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9.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習俗有哪些?冬至有什麼講究?下面來看看。

冬至有哪些習俗

在民間流傳着一句俗話“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作爲“小年”,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還是一個團圓的日子,現在冬至在不少地方仍然流傳着冬至祭祖的習俗,那麼你知道冬至還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

冬至習俗1:享祀先祖

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誌》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誌》:“冬至祀先於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誌》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製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冬至習俗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中國民間將冬至叫做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9天分爲一個“九”,共分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爲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爲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冬至習俗3: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還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以及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冬至習俗4: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爲,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爲,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第2張

冬至習俗5: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爲圖個好兆頭。

冬至習俗6: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爲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爲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爲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第3張

冬至習俗7: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赤豆和糯米爲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爲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淨後,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後,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老一輩的長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這道食譜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爲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冬至習俗8:冬釀酒

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爲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爲,冬至爲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爲這一天過後,陽氣上升,萬物開始慢慢復甦。一直到近年,商家從《吳歙》“冬釀名高十月白,請看柴帚掛當檐。一時佐酒論風味,不愛團臍只愛尖”發掘出“冬釀”兩字,才稱之爲冬釀酒。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第4張

冬至習俗9:冬至做節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習俗10:冬至贈鞋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其源甚古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爲花鳥。現在則多數是從市場購買,形式緊跟着時代的潮流。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着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

冬至習俗 冬至有哪些習俗 第5張

冬至有什麼講究

上墳祭祀

一、在古時候,冬至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在冬至日上墳祭祀。一般來說冬至祭祀的時間宜早不宜遲,大多數人都會在冬至日當天上墳祭祀。

二、冬至日的具體祭祀時間,一般是上午7點至下午15點之間,因爲這個時候是一天之中陽氣比較旺盛的時候。

三、冬至祭祀的時候穿着要整齊樸素,不可穿的太鮮豔和暴露。另外,因爲冬至上墳祭祀的時候陰氣比較重,像小孩子和身體比較柔弱的人,建議身上帶紅達到辟邪的效果,例如紅內衣,紅襪子,紅繩飾品等等。

重要活動

一、冬至期間並不適合結婚,根據民間的說法,冬至前後氣場正值混沌未開的狀態,這個時候並不是結婚的好日子。

二、冬至期間並不適合搬家,因爲隨着冬至的來歷,將會開啓數九寒天的最冷模式。按照風水學的角度,寒冷的氣氛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

三、民間冬至日也有不能回孃家的說法,據說這天回孃家對公公大不利。雖然大家覺得這是比較封建的思想,但是也沒有誰敢故意去冒犯。

飲食方面

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重要的節日之一,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民間有諺語:“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北方地區,冬至節氣非常流行吃餃子。

二、在南方地區,冬至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是赤豆糯米飯,每逢冬至夜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赤豆糯米飯。老一輩的人說,吃赤豆糯米飯有驅避疫鬼,防災祛病的效果。

三、另外,南方地區的人在冬至日有吃擂圓來慶祝全家團聚、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習俗。擂圓的寓意是圓圓潤潤、團圓,一般是用糯米搓成湯圓後,裹上麻糬粉製作而成的。

其他講究

一、根據傳統的風水學說,冬至前三天處於交運期的人,交運的時間儘量不要外出。而且一定要提前查好交運時和什麼屬相相沖,也不要參加紅白喜事,以免破壞自身的運氣。

二、冬至日最好不要說冬至快樂,因爲冬至日是重要的祭祀節日,很多地方有祭奠亡靈,懷念故去的親人的風俗,這個時候如果收到“冬至快樂”的信息不是很吉利。

三、在民間有冬至前一定要理髮的習俗,像廣東地區本地順口溜:“擔冬擔矮小,擔年擔富貴”,意思是說冬至不理髮就過年,人就長不高了,而冬至理髮過年,就能富貴圓滿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