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幼兒時期是培養各項能力的關鍵時刻,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看完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1

每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光着身子來到這個世界,只會哇哇地大哭,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會在法庭與人辯論、也不會拿着手術刀做手術。可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了,他們有的人會成爲律師、醫生、商人;有的人卻會成爲流浪漢、窮鬼、流氓。

每一個孩子不是因爲這些孩子或聰明或笨,也不是因爲他們的家境或富裕或貧窮,而是後天的教育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以後的人生觀。

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有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

錯誤一: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玩具

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爲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錯誤二:期待孩子的感謝

很多母親都認爲:我養育了你,我有特權去指使你。這些母親在爲孩子奉獻的時候,其實也在內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所預想的方式去成長。如果孩子並不如其所願,她們就會深深地失望,並用這種失望去傷害孩子。

錯誤三:和孩子沒有親密接觸

著名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提過:,對一個出生不久的嬰兒來說,除了需要被細心地照料之外,還需要和母親有溫柔的身體接觸。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小事情,美國紐約大學的曾做了一個觸摸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體接觸的兒童,長大後普遍缺乏溫情和體貼,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評價偏低,這樣的孩子總是不懂得想別人傳達自己的快樂情緒,對周圍的人也冷漠沒有親和力。

錯誤四:不理會孩子的哭鬧

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長做溝通

錯誤五:習慣責備孩子淘氣

孩子淘氣並非全是壞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並且能從淘氣的過程中學會不少東西。

錯誤六:對孩子缺少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家長要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進步,不要試圖超越自然規律對孩子的成長抱焦急的心態。

錯誤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世界上沒有兩個孩子的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長卻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然後一味地擡高別人,貶低自己的孩子。

錯誤八:忽略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格外的呵護,尤其在自尊心上。只要是有自尊心和愛心的父母都會注意到這一點。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不經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錯誤九: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一些行爲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而事實是當孩子淘氣的時候,也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知道的東西上,家長過在這個時候干涉孩子,孩子專注的情緒會被打擾,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很不利的,孩子正是在專注的行爲裏培養自己的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現在一些孩子常見的“感統失調症”,往往就是因爲缺少行動的自由造成的。

錯誤十:總是做壞的示範

當孩子還沒有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以前,父母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權威,父母的一切言行在他們看來都應該是正確的,很少有孩子會在童年的時候懷疑自己父母的正確性。所以孩子會把父母的言行當成是自己行爲的一個範本,因爲父母既然如此那自己這樣錯肯定也不會錯。在孩子有正確是是非觀念前,是否符合家長的做法是他們內心評價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便是家長的錯誤他們也會盲目模仿,而且這些行爲一旦重複下去就會成爲一種習慣,即使後來孩子意識到這是錯誤的,形成的習慣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改掉。

錯誤十一:不給孩子做夢的機會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美好的夢想,正是這些夢想爲我們未來種下了成功的種子。夢想是行動的前奏,需要經營。經營夢想,就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遙遠甚至有些荒唐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孩子也許會在成長的時候忘卻一些夢想並有一些新的夢想,但正是因爲夢想的存在孩子纔有了努力的衝動和渴望。

錯誤十二:孩子的心事無處訴說

傾訴是一個很好的發泄方式。孩子內心的苦悶若是無人知曉,只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學家們一直提倡合理地釋放心中的情緒,讓孩子大聲地說就是一種釋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惱,而且他們因爲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稱爲問題的問題都會成爲他們承重的精神負擔。家長如果認真傾聽孩子,哪怕是對孩子的苦惱不能給予任何實際的幫助,至少也會在精神上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場。

錯誤十三:把拳頭作爲唯一的工具

在一些歐美國家,打孩子會被認爲是虐待,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要想讓孩子有一個清楚明白的是非觀,拳頭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僅僅憑藉暴力就讓孩子一直屈服。

錯誤十四:缺少對金錢的教育

有很多父母在爲工作忙碌的時候陪伴孩子的時間日益減少,於是忙碌的他們喜歡用金錢來表示對孩子的關愛,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一是金錢不能替代父愛和母愛,此外,他也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不正確的認識。孩子對金錢於財富的認識也是需要教育的,而且這種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來進行教育。

錯誤十五:不原諒孩子的錯誤

如果孩子是真心懊悔,就不要一直重複地把他的錯誤重提。

錯誤十六:家不是孩子情感的歸宿

很多家長不懂得家對孩子的情感發育有多麼重要的重要作用,他們總是以爲給孩子足夠的物質關心就足夠了,常常無意識地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孩子,很難健康快樂地生活

錯誤十七:以爲成長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

孟子說過,“未有學養而後嫁”,沒有人能在生兒育女之前就學會如何教育孩子,也沒有人能不需要學習就無師自通。也許在國小,會有老師教我們識字數數;到了國中,會有老師教我們什麼是化學方程式;到了大學,我們會學會很多和我們將來的職業有關的學位,但是對於如何去養育一個孩子,卻沒有人來教我們,家庭教育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的。

錯誤十八:不懂得如何懲罰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正確的做法是在懲罰的同時讓孩子學會補救,而不是做無意義的處罰,因爲當錯誤已經形成,再加上另一個錯誤也不會是正確,只有補救纔是最好的教育。

錯誤十九:不懂得道德的教育

急功近利的教育常常讓家長們只重視孩子知識的積累,卻忽略了對其道德品質的培養。道德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發明了激光排字技術,被人稱爲“現代畢昇”的著名計算機專家王選先生就很重視人格的培養,作爲一個科技團隊的領導人,高尚的人格是團結所有同事,提高團隊效率的重要保證。

錯誤二十:習慣堅持自己的錯誤

家長如果犯了錯誤,最忌諱的就是礙於自己家長的權威而不肯輕易承認錯誤,讓錯誤一再重複。

錯誤二十一:給孩子錯誤的飲食

食補不是越多越好,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美國人越來越笨了,因爲他們越吃越好了。吃得好了還會笨嗎?原來是因爲若是一直處於飽食狀態,胃會過於疲勞,並且傷害到大腦。

錯誤二十二:不肯讚美孩子

日本有一兒童教育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經常受到家長誇獎和很少受到家長誇獎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後者高五倍。其實,中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學會誇獎孩子。沒有誇獎就沒有教育。

錯誤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溝通

孩子們發怒或是調皮搗蛋往往都是有極其隱祕的心理原因的。當他表現出煩躁、故意頂撞家長或者說粗話等不良好行爲的石斛,許多父母往往並沒有注意到他這種行爲背後所隱藏的深層心理意義。而只是厲聲批評孩子,這種批評就不能對症下藥。

錯誤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

如果你的你的配偶之間意見不一致,就爲孩子逃避責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錯誤二十五:輕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

健康的定義在今天的涵義顯然已經是遠遠地不只是身體健康那麼簡單了。孩子如果生了病,我們會看他的病是否嚴重,如果只是感冒頭疼這樣的常見病,家長用家裏常備的簡單的藥物就可以解決了,而不用專門去醫院掛個號。同樣的,孩子面臨的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很多,但是隻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請教心理醫生的地步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家長只要稍加註意就可以處理。但是問題不嚴重不表示就沒有問題,感冒頭疼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問題如果積累多了也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錯誤二十六:希望孩子循規蹈矩

什麼樣的孩子纔會聽話?家長稍加主要就會發現,聽話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見膽小、怯懦,壓抑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與長輩爭議的孩子。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也不會和父母頂撞,因此常常被誇獎,其實他們的心理最脆弱。

錯誤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不僅僅是孩子,當然孩子害怕的東西會比大人更多一點,遇到一些特別單小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什麼都怕,怕打雷,怕去醫院,怕小動物,家長要讓孩子面對恐懼,並和孩子一起戰勝恐懼的心理。

錯誤二十八:不讓孩子享受遊戲

亞里士多德曾經也說過,人是最早的功課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孩子的遊戲就是一種早期的功課。

遊戲是對智力的開發,能夠幫助孩子社會化,使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

錯誤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象

一味地限制是造成當今中國孩子想象力貧乏的根本原因。

錯誤三十:在孩子面前爭吵

在心裏留下長久的陰影。因爲父母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會把孩子放在一邊不管不顧,任由情緒失去控制,孩子會在這種恐怖的場景中發現自己的父母具有攻擊性地一面,他們隨時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父母的攻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緒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邊,他會感到自己隨時都可能受到攻擊。孩子也非常擔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會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影響,因爲對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樂的家庭就意味着父母之間的和諧和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錯誤三十一:忽略愛與性的教育

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以後,他會開始學着去愛,也開始對性好奇。很多家長認爲這些事情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發展,卻不知道孩子需要在愛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錯誤三十二:把自己的意願變成孩子的意願

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個體,但是家長常常忽略這一點。

錯誤三十三: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在家庭裏,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給孩子的溫柔一刀,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家長限制了他們利用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孩子對自己產生好奇的時候,家長的保護其實是在向他們的積極性潑冷水,孩子無法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錯誤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極理解爲懶惰

孩子不是超人,成人也會有狀態低迷的時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隨時鬥志昂揚了,不要總是對孩子被動的行爲表示指責,如果他不是一個天生懶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亂和拖沓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積極性已經受到了打擊。

錯誤三十五:把成績看得太重要

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當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總是把學習成績當成了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指標,而當孩子走出了學校之後,卻發現沒有了分數這有一參考,自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因此變得十分地迷茫。

錯誤三十六:不讓孩子體驗挫折

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因此不願意讓孩子在童年的時候吃太多的苦,但是這樣的孩子因爲在童年時期很少遭受挫折,長大後就會因爲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錯誤三十七: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不斷地高漲,孩子們都會開始萌生出獨立的願望。在這個時候,偏偏很多父母卻不願意讓孩子獨立,甚至對孩子的獨立精神有很大的恐懼。限制孩子的獨立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反作用,也不利於維護親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錯誤三十八:挑剔孩子的朋友

家長其實不應該去幹涉孩子的交友,沒有一個家長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朋友,當你替孩子篩選朋友的時候,其實是在替孩子選擇孤獨。

錯誤三十九:不做一個獨立的家長

因爲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獨立,而是家長不獨立。孩子長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而然會產生獨立的念頭.想離開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在一些家庭,尤其是做媽媽的,當有了孩子以後她生活的一切的重心都變成了孩子,孩子似乎成了她的唯一寄託,她可能會傾心於研究如何教育孩子,也把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但是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需要獨立的時候,她卻會以孩子還不具備獨立能力的藉口不讓孩子離開。這個時候並不是孩子過於依戀父母,而是父母過於依戀孩子。

錯誤四十:讓孩子只關注自己

孩子的自私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嬌慣溺愛,把孩子視爲家庭中心,一切都只關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他只會關注自己,想不到關心別人。

錯誤四十一:不與孩子分享

當孩子能和家人一起分享成長過程,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教育。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都應該學習如何去正確、適當地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擁有和家長分享的權利,家庭生活裏一切責任、榮譽、悲傷、喜悅家長都可以和孩子分享。

錯誤四十二:給孩子製造焦慮

越來越多的孩子因心理壓力過大而受情緒障礙和行爲問題的困擾,而孩子的這種焦慮很多時候就往往來自自己的父母,若任由沉重的壓力加在學生心頭,長期得不到釋放,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錯誤四十三:把孩子當作比較炫耀的東西

有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炫耀的資本,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長,他們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來替自己圓夢:,自己沒有讀過大學,就希望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自己喜歡琴棋書畫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就讓孩子去學習並指望孩子可以學出一點成績;自己不擅長體育,就要求兒子勤學苦練跑得比誰都快……當孩子有了一些成績的時候家長似乎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驕傲,家長爲孩子自豪是一件正常的事,但不能因爲自己的過度誇耀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錯誤四十四:使用語言的暴力

有不少父母都已經意識到使用暴力對孩子產生的良影響,但是卻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語言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的言語暴力對孩子也是一種虐待,尤其是當暴力的家長越來越少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的卻是越來越多,通過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脅性的語言來謾罵、詆譭、蔑視、嘲笑孩子。

錯誤四十五:不給孩子放鬆的機會

很多家長本來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卻常常讓孩子在家裏感受到壓力和焦慮,因爲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對孩子有太多的管束,壓抑的家庭氛圍讀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錯誤四十六:窺視孩子的祕密

確實有很多家長都以爲小孩對父母不應該有隱瞞,他們希望瞭解孩子達的一切,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敞開心扉對自己沒有隱瞞。但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也不可能對家長什麼都說的。在這個問題上,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一直把孩子當作是孩子,

錯誤四十七:缺乏個性化的教育

作家龍應臺說過,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求同的,就是想要製造出一些一模一樣的孩子,我們給每個孩子都準備有個大框框,然後把孩子放進去,凡是超出框的東西都通通給孩子“喀嚓”一聲全部剪去,於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模一樣,像方方正正地機器人,沒有一點自己的個性。

錯誤四十八: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樂趣

一個孩子,從他出生的時候開始,他就在以驚人的速度學習着,對於周圍的一切,孩子都是充滿着好奇地想要去了解。可以不誇張地說,學習應該是孩子的本能,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積極地渴望着學習的,可是當這些孩子一但進入了學校,這樣的渴望就消失了,他們開始厭倦學校的生活,開始把學習當做是一種負擔,一種枯燥但是必須要完成的活動。是什麼讓孩子不願意在學習呢,就是因爲我們的家長和學校,把原本快樂地學習變成了機械地教育,讓孩子失去了學習了的樂趣,不是孩子不愛學習,而是學習的方式無法讓他保持積極性。

錯誤四十九:急於下結論

孩子的想法和我們總是有天壤之別,家長總是習慣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推測孩子的動機,結果讓孩子的刑法被誤解。

錯誤五十:不和孩子做朋友

每一個人當了有了心事,無論是喜或憂傷都渴望找人分享或分擔,他們最想傾訴的人,總最瞭解自己的和自己最親密的朋友。父母總是渴望自己能讀懂孩子的心事,但是孩子最想傾訴的對象,很少是的父母。要想讓讀懂孩子的心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主動告訴你,怎樣才能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心事呢?就需要父母把孩子培養他成爲自己無所不談的朋友。

子女教育中常見的五十個錯誤2

嬰兒誕生後,離不開父母親的照料、呵護。尤其是母親--孩子在生命初期,一切行爲都是由母親來引導進行的,母嬰之間的感情便成爲親子關係的基礎。這種由生存本能滋生出的感情基礎,將對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社會感情的形成產生極大影響。教育,在雙方無意識或未意識到時已經開始進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青春期要經歷5個關鍵的轉折時期。父母應針對這5個時期各自的特點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

新生兒(0-1個月):這一時期新生兒的腦功能發育是否正常,將對以後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響。主要問題是要從生理上、心理上突然適應外界環境的巨大變化。

1歲左右:在此期間不應坐等孩子各項功能自行發展,而應主動訓練兒童進行注意力、言語表達及動作協調能力的訓練,尤其是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繩等。這一過程應持續到3歲以前;

3歲左右:3歲的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表現出強烈的獨立願望,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來。雖然他們吃飯時可能弄得飯桌上到處都是飯粒,玩玩具時弄得滿牀、滿地亂糟糟的,但他們自認爲不錯,不讓家長幫忙。在這一時期家長千萬不要壓制、改變孩子的獨立意識,而要因勢利導,訓練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有意識鍛鍊孩子的膽量與勇氣及適應外界的能力,繼續加強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

6歲左右:6歲孩子的明顯變化是社會角色改變了。他們將從幼兒園步入校園,每天需要完成作業,有了壓力。在上學之初,應對孩子出現的某些問題特別加以注意,如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虎頭蛇尾,或性格表現膽小、怕事、愛哭,愛發脾氣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訓練,到了八九歲時就會變得更加突出,從而使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因此,對於剛上學的6歲孩子,老師和家長的教育重點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行爲方式。

青春期(女孩12歲左右,男孩14歲左右):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爲“第二斷乳期”。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開始從心理上擺脫對家長的依賴,即使對於家長正確的建議,有時也會有逆反心理。他們在思想、情緒、行爲、自我意識、處世態度等方面明顯不同於兒童期,但與成人相比還很不成熟。這一時期的中學生最煩的、最不願接受的就是居高臨下式的教育(所謂的“家長式教育”)。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努力與他們交朋友,即使工作再忙、事務再多,也應經常抽時間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去戶外散散步等,千萬不要對他們訴說的內容表現出不感興趣,甚至厭煩。只有這樣,時間長了他們才能願意與家長講心裏話。

最後,家長不能以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孩子。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絕大多數家長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要求近乎完美。儘管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了,但還是得不到家長的任何表揚,時間長了就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其實,適時表揚孩子是家長最應該使用的教育手段。家長對孩子的言行,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全面限制,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自由自在茁壯成長。愛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天性,但兒童心理成長期的轉折絕不可忽視,應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

親子關係,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養”字,更重要的在於“培”。即不光使其長大,還要使之成材。在子女教育中,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