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鬆的,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現在分享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1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爲了共同目標或者獲得共同利益而自願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和配合,最終實現共同目標、滿足個人利益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掌握所存的知識和本領、想到所有的問題。而大家聚集在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往往會使一些困難問題順利解決。同時,每個人通過吸收借鑑別人的優點,也可以彌補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從而不斷進步。 合作可以滿足個人能力的不足,給人帶來溫暖和滿足人的社會需求。融洽的人際關係既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催化劑。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人際間的溝通,促進人們的相互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人際間的和睦相處,增進生活的樂趣。 怎樣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 合作的意義 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是,在競爭的同時,更加要求合作,如果沒有合作,任何事都將一事無成。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及不斷的更新換代,中國的863高科技計劃,人類基因組測序等無一不是數百名乃至數千名科學家、工程師聯合攻關、協同合作的結果。在經濟領域,亞洲經合組織、世界經合組織,歐盟、東盟均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沒有個體之間、羣體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合作,現代社會的運行與發展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合作的機會和事例屢見不鮮,而且人們也開始重視和強調通過教育促進人們合作的必要性。在共同學習、集體活動中,孩子們不斷地學習並體驗怎樣纔能有效地達到共同目標。所以,父母從小就要強化孩子的合作意識,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這樣才能在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 合作的精神不僅包括分工合作,還體現了接納、尊重、團結友愛的精神。因此家長要意識到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不僅僅是因爲社會競爭和分工需要,還應該意識到合作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優良的個性品質,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身心健全的人的基本素養。心理學家羅傑斯非常強調人際交往對個體成長的意義。他指出,人與人的交往不僅能交流彼此的思想,還可以分享許多深層的情感、內心的感受。人與人通過溝通可以相互啓迪,豐富彼此人生;在友誼之中人們互相接納,探索自身和他人的內心世界,可以促進個人的成長,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良好的人際關係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後更可能成功,因爲他們具有良好的團隊與協作精神,而這些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品質。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2

一、交往是合作的基礎,應積極創設交往機會,讓合作能力在交往中得發展。

幼兒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懂得合作,才能體驗到合作的樂趣,而當前大部分幼兒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很少能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獨生子女及日趨單元化的住宅,減少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機會,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爲幼兒提供交往機會是前提。

1、爲幼兒創設交往的精神環境。

一方面家長與教師要轉變觀念,發揮幼兒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讓孩子走出去;或把別家的孩子,社區的人們請進來;在公共場合介紹幼兒,引導幼兒主動與人接觸。另一方面,教師與家長要教給孩子交往的技能。如教師可引導孩子討論:“和別人在一起時,怎樣做是大家喜歡的?怎樣做是大家不喜歡的?”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小結內容,以教給幼兒交往的技能。

2、幼兒園提供交往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是幼兒進行交往的橋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隨着交往內容的不同,幼兒在嘗試一起玩的樂趣中,合作能力也會獲得發展。於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合作能力培養的目的,我爲幼兒開設了“娃娃家、表演區、小醫院、圖書區等活動角區,並及時更換角區材料,充分爲幼兒提供交往合作的機會。如:在學習歌曲《秋天》後,教師與幼兒一起撿落葉,蒐集布、毛線、水果網袋等廢舊材料,要求幼兒協商,共同創作以《美麗的秋天》爲主題的畫。孩子們很感興趣,馬上討論,商量怎麼畫、先畫什麼、後畫什麼,用什麼材料好,然後分工,開始作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互相交往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了合作,並從中體驗到了合作的樂趣。再如,再過“快樂的聖誕節”中,我們組織了“如何讓聖誕樹美麗起來”這一活動,小朋友對這次的活動很感興趣,有的準備做鈴鐺,有的準備做星星,還有的小朋友準備做禮物盒。可是小剪子、膠棒只爲兩個幼兒準備一套,這可怎麼辦?教師就引導幼兒討論解決的辦法,引導幼兒自己尋找合作伙伴,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於是他們在討論後,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各自動手忙起來了。有的畫,有的剪,有的粘,“如何讓聖誕樹美麗起來”給幼兒提供了交往的機會,也提供了積極合作的機會,進一步增強了合作意識。

3、爲幼兒創設和諧的合作的實際環境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要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成人應首先做到處處爲幼兒做榜樣。如:教師在拿着大掛圖給幼兒講故事時,一個人是很難辦到邊拿着掛圖邊翻掛圖,正當教師想辦法時,另一教師走上前給予了幫助。教師相互協作給幼兒講完了故事,教師的合作深深地影響了孩子,他們也相互合作辦起了“故事展示會”,有兩人一組的,還有三人一組的:有的給小朋友講故事,兩個人拿着大掛圖幫忙翻,下面聽故事的小朋友都聽的津津有味。

父母教育孩子學會合作的意義 第2張

二、結合遊戲,讓幼兒得到發展

遊戲是一種適應幼兒身心發展水平,能讓幼兒感到愉快的活動.爲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合作,教師請小朋友每人從家中拿一件玩具,啓發引導幼兒如果玩別人的玩具應該怎麼辦.

例如:我們班組織裏一次"娃娃家"的活動,在遊戲過程中,我發現輝輝拿着鍋子在前面跑,苗苗再後面追,我走過去問怎麼回事.輝輝說"我想當媽媽炒菜,她搶我的鍋子."我說"你想當媽媽炒菜,應該和苗苗商量呀,不要搶,這樣小朋友纔會給你呀."他點點頭,一會就和苗苗玩了起來.

三、環境上營造合作氛圍,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環境能美化、裝飾幼兒的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發揮出教育功能。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應有目的地營造合作的環境,使幼兒身處其中,受其薰陶,感受到合作是一種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比如:在音樂區,可選擇熱鬧的“音樂伴舞”場面:小動物爲小朋友敲鼓,打鑼;小朋友們則在有節奏地音樂聲中唱歌跳舞,合作的非常快活!這樣的環境使幼兒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他們相互協商,有的當小樂手,有的當小舞蹈演員,有的當歌星,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樂氛圍中,融入了他們相互合作的眼神與行爲,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相互合作的意識。

四、教師的指導與評價是調動幼兒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鞏固幼兒合作行爲的關鍵

幼兒遊戲時,教師應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尊重幼兒的活動意圖指導幼兒,鼓勵幼兒發揮積極性、主動性。並通過活動後的肯定性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合作慾望,強化幼兒的合作行爲。

1、認真觀察,發現幼兒合作的`火花,給予及時引導。

教師加入幼兒正在進行的遊戲,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遊戲,是一種最有效、最自然、幼兒最歡迎的指導方法。如:在積木區,聽到一幼兒對另一幼兒說,“你幫我搭個弓形門吧!”老師仔細一看,此幼兒面前擺着“轉盤、”“攀登架”、“木馬”……全是幼兒園的大型玩具,於是一一幼兒園老師的身份很高興的說:“呀,這麼多的好玩具,孩子們肯定很喜歡,我們幼兒想全部買下來,好嗎?……怎麼運到我們幼兒呀?”教師積極的投入的指導,激發了孩子搭建的興趣。於是一幼兒拿起了積木插起了汽車,有的幼兒搭起了公路,有的搭起了交通崗,有的繼續當玩具製造商……,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順利完成了合作,而且合作得很愉快!

2、幼兒無合作意識的情況下,教師及時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規,有意識地引導。

幼兒在活動中,有需要合作的時候,但卻往往意識不到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及時介入,按照事情的常理常規有意識的引導,效果是很好的。如,小班幼兒開展了彩色印花活動,五彩繽紛的作品吸引着幼兒,他們玩的很投入。但老師在指導時發現,幼兒在印完後,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染料桶滾下桌,印手印時碰翻碟子,染料灑一桌子……於是老師就主動介入,對一剛印完手印的幼兒說:“你印的真棒,我幫你調色吧!…..我倆合夥辦個印花紙廠,怎樣?你是印花師,我是調色師,好嗎?”教師的介入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印花的興趣,他們也學着樣,有的專調色,有的專印,忙得不易樂乎!

3、公正及時的評價,鞏固幼兒的合作行爲。

爲培養孩子的合作行爲,我班開展了“分享活動”,請大家把自己的心愛的物品與大家一起玩。每次分享活動後,我都會引導幼兒說:“今天你帶了什麼玩具?你和誰一起玩啦?玩的高興嗎?爲什麼?”給幼兒更多的機會把自己在分享活動中的合作行爲和合作後產生的愉快的心理、感受表達出來。對於一些好的做法,教師及時給予肯定,鞏固了幼兒的合作行爲。又激發了幼兒再次合作的強烈願望。

幼兒在活動時,有時會表現出一些不合作的做法,教師應及時組織幼兒討論,通過討論來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如:一次在表演區活動時,老師發現幾個幼兒都爭着當貓和畫眉鳥,都不想當狐狸和公雞,在整段晨間活動時間裏,他們始終在爭角色,而沒能去表演。於是教師就利用晨間談話時間,與幼兒展開了討論:“玩表演遊戲時,怎樣選角色,大家纔會玩的高興?”有的幼兒說:“剪子、包袱、錘,誰贏了誰當!”有的說:”每個小朋友都演一演,誰表演的好誰演!”有的說:“輪着演”……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出了不少好主意。通過這次評議活動,孩子們意識到了要想玩的好,玩的高興,就必須相互協商、合作。果然,在以後的表演遊戲過程中,他們再也沒有爭搶角色,相互協商角色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五、實現了家、園、社區資源的共享

家園合作爲教師和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和經驗共享的機會。家長們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分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經驗;教師從家長那裏獲取更多有效信息,瞭解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從他們那裏獲得幫助。比如開展主題活動“我愛幼兒園”,孩子們在尋找有關素材時,他們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通過不同途徑尋找資料(圖書館、書店、家裏的畫冊、上網諮詢等),回到幼兒園與同伴們交流、共同體驗分享的快樂。

六、增強了家長的主人翁意識

家園合作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也有利於成人的提高。在交流與分享中,每個人既是學習者,又是教育者,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的人之間相互對話、思想碰撞、智慧結合,加深了我們對教育、對人、對社會的理解。在組織“家長社區小組”活動時,我們根據孩子個性差異、能力差異,充分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文化素養,分別開展了合作、分享、競賽等活動。家長們在有意識地參與組織、指導、分析過程中,增強“我也是教育者”的主人翁意識,瞭解當今幼兒教育以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性、獨立自主性、創造性)爲核心的幼兒全面發展要求,同時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獲得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教師在“家長社區小組”活動中的錄像中可以發現,孩子在社會中的個性表現,在家長交流中獲得家教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工作

面對21世紀的競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是項艱鉅、必須的工作,我們必須依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的進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