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孩子的脾氣性格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培養也非常的關鍵,很多小孩一生氣就打自己,下面是關於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的內容。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1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脾氣小孩子也不例外,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會“動肝火”,有時候還會衝着自己。發脾氣高峯在兩到三歲,這和他們的自我意識地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愛發脾氣大多與過分的溺愛有關,所以想要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就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糾正,耐心的講解。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什麼原因

過分的溺愛,生活的氛圍,父母的影響都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聰明父母巧對孩子發脾氣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其次應該瞭解孩子發脾氣是想要得到怎麼樣的訴求,然後因該多和孩子溝通,多多瞭解和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並且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表現是不對的,要讓孩子從小就正確的知道對於錯的區別。

小孩生氣自己打自己怎麼辦?孩子的脾氣性格雖說與遺傳有關,但是後天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所謂的言傳身教都是教育孩子的因素,讓孩子從小就有是非觀,正確的判斷事物的對錯,不要過分的溺愛,這樣不僅對孩子不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最後建議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更加耐心,畢竟這關乎着孩子未來的路不可大意。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2

孩子生氣時“自己打自己”,父母如何穩定情緒?

在逛知乎時,見到有年輕媽媽提問:7歲的孩子脾氣很大,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說兩句,要麼自己打自己,要麼怎麼都不說話。買了很多育兒的心理書,還是養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看到這個問題,深深地感受到爲人母的無奈與無助。心疼這個當媽的,但同樣心疼這個孩子。

記得有一次陪姐姐帶侄子去模型店裏玩,旁邊有個小男孩很努力地想要拼出一個小型機器人,可是有一步怎麼也拼不好。

眼見他神態變得越來越暴躁,一旁的媽媽問他“需不需要我幫忙?”,他倔強地搖頭,固執地要自己完成,卻無奈還是不成功。

讓人驚訝的是,他憤怒地放下手裏的玩具,使勁地打自己的手。媽媽見狀驚慌失措去拉開他的手,叫到:“你這孩子傻了嗎?爲什麼自己打自己?”孩子不出聲,一張小臉憋得通紅。

“說幫你你又不肯,自己拼不好又這麼生氣,不知道你想怎樣。拼不好就拼不好,玩一下而已,走吧走吧我們去吃冰淇淋。”孩子媽媽有點生氣又有點心疼,拉着孩子就走了。

經常在電視中看到有人在情緒失控時自己打自己的頭,而孩子出現這種舉動,也不在少數。

處於憤怒的情緒狀態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宣泄方式。有些人會表現出攻擊性,比如摔東西、打人等;有些人更會“自我傷害”。

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弱,很多時候他們也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當他們遭遇憤怒時,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做出攻擊的行爲。

從發展心理學上來說,孩子遇到憤怒的情緒時,出現發脾氣的行爲是“合理”的。這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有(或者說很少會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的。

但對於孩子而言,無論是發脾氣、打人,還是出現“自己打自己”的行爲,都是直接的宣泄方式,同時也可以被視作一種最直接的“求救信號”。

孩子總是出現“打自己”的行爲,既讓人生氣,又讓人心疼。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很傻。就算是發脾氣,一般不都是將氣出在別的人或事身上嗎?自己打自己,會不會是傻的表現?

其實不然,有些孩子經常被教育不能發脾氣、不能打人。但有時候,因爲心中憤怒或者悲傷的情緒無處釋放,就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此時孩子可能會將自己視爲攻擊對象。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 第2張

當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時,孩子可能出現“自己打自己”的行爲。父母如果溺愛孩子,任其爲所欲爲,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傾向利用父母的失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種放縱失教的情形,會養成他們的暴躁性格。

有些孩子自尊心特別強,當他們遭受挫折,可能認爲自己是無能的,而“自己打自己”就屬於一種自我懲罰。有些孩子自我意識特別強烈,自尊心又很旺盛,總有一種強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願望,卻常常被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礙。

這時孩子會對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喪,對自己的無能感到憤怒,因此把怒火發泄到自己的身上。

但其實不管攻擊的對象是不是自己,都是情緒失控的表現。如果家長能夠“看到”孩子內心的無助,覺察孩子的憤怒與攻擊的深層緣由,才能幫孩子合理宣泄情緒。

對於孩子衝着自己“撒氣”的行爲,父母應該都是心疼的。但是單單只是心疼或者擔心孩子是不是偏激心理,不如主動幫助孩子學會調整情緒,將不合理的宣泄行爲糾正過來,纔是父母需要做的。

在孩子出現自我攻擊的行爲時,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地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妨給孩子一個輕輕地擁抱,或者摸摸他的頭,輕撫他的背,給他父母的安全感。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任何事,父母都是可以讓他依靠的。

等到孩子停止自我傷害的行爲,父母需要告訴孩子:“你沒有做到這件事一定很生氣。”“失敗了是不是讓你覺得很難過?”試着去描述孩子此刻的情緒狀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

同時,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會因爲沒做好而不開心,生自己的氣。我們都會有無法完成的事情哦。”

當孩子可以平靜下來,再去和孩子討論這件事情。和孩子討論“做什麼可以讓自己感覺更好”,讓孩子明白,情緒是沒有對錯的,但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去解決情緒的問題,而不是去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在幫助孩子處理情緒時,千萬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只會使一個處於情緒漩渦中央的孩子更加失控。記住,你面對的只是一個無助的孩子——你自己的孩子,他只是有了情緒,但絕不是一個“妖怪”。

築心園常設“兒童情緒社交課程”“兒童自信心課程”“兒童專注力課程”“兒童社交力課程”“兒童抗挫力課程”等主要課程,通過“正念練習、模擬場景、嘗試行動、體驗情緒、練習認知、個人化正向模式”的歐美前沿學習系統進行授課,讓孩子們體驗“浸入式”情景教學,在快樂中進步。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3

一生氣就打自己是因爲脾氣大?錯!孩子自殘的4個原因你應該知道

“孩子最近不知怎麼了,像變了個人似的,只要一不高興,就用手打自己的頭。”

“我家寶寶一直都很乖,可是最近脾氣變得很壞,只要一生氣,就打自己,咬自己,有一次還拿頭撞牆。這該如何是好?”

經常收到家長這樣的疑惑,爲什麼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喜歡打自己,難道這孩子天生喜歡自虐嗎?

《爸爸去哪兒》中,王詩齡Angela的可愛,圈了不少粉絲,但是你沒有注意到她有一個問題,就是生氣會脫衣服。在皮影戲遊戲中,王詩齡因爲將自己手中的道具砸別人的道具被爸爸喝止,王詩齡就生氣了,而且一邊生氣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扔地上。

打自己,咬自己,脫衣服、撞牆,甚至有的孩子會用刀片劃爲什麼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選擇傷害自己的行爲?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統計,在過去的五年裏,英國3-9歲的兒童傷害自己併入院治療的人數上升了27%,。

在中國也一樣。經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學齡前兒童攻擊性行爲出現的比例大概是11%,男寶寶的攻擊性強度是明顯高於女孩的。

兒童心理研究表明,兒童的攻擊性行爲早在兩歲之前就已經出現,並且在整個0到6歲的年齡期間迅速增加。

其中4到5歲的學齡前兒童是攻擊性行爲的高發年齡。

其實孩子最初出現攻擊性行爲的時候,攻擊對象並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可是爲什麼孩子後來會發展爲現攻擊自己的情況呢?

1、孩子通過打自己來控制父母

有的孩子通過撒潑哭鬧的方式威脅家長,而有的孩子則通過打自己的方式讓父母妥協。

他們發現只要一打自己,父母馬上會向自己“投降”。

“只要你們不聽,我就一直打自己,你們一定會害怕。”

他們無法辨認這種行爲是否恰當,在他們眼中,只要能控制父母,讓父母答應自己的要求,關心自己,向自己妥協,他們就會不斷複製這種行爲。

孩子生氣的時候自己打自己 第3張

其實這孩子的這種行爲就是在利用父母的愛來威脅父母。

2、表達能力不足,於是用這種錯誤的方式表達憤怒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1-3歲左右的孩子,如果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你沒有及時抱他,迴應他等等,他就會使勁哭鬧,甚至打自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是因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漸萌發自我意識,但是卻不具備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他無法清晰地表達他的思想,導致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的情緒,滿足自己的需求,。

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產生挫折感的時候,孩子就會選擇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發生打自己的自我攻擊現象。

有時候,我們認爲這個孩子的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傷害自己,實際上,他只是因爲無法清楚表達,而選擇了錯誤的行爲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3、當孩子對他人的“攻擊行爲”被阻止,攻擊目標就轉移到了自己身上

有一種父母是“絕對權威”型父母,他們會對孩子控制的非常嚴,在教育中,也很容易通過責罵暴力等方式來明確自己的權威地位,他們通過打罵孩子解決問題,不允許孩子辯解,反駁,在父母面前不能有任何情緒,你的所有悲傷、鬱悶、憤怒都要憋回去。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指出:

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行爲,是由他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事情及他所學到的思考模式決定的。

“絕對權威型父母”的多度控制,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爲比較強,反映出的行爲表現就是喜歡攻擊他人。

然而一旦對他人實行攻擊性行爲,孩子就會被父母責罵後,與此同時,父母又沒給出正確的情緒宣泄通道,於是孩子就會另找出口,將這種攻擊性轉向自身!

4、這是一種自我“救贖”的變態體現。

兒童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爲自己的觀念

心理學認爲,孩子早期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來源於父母對他的評價,而且他很認同這種評價。

特別是敏感型的孩子,他們會很執拗地認同:“我就是個壞孩子。”於是孩子會認爲這種孩子並不受大人的喜歡,他就會選擇攻擊自己,通過傷害自己,來討好大人,他認爲通過這種“自我救贖”的懲罰,父母就會原諒自己,愛自己。

如果父母不重視孩子打自己的不當行爲,任其發展,時間久了,有可能孩子會質變爲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自我攻擊性行爲會變成“自虐型人格”,孩子長大後,很容易因爲不順心的事傷害自己,甚至會出現輕生的舉動。

紀錄片《鏡子》中,一個15歲男孩威脅父母說他要跳樓,孩子爸爸的反應是“我不信他有這個膽子,他就是說說,他經常這樣威脅我們”。

孩子雙眼通紅,聲音顫抖而激動地對記者說“我並不是說說,父母從來都不尊重我,被逼急了我真的會選擇跳下去”。

2017年,江蘇一10歲女童因爲成績不好服藥自殺。她在遺書中說“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爲我學習不好,我死不是因爲爸媽,也不是因爲老師,是因爲我自己……”

她還說:“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爸爸媽媽打我罵我,但我知道都是爲了我好。”

從遺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在不停地責怪自己,她認爲自己是無能的,是沒有用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結束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殺死自己。

孩子的不當情緒得不到家長重視,得不到正確的紓解後,最終就會爆發爲悲劇。

孩子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爲的幕後主導者都是不負責任的父母。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改變孩子打自己的不當行爲呢?

1、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作爲父母需要第一時間接納孩子憤怒的情緒。而不是指責孩子的行爲,要求孩子停止。

和孩子保持同水平線,目光直視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擁抱孩子,溫柔地問孩子“寶貝,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是因爲玩具汽車壞掉了嗎?”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是懂我的,是理解我的。”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才能獲得孩子的認同,得到孩子的傾訴,從而找到問題所在,糾正不當行爲。

2、迴應孩子的情緒和要求,幫助孩子梳理情緒

不要讓孩子將不良情緒憋回去,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將壞情緒抒發出來。對於還不會語言表達的孩子,允許孩子將情緒通過轉移到物體上發泄出來。

孩子擁有語言表達能力之後,,要引導孩子用語言把心理的不痛快說出來:,家長認真傾聽。當孩子情緒抒發出後,孩子也會變得冷靜下來,這個時候再進行下一步的引導。

3、明確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爲是不當的,並制定規矩

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嗓門大,暴力指數高就能贏得勝利的。而是要會用方法。暴力責罵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正面管教提出要溫柔而堅定地對待孩子。溫柔是理解,堅定是底線,在理解孩子,接納孩子情緒的基礎上,明確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告訴孩子界限在哪裏,告訴孩子打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是錯誤的。

英國心理教育學家馬格特·桑德蘭曾說:「界限和規則是一門藝術,如果用好了,將會讓孩子的社會能力、道德以及情感能力得到發展。

父母給孩子的愛,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溺愛和無限制的寵愛,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下,所以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矩。要讓孩子知道規矩的底線愛那裏。

同時家長們要注意,如果孩子打自己的行爲非常頻繁,甚至出現比較嚴重的自殘,譬如用刀片割傷自己,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求助心理醫生。

戈爾丁在《蠅王》中寫道:

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併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孩子打自己,貌似小問題,但是可以積累成爲孩子人生中的定時炸彈,作爲父母千萬不可輕視,及時糾錯孩子的行爲,才能讓這棵小樹苗成長的更爲筆直茁壯!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