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世界上總是會存在着殘障羣體,我們不能只看自己的利益,也要多爲社會上的弱勢羣體多考慮,世界聾人節就是爲了幫助世界上的聾人而設立的。下面爲大家介紹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1

國際聾人節是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2021年的國際聾人節是9月27日。

1957年,世界聾人聯合會根據歐洲各國聾人組織的倡議,決定1958年9月28日爲第一個國際聾人節。

我國於1955年加入世界聾人聯合會,1958年8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教育部、衛生部、文化部、國家體委、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總工會和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等9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慶祝這一節日。每年此日,中國各地都爲當地聾人組織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如聾人文藝演出、書畫展覽,以及球類、棋類、田徑等體育比賽等,這對活躍聾人生活,促進社會理解、支持殘疾人事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聽力損失及耳聾是全世界面臨的重大公共健康問題,位居全球疾病負擔排行榜前列。超過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億人,包括4.32億成人和3400萬兒童,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更重要的是,聽力損失不只是人們上了年紀以後纔出現,調查顯示,4/5的聽力損失發生在人們40歲以前,但欣慰的是,90%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現代的聽力矯正技術及手段來改善。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2

耳機,你真的會用嗎?

爲保護聽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防聾辦公室主任黃麗輝建議,公衆在觀看視頻或聽音頻時,應儘量降低音量,並應注意隔一段時間休息一下,一般建議每聽兩個小時休息一段時間。

2019年,爲預防11億年輕人的聽力損失,世衛組織—國際電聯標準建議個人音頻設備應包括如下保護聽力的4個功能:

“允許最大聽音量”功能

跟蹤用戶聽的音量和持續時間,並將其體現爲佔參考暴露量比例的軟件。

個性化信息

根據用戶用耳習慣產生個性化資料,告訴用戶聽聲的行爲是否安全及有多安全,並根據該信息爲用戶提供行動提示。

音量限制功能

提供限制音量的選擇,包括自動降低音量和父母控制音量。

一般信息

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指導,使之在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時和在其他休閒活動中採取安全的用耳做法。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第2張

黃麗輝認爲,該標準既適合於在嘈雜的娛樂場所接觸音樂和其他聲音,也適合於通過個人音頻設備收聽音樂。

對於老年羣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冰丹介紹稱,由於老年性耳聾是一種非常多見的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有用進廢退的特性,所以應儘早佩戴助聽器,這將有助於延緩聽力損失的進程。

而對於大多數聽障患者,據黃麗輝介紹,目前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全球目前約有70萬聽障人士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術。人工耳蝸通過植入耳蝸內的電極直接刺激聽神經,將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傳入大腦形成聲音,從而幫助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獲聽力。

由於人工耳蝸是通過電刺激產生的聲音,和正常人耳或助聽器放大聽到的聲音不盡相同,所以專家建議在人工耳蝸開機後,還需進行康復訓練,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新的聲音。

通常沒有語言基礎的嬰幼兒需要訓練2年~3年。即使有語言基礎的成人和老年患者,也需要6個月~12個月的康復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康復效果。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約11億、12至35歲間的年輕人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約3.16億人患有聽力損失的障礙。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患有聽力障礙人士共達3480萬,居目前國家五大類的殘疾人羣之首,並且每年仍然以2到3萬新生兒童的數字在繼續增長,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成爲他們相對成熟的人體義肢。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高級總監商世東表示,人工耳蝸是改善聽障的最成熟產品之一,但噪聲問題一直是影響人工耳蝸佩戴者聽覺體驗的最大障礙。舉個例子,當電腦、手機可以達到主頻是G赫茲的多核架構的時候,人工耳蝸由於尺寸限制,卻往往只有幾十兆赫茲的處理能力。在這樣的侷限條件下,高複雜度的噪聲處理成爲了業界的一個難點。

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李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正常人的耳朵裏有5萬左右的聽毛細胞,聽毛細胞是連着聽神經的。一般正常的聲音渠道爲:耳朵的聲音傳到中耳,中耳將音信號變成振動信號傳到內耳,把裏面的淋巴液浮動起來,聽毛細胞隨着這種波動會產生生物電觸碰聽覺神經,而聽覺神經受到刺激傳到大腦就聽到聲音了。

世界聾人節是幾月幾日 第3張

但是對於聽障患者而言,聽毛細胞“幾乎死光了”,植入人工耳蝸的目的是將一根電極植入到耳蝸內部,把振動信號變成電信號傳到大腦。李楚稱,“目前全球最多的電極是24個,耳蝸是蝸牛的形狀,上面是低頻,下面是高頻,平攤出來就是一個鋼琴鍵盤,正常人有3000多個鍵盤,人工耳蝸有24個,所以聽障者通過人工耳蝸聽到的主要聲音和正常耳朵聽到的聲音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認爲這可以通過技術改善,讓他們聽得更多。”

騰訊多媒體實驗室經過來回驗證,最終確定手機APP+人工耳蝸的聯合優化方案。在手機上,通過語音處理和採集能力,對採集到的語音進行場景識別和有針對性的降噪和增強處理。針對處理過的純淨的語音,再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發送到人工耳蝸上,人工耳蝸處理可以進一步刺激相應的聽覺神經,這樣可以達到有效地改善聽覺體驗的效果。

據諾爾康實驗檢測數據顯示,天籟技術與人工耳蝸結合後,語音識別性能大幅提升,平均識別率達到96.28%,其中帶噪語音識別率爲93.38%,環境噪音中聲音識別率達到94.24%;在手機App中植入AI降噪技術,手機雙麥陣列降噪的信噪比提升20dB,MOS分提升了0.3-0.5,對於改善聽障人羣聽覺體驗有着積極效果。

李楚表示,將音頻降噪技術導入人工耳蝸設備裏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而人工耳蝸屬於醫療器械,要把新的技術置入產品裏,需要事先進行產品的臨牀註冊才能放到產品上。“這個流程快則半年左右,慢則要一年。”

商世東和李楚對第一財經表示,未來針對聽障人士能聽到更大範圍的聲音,尤其在音樂方面,會做更進一步的技術合作與探索。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