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時尚熱點 >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7.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年初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信息已經顯示,2021年我國淨增人口僅48萬人,創下60年來的新低。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1

8月1日,求是網刊發了《求是》雜誌2022年第15期內容,其中包括作者署名爲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的文章《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

文章談到,人口發展是“國之大者”。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簡稱《決定》),對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文章中指出,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面臨着深刻而複雜的形勢變化,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爲常態。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育齡婦女生育意願走低,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負增長

文章提到,目前我國的人口形勢面臨的問題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隨着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二是生育水平持續走低,近年來總和生育率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爲影響我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

三是老齡化程度加深,預計2035年前後進入人口重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30%)。

四是家庭小型化,2020年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了0.48人,養老和撫幼功能弱化。

五是區域不平衡,一些生態脆弱、資源匱乏地區人口與發展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調查顯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爲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爲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爲1.54個和1.48個。經濟負擔重、子女無人照料和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因素已經成爲制約生育的主要障礙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2張

推動建立健全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

文章強調,人口工作關係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當前,我國配套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尚不完善,與人口發展形勢、與人民羣衆熱切期盼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亟待加快建立健全。

打好政策“組合拳”,在生育支持和家庭發展方面持續用力,促進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同向發力,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稅收、社保等政策適當向生育子女的家庭傾斜,積極構建生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和生育友好的政策支持體系,切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負擔,激發生育潛能。

以“一老一小”爲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週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增強基層撫幼養老功能。

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共同參與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精準實施購房租房傾斜政策。鼓勵用人單位與職工平等協商,靈活使用假期,提供育兒支持,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在職人員培訓和教材建設力度,依法逐步實行托育從業人員資格准入制度。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推動實現2025年每千人口託位數達到4.5個的規劃目標。

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新型婚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鼓勵夫妻共擔育兒責任,講好新時代美好愛情、和諧家庭、幸福生活的中國故事。持續推進婚俗改革,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2

最新一期的《求是》雜誌,刊發了國家衛健委黨組的文章,指出2021年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我國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爲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爲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爲1.54個和1.48個。

這篇文章作爲官方職能部門的發聲,不僅權威性高,而且信息量大。比如,關於我國當前人口發展形勢,除了指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隨着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事實上,年初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信息已經顯示,2021年我國淨增人口僅48萬人,創下60年來的新低。這一數據公佈後,關於我國人口即將進入負增長階段的聲音,就逐漸多了起來。這次國家衛健委給出判斷,則標誌着我國人口進入負增長作爲一種即將到來的事實,已被官方所確認。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3張

從全球範圍來看,過去幾十年,已有不少國家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而我國進入該階段,又有幾個特殊的地方值得注意。

比如,作爲總人口高達14億的人口第一大國進入負增長階段,過去是沒有先例的;人口負增長,過去多以發達國家爲主,而我國尚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因此,基於種種特殊性,面對人口負增長,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和更積極應對。

應該說,近幾年隨着生育政策的持續放開,以及一些生育配套政策和服務的完善,我們的生育政策體系從管理型向服務型,從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的轉變,已經越來越明顯。但是正如這次文章所指出的,“當前,我國配套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尚不完善,與人口發展形勢、與人民羣衆熱切期盼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亟待加快建立健全”。

爲此,文章提到的一些應對舉措,都具有很大的針對性。比如,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共同參與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積極實施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和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等等。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4張

去年6月發佈的《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明確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提出了覆蓋全生命週期的一攬子支持舉措。此次文章所提出的一系列舉措,是一種重申,同時也給出了一些更細化的要求。而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我國即將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一些措施或許仍有繼續優化的必要性。

換句話說,鼓勵生育應該更加旗幟鮮明、更加直接有效,拿出更多“真金白銀”的舉措。

比如,能不能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學雜費全免?幼兒園教育雖然近年來的普惠力度已明顯提高,但它在幼兒的養育成本中仍佔據相當大的比重,成爲現實中年輕人主要生育憂慮之一。這方面,近年來也有人大代表不斷提出建議。因此,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可以將這一舉措納入到優化生育服務的考量之中。

此外,隨着三孩政策的生效,我們看到不少地方在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對三孩家庭予以了優待鼓勵。但支持和鼓勵生育的公共服務與政策設計,不能忽視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生育三孩的基礎來自一孩、二孩,如果相關鼓勵政策只“就高”,而忽視對更普遍的一孩、二孩的普惠式鼓勵,恐將影響到生育支持政策的整體效果。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5張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文章中還提到,要清理和廢止相關制約措施,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一點很有現實指向性:儘管當前支持和鼓勵生育已成爲政策主流,但過去幾年我們也看到,一些與鼓勵生育相矛盾的做法和政策,在一些地方仍時有出現,這顯然不利於真正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

從國外的普遍經歷和經驗來看,當一個國家進入人口低增長乃至負增長的階段,要改變社會的生育觀念和行爲慣性,是一個複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做好長遠性、全局性的考量和應對。既要在具體問題上解決年輕人的生育痛點,也要在宏觀層面穩住年輕人對社會發展的信心和良好預期。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3

" 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負增長。"

這是以國家衛健委爲代表的官方,首次公開承認中國人口負增長階段的到來。

在過去幾年內,中國的出生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都呈斷崖式的下降:

萬衆矚目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低至 1.3,是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中國統計年鑑 2021》公佈時,全國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了 1%,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低出生率;

到 2021 年,中國的淨增人口僅 48 萬,還不到三年前(2018 年中國淨增人口 530 萬)的十分之一。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6張

" 在 14 億的人口基數面前,這是一個很微小的數字,幾乎相當於沒有,"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原新教授說。

出生率是新生兒數量在平均人口中的佔比,而生育率則是出生人口與育齡女性的比率。如果說生育率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生育意願和狀態,出生率則可以體現人口增長情形。

這兩個創下新低的指標,都昭示着中國的人口問題越來越不容樂觀:要知道,此前根據多個國際組織和中國科研機構的預測,中國大概要到 2027~2032 年才進入人口負增長。

我們是怎麼走到負增長這一步的?

" 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 " 不在意料之外,也並非一蹴而就。

原新認爲,負增長的種子 " 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埋下 "。

1992 年,當中國的生育率從上個世紀 60 年代的 6 降至更替水平(2.08)之下,這意味着子代的出生人數不能有效完成對父母的 " 替補 ",內在增長率就已經是負的。

再往前追溯,是 1973 年的 " 一腳剎車 " ——中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成立。

整個 70 年代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 " 晚,稀,少 " 爲主—— " 晚 " 是指男 25 週歲、女 23 週歲才結婚;" 稀 " 指拉長生育間隔,兩胎要間隔 3-4 年左右;" 少 " 是指三個多了,兩個正好。1980 年 9 月,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啓動。一對夫妻生育超過一個孩子將被定義爲超生,並受到經濟和行政處罰。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7張

這一政策延續了 30 多年,直到 2016 年被廢止。

" 早在 1991 年,我國的生育率水平就已經降至更替水平,步入持續穩定的低生育率時代,人口的內在增長率由正轉負 ",原新打了個比方," 人口列出的剎車在 1991 年踩下去了,但是列車依然慣性前行了 30 年,目前所有人口增長慣性即將消耗殆盡,人口將進入穩定的負增長階段。"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在進入負增長前,中國每年的`淨增人口的下降趨勢在 21 世紀之初開始顯現,在 2000 年跌入 1000 萬人區間,之後五年到 2005 年逐步跌入 700 萬區間,再過 5 年後到 2010 年跌至 640 萬人。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認爲,我國生育政策的調整可能已經錯過了窗口期:"2000 年到 2010 年是一個窗口,一個計劃生育政策的’戰略機遇期’,在那時候調整可能最爲有效。"

此後,因計劃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中國的出生率曾出現兩次回升,但自 2017 年至 2021 年,中國淨增人口出現五連降,從 2018 年的 530 萬人一路狂跌至 2021 年的 48 萬人。

" 負增長是一個階段性的節點,但不是結束。"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告訴八點健聞。

從區域上來看,我國人口的負增長呈現由點及面不斷擴散的特點。" 點 " 是如上海這樣的因經濟發達而具有少子傾向的地區:早在 1993 年,上海市的戶籍人口已出現負增長,到今天,上海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低至 0.8,和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韓國持平。

早在 20 年前,東北地區也陷入了 " 生育陷阱 "。歷史原因導致的低出生率和年輕人流向沿海地區的 " 東南飛 ",拉響了當地的人口警報。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8張

到今天,陷入人口負增長的地區,已經超過一半。

根據 2021 年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中國大陸的 31 個省份中,已經有 16 個省份的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

儘管,廣東、浙江、江蘇、福建,這些沿海省份人口依然在增加,但並非是出生率較高的緣故,而是他們都是勞動力流入的省份。

但總的來講,少子化已經滲透到全國範圍內了," 最後全部都會進入負增長階段。"

人口負增長,意味着什麼?

2020 年,中國人口淨增 204 萬人,2021 年,只有 48 萬。

對於中國龐大的 14.2 億人口來說,這個數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意味着,中國的人口總數量已經非常接近峯值,幾乎等同於 " 零人口增長 "。

出生人口越來越少,繼續走下去,就是越來越接近於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相交叉的邊緣。

原新告訴八點健聞,變成常態負增長前,往往有一段零人口增長階段,一般會在零值波動幾年,再轉向常態化的人口負增長。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9張

" 在負增長的初期階段,人口體量依然龐大,即便是十四五開始負增長,也是早期階段,人口總量巨大的基本國情不會改變。"

" 即便按照 2020 年的生育率 1.3 發展,2050 總人口還會還在 12-13 億以上,在負增長早期階段,我們依然處於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慣性之中。" 原新強調 " 人口現象演變爲人口問題往往存在時間滯後,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只是人口現象,一方面,要超前認識和準備,另一方面,必須明確這種人口現象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就是問題,匹配就不是問題。"

但值得警惕的是,人口負增長釋放出一個緊迫的信號,人口數量下滑的趨勢將不可逆轉。" 如果長期保持這個不可持續發展的話,離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越來越遠。" 穆光宗說。

黃文政指出," 人口負增長開始比較緩慢,之後會不斷加速。如果生育率一直維持在 1.2 以下的水平,那麼人口最終將以每出生一個人去世 5 個人的速度減少。"

1980 年代末,中國的總生育率爲 2.6,遠高於更替水平 2.1。自 1994 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 1.6 至 1.7 之間徘徊,但在 2020 年下滑至 1.3,2021 年僅爲 1.15。

人口學家何亞福告訴八點健聞,人口的增長有慣性,不是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時人口就馬上下降的,同理,人口的下降也有慣性。將來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時,即使生育率回升,人口也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慣性減少。

我國總人口“十四五”期間將負增長 第10張

上海保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在接受 BBC 採訪時指出,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也比預期更快到來。

這篇報道寫道 :走向人口負增長意味着,在未來數十年裏,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將持續萎縮。而更少的勞動力可能意味着更高的工資,這對於製造業來說,可能意味着出口放緩,阻礙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勞動力萎縮還將凸顯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金能否維繫等問題。

維多利亞大學政策研究中心彭秀建博士在《對話》撰文指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 2014 年達到峯值,預計到 2100 年將減少到峯值的三分之一以下。預計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的老年人口(65 歲及以上)將繼續攀升,在 2080 年左右超過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

" 這意味着,目前每 100 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要贍養 20 名老年人,但到 2100 年,100 名勞動年齡人口將必須贍養多達 120 名老年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年平均下降 1.73%,這意味着除非生產率迅速提高,否則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 彭秀建指出,與此同時,中國需要把更多的生產資源用於提供衛生、醫療和養老服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的需求。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