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育兒方式不夠周全,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1

所以,家長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不要把責任一味的推卸的老師、學校。有的家長會問,適應社會真的就那麼重要麼?孩子最重要的不就是獲得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上能立足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種錯誤的觀點,家長要明白即使孩子擁有了豐富的知識,但是不能適應社會,要知道現代社會競爭是十分嚴峻的,如果孩子沒有適應社會的能力,他也不會再社會上立足,更談不上有一番作爲了。

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孩子呢?

一、加強孩子的素質教育

這就要求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的成績,還要關心孩子的素質,即要教會孩子懂禮貌、做一個謙遜的人。要告訴孩子要尊重長輩,愛護同學,不要在公共區域隨意的大聲講話、吃飯、睡覺等。

二、教會孩子審視奪度

適應社會的最關鍵的就是察言悅色,尤其是在與領導的交流過程中,這一點是必不可少的,舉個例子,在和老闆應酬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領導的要求,不能是隻在乎自己的想法的慾望,在吃飯的時候只挑自己喜歡吃的,領導沒有吃飯前,自己先動手,這就是不會審時度勢。如果孩子長大以後不能審時度勢,是很有可能不能適應社會的。所以,家長應該教導孩子這個道理。

三、讓孩子成爲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在社會中,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所以難免會遇到挫折或者是委屈,但是如果孩子不能讓自己過度這種困難,那麼以後將會舉步維艱。所以讓孩子成爲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即使是最大的困難,也不會輕易的放棄。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社會交流的過程中,信任是最需要的,不要輕易的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要努力的去完成,不要做一個言而無信的人,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孩子的能否適應社會,和家長的教育是有極大的關聯的,所以爲了孩子以後的發展,一定不要忽視孩子的家庭教育。

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父母應掌握哪幾點2

培養自主性和自控力很重要

湘梅:見過你女兒幾次,感覺她是個很懂事,很陽光的孩子,讓人很容易相處。

高壽巖:其實她很小的時候還真不是這樣。我因爲一直工作很忙,都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當女兒兩歲多的時候,我發現她特別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只要身邊有陌生人經過,她都會像受了驚嚇一樣。我想這可能跟老人不經常帶她去人多的地方有關。她還有幾個月就要上幼兒園了,這樣一定會影響入園。

那個夏天,我幾乎每天下班回到家都顧不上吃晚飯,而是直接帶她下樓玩。可她依然不願意接近其他小朋友。我就開始動腦筋,想辦法。那段時間,她最鍾愛的.玩具是一個球。我們就在樓下玩球。但球是會滾的,滾到哪裏就得去撿回來。我有意識地讓球往人多的地方滾。起初,她根本不去撿,我就自己撿;過了幾天,我帶着她撿;最後她終於能自己從陌生人腳邊把球撿回來了。

湘梅:帶孩子就是要媽媽付出這樣的耐心和毅力,真是一點兒都急不得、惱不得。

高壽巖:是啊,只有這樣一點點地引導她、幫助她,她才能克服自己心理的恐懼,慢慢適應環境。她入園的時候,就屬於很正常的情況,順利地過來了,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

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但後天的培養也有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我認爲,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非常重要。主動性強的孩子,他的整個態度都是積極的、自信的;而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則更容易融入團隊,兩者兼備,孩子的社會適應性就會強很多。

對孩子的賞識和鼓勵應有度

湘梅:現在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對孩子自主性的培養,但說到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難度就要大多了。家裏就這一個孩子,既要給他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又要對他進行必要的管教,這之間的平衡怎樣把握呢?

高壽巖:對孩子來說,鼓勵、表揚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須要有一些警示性的東西,也就是要懲罰之類的。這樣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懂得必須爲你所做的事情承擔責任。

我女兒經常會把東西攤得到處都是,我就會說:“你這樣把東西亂放,找起來就很麻煩,找一塊橡皮用兩分鐘,再找一枝鉛筆用兩分鐘,這樣加起來就是幾十分鐘。而這些時間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把這些時間拿去玩兒多好啊!”她明白你的意思,但她做不到,因爲孩子自控力有限。說過幾次之後還做不到,我就會“懲罰”她。

我所說的“懲罰”不是狠狠的斥責,甚至打一頓,而是剝奪她的一項最愛。比如她最希望睡覺的時候有人陪,我就會取消她一張“睡票”。有時候你需要給孩子一些壓力,要求她朝着一個正確的方向發展。

湘梅:這個辦法不錯。很多父母都找不到“懲罰”的方法,所以經常就是罵一場。罵多了孩子就“皮”了,反而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高壽巖:父母要考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用什麼樣的方法最有效,對不同的孩子方法不同,但要讓孩子明白,要爲做的事情負責。做得好得到讚揚,這也是一個結果。同樣,做得不對受到批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次次的積累,孩子就會有是非觀。但這些規則是說在前面的,特別是對大孩子。如果你怎樣怎樣,我的態度是什麼,將會採取什麼措施。一定要說在前面,這樣孩子就會有分寸,知道是非的界限。

信任自己的孩子

湘梅:我感覺你女兒就是個很有分寸的孩子。作爲母親,你覺得身上最可貴的優點是什麼?

高壽巖:誠實。我女兒特別誠實,正是因爲她自己誠實,所以她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不信任、懷疑。我經常表揚她:“你這個優點是非常棒的。”

有時候老師佈置默寫,我從來不會去盯着她。她會叫我去看着她,但我知道,書就放在她旁邊,她也不會看的。我就說:“你就寫吧,我相信你。寫完給我看,我來簽字。”

湘梅:其實你越信任孩子,孩子就會越誠實。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疑神疑鬼,孩子必然會撒謊。

高壽巖:這就是良性循環。印象中她只有過一次向我撒謊。

她現在對電腦非常感興趣。她每天放學回家有一段時間是要獨自在家的。有一次,我很早就回家了,知道她在,就懶得掏鑰匙。敲了半天門,她纔來開。問她怎麼這麼慢,她說在上廁所。當時我也沒太在意。但進去後發現電腦很熱,應該是剛剛關掉的。

我就用比較輕鬆的語氣問:“你是不是用電腦了?”她說沒有。我說:“你應該是用了。”她就特別特別心虛地回答:“就玩了一小會兒。”我說:“不玩電腦,咱們早點兒做完作業,還有時間玩一玩,早點兒睡覺。要是玩了一兩個小時電腦,作業肯定會很晚才能做完,又得晚睡。如果你需要用電腦,也會給你用的。”然後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如果我一進家門就嚴厲地質問:“你是不是用電腦了?”孩子的本能反應通常是:“我沒有!”因爲他們受不了大人這種“偵探”似的態度。

以後這種事再沒有發生過,有時她會打個電話:“媽媽,我需要查一個資料,開一下電腦行嗎?”

做父母要把眼光放長遠

湘梅:可能這就是有專業基礎的最大益處,會比一般家長更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高壽巖:懂專業當然有好處,但教育最重要的是潛移默化,而並非照本宣科。你我都沒有按照書本上教的,在孩子的每一個階段做每件事。

說到這裏我就要說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都會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我們自己做得好嗎?

我總是批評女兒把東西亂放,書包、桌面亂糟糟。可有一天女兒說她不願意去最好的朋友家玩,理由是:“人家家裏那麼整潔漂亮,待着就舒服、高興,一回咱們家心情會不好的。”我這纔開始審視我們家,我自己的揹包、辦公桌。然後,我想到了自己十來歲的時候,其實和女兒現在的想法是一樣的。我媽媽很勤勞,但不注重家裏的整潔,我就會主動幫她把亂放的衣服疊好,把東西歸位。女人是一個家的主人,你的習慣決定了這個家是什麼樣的。你看,從我媽媽到我,再到我女兒,我們的壞習慣是一脈相承的,不用教,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

湘梅:可能有的父母會認爲,這種生活小節上的習慣並不會對孩子有太大的影響。

高壽巖:這個問題我觀察過。我發現,那些桌面很整潔的人,在工作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做事情很有條理,而且會表現得很從容。不像我,雖然一直很努力,也很認真,但總有一種跌跌撞撞的感覺,總之就是沒那麼從容。這就是不同的做事習慣帶來的不同後果。做父母要把眼光放長遠,小時候你覺得無所謂的事,卻有可能影響孩子終生。

適應學校才能適應社會

湘梅:我記得你女兒剛上小學的時候你感慨特深,你努力了,女兒成績就上去;你大撒把,就成績平平。最後是你向這種應試教育體制妥協了嗎?

高壽巖:我們經常會評價中國的教育體制,認爲制約了人的創造性發展。對於孩子來說,這個體制可能是不完美的,可哪有完美的?那我們爲什麼非要去挑戰這個不完美呢?我們只能去試着改造它,讓它朝完美的方向發展。

我們不能因爲制度不完美,而不去讓孩子適應。適應學校好的孩子,從大的概率上來看,總比那些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孩子發展要好。那些從小就不適應學校,在學校裏很難融入團體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問題也比較多。換個角度想想,即使現在我們認爲學校課業負擔太重,就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將來就一定創造力很強嗎?所有這一切都是未必。

湘梅:我認爲有些父母還是把教育的責任更多地推向社會、推向學校,而太小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意義了。

高壽巖:家庭教育完全可以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培養孩子適應社會,適應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爲對社會現實不滿,而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你可以不尊重學校的制度,那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反社會”的,這樣潛在的危險就太大了。

讓孩子去適應社會,從小知道這個社會是什麼樣子的,我知道別人對我的要求是什麼,我有我自己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但前提是要在社會規則之內的。這些都是父母的教育任務。

高壽巖說,作爲專業人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她也一直在探索:“我們天天佔有那麼多的資料,查閱那麼多專業書,我們也需要不斷地梳理,思想有時也覺得未必正確,也在不斷地推翻自己。”所以,她很理解父母在教育方面爲什麼會有那麼多困惑。

這個社會的法則是“適者生存”。高壽巖反覆強調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控力,是她近年研究的成果,她認爲,這兩點包含了智商、情商的種種教育,具備了這兩點,孩子纔會成爲一個適應性很強的人。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