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作爲一種非理性的心理狀態,大學生的逆反心理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受內因和外因的共同影響才形成的。那麼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希望對你有用!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1

1、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互聯網的迅速蔓延,校園網已經遍及大學生活的各個角落,在引進大批先進文化的同時,西方自由化思潮也開始在我國氾濫。特別是西方網絡上的各種文化思潮、哲學思潮、政治思潮在大學校園內推波助瀾,是大學生逆反心理迅速蔓延的外部條件。

2、現實社會中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

經濟運行中的某些失誤和社會上存在的不正之風,例如貪污受賄、欺矇詐騙等社會陰暗面,一時還難以根除,有些大學生對此不理解,甚至故意誇大其詞、混淆視聽,因此也容易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3、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

(1)由原來的中學、家庭變爲大學環境。學生由課業繁重、父母管制、老師監督,被升學任務壓得透不過氣來的中學生活,一下變爲課程自由選擇,沒有硬性規定,課業相對較爲輕鬆,且時間、生活可以自主料理的大學生活,就像剛飛出籠的小鳥,不受約束、不服管理,稍有不慎,極易激起逆反心理。

(2)人際關係改變。大學生活與中學相比,人際關係的廣度和複雜性顯著增加。由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唯我獨尊的家庭生活變爲完全靠自己、人人平等的學校集體宿舍生活;由家庭成員爲主或比較單純的師生、生生關係變成較爲複雜的師生、生生和社會關係,也容易產生不合羣、不適應的心理反應。

4、獨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現在的大學生9%以上爲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在家養尊處優慣了,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幾乎不能單獨處理問題,嚴重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不太願意接受學校的管理。

5、獨立意識的盲目增強以及自我認識的偏頗。

(1)獨立意識是大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擺脫他人監督、支配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大學生拓展了自由空間、交際面和活動空間。急於在新的環境裏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希望自己獨立自強,成爲一個有獨立見解、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但因爲大學生經濟上尚未獨立,心理上沒有完全成熟,社會地位還未確立,其獨立性表現往往具有非理智性和盲目性,表現出反抗權威,不願遵循傳統,總想標新立異。

(2)大學生由於受自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時缺乏必要的客觀性和正確性,對事情的理解和判斷流於表面,不能冷靜地、客觀地分析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和因果關係,造成某種偏見、主觀和武斷,易出現自我否定、自卑;自負、盲目自大等傾向。

由此可見,逆反心理是一種反常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順勢偏激的思維習慣,逆反心理容易使人無法客觀、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採取消極、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其後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羣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蘼等。希望以上說的這些可以幫助我們面對逆反學生該怎麼辦,更多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就盡在安全網。

大學生爲什麼會有逆反心理2

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主觀因素

(1)思維凸現批判性。大學生處於青春期,思維的批判性較以前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智力活動中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得到提高。他們開始用懷疑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一切事物,不滿足成^和書本上的結論,喜歡爭論、辯駁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不迷信權威,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灌輸的理論知識不是全盤接受,而是從自身已有的經驗出發,帶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理解,並將理論和實際相比較,以證明理論的正確性。

(2)自我意識增強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係的認識。自我意識中的自我獨立、自我評價,自我設計等是導致大學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誘因。他們逐步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意識到自己的`獨立地位,希望獨立自主的處理人生的各種問題,追求自我設計,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不喜歡老師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對來自學校、家庭等方面的教育只要與主觀意願相違背,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即使錯的也要堅持。

(3)情感情緒的不穩定

大學生情緒和情感是聯繫在一起的,它們的生理基礎相同,都是大腦皮層與皮層下中樞協同活動的結果。大學生在這一時期呈現出易動感情,情緒強烈的心裏特徵。

掌握了大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我們要做一些疏導工作,克服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一、正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

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的認識上存在着偏差,首先是對健康定義的片面理解,只注意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其次是對心理健康標準的片面理解,認爲心理健康就是沒病,只有患有精神病的人心理纔有問題;再次,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自認爲沒有什麼心理煩惱、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自我感覺良好,心理調適與己無關。作爲大學生,消除以上的認識偏差,要求認真學習心理健康的知識,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付諸行動。正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首先要避免盲目對號人座。其次,要明確讀書的目的。讀心理方面的書籍是爲了戰勝內心的不安,更好地改變和發展自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世界、面對人生。再次,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是爲了指導自己的行動。有的人讀書越多,情緒越壞,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從未付諸行動。當情緒不振、沮喪、煩躁時,應用行動來調節,支配和改變自已的情緒。

二、積極地自我調適

掌握了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將其運用於實踐,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積極的自我調整,對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更爲關鍵。

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直接關係到心理能否健康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能使人對社會、對人生、對事物持較正確的認識,並能採取較爲適當的態度和行爲反應,客觀地理解、分析和處理各種事物,保持開闊的心胸,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充分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許多大學生並沒有正確地瞭解自已,或是對自己估計過高,過於自信,或是對自己估計過低,過於自卑,這兩種情況都會令人喪失適合自己發展與成功的機會。因此,要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瞭解自己,要學會從周圍的世界中提取有關自我的真實反饋,避免由於自已的主觀理解所帶來的誤差。正確認識自我後還要接納自己。人無完人,對待自己的不足與缺陷,要注意如下兩點:一是避免以惟一的標準進行社會比較;二是要有適當的抱負水平。

五、積極的人際交往

通過人際交往,可以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啓發,相互疏導,相互幫助,增進相互間的溝通和理解,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建立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人際交往的時間與空間範圍越大,精神生活就越豐富、愉快;而孤獨、不合羣的人,常有更多的煩惱和苫悶。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一是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如果期望太高,會使自己倍感失望,甚至抱怨,難以從交往中獲益,甚至心理失衡,影響與他人進一步交往。二是不要盲目與人處處競爭。如果以自己的弱勢同他人去競爭,難免遭到失敗,使自我產生挫折感。特別是,如果把任何一種友情都看成競爭,就失去了參與的樂趣,使自己過度緊張,心理承受過大壓力。

六、學會調整情緒

首先應學會恰當的宣泄方式。當自己遇到不快時,可以向同學、老師、朋友等傾吐自己的煩悶,減少內心壓力,並獲取情感支持和理解。其次,積極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聽音樂、旅遊、跳舞都可以消除由於長時間學習、工作造成的緊張和疲勞,轉換心情,振奮精神。

七、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是一種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向來訪者提供心理學幫助的過程。

目前,大多數大學和大型醫院設有心理輔導或心理門診機構。大學裏的心理輔導是免費的,如果某位學生前去諮詢,會面對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諮詢員,他(她)會真誠、認真地接待、傾聽和提供有關的幫助與建議。除非諮詢者主動告知,否則,諮詢員不詢問當事人的姓名等個人資料。心理諮詢機構嚴格替當事人保密,該機構獨立於學生所在的院系,不介人學籍管理等。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