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美國人向來以獨立著稱,其實他們的獨立意識也是從小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需要通過努力攢錢。那麼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1

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

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着,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

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孩子就抱個布狗熊、布娃娃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2、決不總是圍着孩子轉

美國人很愛孩子,但不會總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

孩子做遊戲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塊做,很少纏着父母。父母外出旅遊,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別人家,請人帶幾天。家裏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總牽着自己的孩子。

3、讓孩子接受鍛鍊

工程師傑姆斯帶着3歲的兒子到城外10公里的鄉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停開發。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傑姆斯卻帶着兒子步行回城。

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模黑回家。爲什麼這麼做?傑姆斯回答說:爲了使兒子從小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5、教孩子適應環境

約翰—柏拉姆夫婦假日裏常帶着8歲的兒子與5歲的女兒到山區旅遊。每遇山澗需渡過時就叫兒子觀察水勢,尋找最淺、水流較緩的涉水點,然後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

如果選擇不當,就講明道理,並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坐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

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決定有無危險,是否攀登,並問孩子該怎樣保證安全。經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險了。

6、進行自我保護訓練

時裝設計師密契爾有一個10歲的女兒和一個7歲得男孩,他帶他們上街時,隨時隨地教給孩子交通規則並囑咐其他注意事項,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

許多家長還叮囑孩子記住必需的電話號碼,如:父母的單位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院電話等。

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爲觀念的問題。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親情,是沿襲和互相依賴的文化,而現在的社會更要求獨立和創造性。美國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適合我們揣摩和學習。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2

一位中國學者曾去美國訪問,深切感受到美國父母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天,他的鄰居過來興奮地告訴他,她兩歲的兒子卡瑞會用剪刀了,還會抹膠水了。

這位學者過去一看,發現牀單被剪了好幾個洞,膠水也被抹得到處都是,但是這位母親並沒有心疼,也沒有因此責怪孩子,而是稱讚孩子的敢於獨立地嘗試的勇氣,然後再告訴孩子怎樣合理地使用剪刀和膠水。

兩歲的小卡瑞已經會自己洗澡了,母親幫他把熱水給兌好,把衣服脫掉,卡瑞自己爬到澡盆裏,玩了一會兒,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問他用不用幫忙,他認真地搖了搖頭,說“不用”。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第2張

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後用水擦乾淨,爬出了澡盆,一個只有兩歲的'孩子竟然如此熟練而迅速地洗完澡,都是由於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因爲雖然孩子現在還弱小,但是總歸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立地在社會上闖蕩、生活,所以獨立性這種將來的立身之本需要從小培養。

美國父母對孩子關懷的也是無微不至的,這可以從他們爲孩子設計的各種精巧的玩具中體現出來,但是他們決不代替孩子做他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通常美國孩子大約一歲半就自己吃飯,一把專用的高背靠椅,一個大餐巾,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少了就說明孩子不餓,大人不用再管,更不用追着喂。

美國人培養孩子獨立性方面的觀念和做法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3

英國人普遍認爲,對孩子的溺愛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爲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職責。

1、道德不靠教導

英國中小學校裏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稱“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稱“社會化過程”。目的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爲社會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觀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誠實、守信。

英國人還有個觀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它體現在英國中小學的道德教育裏,那就是不要求孩子們去死記硬背道德準則,但是,要求孩子們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2、小孩不是白紙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大家以爲小孩子跟白紙一樣,大人教什麼,小孩子就長成什麼樣子。

一位英國朋友說,西方人過去也有“白紙”論。認爲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狀態),但現在科學研究已證明。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先天就已經部分地繼承了父母的脾氣、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紙論”是把事情過分簡單化的觀點。

3、誠實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國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這門課被認爲是對孩子品德和良知培養十分重要的一門課。

外國人是如何教孩子大膽獨立的 第3張

不僅如此,多數英國學校每週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裏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們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對錯與是非。

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英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爲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英國教育工作者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與自重和尊重別人,與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4、花錢“培養”孩子頑皮

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以某個孩子從來不出去亂跑爲榜樣來教育我們。可是在英國,孩子們永遠頑皮或者說父母是花錢培養他們頑皮。

每個週末都有活動,不是到某個朋友家吃飯(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輩的聊天,孩子輩的玩耍),就是有某個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或者是去游泳、踢球。

總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日,很少呆在家裏看電視之類的。

5、英國的家庭教育

鼓勵孩子自己進餐。孩子一週歲至一週歲半時,開始喜歡自己用湯匙喝湯吃菜。大多數英國家長認爲,孩子想自己進食,標誌着一種對“人格獨立”的嚮往,應給予積極鼓勵。

杜絕偏食、挑食。英國人普遍認爲,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他們特別重視幼兒時期的偏食、挑食情況,如幼兒一個勁兒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家長往往會把此菜收起來。

他們還認爲,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有形或無形的教育了。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