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其他小朋友吵架是不可避免發生的,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要覺得煩惱,這可能只是孩子的交友方式,下面會詳細解說爲什麼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1

孩子成長都有一個過程,有時孩子們因爲某些事情吵鬧,作爲大人,千萬不要瞎摻和,採用平常心對待,用理性的方法和孩子交流,這樣就可以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寶寶。

調查顯示,在最希望孩子獲得的能力裏,超過七成的上海家長選擇了自信和溝通能力。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副教授李凌博士說,這兩者都有利於孩子終身學習的社會能力,“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大氛圍下,許多家長仍爲寶寶們創設了自己心中的成長模式,違背了孩子自然成長的規律,因此,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兒童心理和社會交往的問題”。

她給家長們支招,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家長切忌操之過急,既不要過度保護,也不要越俎代庖地幫孩子計劃好一切。

搶玩具也是種交往

不少家長害怕孩子間產生衝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寧人地說:“不要搶,我再給你買一件。”李凌說,家長千萬別做“和事佬”,其實這樣是扼殺了孩子與人交往的一次機會。“孩子或許就在爭搶玩具的過程中,領悟到怎麼才能與人溝通,並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她說,家長可以引導並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方法,讓孩子逐漸學會謙讓,比如,可以與小夥伴一起玩,或輪流玩。“3歲前,幼兒都處於自我爲中心的心理階段,此後纔會逐漸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因此,家長不要懼怕衝突的發生。”

 先在家中學着開口

李凌說,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不該只侷限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纔是更廣闊的空間。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我表達,“每個幼兒一開始都是隻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開口,比如爸爸媽媽等。”她建議,可以選擇熟悉的場地,讓孩子開口,比如,先在家裏人面前表現自己,說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漸漸的,當家裏來客人時,可以讓孩子嘗試爲大家表演,之後可以帶孩子到小區或朋友家中,與陌生人交談。“從熟悉到陌生,肯定會有一個害怕的過程。”

她提醒,幼兒的情感框架就是在與父母交流和共處中搭建起來了,會影響他未來的與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過依賴早教等社會培訓機構,有時候因爲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給這些機構。當親子相處時間越少,孩子沒有辦法得到幸福感時,他就極有可能不願說話或變得性格內向。”

千萬不要過度保護

在幼兒園裏,小朋友間時常會因爲玩具或事物產生衝突,甚至吵架、打鬧。李凌說,孩子吵架,吵過就忘,但部分家長卻頗爲“記仇”。“有的家長會說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負你,他是壞人’之類的評價。殊不知,家長這樣做不僅是過度保護,並且人爲地給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簡單地分成了‘好人’和‘壞人’。”

李凌說,其實,吵鬧是孩子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往往有利於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家長不該簡單地充當法官,而是瞭解事情前因後果以及孩子內心想法,幫助他分析和解決問題。”

所以孩子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家長不要加入其中,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解決,或家長做爲朋友幫助解決都行,千萬不要主觀的去看問題,讓小朋友心理留下陰影。

寶寶吵架大人不要瞎摻和2

“寶貝剛上託兒所沒幾天,身上臉上就經常帶了“彩”回來,起初時候我還不怎麼在意,因爲畢竟以往我也常常教導孩子要溫和忍讓、要和其他小朋友和平相處。不過一次兩次可以接受,時間長了,除了心疼寶貝的.傷,我都想去幼兒園找欺負他的小夥伴了,問清楚到底怎麼回事。”陳小姐如是說。

陳小姐的這種經歷相信是不少年輕媽媽也會遇到的事情。一般來說,兒童正處於社會化的初期,在維護自我與接納別人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糾紛,甚至可能會有攻擊性行爲。不過因爲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甚嚴,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要求孩子規規矩矩,做父母的乖乖仔、乖乖女。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在夥伴發生爭執的時候就不行了,他們缺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本領,因此只能常受欺負。

培養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經常出面替孩子解決矛盾,孩子只會越來越退縮、躲避,還有可能在別的小朋友那裏造成了一種軟弱無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擊,造成惡性循環。所以,當孩子在託兒所受了欺負時,家長應與老師取得聯繫,瞭解事情發生的經過,並告訴孩子:“我們不可以欺負別人,但是別人欺負我們時,要保護自己。你可以儘量躲開,也可以與人理論,告訴老師,甚至還手抵抗。否則,你會受傷,會痛,媽媽也會難過!”

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平日裏培養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能力,爲孩子提供模仿的對象。如:講故事、看電視時,可以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等等。注意擴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勵他們和別的孩子交往。開始時不妨爲孩子安排適當的玩伴,讓他們在友善的遊戲活動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克服畏懼陌生人或在集體裏表現得內向、畏縮等等。

孩子吵架,家長不要過多幹涉

其實,孩子們吵架,家長不要過多幹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他們在爭吵中掌握了集體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種情況:自己主動吵架;別人迫使自己吵架;報復性反駁。2歲時,多是別人迫使自己吵架;3歲左右,多是吵架和報復性反駁。這大概是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緣故吧。

如果不分青紅皁白,一概不允許孩子吵架的話,則不會使孩子具有協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吵鬧大加讚揚,也會使孩子喪失協作精神。有時孩子們吵架,雙方父母傷了和氣,甚至吵鬧起來,而孩子們卻早已高高興興地又在一起玩了。可以說,孩子們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前,彼此也不記仇。通過爭吵,對孩子雙方都是一種磨鍊,使他們的社會要求可以得到滿足,有助於他們成長爲善於自我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於同情心的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