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寶寶需要家長自己先有良好的素養,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爲大家分享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1

“哄”不是萬能的

近些年來,一種稱做“賞識教育”的思潮通過各種大衆傳媒廣泛傳播,給家長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亂。

孩子不管做了什麼,做得怎麼樣,都要大加讚賞,說“你真行”、“你真棒”,給孩子叫好,爲孩子鼓掌。比如說,一個孩子經常無故打人,家長不但不嚴厲批評,反而要給他鼓掌。爲什麼?因爲昨天打了兩個人,今天只打了一個,進步了。孩子又打了人,還給他鼓掌,爲什麼?因爲昨天把人打得流了血,今天沒有打傷人,下手不那麼狠了。這是典型的“哄”的伎倆。

什麼叫賞識?所謂賞識,就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給予重視或讚揚。剛纔提到的這個欺負人的孩子是典型的“屢教不改”,本來就應該實施懲罰,怎麼反倒爲他鼓掌呢?提倡“賞識教育”的人認爲,這樣可以使他逐漸地、自然而然地改掉打人的毛病。這完全是自欺欺人。

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顏之推早就批評過這種現象:“恣其所欲,宜誡反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當法爾。”這是說,對孩子不管不教,任其爲所欲爲,該批評的反而誇獎,該斥責的反而欣賞,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以非爲是,以惡爲善,顛倒是非善惡。

不能否定批評

更有人“發展”了所謂的“賞識教育”,提出“無批評教育”。說孩子年齡小,感情太脆弱,只能表揚、肯定、獎賞,不能批評,更不能懲罰。有的人甚至認爲“否定是孩子的殺手”,斷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種說法也是偏頗的,沒有任何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小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和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犯錯誤是難免的。他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想探索的奧祕很多,這就難免犯錯。當然,首先應當進行說服教育,但如果屢教不改,就必須批評,甚至可以懲罰。

批評或懲罰不完全是消極的教育手段,使用得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批評或懲罰是較爲嚴厲的教育手段,會引起孩子不愉快、內疚甚至痛苦的情感,促使其從錯誤中接受教訓,徹底改正。正是因爲孩子小,尚未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家長才更應當及早嚴加管教。如顏之推所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爲則爲,使止則止。”從孩子小時候就嚴加管教,就會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爲和習慣。對錯誤的思想、行爲和習慣不批評、不制止,放任自流,勢必養成惡習。

“賞識教育”和“無批評教育”在特定的時候或場合可以嘗試,但不能時時處處濫用,否則不僅會害了孩子,也會給家長以後的教育帶來許多麻煩。

懲罰

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討論懲罰孩子的問題,並不是要家長把懲罰當成管教孩子的“尚方寶劍”,動不動就隨便懲罰。懲罰歷來是管教孩子的一種手段,一般是在“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使用,在任何時候都只是“輔助手段”。如果使用得好,會發生奇效。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一般不會犯多大的錯誤。但如果孩子太執拗、固執、任性,無論怎麼教育都無動於衷,而有些行爲若不立即制止,很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或是會養成不良的習慣,再糾正起來難以奏效。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得采取懲罰的教育手段。

懲罰孩子一般是在孩子的行爲習慣或道德品質出現嚴重錯誤的時候。比如,小孩子學會了說髒話或罵人,怎麼教育都不見效;好動手打人,欺負弱小,批評以至訓斥都無效;撒謊、欺騙人,屢教不改,等等。

至於非行爲習慣或道德品質方面,如在智力開發或文化學習上出現了問題,不要輕易使用懲罰。因爲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過程蒙上“痛苦”和“不愉快”情緒的陰影。

懲罰手段和注意事項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實施懲罰的手段一般有兩種類型:

一是剝奪需要,主要是精神、情感方面的需要。孩子犯了錯誤並屢教不改,本來應該得到的,就要強行剝奪。比如,該買給他的玩具不買,該陪他去遊樂場不去,該上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不去,在指定地點反省等。家長長時間不理會孩子,也是一種懲罰方式。

二是自然後果的懲罰。孩子犯了錯誤,不是由家長剝奪他的需要,而是由他自己承受後果,也就是“自作自受”。比如,總是欺負別人,小朋友們都不搭理他了,這就是遭到了“自然後果”的懲罰。

對孩子實施懲罰,要特別謹慎小心。一是不可濫用,不到萬不得已時,一般不用。二是公正合理,恰如其分,要根據孩子所犯錯誤的情節輕重、性質以及態度確定懲罰的方式,最好讓其心悅誠服地接受。“罰不當罪”,過輕,起不到積極作用;過重,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或引起逆反心理。三是懲罰要看孩子的個性特徵、性別特徵,要讓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得了,避免產生副作用。

經常有家長問,孩子可不可打?一般情況下不要打。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未嘗不可。比如,兩三歲的孩子,不知道深淺、利害、安危,看到新奇的東西如電器插座等就想摸一摸,動一動,玩一玩。對這種危險行爲,怎麼進行管教呢?給他講道理,說:“這個東西不能摸,一摸就電死了。”什麼叫“死”?孩子可能會天真地問:“死好玩嗎?”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那無疑是“對牛彈琴”。他根本不可能懂。說不管他,放任自流,任其爲所欲爲,讓他體驗一下“自然後果”的懲罰,那行嗎?管教那麼小的孩子,唯一行之有效的管教方法,就是在他要伸手摸電器插座的時候,聲色俱厲地訓斥。如果還是不聽話,就要狠狠地打他的手,甚至要把他給打哭了,重重地給他以刺激。這樣打一兩次,就會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摸那東西――手疼痛”這樣的條件反射,以後再也不會伸手去摸。像這種“狠狠地打”,也不能說是“體罰”,而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有效教育。

父母可不可以懲罰孩子2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爲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爲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爲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爲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罰站

案例:故意從高處往下跳,車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規劃一個處罰區,可取個名字,地點以靠牆壁、不正對大門爲主;地上鋪上軟墊;準備一個時鐘或鬧鐘,計時孩子處罰的時間。

處罰地點不宜太明顯或正對大門,以免傷及孩子自尊;與孩子講處罰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會造成孩子更頑皮的反效果;視孩子的高度來決定墊子高度;處罰完後,詢問孩子被處罰原因,讓孩子自己知道做錯的原因。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