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在操心的,下面小編分享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方法。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1

經常聽到有家長髮出如此感慨:一看到孩子那雙黑黝黝、水汪汪充滿期盼的大眼睛,整個人都像充滿了無敵神力一般亢奮,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趕緊幫他實現願望,哪裏還顧得上考慮應該不應該!

他們無法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更喜歡採用一些小手段去應付了事。比如“我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錢都在你媽媽那裏,下次你找媽媽要”,而很少會痛痛快快地說出“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他們永遠扮演超級大好人。

只可惜,在孩子心中,這樣的大好人卻是一個缺乏力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孩子相信自己是強大的一方,表面上看孩子掌控一切,但潛意識裏卻缺乏那種由於被限制而感到的安全。

很多截然相反的東西都是相互依存的。從來沒有聽過“不”,就無法確認什麼是“是”;從來沒有被限制的人,反而體驗不到基於安全之上的真正自由。

想象一下,當你去非洲埃及那些文化習俗與我們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時,導遊的很多廢話你都不會太在意,但如果聽到“以下這些行爲在當地是禁忌,千萬不能……”時,你一定會豎起耳朵邊聽邊記。

因爲只有確定了什麼是“不可以”的,你才能確認:哦!只要我不做這些“不可以”的,我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當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咬電線、不可以像爸爸一樣喝酒的同時,也就等於在向孩子做出了強有力的保證―――在這些行爲之外,你就是安全的。

因此,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咬除了電線之外的物件,去喝除了酒之外的所有飲料。這就是限制帶來的安全感。

父母別捨不得對孩子說不2

孩子不懂拒絕會是討好型人格嗎

其實孩子不懂得拒絕別人不一定是討好型人格,只是自己可能還是沒有學會該怎樣拒絕別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是自己的父母都沒有學會該怎麼樣拒絕,那麼孩子自然是不知道該怎麼拒絕了。其實孩子會成爲討好型人格,可能就是和自己小的時候生活的習慣是有關係的,他們生活的身邊都是不喜歡自己的人,也是沒有朋友和她一起玩的,所以想要周圍的孩子能和自己一起玩,就會變成他們喜歡的樣子,要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會做的,要是不做就沒有人會和自己玩了,所以他們說是嗎事情的時候都是會說對這樣子,就是會變成討好型人格,想要別人都可以和自己玩,但是要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該怎麼拒絕,那麼他們只是沒有學會要怎麼做纔是可以拒絕別人,要是說的太直白就會傷了別人的心,但是說的太委婉了別人就會不知道這是自己在拒絕別人,所以不是不知道拒絕別人的孩子都是討好型人格,只是他們還沒有學會該怎麼拒絕。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討好了別人放棄了自己

其實在生活中還是要做自己的,如果爲了要討好別人而放棄了自己了,那麼之後你獲得的所有成就都是沒有用的,因爲你已經忘記了自己原本的心了,而之後做的事情都是爲了討好別人才想要得到的,要是你的父母像讓你做什麼,你都是會去做的,那麼你不知道這件事情你可不可以做,或者你要是做你就是要做到最好,這樣你才能從你的父母口中獲得誇獎,那麼你就不要做了,這樣你就會放棄自己的本心了。

不讓你的孩子成爲討好型人格

要是不想讓你的孩子成爲討好型人格就是先要讓孩子學會拒絕,這樣之後的事情要是別人來讓他做,只要是自己不喜歡,或者不在你能力範圍中可以做的事情,你都是會拒絕的,因爲你以後要是到了職場中,你的同事總是要讓你幫他做事情,那麼你要是不會拒絕,那麼你的工作就是會非常的多的,所以不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爲討好型人格,就是想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拒絕,不是所有人讓你幫他你都是可以幫助他的。

付出型人格和討好型人格

其實付出型人格和討好型人都不是什麼好的性格,他們一個是隻知道一味的付出,而不在乎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有沒有必要,另一個是隻知道討好別人,而忘記了自己,只是想着要討好別人,這樣的兩種人格都不好,你要是隻懂得付出,不計較回報的話,那麼你肯定就是一個大慈善家,或許本來是你的機會都會因爲你的幫助給了別人,要是你總是討好別人,也是不知道拒絕,那麼你的生活可能就是圍繞着別人展開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