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資的事業。現在分享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1

俗話說,3歲定終生。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3歲,大腦發育就基本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家庭環境影響,對孩子將來的心理健康成長有着無法估量的推動作用或抑制作用。令人不安的是,現在“越俎代庖”現象越來越普遍。據中國福利會調查:現在大城市3歲前的孩子由母親帶的僅佔20%,而由祖輩帶的則佔40%。與此同時,我們的老師發現,班級上性格有明顯缺陷的學生也漸漸多了起來,分析原因,發現這種現象大多是由“隔代教育”導致的,這已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警覺。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常務副主任顧駿教授告誡說,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完全依賴於0~3歲有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因此,孩子在3歲內,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自己照顧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將來很有好處。

尹學兵:獨生子女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其父母撫養,成爲一種引起社會關注的現象。這樣合適嗎?

古曉:這表明,這一代人雖然在父母長期呵護下生理上長大成人了,但其中仍有相當比例的.人始終未能在心理、社會和倫理意義上長大成人。這種不成熟表現在養育子女上就是既要孩子,又不願承擔養育孩子的完整責任。作爲社會化的結果,不少獨生子女還是把生育子女看作人生的必經過程,似乎不生一個孩子人生就缺了什麼。但這種生育觀與傳統觀念又是有所不同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爲:影響人生完整的是有沒有一個孩子,而不是孩子是否由自己養育成人,或者更確切地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和體驗不構成人生,重要的僅僅是自己名下有一個血緣意義上的孩子。

這種對於孩子的褊狹認識有明顯的矛盾之處。如果獨生子女這一代完全接受了上一代的人生觀和責任心,那麼就應該能夠將血緣意義上和倫理意義上的子女一併接納下來;如果完全不接受,那麼應該乾脆走進丁克家庭,同時放棄血緣意義上和倫理意義上的子女。然而現實是,獨生子女接受了傳統關於血緣的界定,卻拒絕了關於倫理的責任,這樣一種選擇性的生育觀透顯出部分獨生子女對子女的一種心態: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所擁有的,而不是他們所責任的;孩子是隸屬於他們的客體,而不是要求於他們的主體。這意味着在孩子面前,他們仍然是自我中心主義的,就如同那麼多年來,他們在父母面前一直是自我中心主義的。面對兩個不同對象,採取一種自我中心主義的態度,自然就有了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撫養的做法。

尹學兵:現實生活中獨生子女們提出了種種理由:“我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麼能帶孩子?”“我那麼忙,怎麼帶得了孩子?”“現在競爭那麼激烈,我怎麼能被孩子拖累?”這些理由合理嗎?

古曉:所有這些理由都是獨生子女對自己的責任,就是沒有對於自己生出來的孩子的責任和對自己父母的責任。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種辯護的方式和論據常常只是當年他們的父母爲了讓他們考上大學,心甘情願地交代給自己的理由:“孩子要讀書,學習那麼緊張了,其他事情能自己做,我們就自己做了吧。”其實一代有一代的責任,無論學習也罷,養育孩子也罷,都是一代人的責任。

尹學兵:祖父母在養育孫輩的事情上大包大攬,有的甚至怕不帶孫輩搞僵了和兒女的關係,到時候兒女不來照顧自己。這對嗎?

古曉:對於獨生子女的父母這一代人來說,把孩子帶大成人,他們的使命就已經完成,沒必要再承擔撫養孫輩的責任。該那些年輕父母做的事情,只管交給他們,人都是在事情的壓迫下成長的,少了壓力,獨生子女有可能永遠長不大。今天,他們沒有能力帶孩子,父母可以幫忙,明天,他們沒有能力與孩子打交道,難道也可以由父母代勞?即使能夠代勞,還能一輩子代勞下去?有些做祖父母的怕不帶孩子會搞僵關係,到時孩子也不來照顧自己。其實,只有讓孩子知道帶孩子的辛苦,他們纔會珍惜當年父母爲他們所做的一切,否則他們會真的以爲帶大孩子可以如此輕鬆瀟灑。祖父母們可以幫忙,但不可以包辦,獨生子女可以求助,但不可以依賴。每一代人盡好自己的責任,才能享受自己人生中應有的美好時光。天倫之樂就在於每一代人儘自己責任的過程之中。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2

有人說"江山難改,本性難移",認爲性格是天生的,很難改變,但其實一個人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後天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

尤其在孩子幼年時期,性格尚未定型,3~6歲更是人格形成的最關鍵期,如果父母在這個時期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有意識地去塑造,會更容易培養起孩子的良好性格。

要想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首先要了解一下孩子都有哪些典型的性格心理。兒童心理學家將孩子的性格分爲了4種,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

3歲是一個孩子健康人格的最初形成時期 第2張

表現型孩子的性格心理:調皮好動,對很多事充滿熱情,整個人活力滿滿,愛表現,卻很難踏踏實實的去做一件事,難精力集中在某一個指定的任務上,老愛闖禍。

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心思細膩,遇事沉着冷靜,做事嚴謹,有較強的自律品質,爲人理性,但因爲愛思考,所以同時又有些敏感、易情緒化。

領導型孩子的性格心理:具有領導能力,凡事喜歡自己做主,有主見,喜歡贏的感覺,不輕易妥協、不服輸,做事果斷,是天生的領導者,但性格倔強,易形成野蠻脾氣。

親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聽話乖巧,脾氣好是明顯的特徵,很少與人爭吵,願意聽從他人意見行事,但常因爲內向膽小,被喜歡惹是生非的小夥伴"欺負"。

這4種性格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嚴格的界限。大多數人的性格中可能同時兼具2種或2種以上的性格特點。

當父母瞭解了孩子的性格特點之後,該如何去教養呢?

面對表現型孩子時:父母們爲了幫助孩子克服性格上的劣勢,應做到獎罰分明,這樣他們才能明白很多事都是講規則的,並且還要明確一點:自己闖的禍,必須自己承擔,自己負責。

面對思考型孩子時:需要父母細心一點,能夠觀察到孩子心理情緒上的波動,並及時與孩子溝通,及時解決問題,保證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面對領導型孩子時:父母少點責罵,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探索,這類型的孩子還喜歡和父母對着幹,所以父母不能強硬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行事,需要巧勁,否則只能兩敗俱傷。

面對親切型孩子時:溫和的鼓勵和耐心的陪伴很重要,父母如果過於急躁,會讓孩子產生懼怕心理,遇事不敢與父母溝通,久而久之,性格就會變得柔弱、膽怯。

人人都想擁有一個理想型的性格。不如從小就開始吧,試着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注意不較勁不遷就,智慧教養,別錯過培養孩子性格的黃金期。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