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孩子的成長受環境影響很很大,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面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下面小編分享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方法。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1

老師,XX沒有好好做操。”“媽媽,XX拿了我的餅乾。”如果孩子愛打小報告,你會怎麼處理?有的家長認爲這是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正常現象,慢慢就沒事了;有的則覺得這種行爲很不好,禁止孩子打小報告,告誡孩子有事和小朋友當面說清楚,不要背地裏去告狀。

早教專家指出,由於想受到別人重視或者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弱等原因,3-10歲往往是孩子打“小報告”的高峯期。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爲是一種正常現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家長應給予包容和理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認真分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對症下藥,不應盲目制止或者無視。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

“打小報告”是成長的標誌

常女士的兒子今年3歲多了,近來幼兒園的老師向她反映兒子經常向老師說誰誰不吃飯、誰誰不做操,很會打小報告。

“他平時在家也總是向我告狀,哪個小朋友拿他玩具了等等。”常女士說,她諮詢了其他家長,發現大家對此事的態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打小報告’其實是大人給孩子貼的標籤,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好比一個小朋友喜歡玩具,帶回了家,這只是他一個很純樸的想法,而大人則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認爲這是偷東西。有些家長厭惡孩子打小報告,也是因爲他把孩子的一個交往行爲變成道德行爲。”小橡樹幼兒園執行院長王芸說。

據王芸介紹,從常態來看,四五歲正處於孩子的交往時期,打小報告的情況比較普遍。因爲這時孩子開始發展語言能力,渴望溝通與交流,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打小報告是他給自己找到的一個交流方法。“當孩子有這種行爲的時候,其實是他成長和進步的標誌。”

“確實,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爲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時候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因爲他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或者不自信,沒有勇氣去自己解決問題,只好求助老師或家長,對大人產生依賴。”家庭教育與兒童情商培訓專家、學之郎情商課堂創始人倪志勇指出,在建立規則的時期,孩子對其他人破壞規則的行爲比較敏感,有時老師會對孩子打小報告給予肯定,這就強化了孩子的這種行爲。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嶽文昊表示,在心理學上,孩子10歲以前一般會認爲老師和家長是無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於同伴,所以寧可得罪小朋友也會去告狀。10歲以後孩子會更看重同伴,這時他們打小報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爲很有可能會被同伴孤立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2

一、兒童爲什麼喜歡打小報告?

兒童心理學家傑瑞·維科夫解釋道,“打小報告使得一個孩子能佔據上風,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師面前獲得了有利地位。”打小報告還有着自身的積極方面:它可以揭示出學前兒童向你表達自己立場的慾望,孩子明白了規則的含義並且能夠明辨是非。不過,鑑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處理衝突的能力不足,所以他們會漂亮地選擇剎車,去做輕鬆的告密者。

二、如何處理孩子的小報告?

1、查明事情的'真實情況

在你給孩子貼上告密者的標籤之前,先放緩腳步來把真相弄弄清楚。的確,孩子需要逐漸學會不打小報告,但是在孩子早年,這種行爲也是孩子知道尋求幫助的一種手段。

還分辨不出什麼信息是值得告密的,而什麼是無關緊要的。例如,“爸爸,傑克在玩我的玩具汽車。”與“爸爸,傑克在大馬路上玩耍。”很明顯,這兩種情況,前者只是惱人的情況,而後者則是危險的警告。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逐漸讓孩子區分這兩種情況,並且及時將有用的信息進行彙報。

2、不要使用賞罰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告密都是屬於沒事找事,表達不滿的情況。因此父母切忌表揚告密者,而懲罰另一個孩子,這樣會給孩子誤導。孩子會在賞罰之中更加確信一點,那就是打小報告是正確的做法。

孩子愛打小報告可能是缺乏自信 第2張

3、增加告密的代價

當孩子爲小事而打小報告時,給孩子一些事情去做,這會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負擔,孩子便會知道以後不可以再這麼做。例如,當孩子告訴你,“哥哥搶我的玩具。”與其立即做出迴應,不如對孩子說,“你爲什麼不把哥哥的行爲畫成一幅畫呢,我稍後會來看的。”孩子會立即意識到,花那功夫去畫畫,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探索備選方案

當孩子遭遇困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給出備選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告密行爲。告訴孩子,“如果你能冷靜下來,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那麼我給予你的幫助或許會更大。”隨後詢問孩子告密的動機,是爲了讓父母或老師懲罰對方,還是本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孩子瞭解清楚後再做決定。父母可以遵循這樣的步驟:

首先告訴孩子,“我知道傑克拿你的玩具玩你很不開心。”

其次再告訴孩子,“那麼如何讓傑克也瞭解你的感受呢?”

然後教會孩子使用語言明白地處理這一問題,“現在輪到我玩了嗎?”或者“我不喜歡你拿着我的玩具。”

最後,如果孩子的怨氣沒那麼大,你也可以鼓勵孩子玩其他玩具,而不是執着這一問題。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