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家長們應當儘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和使用。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1

攀比型焦慮

有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孩子”許多家長常盯着“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很優秀,不僅成績優異、性格開朗、聰明漂亮,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正在讀高中的秀秀就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就由於母親從事教育行業相關工作,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格外上心。在秀秀從小到大的印象中,母親總是十分關注別人家的孩子在哪兒上學,一會兒說樓上的姐姐考上了重點高中,一會兒又說樓下的孩子申請了美國的名校,還要求秀秀也要像他們學習,申請獎學金到國外上大學。

許多當下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都曾體驗過這樣的教育帶給自己的煎熬與無奈,可成爲父母后,卻仍不免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作比較,似乎這樣可以讓“自家的孩子”知恥而後勇。如,在孩子入托入學以前喜歡與別人比孩子的穿戴、玩具、用具、身體發育、智力培養等;孩子入托入學後喜歡與別人比孩子幼兒園、學校的名氣,孩子的入學年齡,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特長培養,孩子獲得的名利,外界對孩子的讚美等方面。

相關專家分析,由於這其中夾帶了不少家長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孩子難以承受、家長身心疲憊的情況。有着攀比心理的家長很難對孩子的攀比心理給予積極的引導,有的甚至還會讓孩子處在較多負面情緒籠罩的家庭環境之中。

在北京市順義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校長王曉芳看來,家長應以平常心態看待孩子,不要被資訊和環境綁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個性化的,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根據孩子的興趣等實際情況確定是否學習,學習什麼,不要以家長的經驗、想法和期待要求孩子。

茫然型焦慮

總是在跟風 卻找不到最佳教育方法,王媽媽是一位對孩子的教育極其上心的媽媽,打從孩子上小學起,就根據從孩子學校同學、身邊同事蒐集的各類關於興趣班、輔導班的信息,按照大家的報班熱點列出了詳單,然後爲孩子選擇了一系列的興趣班和課外班。

工作繁忙的王媽媽把週末的所有時間全都用在陪讀上。每一個輔導班,她都交了兩份錢,爲了清楚瞭解輔導班的學習狀況,她和孩子一起開始了陪讀生涯。等到孩子上初中了,她發現陪讀的效果似乎不甚理想。此時,社會上流行給孩子找大學生家教,於是王媽媽千辛萬苦,精挑細選又爲孩子找了一個北大的學生家教。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

辛辛苦苦到了初三,孩子的中考成績卻極不理想。王媽媽一臉迷惑與茫然:“我都是按照大家夥兒說的做的,而且還是認認真真做的,怎麼會是這樣呢?”

面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不乏像王媽媽一樣茫然而辛苦的家長。家長的茫然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不瞭解、不熟悉,有焦慮感和困惑。二是對爲人父母的角色及其所要面對的新課題不清楚、無準備,有混沌感和迷茫。

在北京鴻猷文化家庭教育研究院創始人王力青看來,要解決教養孩子的茫然問題,家長不妨適當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基礎知識,瞭解孩子成長髮展的基本知識,懂得孩子作爲一個獨特的個體,所經歷的歷程和體驗的感受與成人世界有怎樣的區別,自然就會減少很多盲目性和迷惑。同時,家長不妨好好體察一下,究竟以怎樣的方向去引導孩子,究竟以怎樣的方式和孩子共度人生美妙時光,有哪些好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幫到自己。通過這些有準備的學習和體察,面對孩子將會從容許多。

壓力型焦慮

升學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5歲的然然是一名準小學生,明年就該上一年級了。雖然幼兒園並沒有要求學習內容,但媽媽孟女士已經“未雨綢繆”,每天都給兒子佈置識字、背詩、讀英文等作業,還每天抽查。然然偶爾貪玩,沒有完成媽媽佈置的任務,就會惹得孟女士火冒三丈,一頓痛批。看着兒子掉眼淚,孟女士自責的同時也夾雜着困惑:平常好脾氣的自己面對兒子將要開始上小學的事實怎麼這麼不淡定?

與孟女士不同,懷女士的女兒小蒙明年就要中考,在課業上稱得上是勤勉努力,興趣愛好也樣樣拿得出手,但懷女士心裏始終“有根刺”,因爲女兒的成績一直“中不溜兒”。小蒙有些偏科,對待自己喜好擅長的科目極爲拿手,對自己的未來卻有着清晰的想法和規劃:“想通過貫通培養直接讀高職。”懷女士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她一心覺得高職等於“沒前途”,懷女士動用各種方法試圖做通女兒的思想工作,還花時間、精力和金錢爲小蒙補習弱勢科目,嚴重的時候,懷女士甚至急到失眠。面對母親的焦慮,小蒙顯得很是無奈。

其實,像孟女士、懷女士這樣陷入焦慮情緒的家長有很多,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面臨孩子的升學、課業、就業等各種問題而產生的壓力。重壓之下,何不焦慮?

但其實,很多“壓力”都是家長自己施加的,完全不必要。以小蒙的情況爲例,小蒙這種年紀不大卻有清晰規劃的孩子其實很難得,學生的升學路徑已經不再僅僅只有“考大學”一條,家長也理應“眼觀六路”,與時俱進纔是。

完美型焦慮

要求完美 全方面優秀才是優秀,東東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剛上三年級,已經擁有多項證書。不僅學習在班裏數一數二,繪畫和鋼琴每年都考級,並得過各種獎項。在運動方面,他也拿了游泳深水證。更令許多家長羨慕的.是,東東十分自律,對學習和作業自我要求很高。一遍寫不好,會再來一遍,完全不用家長過度督促。但媽媽蔡女士對這些並不滿意,她認爲孩子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數學方面還需要提高,在作文方面還需要加強訓練,在英語方面還需要提高口語和閱讀……

升入三年級不如低年級時容易得滿分,蔡女士依然期待孩子能有更多的滿分。但孩子的成績卻時好時壞,有時八十多分,這令蔡女士十分着急。東東的爸爸14歲就考上大學,屬於早慧人羣,所以他也期待東東能比自己更聰明,未來發展超過自己。“東東比班裏的同學差多了。”這是東東爸媽的口頭禪,他們口中的這個同學一定是在某方面最好的。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如何說孩子纔會聽課程導師朱芳宜接觸過很多類似家庭。像東東父母這種,永遠盯着孩子不好的地方,期待孩子有所提高的父母十分常見。

“事實上,更應在乎的是這個孩子因何而優秀?是內在的動力還是父母的壓力。10歲以前的孩子更多以家庭爲核心,他們從內心裏希望得到家長的接納和認可,所以更容易順應父母的期望,而非自身對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過高的期望和所伴隨的焦慮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對孩子的自尊也會造成深遠的影響。”所以,朱芳宜建議家長幫孩子把關注點從成績上轉移到學習的意義感和價值感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鼓勵孩子微小的進步,用更多正面語言、積極方式來與孩子溝通,這樣孩子不僅僅熱愛學習,也會熱愛生活,因爲孩子們未來的人生課題不僅僅是學習,還包括有尊嚴、有意義、有目標地活着。

家長情緒焦慮會影響孩子2

如何教育孩子

1、“當孩子的好朋友”

作爲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一份責任。但在培養孩子中,如果家長總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去愛孩子,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愛,總會產生一條“縫隙”!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要與孩子親密無間地交談,而不是做一個高高在上傳達命令的獨者。

2、“讓孩子自信”

不管是寶寶剛懂事還是孩子已經大學畢業要步入社會,在各階段中,家長最應該給予孩子的不是經濟上的支持、不是預先幫孩子規劃好人生未來道路的支持,而是給孩子充分的自信和鼓勵!

教育、鼓勵孩子是家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你應該告訴你的孩子:“沒問題!爸爸/媽媽相信你!”你要告訴你的孩子:“哦!寶貝,你這件事做得真好!”

不應該對孩子說:“你就是不行,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等等這些話來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地。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不是在否認孩子的行爲中建立起來的。

3、“陪伴”

孩子不是需要我們的錢,而是需要家長的人本身!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中有這麼一句話:“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在人的環境下才能長成。

孩子出生後,如果他的成長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那麼他就會孤獨、無助、沒有安全感。家長需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存在,需要人對他確認、理解、鼓勵,這樣他才能建立自己獨立的人格!否則,他會漸漸產生恐懼感、對人生的無助感,也就沒有辦法成長。

4、“確認”

一個行爲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裏不帶有任何表揚和批評,家長要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實際上確認是家長幫孩子培養價值觀的一系列過程。所以,家長要明白孩子不會自動地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這些都是學來的,是我們家長不斷灌輸的結果。家長要幫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5、“教育方式多變通”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幾乎的千篇一律,並不會去變通。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用50種方法去教一個孩子,看他最適合哪一種,但是我們往往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

作爲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不應該死板般地“照方抓藥”,應該要研究孩子的生活習慣,從中選擇定製一套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