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8.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孩子雖然很小,但是我們不能夠事事由着他,不去管他,特別是孩子的教養和品格,做父母的需要從小就要培養,來看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1

俗話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一個人的教養如何,其實從日常餐桌上的小細節,就能看出來。

樂媽先講一個故事:

週末跟幾個朋友相聚,中午吃飯的時候,隔壁桌剛好是一家大小,孩子大概4、5歲的樣子,比我們晚一點兒到。

還沒上菜的時候,小孩坐不住,跑來跑去,樂媽也就多注意了一下。

我們正吃着的時候,突然聽到孩子大聲說:“爺爺,這是我的,我要吃這個!”

只見孩子一把將爺爺夾着的炸南瓜丸子搶過來,塞到自己嘴裏。

本以爲爺爺會批評孩子,誰知爺爺一點也不生氣,還把孩子喜歡吃的幾個菜,都推到孩子跟前,跟他說:“好,爺爺不吃,你吃!”

看到這,樂媽愣住了,我們常常很注意給孩子提供好的營養,但是卻忽略了教他最基本的用餐禮儀。

從每天的餐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說:“善於觀察的人,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吃,雖說就是一種簡單的行爲,但這行爲後面,卻常常能看出人不同的教養。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要和一個追求她很久的小夥子約會,她很糾結,不知道怎樣判斷這個人好不好。

她的朋友給她推薦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和他吃頓飯吧!

如果這個人,在吃飯時能夠幫你拉椅子,能照顧你的胃口,吃過後能把桌子稍微清理一下,這雖然不能說明這個人一定有多好;但是,如果這個人吃飯,總是搶着第一個夾菜,專挑自己喜歡的吃,把骨頭吐得到處都是,那麼大概在生活中,也好不到哪裏去。

孩子的用餐禮儀,應從小培養

家長可能會覺得,可是孩子還小,還不懂事,就由着他吧。不,孩子的教養和品格是從小就需要注重培養的,這樣方能等待花開,結出碩果;如果從小就已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長大後再讓他改,就比較困難了。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比如,下面這些基本的用餐禮儀,就都可以教給孩子:

吃飯前:

要洗手。從寶寶會自己抓飯開始,就要讓他養成飯前洗手,講衛生的習慣。

幫忙擺放餐具: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幫家長做點事,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有參與感,而且,潛移默化中,會形成一種吃飯的儀式感。

吃飯時:

人齊開飯。不能菜一上桌,長輩還沒到齊,就自己先開吃了。

長者先,幼者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先動筷子

坐姿要端正。吃飯就要安穩地坐在椅子上吃,好多孩子可能養成了邊吃邊玩的習慣,吃個飯,到處跑,其實,如果父母跟他明確規則的話,孩子是能聽進去的,慢慢就能改過來。

安靜進餐。吃飯時不要大聲喧譁,儘量減少吃飯的各種聲音,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碟。

優雅進餐。不能因爲自己喜歡吃,就把菜盤搬到自己跟前;也不能用筷子亂翻盤中的菜。嘴裏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講話,這樣是不禮貌的。

不能亂吐殘渣。小一點的寶寶,吃飯時動作還不熟練,常常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不過,大一點了,就要讓他知道,不能亂吐殘渣了。

另外,吃飯後,也同樣可以讓孩子一起收拾餐桌碗筷。

最後,樂媽想說,好的習慣需要用心培養,別隻顧着孩子吃得營不營養了,也要教給他們用餐禮儀哦,會讓他們受益一生的!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2

孩子真正的教養在每天的餐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週六和朋友吃飯,其中有對夫婦帶了個3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我問媽媽,是不是比較少帶他出來?媽媽回答:不是,也經常出來的。很明顯,孩子缺少的不是出門機會,而是飯桌上的規矩。

01、餐桌上的規矩,來自家庭教育

還有次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小學高年級孩子,每上一道菜他第一個夾,想吃哪個菜就轉到自己面前,常常別人正夾菜時,盤子就被他轉走了,筷子懸在空中很是尷尬。菜少人多,有人沒菜下飯,可他盤子裏堆得滿滿的,最後吃不掉全剩下。

寶寶的教養就在每天的餐桌上 第2張

我和他媽媽聊天,媽媽說了很多孩子學習的事,各科成績都挺好,個兒高長得帥,是班上的升旗手。即便這樣媽媽還不滿意,說打算給孩子報一個外面的培優班。

照趨勢發展下去,30年後,這個孩子會不會變成一個高工資、高成就和高社會地位的“三高”人士?我覺得,他恐怕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02、越過別人夾菜很沒禮貌

還記得正宗“白富美”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處處小心,唯恐說錯話、做錯事被人恥笑嗎?因爲賈府規矩多啊~社會階層越高,規矩越大。現代也一樣,婚宴規矩不大嗎?你用筷子扒拉下,或者砸吧嘴試試看?不引人側目纔怪。

所以,那些聲稱要“富養女”,卻任由孩子沒規矩的媽媽,還是不要做培養“白富美”的夢了,“白富美”只有出在媽媽也是“白富美”的家庭。

哪怕普通老百姓,禮貌也是最起碼的要求,一個人沒有禮貌,在人羣中是很扎眼的。

禮儀教育之所以重要,因爲人有社會性,我們每天都與周圍的人接觸、聯繫,而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我們和同事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吃飯、和家人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談生意,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係。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弟子規裏講“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與現代社會的要求是一致的。

毫不誇張地說: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孩子在飯桌上的行爲,體現了父母的素質。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場合,餐桌禮儀的培養是必須的。別以爲這些等孩子大了,或者出門時再教也不遲。

再講一個故事:

有個人埋頭苦吃酒店的自助餐,根本沒空理睬旁人,而這些人中恰好有一個是出身大富之家的外國人,又恰好是他老闆的老闆,據說當場就要辭退他……雖然後來沒炒成,但他因貪吃淪爲笑柄,現在做着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工作,與他的高學歷不相符。

03、搶着夾菜給人糟糕印象

個人最終取得的成就、社會地位與很多因素有關,教養絕對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苦讀多年,拿了很多證書,卻因爲一頓飯留下的糟糕印象而錯失機會,做媽媽的你,會不會後悔30年前的現在,教給孩子的飯桌禮儀太少呢?

餐桌文化,跟隨孩子一輩子,父母們一定要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成爲餐桌紳士,飲食達人!

父母們可以從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教起:

謙讓原則

讓長輩先動筷子。我們的文化裏講究長幼有序,在餐桌上,這一點體現在讓長輩先動筷子上,以體現對長輩的尊敬和重視。

孩子不懂事或者出於好奇心理,可能一上桌就會忍不住夾菜吃,這時父母們可以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不再注意桌上的菜,再告訴他要等到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先吃,自己再吃。

不要搶着夾菜吃,不要越過別人夾菜。孩子們常常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就搶着夾,或者在盤子裏一直扒拉,挑挑揀揀,這樣是很不禮貌的,父母需要約束這種行爲。

安靜原則

不要在餐桌上吵鬧。孩子生性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很難安安靜靜地吃完一頓飯,爸爸媽媽們可以教導孩子,吃飯時吵鬧容易嗆到,也會影響別人的用餐心情,或者將孩子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飯菜上,承諾他安靜完成進餐後給予一定獎勵。

如果孩子實在太過鬧騰,可以先將他帶離餐桌,讓他終止自己的錯誤行爲,教育後再帶回餐桌。當然咯,爸爸媽媽平時也要以身作則,不要老是在餐桌上吵架或者打電話。

鼓勵孩子細嚼慢嚥,不吧唧嘴或發出其他大的聲響。這樣不僅有助於他消化,還能培養優雅的禮儀習慣。

衛生原則

打噴嚏、擤鼻涕時要背對餐桌。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口水或者鼻涕中含有許多的病菌,這些細菌是一羣壞寶寶,趁着人打噴嚏擤鼻涕的時候悄悄飛到飯菜裏,再鑽到人的身體裏,使人生病,因此打噴嚏或者擤鼻涕時一定要注意背對着餐桌,掩住口鼻,不要影響到別人。

手上有油時及時擦乾淨,避免蹭到別人身上。吃飯的時候孩子們常常弄得滿手滿臉都是油,自己又不自知,容易蹭到別人身上。爸爸媽媽們可以準備些餐巾在手邊,鼓勵孩子多使用餐巾,保持整潔。

當然,餐桌禮儀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們不要偷懶,別想着出門再教、長大再教,從現在就開始吧。

在父母們一點一滴悉心的教導培養下,相信餐桌上的熊孩子會越來越少,小紳士、小淑女會越來越多。當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誇讚懂禮貌、有教養的時候,想必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由衷的自豪吧。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