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

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育兒過程中,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這件事的意義所在,適當減輕孩子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下面就爲大家分享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

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1

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

幫助感受並接納憤怒

當孩子出現憤怒、不滿的情緒時,父母要引導他們仔細地感受並接納這種狀態,但對於如何幫助孩子辨別、接納憤怒,並設法減少憤怒對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干擾,是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可能只是協助他們辨別憤怒,並以適當的方式表達憤怒;但如果孩子正處於青少年階段,我們可能就得采取更實際的應對方法,也就是設定規矩和限制,並監督執行,以防孩子的情緒暴發時,親子陷入永無止境的戰爭。同時,這也可以有效避免我們嘮叨不休地說教。

不要處罰有憤怒情緒的孩子

孩子需要有人認同他的情緒,尤其是憤怒、不滿的情緒,並教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一旦孩子憤怒、不滿的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的表達時,他們就會轉而以其他行爲來發泄這些情緒。當孩子的憤怒情緒無法得到認同,或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或孩子在表達了憤怒情緒後遭到處罰,都可能讓孩子轉而以頭疼、腹痛、失眠、暴力等行爲來發泄情緒。無論孩子的年齡大小,減少他們衝動行爲的最佳方法就是“讓他們說出自己不滿的情緒”。

雖然表達憤怒情緒的言語聽起來一定令人不舒服,但總比逼得孩子最後以暴力行爲來表現要好多了。等孩子“一吐爲快”後,其情緒自然可以慢慢得到平復,如果孩子的年齡太小,還無法流暢地說出自己的憤怒與不滿,則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讓他們“畫出自己的憤怒”,這也是一種有效發泄情緒的方式。

不要壓抑孩子的憤怒情緒2

你家孩子會經常生氣發火嗎?

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孩子越來越喜歡生氣發火。飯桌上看到沒有喜歡吃的菜,把碗一丟,馬上就開始鬧騰;不想上學,一叫他起牀就開始發脾氣大哭大鬧;因爲堵車,到學校接他晚了,一回家就開始摔東西。我問朋友,這些事情她最後都是怎麼解決的。朋友說剛開始會連哄帶騙讓他不要再哭了,後面實在受不了就動手打了孩子。朋友嘆氣:"才七歲的孩子,脾氣就這麼大,動不動就發火,長大怎麼還得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長大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孩子的脾氣在變壞,動不動就生氣哭鬧耍性子。我們都知道,"憤怒"的情緒本身就帶給人不舒服的感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發脾氣時,這種不舒服更會讓我們感到無法忍受。

因此,爲了減少這種不舒服,家長這時候的第一反應常常是:

直接喝止:不讓孩子宣泄情緒:不準哭否定孩子的情緒:再哭就不乖了,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消極對待:放任孩子哭泣,家長自顧自做自己的事情,覺得孩子"自己哭累了就會停止"

臺灣有個教授曾經說過:"國人因爲文化的原因,並不接納負面情緒。"的確,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一直以來就是,要儘量地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最好是不要表達出來。

可是,阻止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剋制,就是好事嗎?其實不是,發脾氣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父母壓抑孩子宣泄情緒,只會讓孩子在心中慢慢堆積不良的情緒種子。

情緒沒有對錯,壓抑情緒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展

1、情緒惡性循環

臨牀心理學家認爲:父母如果沒有給予自己的孩子足夠的情感迴應,也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想法,這種忽視會造成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甚至陷入心理抑鬱。

情緒總是需要得到宣泄,人才會向前走。而當家長讓孩子"不許哭",這種行爲本身就是對孩子情緒的一種漠視和壓抑。

孩子得不到情緒上的宣泄,情緒就會不斷地堆積,那在以後他們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抑鬱或其他等心理問題。而當家長讓孩子學會良性的憤怒方式,就可以阻止情緒的惡性循環。

電視劇《奇蹟男孩》中的小男孩奧吉,在同學的嘲諷和其他壓力下,他變得情緒化,動不動就衝家人發脾氣,也會帶着頭盔每日不露臉,不時的哭鬧。

值得注意的是,奧吉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媽媽,從來沒有跟他說過,"你不可以哭,你是男子漢,你不能傷心。"之類的話,而是在他每次哭鬧時選擇溫柔地抱住他,讓他感覺到還有家人的溫暖,然後再慢慢引導他。

2、剋制自我情緒的表達

一個必須剋制着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的孩子只會把內心的痛苦埋起來。在表面上創造一個虛假的"堅強的孩子",他需要自己獨自克服痛苦,這樣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消極的狀態。

當孩子無法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時,隱藏在心中的真實就不得不去消化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以此讓自己不那麼的痛苦。這樣一來,除了隱忍憤怒的情緒,其他情緒也在被不斷地剋制,以至於無法正常大方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在學校認真學習或是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情緒是指由人的感覺、意識和行爲等綜合形成的一種心理和生理狀態,它包含了最普遍的喜怒哀樂等。而憤怒指的是:當願望達不到實現或行爲遭受挫敗時引發的一種緊張而不愉快的情緒。

憤怒和喜悅一樣,同屬於人的正常情緒特徵,而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壓抑情緒只會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展,引導孩子形成良性憤怒纔是上策。

三、 "良性憤怒"是合理的情緒宣泄,孩子需要大膽表達情緒的環境

父母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憤怒情緒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在長大之後某一個時間將被壓抑的情緒爆發。而"良性憤怒"給孩子提供合理的`情緒宣泄。

所謂"良性憤怒",就是指通過父母的示範和引導,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憤怒,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避免孩子因爲無法宣泄情緒,而出現抑鬱等不良心理問題。

與其憤怒最終導致更大的恐懼,不如趁早就讓孩子知道憤怒並沒有錯,憤怒是真實存在的。

並且,良性地表達出憤怒是有利於自身健康的,就像身體有部位受了傷,大腦會立即產生反應,發出救治的反應一樣。心理上受到傷害同樣需要這樣的一段修復過程。孩子需要得到情緒宣泄,家長更需要給孩子提供大膽表達情緒的環境。

1、首先,在孩子產生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承認並接納孩子的憤怒,給予孩子多一些耐心。

這時候各位家長也不應該過分地去苛責孩子,而是要給他們哭的權利,讓他們先宣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幫助他們共同分析原因。

2、其次,家長應該控制好自身的脾氣。孩子發脾氣會增加家長內心的煩躁,但是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在孩子哭時用言語去斥責他們,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下問題。

在一檔節目中,嗯哼不小心被玻璃劃傷了腳,馬上就坐在地下大哭起來。媽媽霍思燕看到之後並沒有及時叫孩子不哭,而是把地上的玻璃放到自己的腳下,然後跟嗯哼說:"確實好疼,怪不得你哭了起來,媽媽不怪你。"這時的嗯哼已經停止了哭泣,而是急忙和媽媽說"你快拿下來,很危險的。"

霍思燕並沒有責怪嗯哼,而是選擇理解他,這時候孩子會知道自己是有人理解的,是有人愛的,因此,孩子能夠輕鬆地把不良的情緒宣泄出來,並且在發泄情緒的同時變成更好的自己。

3、最後,在孩子情緒得到宣泄後,家長應該及時進行總結。因爲孩子內心可能還對事情充滿困惑和不理解。

有時候他們的情緒宣泄也只是爲了引起家長的注意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每次事後,家長應該聽聽孩子說說他的經歷和想法,問問除了發泄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這時候,家長切記不要長篇大論說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纔是正確的。因爲憤怒的人不是你,家長一說就等於在對孩子情緒的否定,從而白費功夫。

而應該讓孩子自己總結原因和想辦法,家長只需要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這樣,他們在經歷了多幾次之後,就會在遇到同樣問題時,選擇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也就不會輕易地發脾氣了。

孩子在成長中會逐漸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而這種意識形成的前提條件是自己的所有情緒都能得到允許和表達。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緒遭到家長、老師的全面否決,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爲他所感受到的、所思考的和所作爲的並不符合周圍人的期待標準。最終,慢慢給自己戴上面具,將自身的真實情緒掩藏起來。

但其實,孩子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經歷各種挫折,我們作爲家長,沒必要要求孩子不許哭,也沒必要讓孩子要剋制自己的情緒。懂得接納孩子的眼淚,引導孩子形成良性憤怒,纔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最珍貴的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