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什麼叫壓抑情緒

什麼叫壓抑情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叫壓抑情緒?壓抑情緒一般來源於兩個原因,外部和內部原因,外部的影響可能是他人和生活中的事導致的,內部可能是因爲長得不好看等等原因,那麼我們要學會排解自己的這種負面情緒,下面爲大家整理了什麼叫壓抑情緒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壓抑情緒1

壓抑是指心理上感到束縛、抑制、沉重、煩悶的消極心態。

壓抑通常表現爲心情沉悶、煩惱不堪、牢騷滿腹、暮氣沉沉,時不時有股無名火,似乎一切都令人生厭,既不能分享他人的喜悅,也不能分擔他人的憂愁,對他人的喜怒哀樂無動於衷,難以發生共鳴,失去廣泛的興趣,成天拘泥在自我約束之中,心中似有塊石頭難以消除,嚴重時還會有絕望之感。

壓抑感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景中最易發生:當某種需要得不到滿足,而這種需要又十分強烈卻又無可奈何時,壓抑感就會油然而生,無論這種需要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正當的還是非正當的,是有條件滿足的還是根本不可能滿足的,只要這種需要是夢寐以求的卻又無法得到滿足,就一定會感到受抑、煩悶;

什麼叫壓抑情緒

當社會的總體要求與自己的願望和追求相背離時,就會感到受束縛、受壓制,但又不能爲所欲爲,這時也會產生壓抑感;當學業、職業負擔過大,競爭的壓力過重,社會、單位、學校、家庭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時,就會感到時時處處力不從心而產生壓抑感,這時就會感到焦慮、消沉;當人際關係不協調甚至產生隔閡而又無力扭轉時,就會感到無奈、沉重而產生壓抑感……

儘管一個人自卑、憂鬱時也會產生或伴隨壓抑感,但以上這些情景的出現則一般更容易產生壓抑感。 壓抑與憂鬱不同。雖然憂鬱能產生壓抑感,壓抑也時會伴有憂鬱,但憂鬱僅表現爲憂愁鬱悶,通常沒有被約束、被壓制的感覺;

而壓抑則表現爲心情沉悶,心裏彷彿有塊石頭壓着,有明顯的束縛感、抑制感,且有強烈的發泄慾望和衝動,以致經常吐怨言、發牢騷,似乎有股無名火在心中燃燒,因而憂鬱與壓抑雖同屬情緒失調,但內心體驗是不一樣的。

壓抑是一種較爲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心理學上專指個人受挫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轉出去,而是將其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壓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變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爲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內向性

當個體與外界現實發生矛盾時,個體不是積極地調整與外界的關係,而是退縮、迴避矛盾,退回到個人的主觀世界,自我剋制、自我約束、寧事息人,以求得心靈上的安靜。

消沉性

迴避矛盾不等於解決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個體體驗到不愉快的情感。這種感情與日俱增,逐漸使整個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壓抑者自我感覺往往是不好的。

潛意識性

受挫的思想與情感壓抑在心頭,久而久之,就會轉化爲潛意識。潛意識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動機,例如一個事業上屢遭失敗的人很想幹一件一鳴驚人的事情,如製造一出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的事物,人們越是想去打聽其奧祕等等。心理壓抑與自我剋制不同。自我剋制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場合對自己的情緒、行爲作適當的控制,這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行爲表現。而心理壓抑則是無論在什麼場合下,對自己的情緒、思想、行爲所作的過分的壓制,其結果往往導致行爲的異常。因此有必要對壓抑的成因進一步的分析。 [1]

什麼叫壓抑情緒2

個體的成長環境中不被允許表達負性情緒,可能會導致情緒壓抑。

隱形的社會規則和家庭教育也可能會給個體傳達一種觀念,即“情緒外露”是一種錯誤、可恥以及懦弱的表現。

童年創傷經歷也可能導致個體壓抑情緒。個體在兒童時期的需要被忽視或否定、因爲情感外露而被責罰等都可能導致兒童在成年後壓抑自身的情緒。

如果個體因童年時期情緒外露而遭受懲罰或傷害,他就很可能通過壓抑情緒以避免傷害。成年之後,個體仍可能不自覺地隱藏或抑制情緒,有意識地將情緒推到一邊。

大多數情況下,個體傾向於壓抑強烈負面情緒,尤其是與令人痛苦或不愉快經歷相關的情緒。如:憤怒、挫敗、悲傷、恐懼和沮喪等。

這些情緒通常被歸爲消極情緒。個體往往壓抑自認爲“不好的”或他人可能會予以評判的情緒。這可能與個體童年時期所受教育有關:

家長可能從來不會表達或外露他們的負面情緒,並且有意無意地向孩子傳遞一些信息以否定孩子的情緒體驗,羞辱或懲罰孩子的情緒外露行爲等,比如“沒關係”、“不要哭”、“學會感恩”以及“別想太多,一切都會過去”、“就你事多,太矯情”等等,

個體從小耳濡目染這種教育理念,逐漸會認同:“擁有以及表達消極情緒不是一件好事”。此外,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從未接觸到如何表達和應對消極情緒的教育會導致個體形成迴避和抑制消極情緒的應對機制。

即便撫養者可能並未明確否認個體情緒體驗,他們仍會通過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以阻止孩子自由表達情緒。因此,個體會認爲自己不該擁有悲傷、憤怒和沮喪等情緒,至少不應在他人面前顯露出來。

個體會更傾向於表現“正常”,展現出能被他人普遍接受的情緒,因爲個體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招致批評。

什麼叫壓抑情緒 第2張

情緒壓抑的副反應

被抑制的負面情緒,不代表它們會消失。

被抑制的負性情緒可能會導致一系列心理、軀體症狀和社交上的嚴重後果。

個體無法將自己看作一個整體、不能同時承認並正視自身的積極與消極特質,從而產生有關自我的消極認知,阻礙個體培養髮現自身問題並尋求幫助的能力(Garssen, 2007)。情緒壓抑的個體往往會以軀體化的方式呈現心理問題,將關注點不斷的聚焦於軀體症狀而忽視情緒問題(Abbass, 2005)。

目前尚未證實情緒能直接引發疾病。“悲傷無法使人感冒,憤怒也不會引發癌症。”但研究結果顯示,情緒壓抑與免疫功能降低有關,久經壓抑而未解決的情緒會導致個體處於慢性應激、焦慮和抑鬱的問題。

慢性應激會導致個體的皮質醇激素增加,進而引發個體心律失常、動機下降以及睡眠障礙(Patel & Patel, 2019)。

此外,情緒壓抑個體通常難以應對困境,因此當遭遇生活逆境時,傾向於採取非適應性的應對策略,如暴飲暴食、物質濫用,情感隔離以及迴避等。

以下是情緒壓抑可能導致的軀體健康問題:

感冒

慢性疼痛

心血管疾病

免疫功能下降

什麼叫壓抑情緒3

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

情緒的壓抑可以是一種半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應對策略(Garssen, 2007)。因此,如果個體已經意識到自己正在壓抑情緒,就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負面情緒無法被消除,但個體可以反思自己壓抑情緒的行爲是否依然存在,並通過學習如何有效應對負面情緒來替代壓抑行爲,而這個過程需要個體勇敢地直面負面情緒帶來的痛苦,增強對負面情緒的耐受,並學會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

以下列舉幾種有效方法:

1、瞭解自己看待情緒的方式

對負面情緒的認知影響個體的應對方式,個體看待負面情緒的態度會影響其自身的感受和情緒調節方式。

例如,如果個體將負面情緒視爲問題、麻煩、懦弱的表現,那麼當自己或他人經歷消極情緒時,情緒壓抑個體會感到不適並回避或壓抑這種情緒,這種迴避或壓抑會逐漸成爲一種習慣性的自動化行爲。因此個體若能察覺到自身的行爲模式有助於打破習慣性迴避負面情緒的循環。

2、對情緒的心理教育

情緒的意義是什麼?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作用是什麼?瞭解情緒及其作用機制能夠解釋某些情緒謬誤並正確理解情緒的重要性和價值,即情緒本身並不具有威脅性。消極情緒是正常、健康和有益的生活組成。避免陷入“幸福陷阱”,即認爲消極情緒是軟弱或低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表現。試圖逃避負面情緒往往會導致更多的情緒痛苦。具體詳情參考: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科學理解與管理消極情緒

3、瞭解情緒對軀體的影響

要學會應對情緒,就要先了解情緒對軀體的影響。各種情緒對軀體的影響不盡相同,且因人而異。比如,對於某些個體,焦慮時胸口會有一陣緊繃感;悲傷時會有心絞痛;生氣時頭皮發緊,太陽穴直跳。

什麼叫壓抑情緒 第3張

當個體經歷某一特定的情緒時,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會促進個體瞭解自身情緒與軀體之間的聯繫。

4、尋找觸發情緒的因素

注意身體的變化能夠幫助個體察覺並識別觸發情緒的因素,從而爲有效處理即將到來的情緒做準備。例如,如果個體知道在會議上發言會使其感到焦慮,他可以通過提前準備降低擔憂事件發生的可能,認知矯正理性評估自己的表現以及身體肌肉放鬆練習來平復焦慮情緒。

5、與情緒共處

個體無法控制負面情緒,更無法將其消除。想要擺脫負面情緒就好比某人試圖把球按進水裏,但球總是會反彈回水面,用的力度越大,反彈的力度越大。

與其總是徒勞地和球鬥爭,不如任其漂浮在身體周圍,負面情緒就好比浴缸漂浮的'小球,如果你將其視爲玩具,可與之和平共處,反之則會變成影響洗澡的麻煩事。

同理,與其耗盡力氣趕走負面情緒,不如帶着負面情緒繼續生活,改變個體與負面情緒的關係。只要不試着壓抑負面情緒,它就不會反彈,與情緒共處也就更加容易。

6、承認情緒

給情緒命名(例如:現在的情緒是“憤怒”;“焦慮”情緒又回來了)有助於個體承認自身負面情緒的存在,在此過程中個體不去評判自己,允許自己去體驗該情緒。

承認並覺察負面情緒的存在不會使消極情緒惡化,情緒像周而復始的浮雲和海浪,情緒會來也會走。認識到情緒的週期性能夠促進個體更完全地接納負性情緒。

7、接納情緒

與情緒共處,是指當情緒出現時,集中注意感受情緒以及情緒引發的身體變化。例如,當你感到焦慮時會感到心神不寧、身體處於緊繃狀態,這時你可以覺察身體感受和情緒,爲你的焦慮情緒“騰地方”,允許焦慮的存在。與情緒共處不是去改變或者消除這種情緒,而是認識到我們可以與這些負面情緒共處,不用誇大情緒的負面影響,負面情緒並不可怕。

8、識別情緒傳達的信息

當個體體驗消極情緒時,識別情緒傳達的信息很重要。思考三個問題:

1、是什麼引發了我的情緒?

2、這種情緒試圖給我傳達什麼信息?

3、識別情緒信息後,我需要做什麼?

人類憑本能去生存和躲避危險,負面情緒是個體遭遇危機時的直覺反應。作爲進化產物,現代社會中的消極情緒很少預示着嚴重威脅的到來,有時非現實的威脅會誘發個體過度的情緒反應,就像做飯油煙過大可能觸發煙霧警報器一樣,即使沒有着火,警報器依然會響。

因此,即便沒有出現真正的問題,情緒也可能會被引發,反思以上三個問題有助於思考和分析大腦和身體所傳遞的信號。個體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因爲情緒的直覺反應而做出衝動行爲,它會幫助個體在當下作出最有效的決策。

9、有效行動

一旦個體瞭解到情緒所傳達的真正信息,就能決定是否採取行動以及採取怎樣的行動纔會對個體和他人有效。有效行動包括:

找到解決方案並採取有效行動;

如果該情緒是一項錯誤預警,與情緒共處直到它逐漸消退;

善待自己,自我關懷;

正念冥想;放鬆身體;

完全投入當前活動,比如烹飪,與自己的孩子玩耍或者健身。

個體處理自身的負面情緒成功與否都是有價值的經驗,能夠更進一步地鍛鍊個體應對負面情緒時的技能,以及培養對自己和他人負面情緒的識別和理解。

10、練習

學習如何應對負面情緒並不簡單,但我們有一生的時間去改變自己的迴避和壓抑的應對機制並學習更加合理與建設性的應對策略。就像彈鋼琴、學外語或開車等技能一樣,學習新的應對方式也同樣令人痛苦和不適,個體需要樹立目標,堅持,毅力,並從失敗中學習經驗。但隨着技能和經驗的累積,這個過程會變得越來越容易,直到它變成一種自動化行爲並且成爲個體的一部分。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