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6.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好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庭的努力,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能力是否出衆決定了未來的發展高度,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下面跟大家分享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1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

1、黃金法則

黃金法則是讓我們的孩子表現出對他人的愛。有些人聯想到的黃金法則與 關係,但許多信仰都相信,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善待,所以我們應該去愛別人。通過讓我們的孩子考慮兄弟姐妹、同學或陌生人的感受,來適應這個去愛的規則。考慮如何不惹惱別人是黃金法則的延伸。例如,如果有一個無家可歸的男子走在街上,讓孩子們看到我們去幫助他,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我們這樣做是對的,他們長大之後也會學着這樣做。

2、隨時隨地做好事

我們可以通過幫助給他人獻愛心來鼓勵孩子尋求新的方式來爲他人服務。幫助老人或體弱的鄰居打掃衛生,照顧生病的兄弟姐妹,收拾桌子上的剩餘食物。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模範榜樣。給孩子一本日記,讓她記錄自己做過的善事。

3、幫助孩子進步

這個概念是指鼓勵孩子爲別人做事,如果別人幫助了孩子,比如在學校的時候,孩子忘了帶鉛筆或者弄丟了,在這個時候,別人借給孩子鉛筆用,這就是一種愛的表現。向我們的孩子解釋說,“所有這些幫助行爲都是飽含愛的,所以我們應該也去愛別人”。有時孩子們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幫助,可以給貧困地區捐贈一些八成新的玩具或衣服,收留無家的貓狗。告訴孩子:“每一個愛的行動結束後,如果這個人感謝我們,並詢問他們如何能報答,建議他們繼續去愛別人吧。”

4、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親情可以使溝通更加簡單,但擁抱和親吻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幫助我們的孩子瞭解對待不同的人,什麼樣的表達方法和手勢是適當的。他可以親吻家人,但和朋友或陌生人接吻就是不恰當的。如果孩子還是沒辦法分清楚,幫助她做一個人員劃分清單,讓她知道可以適當親吻、擁抱、牽手的人都包括哪些人,以及哪些人應該適當減少親密接觸。這樣孩子才能對每一個人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2

當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時,那偉大的母愛已同一泓湖水,柔波盪漾、浩浩淼淼;當等待第一聲嬰兒啼哭的焦慮之時,深沉的父愛已如蒼茫草原廣闊無垠、鬱鬱蔥蔥。親情之愛,本是由自天然。子女對父母的愛更是與生俱來,來自父母給予的血肉之軀和附於軀體上的那顆心。如果我們說,還要學會愛孩子和教會孩子愛父母,人們不免不以爲然。

但實現生活中不少場面又明明確確地告訴我們,這緣於天然的愛也需要學習。教會孩子愛首先要給予孩子愛,這愛滲透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在爲孩子哺乳時,在給孩子洗尿布時,在同孩子壘積木時,在聆聽孩子朗頌時,在半夜起身爲孩子掖好被角時……也在自己對孩子理解、尊重、誘導、表揚和批評時。

父母的舉止言行是孩子的榜樣,你能正確地愛孩子,孩子也會學着愛。

一次,我爲1歲半的兒子做飯時,不小心菜刀切了手。身後的寶寶從沒見過鮮血淋漓的場面。他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我告訴他:“寶寶不能拿刀,刀切手。流血,手疼。”原是想借機告訴他拿刀的危險,但兒子卻從話中聽出了我手疼。他走上兩步,嘟起小嘴,對着我的手輕輕吹了起來。此刻,我心中一陣驚喜:孩子,你小小的年紀,已經懂得關心別人,懂得了愛!你知道,每回當你磕磕碰碰之後,媽媽(爸爸)便會爲你輕輕吹一吹,所以,今天你也學着用這個辦法替媽媽減痛。更讓我感到驕傲和慰藉的還在後面。在包紮傷口時,我隨口對孩子說:“媽媽手疼,不能抱寶寶。”到了晚上,按常規帶孩子散步時,平時剛走幾步便會撲過來,一把摟住我的腿,仰起小臉說“媽媽抱抱”的寶寶,竟走了很長很長。我以爲,他是因爲一邊念兒歌一邊走給忘了。怕他累,伸手去抱他。不料,平時放下時也要蜷起小腿,讓兩隻小腳沾不到地的寶寶,居然認真地說:“媽媽手疼,不抱!”此時,我似乎忘卻了連心的手指仍在一跳一跳地疼,一把摟過孩子,使勁地親了親他。孩子畏在我肩頭,休息片刻,又邁開雙腿走起來。愛孩子對父母來說,並不是簡單的舔犢之情。這愛包含更深層的意義。

教會孩子愛別人隨時隨地做好事 第2張

它使我們的目光看得久遠,它使我們的心靈更加高尚,它使浮躁的變得沉穩,它使隨意的變得理性。真心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感受愛、體味愛。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視子女爲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對待父母給予的愛卻常常表現出無動於衷。他們認爲,父母的愛是天經地義的,他們一邊不停地索取,一邊毫不珍惜地拋棄。更有甚者,他們會對父母的愛感到厭煩或因愛的方式不當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果然對父母之愛表示麻木的話,應該說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同樣會因爲不能體味愛而與幸福失之交臂。教孩子體味愛的過程也是教孩子學會愛。

當你喂寶寶美食時,不妨說:“好香,給媽媽嚐嚐好嗎?”通常孩子會舉起小勺送過來,你當然會對他表示讚許。但孩子要是捨不得而不給呢?你是覺得好玩,一笑了之;還是表示一下不喜歡?別小看這平平常常的逗孩子話,它會告訴孩子,媽媽把好吃的先給我吃是愛我。他也會漸漸地感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

如果孩子冷,你不妨問問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給孩子添加衣服時,問問他:“爸爸衣服在哪裏?”“媽媽穿哪件?”這麼做既可以教給他日常知識,又啓發了他的愛心。如果孩子做了什麼事使你不快時,你在明確告訴他你的感受時,可讓他設身處地想想,換了他會怎麼樣?只要我們教育得法,孩子自會明白,不僅要從父母這裏獲得愛,也要以愛相回報。

孩子的言行反映着父母的舉止。孩子偏狹,父母恐怕不會敦厚;父母暴躁,孩子要麼冷酷,要麼怯懦;孩子能與小朋友友愛相處,父母的性格多豁達溫和;父母開朗樂觀,孩子也不會抑鬱焦慮。因此,教會孩子愛的同時,也是觀察孩子言行校正自己的機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就不妨記住這句話:“教會孩子愛父母,他纔會愛他人,也纔會被人愛。”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