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有口臭,其實口臭如果一直持續可能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幽門螺旋桿菌會寄生人體在胃部,可損傷胃以及十二指腸潰瘍黏膜,可能導致胃炎等等,那麼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呢?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1

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是不需要滅殺,但是如果發生了感染就需要進行處理了。

是否殺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判斷:

(1)正常情況:

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是不需要滅殺的,因爲幽門螺桿菌,是存在於十二指腸和胃部的正常菌羣,當器官內的菌羣保持在平衡狀態時,是不會感染的,也是不需要隨便用藥物殺滅的。

(2)幽門螺桿菌感染:

患者體內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就需要殺滅病菌,幽門螺桿菌感染一般是由慢性胃炎、胃淋巴瘤、口腔感染、十二指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心血管受損等症狀造成的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而且幽門螺桿菌還會引起口臭、傳染、腸道菌羣失調、消化道出血等現象,當患者體內出現以上的臨牀症狀,就需要殺滅幽門螺桿菌。

解決方法:

1、患者確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克拉黴素、甲硝唑、奧美拉唑、頭孢等多種藥物聯合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病情。

2、患者的口腔需要重視護理,注重口腔衛生的同時,會抑制幽門螺桿菌,口腔散發難聞氣味的情況纔會改善。

3、患者在治療期間多攝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進行適量的戶外活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能夠促進身體恢復。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2

幽門螺旋桿菌並非百害而無一利

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大可能起源於東非,大約在5萬至7萬年前,幽門螺旋桿菌伴隨着現代人類的遷徙從非洲向外傳播,見證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遷徙。

通過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是近代纔出現的,它伴隨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有數萬年的歷史。那麼我們順其自然地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陪伴我們這麼多年的菌羣,隨意除掉是否會引起身體的其他不良反應?它就真的對身體都是危害嗎?

目前已經有科研人員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研究,並有初步的進展:有研究報道口服藥(主要是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可能造成胃腸菌羣的紊亂,導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提高了腸道感染的風險。

與此同時,關於它在人體內是否也有益處的研究也在熱火朝天的開展中。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第2張

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哮喘、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率

科研人員們已經根據各方面的研究證實了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並非都是壞處,除了在清除它的時候會給身體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外,幽門螺旋桿菌本身也可能是身體抵抗一些疾病時的保護因素。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同濟醫院的王嬙在2012年發表的文章中就對幽門螺旋桿菌預防哮喘的機制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閱讀大量中外文獻,提出幽門螺旋桿菌在預防兒童哮喘病上具有積極作用的觀點。

人類哮喘發作的過程有Th-1和Th-2兩種細胞參與,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爲Th-1會抑制哮喘發作,而Th-2反之。在人類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加強Th-1細胞的作用,同時抑制促進哮喘發作的Th-2細胞,對身體起到保護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年幼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有效抑制哮喘和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並且有已發表的*Meta分析支持此觀點。

還有的學者研究了關於幽門螺旋桿菌和反流性食管炎之間的關係,通過對1年間收治的374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比發現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治癒後的複發率明顯低於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患者,復發時間也較後者顯著延長。因此,作者得出幽門螺旋桿菌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保護因素這一結論。

國外也有學者做了類似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據分析,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自身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質改變胃內酸鹼度的同時拮抗食管括約肌鬆弛,避免了胃酸反流至食管下段引發的損傷,對反流性食管炎的發作和復發起到預防作用。

不光是以上的一些益處,幽門螺旋桿菌在小兒肥胖的預防上也有積極的作用。所以針對是否應該無差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相關的爭議。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第3張

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時機的選擇很重要

雖然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類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益處,但是相關的結論仍需要通過進一步研究去完善。學術界已知的,或者說經過大量研究、文獻論證的依然是幽門螺旋桿菌是一類致癌物質,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對於預防胃癌發生的肯定作用。

業內權威Sugano教授指出根除Hp可使胃癌發生風險降低54%,不根除Hp的對照組10~15年中約4.3%(480/11149)發生胃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劉文忠教授在關於《Hp胃炎京都共識報告》的解讀中也提到,與根除後帶來的負面影響相比,胃癌高風險人羣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顯然應該更積極,更徹底。

胃癌的發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大量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旋桿菌在有胃癌家族史或有胃部疾病(尤其是萎縮性胃炎或胃潰瘍)的人羣中,致癌機率很高,不根除後患無窮。因此,專家們既不提倡無差別地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但是對於高危人羣,建議一定遵醫囑積極處理。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各項研究尚在進行當中,很多的結論其實是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但是至少通過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幽門螺旋桿菌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在根除的時候要更加謹慎地把握時機和條件。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3

1、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定會得直腸癌嗎?

機率不高。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確實是直腸癌關鍵的風險源,早在1996年就被國際性癌病科學研究組織 (IARC)列入來到Ⅰ類人們致癌物質,致癌物質風險性確定準確無誤。數據信息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比非攜帶者終身患直腸癌的概率高1~5倍。

自然,直腸癌真實出現,不僅必須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做爲啓動要素,還受別的因素、自然環境等要素影響。據IARC估算,資本主義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全部直腸癌病人中,各自有36%和47%的病案是僅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造成 ,剩餘的大多數幽門螺旋桿菌僅僅參加在其中。

直腸癌基本上跟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係,也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相當於直腸癌了?

並不是的,有直腸癌風險性並不等於一定會有直腸癌結果。

直腸癌具有遠側直腸癌(胃體胃體)、近端直腸癌、胃食道相接處直腸癌的部位之分,也是有腸型直腸癌、瀰漫型直腸癌的組織學差別。他們跟幽門螺旋桿菌感柒的關聯性各不相同。幽門螺旋桿菌菌種的差別也將會造成 不一樣結果。

此外關鍵的是,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直腸癌一般有悠長的層層遞進轉變全過程。即使擺脫了前兩步,在人們的此生,很可能還趕不及進行這類悠長的轉變。

最後的結果便是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僅有非常少一部分最後會變成直腸癌。2016年中國因直腸癌身亡的人儘管高達五十萬,但也只佔據總致死人數的5%,離幽門螺旋桿菌的患病率還差得遠。

爲什麼不建議殺幽門螺桿菌 第4張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並不是因直腸癌而死。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攜帶者終身患直腸癌概率預計約爲1.8%,絕大部分人還是安全性的。

2、徹底消除幽門螺旋桿菌會減少直腸癌風險性嗎?

的確如此。 或許有些人會主觀臆斷地覺得,對致癌物質緣故的醫治,一定能夠減少癌病產生。但並並不是這般,一些風險源一旦出現,並不會由於再去祛除而減少風險。

在得到第一個難題的回答以後,醫療界一直等待這第二個難題的結果,直至最近,伴隨着列入多種有關科學研究的Meta剖析發佈,才擁有醫治幽門螺旋桿菌減少直腸癌風險性的真憑實據。

數據信息顯示信息,無論是高直腸癌風險性還是低直腸癌風險性,沒有症狀的攜帶者還是確診早癌做了內窺鏡手術治療的病人,徹底消除幽門螺旋桿菌都是讓事後胃癌發病率降低。這一降低的佔比整體上大概是34%。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