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孩子在不同的階段對恐懼心理會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做父母的要知道如何來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這樣可以使孩子更加有信心。那麼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呢?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1

兒童恐懼的內容隨着年齡和知識的增加會有所不同。

6-10個月的嬰兒害怕陌生人。陌生的面孔會使嬰兒感到不安。8-12個月的嬰兒最怕被遺棄,他們並不明白消失的父母很快會回來。所以這一階段父母應避免長時間與孩子分開或忽然不辭而別。

2-3歲時,孩子很可能害怕黑暗和蒙上黑布的臉。這時的孩子已能觀察他人的面部表情,當這些表情變化消失時,他們就會感到不安。4歲左右的孩子感情特別脆弱,一點不舒服便會大驚小怪。

到了學齡階段,各種害怕心理都可能產生,如:怕雷電、流血、兇惡的動物、恐怖的電影鏡頭等。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感的方法很多,傳授科學知識,教孩子正確認識各種自然和生活現象,是一種最好的辦法。

告訴孩子他所恐懼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麼。比如孩子害怕打雷,就可以告訴孩子雷電是怎樣形成的,距離我們有多遠,怎樣避免雷電的傷害等等,這樣就可能減輕或消除孩子對雷電這種自然現象的恐懼。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

第一,父母的示範作用對消除孩子的恐懼也非常有幫助。如果媽媽總是對一些事物大驚小怪,表現出畏懼的樣子,就會使孩子對那些事物也充滿恐懼;如果媽媽鼓勵孩子並親自去嘗試一些事情,孩子也會從中得到勇氣,打消恐懼。

第二,不要強迫孩子否認或掩飾自己的恐懼感。5-8歲的兒童有時會隱藏自己的恐懼心理,

心理學家認爲,這時應該安慰孩子,告訴他“很多像你這麼大的孩子都會害怕,這很正常。”不要讓孩子爲此而感到難爲情,然後再幫他消除這種恐懼心理,更不能因孩子害怕而譏笑或懲罰他。

第三,儘管兒童產生恐懼感是正常現象,但還是不要讓孩子接受過多的不良刺激。驚嚇和恐怖不僅影響孩子睡眠,嚴重時還會導致精神障礙

因此,不要帶太小的孩子去氣氛陰鬱或有可能產生突然刺激的場所,如一些驚險刺激類的遊樂場所、火葬場、墓地等。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讓孩子觀看充滿暴力、血腥及描寫妖魔鬼怪的影視作品,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還應警惕孩子是否承受過重的精神壓力。應確實瞭解孩子的恐懼感是否與他的年齡相符,是否厭食、厭學、失眠等等,如果有這些反常情況,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樣的孩子有可能需要醫生的幫助。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2

什麼導致了孩子的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的產生是由某些生態因素和其他誘因決定的,性別、年齡、社會、智力等都會促成恐懼心理的產生和發展。

有的學者認爲3歲和11歲是兩個高潮。嬰兒期常見的恐懼,是聽到高聲、見到動物、見到生人、變換環境、觸摸異物、感到黑暗、感到孤獨、看到流血、感到疼痛等等。

而幼兒期所害怕的事物不僅比嬰兒期多,而且也比少年期多!雖然隨着年齡增長某些事物已不再使他們恐懼,

但是想象卻發展了恐懼,例如:怕妖魔鬼怪、怕強盜、怕大灰狼、怕老虎外婆等等。孩子將上小學或已經上小學,恐懼心理會明顯減弱。一般地,女孩容易產生恐懼情緒。

恐懼心理的產生,除先天性恐懼之外,還有體驗性恐懼、遷移性恐懼、傳染性恐懼。

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接觸周圍世界的機會增多,在接觸中難免出現問題,例如被開水燙了、被火灼傷、被銳器碰破、被狗咬雞啄、從高處跌傷、被門擠疼、迷路、捱打等等,這些痛苦的經驗使他感到害怕,

如何緩解孩子的恐懼心理 第2張

這便產生了體驗性恐懼。而被開水燙過的幼兒,一看到沸騰的開水,就躲得遠遠的;被門擠疼的幼兒,進門總是跑進來或跳進來。怕開水、怕搖晃的門扇、打過針的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這些就是遷移性恐懼。

傳染性恐懼又叫間接性恐懼,是由成人的語言、行爲、表情等媒介傳染給孩子的,這種恐懼並不是孩子直接體驗積累產生的。

一種是成人感到恐懼,幼兒從成人的語言、行爲、表情等感覺到恐懼的情緒,而被傳染了,隨之也出現了恐懼心理;另一種是成人威嚇孩子的語言和動作而使幼兒產生恐懼。

時代的飛速發展,要求我們培養富於闖勁、勇於探索的開拓性人才,畏首畏尾的人是不能適應未來事業和生活的。

而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恐懼心理如果超過一定的量,會使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不僅會影響大腦的'發育還會導致其他器官和系統發病,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甚至於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容易形成懦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末代皇帝”溥儀3歲便離開父母,拘於深宮、獨處曠屋、夜聞更漏、與鼠雀爲伴,雖有太監在旁,也僅在門外不得親近,而且動輒給皇上“撤撤火”,實在令人可怕。

3歲幼童總是處於極端恐懼之中,最後形成多疑、浮躁、懦弱、怪僻性格,恐怕這也是不奇怪的,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因素。

恐懼對幼兒的危害極大,家長應予以重視,並及早預防,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或減弱恐懼心理。不要嘲笑孩子的恐懼心理,叫孩子“膽小鬼”,也不要力圖使孩子否認或掩蓋恐懼心理。

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強自信心。儘可能放手讓孩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體驗,認識不熟悉的事物,適應變化的環境,自信心越來越強了,恐懼心理自然化爲烏有。

其次,創造條件使幼兒接觸並瞭解那些本來不危險的事物,以解除其恐懼心理。例如,向幼兒解釋,使之相信周圍的人和事物無害;讓幼兒摸一摸使之害怕的物體,或者家長親自摸一摸讓幼兒感到害怕的物體,

或家長親自到幼兒認爲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呆一會兒,讓幼兒看到確實沒危險;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精神準備,

克服潛在的不安情緒,上幼兒園之前,可先帶幼兒去看一看幼兒園,見一見老師和小朋友等等,這對解除遷移性恐懼和傳染性恐懼是有效的。

家長決不能以恐嚇代替教育,更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一些幼兒心理承受不了的電影、電視節目,也不應該讓孩子看。

但是,這決不是說,家長要嚴密監護孩子的生活,而是應該創造條件使孩子接觸那些本來不可怕的事物,

給他講道理,講科學知識,鼓勵他去觸摸、去體驗、去適應,鍛鍊他的勇敢精神和堅強意志,幼兒對引起恐懼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

家長切不可採用強迫或壓制的手段使之硬性接觸,否則,不但不會消除恐懼,反而會增強了恐懼。

家長要注意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即使在真正令人恐慌的事物面前,家長也要儘量鎮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

孩子起步跌跤總是難免的,如果家長驚慌失色,大聲叫嚷,連抱帶摸,本來還要爬起來再玩的孩子,也會大哭起來。特別要提醒做母親的,做祖母的,做外祖母的,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