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困難,我們要做的就是克服,人生來就是需要成長的。小編已經爲大家蒐集和整理好了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1

“意識層級”這一模型是一位醫生和學者David Hawkins提出來的。他根據研究和觀察把人所感受到的意識分成等級並打上分數。

比如最低是羞恥(20分);然後是內疚(30分)、冷淡(50分)、悲傷(75分)、恐懼(100分)慾望(125分)、憤怒(150分)、傲慢(175分);

從200分的勇氣開始,人感受到的意識開始產生正能量,比如勇氣(200分)、淡定(250)、主動(310分)、寬容(350分)、理智(400分)、喜悅(540分)、平靜(600分)、開悟(700~1000分)。

開悟是700到1000分的人達到的境界。那麼誰是真正開悟者呢,可以想象真正的開悟者在人羣中是很少的,作者也說他一生很少看到真正的開悟者。

借用孔子的說法,我想真正的開悟者至少要達到”60而耳順、70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正能量和負能量的交織中展開並向前推進的。

從意識層級這一模型來看,200分以下很多的情感或意識大都是以自我爲中心的,而200分以上的情感或意識的產生,主要是開始去關注周圍的世界和人。

如何讓我們用這個框架來對自己的過去進行一個盤點?你可以畫一個四個象限的圖,橫座標是生活工作兩個維度,縱座標是高分和低分,以200分爲界。

在生活和工作兩個維度,常常出現了哪些200分以上或以下的意識或情感。花幾分鐘時間很誠實地寫下來。

最近一段時間我在好幾個場合,包括有公司的高管羣體,商學院的資深學員羣體等等,讓大家做這樣的一個練習。

發現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還是有不少正能量的,比如喜悅、主動、寬容、淡定等等;但也出現了不少負能量的意識,比如憤怒、內疚和恐懼。

很多的內疚是對家人的,這點大家很容易產生共鳴。我們覺得自己工作時間太長,整天不回家吃飯,沒有時間陪父母和孩子等等。因爲壓力大,即使跟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也不是很用心,一起相處的時間質量並不高。

這些都是當今中國的大問題,好像是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有些事情的代價,是延遲到來的,有一天會來找我們的麻煩的。

在工作中,高管們也有不少負能量。

有一個是憤怒,爲什麼憤怒?有人說是因爲有豬一樣的隊友,而不是神一樣的隊友,所以我們覺得很憤怒,控制不住自己。

另外一個是恐懼,不少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恐懼。當然負面情緒-包括憤怒和恐懼-也可以產生能量和動力,產生爆發力推動事情往前走。

但長期來看,負面情緒不僅傷身體,而且也會阻礙自己和團隊的創造力。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時常都會做這樣的事,比如說立個flag,定個目標,下個決心等等,但研究發現,88%的決心比如瘦身、多讀書、戒菸等等都是做不到的。

而其實寫這些決心的人,大概有52%的人,在開始做年度規劃和決心的時候,對於能否實現都是信心滿滿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需要下決心、定目標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儘管我也有很多次沒有實現自己的決心,有幾年甚至乾脆就不做了。但現在想想,決心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再說這代表了我們人生的一種追求,讓我們自己對未來有些憧憬。

那麼我們要從哪些方面來實現決心呢?

在這裏我要提出一個五大領域全面成長的框架:身體(physical)、認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社交(social)、靈魂(spiritual)。

一、五大精進之一:身體

首先是身體上,你今天鍛鍊了嗎?有多少人有運動習慣的?每週運動3到4次,每次半個小時的。

我每次在公開演講或公司的內訓中,都會問這個問題。通常我會看到大約有25%的人表明他們已經有這個運動健身的習慣。一開始我覺得有些詫異,爲什麼在所謂的精英人羣中,擁有運動習慣的人這麼少。

但後來我也想明白了。我真正意識到運動健身的重要性,並付諸實踐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其實,人的懶惰、人的慣性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2009年,我在哈佛商學院參加一個十週的高級管理課程(AMP)。我和另外7位同學住在一個大的套間裏。我們每一個人的房間很小,剛夠放一張書桌。

這種設計可能就是讓我們不要宅在自己的房間裏,而是走出房間來到客廳跟同學多交往。

剛去的幾天,每天早上大概5點,都聽到很多同學都出門了。有一天,在跟幾個同學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問我,Wayne,你不運動的嗎?

我們這個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新西蘭、泰國、智利和印度的同學,我不好意思說我沒有運動的習慣,怕丟了中國人的臉。我就說,我運動呀,這幾天主要在倒時差,所以沒運動。

之後我就每天很早起牀,跟這些同學們一起去健身房。回國之後,我堅持了一陣,但慢慢又鬆懈了。一直到幾年前加入萬科。

萬科被人稱爲“萬科運動員有限公司”。上下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高管中就有好幾個是跑馬拉松的。從萬科開始,我不僅加大了運動量,也開始習慣性地每週運動健身了。

最近,我在萬科創始人王石的朋友圈裏,看到他自拍的一張健身照。他在以色列的住所,滿頭大汗剛剛完成半小時的划船機訓練,看起來速度很快。

他自己說每週五次划船機訓練,再加每週兩次的長跑或賽艇訓練。運動量極大!

這張照片對我還是有影響的。我想接下來的決心應該是加大運動量,比如至少每週一次較爲高強度的運動。

此外,我想要戒掉我在晚上吃太多零食的習慣,我當衆宣佈,我要戒掉這個習慣。大家知道當衆宣佈有什麼好處嗎?

研究發現,當衆宣佈一個目標的話,會讓你更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所以你以後如果有一個決心,也要當衆宣佈一下。

二、人生精進之二:認知

全面發展的第二個方面是認知,我們還要不斷地升級我們的認知能力。認知升級方面,可以包括技能、知識和思維方式等方面。

1、技能層面

有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技能訓練有點小兒科,其實不是這樣。這一點我也是從王石主席身上得到的啓發。

有時在技能方面如果有一些突破的話,會把自己的人生帶到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境界。

王石60歲去哈佛的時候,英語基本上是不能開口的。但他去了哈佛劍橋之後,語言能力大長,甚至可以用英文發表演講。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見紐約大學的校長,我們在一個小房間裏面開了一個下午的會。我驚訝地發現,他已經可以比較流利地全程用英語討論工作。英語這個技能的提升,到底給王石帶來了什麼呢?

掌握了語言這個技能,王石可以自如地成爲WWF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董事,被當選爲亞賽聯的主席,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一起討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等。

英語這一技能的提升,讓他在不一樣的世界舞臺上學習和成長,併發揮影響力。

因此不要低估技能對認知升級的貢獻。

2、知識層面

德魯克先生說,他每三年都要學一個新的東西,每三個月要在一個領域的知識上下功夫;另外,查理芒格說腦子裏面一定要裝一百多個模型,這個模型可能來自生物學、量子力學,或來自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地。

他說這些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大大地擴展我們的思維。這些道理我很早就知道,但是都沒有照着做。知行合一其實最難。

所以我想2019年我的一個新年決心就是遵照這兩位大師的建議,圍繞一兩個主題深入鑽研一下,我現在計劃的一是創業理論研究,另外一個是腦神經科學。

3、思維模式

認知升級的第三個方面是思維模式。人常常在思維模式方面有自己的慣性。

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卡尼曼,他寫了一本書叫《快思考和慢思考》,書裏面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系統一思考和系統二思考。

系統一思考大部分是本能的直覺的,不太燒腦,不太需要消耗很多大腦的能量,好像是處於自動駕駛模式。

我發現我是系統一思考最好的實踐者,我用很多本能和直覺來思考,當然我的直覺也不錯。但是問題在哪裏呢?系統一思考常常會受自己的錯覺所影響,會被錯覺帶到溝裏去。

而系統二思考雖然很燒腦,需要刻意努力,但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廣的神經鏈接,以產生更好的更入木三分的洞見。

我最近聽麥肯錫的董事長在一個演講中說,一個高層領導者每週至少要有兩次,每次兩個小時,一個人獨處進行深度思考。可能只有一張紙一支筆,沒有書沒有微信地進行深度思考。

這個對我來說有點難,但我想,接下來我能不能先從每週一次深度思考開始。

三、五大精進之三:情緒情感

人是情感動物,人的情感的豐富性和波動性爲人生增添了很多色彩和美好!但是水能載舟又能覆舟。爲情所困、爲情所擾、爲情所傷的例子司空見慣、比比皆是。

因此我們在情緒和情感管理方面要持續成長。情緒情感管理的最高境界可能是王陽明所說的“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是指輕易不會動到心,更不會傷到心。心平如鏡、寧靜致遠。內心震盪的波幅不能太大,劇烈震盪的次數不能太多,而且不能持續時間太長。

但這樣是否會心如止水、了無生氣、缺乏能量呢?王陽明又補了一句,隨機而動!

機緣到來的時候,人的情緒情感可以排山倒海、洶涌澎湃、波瀾起伏,產生的能量可以讓人爲之一驚;但如何把握這個機緣呢?

這可能就需要智慧了。需要你熱啓動的時候,我們就要能興奮起來,調動全身心的能量,去完成一件事情。

這讓我想起一句著名的話:上天啊,請賜予我平和的心,去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賜予我勇氣去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變哪些不可以。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需要長期的努力,所以老子纔會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裏我可以分享幾個小概念小方法。

1、管控杏仁核劫持

杏仁核是大腦中的情感、情緒中樞,對人的生存很重要。人在危急的時刻,是來不及思考的,人的應急反應是不經過大腦的。這種應急反應其實就是杏仁核被劫持。

應急反應可以使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全身心能量,應對一個突發事件,這是它積極的一面。但它也會使人處於一種失控狀態。

比如突然勃然大怒,把人罵得狗血噴頭,但事後想想很後悔,何必呢?犯不着。

有的可能因爲被老闆罵一頓,或者一個項目不順利,甚至是一場小小的考試不理想,就陷入了一種深深的沮喪和低落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這種沮喪可能讓人沉溺於某些事情中,比如沒日沒夜地玩遊戲、毫無節制地大吃大喝,並伴隨着自責甚至討厭自己。

怎麼去管理這個杏仁體劫持?我們講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

第一個是深呼吸,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對平復心情管理杏仁體劫持很有效;

另外一個小方法就是自我暗示,因爲杏仁體劫持來得很快,據說只有六秒鐘,所以你只要控制住這個非常短的時間,就可能避免進入失控狀態。

你可以念這樣一句話“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不好,不好!”這樣連續念幾遍就可能有效果。

2、學會自嗨,主動尋找“心流”

心流是一種忘我的狀態,一種身心靈都體驗到美好的狀態。

世界不是圍繞你來轉的,大部分人都需要圍繞世界來轉。自己要找到自嗨的方式,不斷尋找可以刺激自己前行的精神鴉片。你如果不學會自嗨,不要期望別人每天給你灌雞湯。

對很多人來說,一切事情都太難了,你需要不斷地找到尋常生活中的小確幸,激勵自己走下去,而且是富有創造力地走下去!

我們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會得到奧斯卡、格萊美、艾米、諾貝爾、普利策這些人生大獎;但人生中的小確幸卻隨處可得。

冬天裏的一把火、炎炎夏日中的一杯冰啤酒、有人在我們耳後根輕輕的一吻、在停車場轉了半天忽然發現了一個停車位、手機很快沒電時突然有人遞過來一個充電寶、秋天裏我們登高望遠大汗淋漓中迎面吹來的一股清風,等等。

作爲普通人,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焚香、試茶、高臥、聽雨、看山、釣魚、嘗酒這樣的美好時光的。人生中的這種種美妙小瞬間,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說實話,現世的挑戰,對人情緒情感的要求太高了。沒有足夠的韌勁,是根本玩不下去的。

表面光鮮內心悲催的大有人在。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這也許解釋了爲什麼有這麼多人睡不好,感到焦慮和沮喪,甚至進入抑鬱狀態。

我跟大家講一下我是怎麼自嗨的。

去年夏天,我作爲觀察員去劍橋大學上了一週的課。作爲觀察員,我一週下來基本沒有講話,把我憋得夠嗆。

在畢業晚宴上,我主動徵得主持人的同意,站起來爲大家唱了一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贏得滿堂喝彩。

當然不是我唱得好,而是對於這羣歐洲人來說,這種中國戲曲太獨特了。我就此做了一把中國的文化使者,一下子分泌了好多多巴胺,感覺夠爽!

3、正念練習:活在當下

正念也算是一種呼吸練習,讓我們提高對自己的意念的覺察和掌控,我們人的意念是分分鐘都在不斷流動的,我們每天開小差、做白日夢的時間很多,而自己卻常常沒有意識和覺察。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思緒飄到了遠方。

有研究說:我們每天在工作的時間,大概有近50%的時間是分心的。這也許解釋了我們開的這麼多會都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正念就是讓我們聚焦當下、活在當下!雖然正念在全世界很火,比如很多科技的大公司像谷歌,正念練習好像是員工的標配。但其實正念卻是東方智慧。

禮記大學中很早就提出“誠意、正心”之說。所謂誠意就是不裝,心口如一;所謂正心就是聚精會神活在當下,不要”聽耳不聞、視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

現在有大量研究,發現正念不僅可以讓我們變得內心更平靜,更能管控情緒失控的情況;正念還可以改善我們的睡眠,提升我們的記憶力、注意力甚至聰明程度。

  四、五大精進之四:關係

五大領域全面成長的第四個方面是社會交往,與他人的關係。這一社會關係包括了跟家人、跟同事、跟朋友、跟其他人的關係。

前面我們講到的三個方面,身體的、認知的和情緒情感的,好像都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好像我們能夠獨善其身,這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身部分。

社會關係的質量對於人生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我們有什麼樣的社會關係,我們就有什麼樣的人生。社會關係定義了我們的人生。

人生很多的快樂、幸福以及痛苦都是我們的社會關係造成的。人的很多煩惱、甚至是精神和心理疾病都是由社會關係問題觸發的。

在中國人的智慧中,社會關係的好壞首先要歸功於或歸罪於自己。自己沒搞好,社會關係也搞不好,首先不要怪別人。

因此,如果跟妻子、丈夫、孩子、老闆、下屬、同僚、朋友、合作伙伴和其他認識不認識的人,在關係上出了問題,先要檢討一下自己。而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以自己想一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三個關係是什麼,現在存在什麼問題,爲什麼。

如果某種社會關係的重要性很高,但狀態又很不好,那就是需要重點關注解決了。這些問題通常也比較棘手,因此很多人會採取逃避和拖延的方式,把頭埋在沙堆裏面,眼不見心不煩。

確實,有些事情需要時間,拖一拖也許就會有轉機。但當事人一定要覺察到這樣做對我們身心的影響,我們常常需要因爲逃避或拖延付出額外代價。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社會關係進行了一番審視,發現自己的所有關係都出現問題了,好像與所有人都擰巴了,好像整個世界都與他爲敵,那首先要想的是自己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

與世界不能和解,首先是因爲我們與自己不能和解。因此,我們就需要沉思一下,我在什麼地方無法接納自己,爲什麼不能接納。我們接納了自己,才能開始接納這個世界。

我們要在社會關係領域持續成長,也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宏觀方法就是策略思考,經常性審視自己的社會關係的特點和演變過程,並主動引導各種社交關係的走向。

每個人主動構築或被動形成的關係網的差異是很大的。每個人自己所處的關係網就像一個小宇宙,自己可能要常常自問自答一番,我的小宇宙變得更活躍、更多元化、對每個節點更有價值了嗎?

同時每個人又都是別人的關係網中的一個節點,是整個大宇宙中的一份子,作爲大的社會關係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你對整個網絡、整個大宇宙更加有價值呢還是相反?這些都需要常常審視。

從微觀來說,就是要分析每個重要社會關係的質量和走向。

舉例來說,與自己的老闆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老闆的,也包括那些大老闆像馬雲、任正非。有的人以爲自己沒有老闆,但事到臨頭才領悟到誰是老闆。這樣與老闆的關係就讓很多人感到困擾。

我們常常說要管理好自己的老闆,連管理大師的德魯克都專門寫了“管理你的老闆”的文章,可見管理與老闆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重要的管理問題,直接影響我們成功與否、成長與否、快樂與否。

在宏觀上,要經常審視一下與老闆的關係,多自問一下:

我知道讓老闆晚上睡不着覺的事情嗎?

知道她未來三個月三項優先級最高的工作嗎?

知道她獲得信息的偏好嗎?比如說她喜歡當面說還是微信溝通就好?

我倆互相信任嗎?

我們的親密程度夠嗎?

我能給她帶來獨特價值嗎?

未來我們的關係應該發生怎樣的變化,我需要做什麼?

……

總而言之,人生中那些重要的社會關係,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跟老闆的關係,都能獨立成爲一門學問。

在微觀層面,我覺得社會關係領域的持續成長要把握三點:

1、提升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簡單地說,同理心就是在認知上能夠善解人意,在情感上可以感同身受;就是能夠猜準別人難言之隱,就是沒有經歷別人的經歷,但能感受別人的感受的能力。

要培養同理心,首先要學習傾聽。

我以前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事,腦子裏塞的東西太多了,哪有耐心聽別人說話,有時候人家沒說幾句就把人打斷了。

現在我常常會努力剋制自己,讓人把話說完。特別是產生了一個意識,聽話聽音,想想別人說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當然我現在還沒有達到所有的話都很悅耳,都能聽出弦外之音的境界,還需要不斷修煉。

傾聽這兩個字,“傾”字用得特別好,前傾,好像是指一種身體姿勢,我們身體前傾,聚精會神地聽別人講;但其實真正重要的不只是身體上的前傾,而是心靈上的前傾,在心靈上的投入。

西方人稱之爲Active Listening,積極聆聽,說的也是類似的意思。

在傾聽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觀察。這是同理心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人的肢體語言透露出大部分的信號。語言可以騙人,不開心說成開心,不願幹說成很想幹,但身體語言卻不太會騙人。

很多時候迫於老闆的淫威,或者出於情面,說出一些違心的話,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表情,特別是體態、手勢、眉毛的運動中看出蛛絲馬跡。

同理心這種素質中,比較高的層級是接納多元化。

大千世界五花八門,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兒沒有。要在哲學上接受多樣性,知道多樣性特別是人的多樣性造就了世界之美,人類之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未來世界的特點。

我不是馬雲,我英文講得沒有他那麼溜,我就沒資格說話啦?世界是豐富的,有大狗叫,也要允許有小狗叫嘛!

接受多樣性,甚至擁抱多樣性,說起來容易。別人跟我的觀點不一樣,就不是好的觀點啦?想事情的方式做事的方式跟我不一樣,別人就有點怪、沒前途啦?

當然,多樣性是把雙刃劍,它帶來了世界的豐富,促進了創新,但也增加了很多管理複雜性和成本。

這是爲什麼很多領導者不喜歡多樣性的原因。但在創新的`年代,未來的領導者,必需接納多樣性、享受多樣性、擁抱多樣性,並在多樣性中成長並燦爛。

2、主動擴展,主動進攻

社會關係是需要經營和建設的。但我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差。雖然因爲工作關係我也認識不少人,但總體來說比較被動,俗話說很宅。

村上春樹說得好,“感情,不聯繫就會淡,不珍惜就會散。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還要多與人聯接,體驗不同的思想和個性之美!”

以後我想在社會關係建設方面多一點主動擴展,主要通過啓動一個創業者研究,一個較大規模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去聯接以前沒有聯接過的人。

3、遵循互惠原則

現實來說,單方面付出或索取都是不可持續的。沃頓商學院著名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對於組織中和社會上人們是如何付出和索取的行爲進行了研究。他發現:

大約有19%的人是純粹的索取者,他們遇到人就想“他可以幫我什麼?我可以從他身上得到什麼?”;

大約有25%的人是給與者,他們會問“我能幫你做什麼”;

有56%的人是所謂互利者,你幫我一些我幫你一些。

格蘭特的研究發現:

完全的輸家是那些過度的給與者,因爲他們慷慨地給與別人幫助但反而使自己焦頭爛額,無暇顧及自己的事情。

但好消息是最成功的也是那些把握分寸的給與者,他們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給人以幫助,最後自己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想整個社會和各類組織都需要建立互惠互利的文化,我幫你你幫我,不讓雷鋒吃虧。對於那些只求索取,不思回報的小人我們也就只能點到爲止,甚至敬而遠之了。

五、大精進之五:精神

有個詞叫靈脩,是否就是指靈性上的修煉。爲什麼要在精神上、靈性上不斷修煉、持續成長?

人作爲高級的有靈性的動物,有時會問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這確實就像北大保安問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裏來,要到那裏去?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爲什麼而活。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問這個問題;問了但找不到答案的也大有人在。大概只有少數人不僅問了還找到了答案。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以我現在的想法來看,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雖然沒有意義,但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們能賦予自己的人生一定的意義。

一種底線思維就是:活着就是意義!但這個意義好像太普通了,一點也不性感。有西方人提出來,Live,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這句短句好像很有禪意。

有些人只顧自己活着,自己活好,但不讓別人活,或者不讓別人活好。所以,“自己活,也讓別人活”,就似乎已經是一個相當崇高的人生意義了。

另一個西方人說,Live,Love and Learn,這樣就是3 L的人生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愛、好好學”,這個聽起來也不錯啊,這好像是說,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可以這樣說:我活過、我學過、我愛過!是否還應該加一個字:play,我玩過?

中國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肯定更早。孔子的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照孔子的說法來推測,他所設定的人生的意義藏在三種狀態中:

在持續學習中不斷有新的領悟,並且樂從中來;

你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會長途跋涉遠道而來看你,他們愛你,你也愛他們;

成爲君子,成爲跟世界和解的君子,不管人家多麼不理解你,你都能夠保持平常心。

我們從孔子的另一段話中,似乎也可以揣摩出他爲自己設定的人生意義: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孔子的話來看:

人生需要不斷精進,每十年需要有一個大的勢能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持續修煉不斷升級可能是人生的意義,最後要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也就是心靈和行爲獲得完全的自由境界。

禮記大學中說的那段著名的話,也可以看成是中國古代聖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儒家的觀點來看,爲人在世的最高境界,可能就藏在這句話裏了。

我把它翻譯成以下幾點:研究萬事萬物、不斷獲得新知、不裝——做自己、活在當下享受當下、不斷修煉自我精進、搞好小家庭帶好小團隊、參與國家治理、共創大同世界。

人生有什麼意義?王陽明的臨終遺言可能是最好的詮釋了。臨終前,據說他的弟子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他回答道: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也許對王陽明來說,在一個黑暗的社會裏,能一輩子保持內心光明,做到問心無愧,就是實現了人生的目的。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是需要探索的,就像西方人所說的那樣,soul searching,靈魂的探索。

有個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也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維克多福蘭克爾專門構建了一門學科,人生意義療法,幫助人們尋找人生意義。

Fankle提出有人之所以能夠從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生存下來,是因爲這些人對未來有強烈的憧憬,同時擁有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感。

我曾經在課堂上問過不少同學,有誰想過、或者想清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意義,甚至把人生使命寫下來的。結果發現這樣的人還真是非常少。但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信仰jidu教的人們常常說,God has a plan for me,上天對我是有計劃有安排的,每個人自己要試圖去探索出來這個安排是什麼;

大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生是爲了一件大事而來,那每個人的這件大事又是什麼;

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每個人的才能、潛能都會用在哪裏。

這些探索,只能由我們每個人自己決定是否有價值,是否需要。最終,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只能由自己給出。

最後我想用我曾經服務過的Nike的兩句話,結束今天的發言:

Just Do It,說幹就幹;There is no finish line,永遠沒有終點線,永無止境!

成長的5個底層邏輯2

成長的五個基本信念

1、優秀是一種習慣。懶惰、張狂、狹隘是成長的天敵。

2、生命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學會欣賞路邊的風景。

3、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不一定是一條直線。路走不通時要學會拐彎。

4、懂得如何停止才能知道如何加速。

5、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學會放得下,才能真正拿得起。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