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小孩不聽話與多種因素有關,可能是家庭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精神類疾病導致。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就會好起來,那麼下面就來分享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1

1、 家長沒能說明白自己的要求,或者所下達的命令不夠具體,這就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父母到底是什麼意思。根本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2、 家長說話羅嗦,反覆說一件事情。這樣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自己做了,家長還是會說,所以乾脆不聽。

3、 孩子習慣了家長的溺愛,縱容,只要自己反抗,家長就會退讓,所以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可以爲所欲爲。

4、 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過感情用事,高興的時候,孩子做什麼都對,不高興的時候,孩子做什麼都會受到責罵。於是,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的話沒有道理,只有情緒,所以也就不去聽從了。

5、 家長經常用欺騙,嚇唬等方法“哄”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識破了父母的.伎倆,當然就不會再聽話了。

6、 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過高,孩子經過一些嘗試之後,覺得自己無法完成,慢慢也就不願意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7、 家長的要求和孩子此時的願望大相徑庭,會使孩子非常掃興,反覆如此,孩子就會想辦法拒絕父母的要求,有時候甚至表現爲當面拒絕。

8、 家長沒有做到言出必行,常常向孩子做出承諾,但最後並不兌現,有時候會威脅恐嚇孩子,但不懲罰。這樣,孩子就認爲父母的話不必當真。

9、 父母一個過於嚴厲,而一個又一味遷就。這就會導致孩子面對嚴厲一方表面聽話,過後又和遷就一方共同瞞天過海,最後形成了陽奉陰違性格。

10、 家長之間的要求沒有達成一致,甚至對同樣一件事,父母的態度相互矛盾,這樣孩子就無所適從結果是誰的話都不聽了。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2

每個“不聽話”的孩子,都有他不爲人知的“苦衷”

一、聽不懂

很多父母在自己內心都設有一道分水嶺,這個分水嶺是以“會說話”爲界限的。在孩子會說話前,打心底會把他當做一個“不懂事”的小寶寶,即使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父母也都會去包容;一旦孩子“會說話”後,父母在潛意識裏就認爲他什麼都能聽了,於是就把他當做“懂事的孩子”,

並用“懂事孩子”的標準來要求他,開始越來越沒有耐心給孩子解釋自己剛剛下過的指令是什麼意思,就這樣“親子大戰”就開始爆發了。

實際上,孩子會說幾個“詞”,並不意味着他真的明明白白知道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他能聽得懂你說的一些話,並不意味着他能懂你說的所有的話。學齡前的小孩子,對於大人的一些語言,都存在着“半蒙半猜”的現象,有時候他們爲了取悅家長,會試圖表現出“我聽懂了”的樣子,其實在很多時候,他們壓根就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

總之呢,假如你覺得你家孩子不聽話,首先請自我檢討一下,“我說的這個話,孩子真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嗎?”你有沒有在說完話後,用親身示範、分步拆說等方式給孩子解釋你說的話的意思呢?

確定孩子是能“聽懂”你的話,再去要求他“聽話”。

二、做不到

有很多父母可能都意識不到:你的有些要求,是超出孩子現在的能力範圍的,甚至一些父母,去要求一些連成人做起來都很費勁兒的事情:

像讓孩子立刻控制住自己情緒的:“不準哭”“不準鬧”,煩請家長在要求孩子做到這些前,先捫心自問,自己能不能控制住“不對孩子大吼大叫”!像要求孩子能控制住自己在無意識下的一些行爲:不吃手、不尿牀等,煩請家長在要求孩子做到這些前,先捫心自問,自己能不能控制住自己

在無聊或者緊張的情況下不去拿手機”!像要求孩子擁有好的意志品格的:“膽子大一點”“忍一下”等,煩請家長在要求孩子做到這些前,先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足夠“勇敢頑強”!……

很多時候,父母忽略了孩子現年齡下的特點,卻又對他們有着過分的期待:

就拿打人這件事情來說,許多父母會認爲,這是一個孩子的品性問題,三令五申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後,孩子應該立刻就能改好的。但實際上,容易衝動打人,是所有兩三歲這個年齡段孩子共 有的一個特點,因爲他們的語言和社交跟不上用,沒有能力以正確的方式和其他小朋友示好、妥善處理與其他小朋友的衝突,

還是需要慢慢學習的,即使心裏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但有時也難免控制不住自己衝動的情緒,一個錯誤會重複性的犯,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需要更長時間耐心糾正而已。

相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磨磨蹭蹭、愛丟三落四、坐不住等等。這些問題父母去幹預是正確的,但要擺好心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很多問題,在孩子的身體和心智足夠成熟時,才能真正的消失。

就像孩子剛會站立的時候,你要求他立馬會跑,這是不行的。糾正行爲問題也是這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細水長流的,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過了。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第2張
  

三、處在情緒中

即使是成年人處於被情緒淹沒的時候,也是沒有辦法始終理智在線的,小孩子就更如此了,當他們處於情緒中時,也一樣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在孩子非常生氣時、遇到挫折時往往會崩潰大哭,這個時候,無論你說什麼都是不好使的,只能等孩子哭完,這個勁兒過去了才行。

即使有些孩子生氣的時候不會大哭,但他依舊會陷入某種情緒之中,使得本就少又珍貴的理智更是掉線,弄出一幅幅極其令人厭煩的樣子:

就像陷入在“高興”的情緒中,孩子會異常興奮,傻笑個不停時;就像陷入在“不爽”的情緒中,孩子各種哼唧找麻煩時;就像陷入在“害怕”的情緒中,孩子藏在父母身後,想要走時;……

也有可能是因爲他們太累、太熱、身體不舒服等的原因,也會讓他們像個渾身帶刺的刺蝟,恨不得專門扎扎父母搗個亂,惹父母不開心,然後暢快發泄一下。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現在的狀態可能不太對勁兒時,就要保持冷靜了,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到溝裏了,即使孩子現在表現得很不可理喻,等孩子心情平復了,再慢慢和他討論。

假如你覺得你可以耐心安撫孩子,可以和孩子共情,那他們糟糕的情緒就可以快一些過去;假如你沒有耐心去安撫孩子,你也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他度過;實在不行,也可以什麼也不做,靜待孩子的情緒趨於平靜。

四、求關注

缺乏父母關注的孩子,容易走上兩個極端,一是總是表現得特別乖,做什麼事情都要取悅大人,另一個就是總是調皮搗蛋的樣子,故意搞出一點動作讓大人關注自己,後者的孩子會多一點。雖然他們調皮搗蛋後會被訓斥,但內心卻會暗爽,他們認爲:寧可被人修理,不能沒有人理。

越小的孩子需要的關注就越多,他們盡己所能去表演,只爲了告訴大人:看我看我快看我。

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平時多和孩子互動,多肢體接觸眼神交流,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可不是心不在焉敷衍孩子的對話,要知道,只有孩子的內心得到了滿足,纔不會一直黏在你身邊“要要要”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有弟弟或者妹妹出生時,哥哥或者姐姐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返嬰”現象:曾經用勺子吃飯賊溜的,現在突然不會用了;曾經喜歡自己動手刷牙的,突然要求爸爸媽媽給刷牙了等等,這不是說孩子真的突然不會了,只是他們覺得爸爸媽媽都去關注小寶寶了,沒人關注我了,於是就想辦法搶回些關注而已。

這個時候就需要多給他講講道理,抽出時間來單獨陪陪他,用你的實際行動告訴他:你對他的愛沒有變。

五、不服氣你

管教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孩子在內心是“認同”你的,和你是有足夠的感情基礎的。

假如你和孩子的親密度不夠,孩子會從內心覺得你沒有資格管他,無論你說的多有道理,孩子對你這個人有意見,他也會不顧一切明着暗着反抗你。

真正意義上的親人,並不是由血緣關係決定的,即使是親生的,父母也是需要花費時間與精力去和孩子培養感情的。和孩子有足夠的親密感,孩子纔會從內心愛你敬你認同你,而不是因爲的強勢而委屈服從。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3

第一點、減少嘮叨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可能都會煩別人嘮叨,聽着別人嘮叨自己也會很着急,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來講,父母的嘮叨可能就像是催眠曲一樣,很難靜下心來聽父母講了什麼。

因此,如果家長想要跟孩子講些什麼,說重點就好,儘量不要重複某句話或者某觀點,這樣會給孩子一種喋喋不休的感覺。

孩子本身就是個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的生物,又或者孩子的性格從小就很暴躁,那麼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孩子討厭聽父母講話,於是便有了現在許多家長都在意的問題:孩子不聽話。

我們總是會給孩子貼上一個“不聽話”的標籤,但其實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本身不愛聽話,而是家長的嘮叨讓孩子變得不那麼想聽話。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先做好自己,做好一個好家長的角色。

第二點、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溝通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橋樑,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能夠讓孩 子和家長建立好的感情,當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時,能夠有效明白孩子所想。

我有個朋友,她對孩子的態度總是很平和,平時很少與孩子吵鬧,跟孩子溝通也做得很及時,因此孩子和她的關係非常密切,就像是知心朋友一般。

交流對於感情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於一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講,交流能夠軟化孩子逆反的心,能夠有效幫助寶媽們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孩子說什麼都不聽是怎麼回事 第3張
  

第三點、多帶孩子玩耍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時刻保持好心情,而對於孩子來講,玩耍就是保持好心情的最好方法,因爲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無論是戶外玩耍、親子活動還是自己一個人,都能夠玩的十分起勁兒。

當孩子處於心情愉悅的狀態時,孩子就會變得更加隨和,也會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機率。當孩子長期處於一個愉悅的狀態時,那麼孩子就會很少發脾氣,與家長也能夠用平和的態度去相處,面對與家長的話也沒有那麼反感。

第四點、講話時要伴隨着幽默語氣

有許多孩子之所以反感父母講話,是因爲父母的話語中比較枯燥無味,所以孩子就會不願意聽,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多帶一點幽默之感。

比如:跟孩子講話時保持笑容,或者做一些搞笑的表情,也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笑話,以此來活躍氣氛。

當孩子長時間處於幽默的氣氛中時,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同時也有利於孩子養成幽默的性格,對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更有益處。

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態度,當孩子的態度出現偏差時,家長一定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態度,再去規範孩子的態度。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