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心理小故事15篇

心理小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小故事1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心理小故事15篇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馬上籤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着: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心理小故事2

現代生活的壓力,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擠壓着我們。有人因爲懷才不遇,有人因爲與同事關係不和,也有人是因爲工作有張無弛,心理總是揹負着沉重的壓力。下面是心理減壓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李總爲自己的明天感到憂慮,明天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明天下崗了怎麼辦,明天得重病了怎麼辦,明天成了家負擔太重怎麼辦?

每當想起這些,小李總感到憂心忡忡,壓力太大。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上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

但有一個現象很奇怪,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拼命地工作,必須將草根咬斷運進自己的洞穴,這樣它們似乎才能心安理得,感到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着這樣勞累和過慮。經過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是出於一種本能的擔心。因此,沙鼠所幹的事情常常是相當多餘,又毫無意義的。

丹麥有個民間故事,說的是一個鐵匠,家裏非常貧困。於是鐵匠經常擔心:“如果我病倒了不能工作怎麼辦?”“如果我掙的錢不夠花了怎麼辦?”結果這一連串的擔心像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身體一天天地越變越弱。

有一天鐵匠上街去買東西,突然昏倒在路旁,恰好有個醫學博士路過。博士在詢問了情況後十分同情他,就送了他一條金項鍊並對他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別賣掉它”。鐵匠拿了這條金項鍊高興地回家了。從此之後,他經常地想着這條項鍊,並自我安慰道:“如果實在沒錢了,我就賣掉這條項鍊。”這樣他白天踏實地工作,晚上安心地睡覺,逐漸地他又恢復了健康。後來他的小兒子也長大成人,鐵匠家的經濟也寬裕了。有一次他把那條金項鍊拿到首飾店裏估價,老闆告訴他這條項鍊是銅的,只值一元錢。鐵匠這才恍然大悟:“博士給我的不是一條項鍊,而是治病的方法!”

從這則民間故事裏,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則道理,不用預支明天的煩惱,只需做好今天的功課,做好今天的功課,就是應對明天煩惱的最好法寶。特別是當我們把心頭的那個沉重包袱放下時,你原來焦慮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後果往往也難以發生。

心理小故事3

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裏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裏一定是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心理小故事4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

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爲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爲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爲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

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爲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心理小故事5

小男孩問父親:"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父親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父親:"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父親怎樣沒有發明電燈?"

大道理:喜愛倚老賣老的人,個性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心理小故事6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

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

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

他顧不上多想,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

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

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纔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心理小故事7

有3個人要被關進監獄3年,監獄長給他們3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3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着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着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3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爲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心理小故事8

動物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抓一羣跳蚤放在置有跳蚤食物的玻璃杯中,再用玻璃蓋住。發現每隻跳蚤曾不停地奮力往上 跳,每一跳都會撞到玻璃蓋。一個小時以後,跳蚤依然在跳。因爲動物都有學習的本能,撞痛幾次以後,跳蚤發現輕一點跳,就不會撞到蓋子,跳一半或三分之一的高度就可以。三天以後,動物學家把玻璃蓋拿掉,觀察跳蚤的行爲,發現 每隻跳蚤都還在往上跳,但是沒有一隻跳蚤會跳到杯外來,因爲它們已“習慣”輕輕跳。

這個跳蚤的實驗給我們一個很深的啓示:很多上班族就像跳蚤一樣,每九晚五的上下班,早上跳上去、晚上跳下來,每天過着同樣一成不變的生活,始終跳不出這個固定的框框。這種制式生活過久了,許多人逐漸使自己的士氣消沉,失去一股奮鬥的志氣。也失去人生的理想、夢想,而成爲“三等人”——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作爲一名上班族,你都應該給自己一次跳脫“玻璃杯”生活的機會,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突破。

感悟:專用於勸說上班族加入直銷事業,跳出每天按時上下班的老框框。

你現在也許收入頗豐,您現在也許無憂無慮,但您一定不要忘了:社會的發展規律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今天的優越並不代表明天的富庶。想當初,“萬元戶

心理小故事9

夜半時分我急匆匆地趕上山,森林裏又黑又靜,而我的思緒卻非常混亂:我的妻子和朋友組團上山遊玩,後來便失去了下落....

一個倚在樹旁的鐵桌引起我的注意,旁邊似乎還散落着一些東西....現在沒空管這些不重要的東西!

組織者對我說:你妻子是下午不見的,我們在周圍已經找遍了,這個森林晚上可能有些猛獸,不宜行動。

突然有個人向組織者報告:山頂供奉山神的木桌不見了,上面還有些熟食香火什麼的東西。

“那玩意可能是掉下去了,那些事不重要,現在找人要緊。"組織者說完,轉過頭一本正經的對我說

“我們現在可能要通知警方了,準備在天亮的時候搜山!”

碩大的汗珠在我的額間流淌...

心理小故事10

小刺蝟跟着媽媽來到果園裏採果子,可是小刺蝟總是認不清楚果樹,經常採集了蘋果爺爺的果子,然後對橘子爺爺說:“謝謝您的果實。”這讓蘋果爺爺很生氣。

小刺蝟採完橘子樹上的橘子後,又對着桃子樹爺爺說:“謝謝您的橘子!” 桃子樹爺爺說:“錯了、錯了、橘子不是我的果實。”

橘子爺爺生氣的在一旁吼道:“橘子是我的果實,你這隻糊塗的小刺蝟。”

小刺蝟有些傷心,它摘了些桃子就回家了,沒有感謝任何樹爺爺,因爲它怕自己會認錯,惹樹爺爺們不高興。

可是小刺蝟的這種舉動讓桃子樹爺爺非常傷心,桃子樹爺爺把最好的果實給了小刺蝟,但是小刺蝟連句謝謝都沒有就走了。

回到家後,小刺蝟哭了起來,刺蝟媽媽對小刺蝟說:“爲什麼有的樹上結滿桃子,有的樹上結滿蘋果呢?”

小刺蝟說:“因爲它們是不同的果樹。”

刺蝟媽媽又說:“不同的果樹會結出不同的果子,你只要看着哪棵樹上有什麼樣子的果實,那就是什麼樹。”

小刺蝟明白了媽媽說的話,現在它再也不會認錯果樹爺爺們了。

故事點評:糊塗的小刺蝟,總是認不清楚果樹,惹得果樹爺爺很生氣。其實,認清果樹很簡單,不同的果樹會結出不同的果子,你只要看着哪棵樹上有什麼樣子的果實,那就是什麼樹。小朋友,你們知道怎麼認果樹了嗎?

心理小故事11

有一家牙膏場,他們的牙膏很受歡迎,每年的利潤都比前一年超過20%,但是這個月卻只增長了14%。公司的會議上所有人都爲前景擔心,公司的老闆希望有人想出辦法。這個時候一個年輕人站了起來對老闆說我可以爲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你必須先給我5W元。

在場的所有人都爲他的年少輕狂所吃驚。

老闆想了下拿出5W元給了年輕人。

年輕人說:把我們牙膏的口徑增加1毫米。

這一年的公司利潤超過了40%……

心理小故事12

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決定爲他們養一隻小狗。小狗抱回來以後,

他們想請一位朋友幫忙訓練這隻小狗。在第一次訓練前,女馴狗師問:“小狗的目標是什麼?”

夫妻倆面面相覷,他們實在想不出狗還有什麼另外的目標:“……一隻小狗的目標?那當然

就是當一隻狗了。”女馴狗師極爲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隻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

夫婦倆商量之後,爲小狗確立了一個目標———白天和孩子們一道玩,夜裏要能看家。

後來,小狗被成功地訓練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財產的守護神。

這對夫婦就是美國的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和他的妻子迪帕。他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做一隻狗要有目標。推而廣之,做一個人更要有目標。

心理小故事13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

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小故事14

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爲然:“我不信!因爲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禮物——一隻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一隻鳥。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就是心理學家詹姆斯。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裏,過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隻鳥回來養。因爲買一隻鳥比解釋爲什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便得多,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裏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心理小故事15

學了心理學,能看懂很多騙術。幾乎所有的騙子,都是運用心理學的原理來施騙的。

當大家坐了大巴車打道回鄉,我就孤零零一個人落在繁華的南京都市的人流中了。我用自己的攻略,第二天先去鐘山風景區,坐上游覽車,一直到最終點——中山陵。

除了路邊蓊蓊鬱鬱的蒼松翠柏,就是黑壓壓的人羣,這時太陽也來湊熱鬧,熱辣辣地照着。我撐開陽傘,舉着,怕碰了遊人的頭。旁邊有兩個男青年,也是一道坐觀光車過來的。一青年小聲對同伴說,出來玩,一個人也挺沒意思的。同夥應和着。我清楚,一定是看到我孤單單一個人行動,才這樣議論的。我沒回頭,繼續走。就有穿着淺藍色體恤,戴着紅色帽子,好像是景區工作人員的打扮的人,在臺階上吆喝大家往中間走,說,免費給大家紀念品。

免費?一聽到這個詞,我立馬想到釣魚的誘餌。隨着人流往中間走,上了臺階,就有一一人高的黑木牌,上面有金色的大字“中山陵紀念”。一邊有人組織遊客領一個小小塑料掛墜的殼子,還有一張寫着號碼的字條,然後,排隊照相。照完之後,說是去上面領照片。

於是,很多人排隊,領紀念牌和號碼,然後在木牌邊擺各種姿勢,照相的人卻是不耐煩,草草照過,催促着遊客。我駐足看了一會兒,又跟着他們去了上面找到領照片的地方。那亭子裏掛了不少的照片,五寸的。遊客要照片,交20元。有遊客拿出塑料掛墜的殼子,問有沒有,裏面的人眼皮也不擡,說,沒有,等幾天吧!這些各地的遊客,還會幾天之後,爲了一個小小紀念牌,再來這裏嗎?顯然上當了!

哪裏有免費的午餐,只是處處是誘餌罷了。騙子就打着免費的幌子,讓那些貪小便宜的人上鉤,然後,以高價出售你的照片。你的照片掛在亭子裏,你不取,又害怕肖像權受侵害,本來不值20元,明明知道受騙,還要狠狠心把它取走。最終,你吃了虧,騙子得益。

很多景點照相的地方,明碼標價,10元一張,都是冷冷清清,無人問津。看這裏門庭若市,沒有這免費的騙術,哪來的生意呢?

真是,生活何處不心理。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