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家庭 > 春節習俗的來歷

春節習俗的來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節習俗的來歷,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數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以下分享春節習俗的來歷。

春節習俗的來歷1

1.春節拜年的由來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裏,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纔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2.春節守歲的由來

守歲,即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餃子……

守歲習俗始於南北朝,樑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古時,守歲也叫"照虛耗",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習俗的來歷
  

3.鞭炮的由來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嫁娶,進學升遷,以至大廈落成、商店開張等等,只要爲了表示喜慶,人們都習慣放鞭炮來慶祝。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荊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牀,在自家院子裏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爲"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纔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裏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着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爲"鞭炮"。

春節習俗的來歷2

正所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所以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流傳下了許許多多的的優秀傳統節日和相對應的風俗文化,如在最爲隆重的春節之中,家家戶戶都會進行貼春聯、貼門神和吃年夜飯等活動,以此祈願新的一年運勢昌順、生活美滿。

春節的來歷簡短介紹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猛獸,每當臘月三十的時候都會到村莊中覓食人肉、殘害生靈,使得人們叫苦不迭、很是畏懼。

而在某一年的這一天有一位老婦人路過此村莊,機智的她便想出了用爆竹和紅色物品來驅趕“年”的應對辦法,從而使得整個村莊又恢復到了喜樂祥和的氛圍之中,所以自此以後每逢臘月三十的時候人們都會張燈結綵放鞭炮,以此來祈求家中平安、運勢昌順。

春節習俗的來歷 第2張
  

新年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1、貼春聯

春聯的全稱是春節對聯,由此可見其是春節所特有的一種風俗文化。而追根溯源我們可知,對聯最早則是一種對仗工整的詩詞,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演變爲一種祈福的.重要表現形式,所以每當新年來臨時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張貼春聯,以此寓意着家中未來一年運勢昌順、生活美滿。

2、貼門神

門神是中國民間廣爲流傳的一種春節文化傳統,其人物通常多是尉遲敬德與秦瓊,因爲這兩人幫助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謂是功勳卓著、威武凌然看,所以每當新年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張貼這兩位門神,從而使得家中運勢亨通、生活昌順,同時也可以起到鎮宅保平安的作用。

3、吃年夜飯

年夜飯其實就是特指除夕之夜的晚飯,因爲每當春節來臨之時外出工作的遊子們都會回到家中,所以這一頓晚飯可謂是真正的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把酒言歡,很是愜意自在。而且隨着時間的流逝年夜飯也逐漸變得商業化,並且成爲了春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春節習俗的來歷3

1. 給壓歲錢

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因爲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而壓歲錢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

漢代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寓意爲壓"祟"。

祟是傳說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說有人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爲"壓祟錢"。由於"祟"和"歲"諧音,就變成了"壓歲錢"。

到了宋朝,壓歲錢才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錢。

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

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2.穿新衣服

隨着經濟的發展,穿新衣服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在古代,能穿新衣服可是一件大事。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有新衣服穿。

而過年穿新衣服的習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樑朝,也就是電視劇《琅琊榜》中虛構的梅長蘇所生活的那個朝代。

穿上新衣服寓意着去舊迎新,而色彩鮮豔的新衣服,還能給新年添加幾分喜慶。

春節習俗的來歷 第3張
  

3.守歲

守歲這一習俗最早的記錄出現在西晉時期的四川等地,據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

人們爲了躲避年獸,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爲消磨時光,也爲壯膽,他們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纔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而"守歲"也有着辭舊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被流傳至今。

4.貼春聯

現在過年,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貼上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最早的春聯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後蜀,後蜀國君孟昶最先研製出了春聯,只不過那時的春聯並不寫在紅紙上。

因爲人們覺得桃木有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這第一幅春聯,貼在了自己的臥室門口。

因爲其是用桃木製作的,所以當時稱之爲"桃符"。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爲一種風俗了。

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而到了明代,人們開始用紅紙書寫春聯。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