡皮擦、尺子、書包等學習用品等,給幼兒創設一個學習的環境。

二、 家長的密切配合起先,對於幼兒園佈置的任務,家長應積極配合完成,應該協助教師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生活自理能力及習慣上的培養。

(1)整理書包:家長爲孩子準備一個合適的書包,以放開自己的物品爲標準,在家及來到幼兒園, 交給孩子自己保管、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回到家完成作業後,家長應督促孩子自己整理好,不是幫忙。早晨來園前,只提醒孩子帶全自己的物品。自己背書包來到幼兒園,自己交作業。如果發現不完全,會採取應訂措施。

強制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少出上小學時丟三落四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就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2)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洗刷。讓孩子承擔適當的家務:擦桌子、整理圖書、掃地、洗碗、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孩子自己記作業的能力:爲孩子準備一個記作業的小本子。放在書包內每天攜帶。回到家家長對照記錄做業,語言上督促完成,(不是陪同完成)而且語言不宜過多,比如:做作業吧、做完了麼?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第2張

(4)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找個合適的時間,送給孩子一個漂亮的鐘表,孩子高興的同時,坐下來跟孩子認真地討論,鐘錶有什麼用處?告訴孩子鐘錶的另一個作用:定時。認真告訴孩子,從今天開始,你要定時作息:將起牀時間定爲,休息時間定到晚上8:30。適當調整午睡時間,不到萬不得已,不給孩子請假。

(5)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的習慣很重要與所有的孩子一樣,剛上一年級時,孩子做事慢,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一開始,我們可督促孩子讀書,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爲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我們還給孩子記錄時間,看孩子一分鐘內能做多少事情。

讓孩子明白:只要能充分利用時間,一分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此外,剛開始,家長可以在一旁督促孩子學習,不過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習慣。過一段時間後,家長應該適當放手,改成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完成學習任務,教孩子相關學習的技巧。如果孩子完成任務,就算剛開始做得並不是太好,也要對孩子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四、培養幼兒與人交往能力鼓勵孩子與同伴玩耍,如在遊樂場所遇到了不熟悉的同齡人更要鼓勵孩子主動打招呼,表示自己的友好。孩子遇到事情自己處理,家長不要插言。因爲孩子進入小學,這些可能是難免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自制、謙讓、禮貌待人。當遇到與小夥伴發生爭執時要主動表示友好,當遇到玩具不多時不爭不搶。

五、激發孩子上校學的慾望

(一)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壓。類似“上學了就是大孩子了,要好好學習,要像個小學生,要每天主動按時完成作業,不要讓媽媽整天催你,上課時要坐得端端正正,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千萬不能貪玩,再貪玩如果影響了你的學習,成績不好,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等等的話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早早灌輸。

(二)語言上,多給孩子講一些上小學很愉快的事情,做好開學前的“思想灌輸”。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到學校周邊去走一走,給孩子講解學校的設施、教學樓、操場等並想象一下自己再那裏生活的場面,提前熟悉環境,讓孩子有個努力的具體目標。

另外,在平時的交流中,多向孩子滲透一些小學的知識和內容,讓孩子提前對小學生活有所瞭解。總之,只要家長做好以上的工作,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夠開心、愉快地面對小學生活。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3

對家長來說,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並進行訓練。幼兒園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學活動一般都不長,小班15分鐘,中班20分鐘,大班最多30分鐘,可是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一般40分鐘一節課,課間休息的時間也很有限,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在40分鐘的時間裏專心聽老師講課,讓孩子的有效聽課時間延長。

在幼兒園培養注意力有一些小小的要求,老師會規定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請孩子做完佈置的任務,但要求一定要具體,不能說丟給孩子就不理孩子了,有些家長就會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家長還是要有意識的給孩子一些要求,比如:現在我們一起來看書,你看十分鐘,我看十分鐘,一起看,但一定要要求在這十分鐘內專心看。

到第二天,可以玩玩其他遊戲,比如益智類的遊戲,爸爸陪着孩子玩棋,但要提前說清楚,今天我們要玩12分鐘,到12分鐘後才能起來,慢慢的孩子在十二分鐘裏注意力就會很集中,再慢慢延長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越來越好。

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兒園老師會做相應的要求,而部分家長包辦代替的問題還是很嚴重,舉個生活中看到的例子,比如放學時家長會帶東西給孩子吃,連葡萄皮都給剝好了,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不要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得妥妥貼貼的;還有一些小學生家長,放學後就將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接到手裏。

接下來就是習慣的培養,曾經帶過一個孩子,媽媽有意識的提醒老師讓孩子在幼兒園多做事,什麼都安排給孩子做,做苦力都行,這個孩子特別喜歡整理書籍,孩子的任務就是每天去整理書,有掉的、沒整理好的,都要去整理,孩子從小班一直堅持到了大班。

到了小學一年級,孩子書包裏的書從來沒有落過,而且根據課程表把書從裏至外擺放,東西也沒有落過;這個例子裏孩子的良好表現,得益於從小就培養起了整理書籍的習慣。

規則意識:到幼兒園後都會有一定的規則,比如排隊上衛生間,怎樣排隊洗手,這些都是規則,玩遊戲的時候也要遵守規則,排隊啊,不推不擠等等,這樣孩子到了小學和社會後,都會遵守規則,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條理性會更強。

交往能力的培養,是語言和社交能力的二者合一,從小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時遇到問題不會表達也不會去說,和小朋友起衝突時就等待老師來解決。

家長在幼小銜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第3張

而作爲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會等一等看一看這兩位孩子是如何解決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爲孩子開始交流,孩子的語言就能得到發展,但如果老師直接介入,會斷送了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先等一等看一看,看孩子是怎樣解決的。

計劃性和堅持性:在幼兒園來講就是孩子要有序的做很多事情,老師先去問,今天我們做什麼,而孩子要會說,今天我們要做些什麼,要有條理和清晰,然後老師和家長就會幫孩子去分析和計劃,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先做,再慢慢做不太重要的事情,讓孩子明白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差異,等同於小學生回家做作業,哪些先做;還有就是堅持性,堅持很重要。

閱讀,是一種學習能力的體現,任何學習方法都是通過閱讀來體現的,幼兒園一般都是通過故事、兒歌,讓孩子瞭解語境,懂得如何完整的說一句話,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閱讀習慣的培養,應提倡孩子自主閱讀,並且閱讀後,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來,在小班時建議親子陪讀,每天要堅持;

每屆小班新生家長會時都會提醒家長,要每天陪孩子讀十分鐘甚至半小時的書,孩子慢慢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而不是逼近孩子去讀,是孩子自願去讀;還有就是帶孩子經常去讀書的地方,比如圖書館,或是書店,定期去看書,有計劃並且有周期性,一個月要去幾次,也助於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從開始的陪伴到最後的自主閱讀,就會學習到書中很多的知識點。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