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3.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孩子的發展問題,是親人們所關心的,孩子的壓力可能來源於父母的高要求,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現在分享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1

“點心要在說過‘我吃好了’之後吃”似乎是小龍家的規矩。如果要踏踏實實地保持吃飯時的禮儀的話,父母就必須堅持在三餐時都說,把它變成一個規矩是個不錯的辦法。

規矩的目的是爲了家人都能愉快地生活。然而,爸爸媽媽竭力讓小龍遵守規矩,這根本就不能讓人感到愉快。定下規矩家人反而過得更不舒服了,豈不是本末倒置?

比如說棒球比賽,無論打出多麼漂亮的全壘打,如果不能繞場跑一週的話,也得不了分。因爲每個選手對此都很瞭解,所以擊球手擊球后不管怎樣都會開始跑向一壘。如果每次擊球后都衝他們喊“擊球后趕緊跑呀”,或是威脅“不跑的話可得不了分的”,這樣的教練恐怕沒有吧?

也就是說,如果本人對規矩的內容及遵守的意義很明瞭的話,就會很自然地去遵守。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

所以孩子不遵守規矩時,父母再手忙腳亂也不會有進展。應該等着孩子自己遵守規矩。這期間,父母只要自己遵守規矩,當孩子的.好榜樣就行。

如果小龍的父母每天飯後都說“我吃好了”然後再吃點心的話,小龍就會想起規矩,就能注意到自己之所以沒有點心是因爲沒說“我吃好了”。品嚐了這個“苦澀的結果”之後,即使父母沒有特意地催促,小龍也會想“下次開始遵守規矩”了吧。

然後,真的是說了“我吃好了”就能得到點心的話,小龍就學到了自己的行爲會使結果改變,同時能夠很好地認識到規矩的內容和意義。於是小龍就會順理成章地說“我吃好了”,一家人就能心情愉快地結束晚餐了。

如果父母因爲想讓孩子遵守規矩而變得焦躁不安,就請想想孩子自己的“會”的能力。如果那樣你還對讓孩子恪守規矩的事感到焦慮的話,那也許你想的“規矩”對孩子來說是不一樣的東西。請重新閱讀前一章,再次審視一下你是怎麼定規矩的。

制定給孩子的規矩不需要有人監視着2

給孩子制訂規矩的原則

生活上立規矩要聽孩子意見

生活中需要孩子遵守的規則很多,小的如起牀時間、鍛鍊習慣、玩具收納、寫作業等,大的如公共場合排隊、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等。所有的規矩除了要給孩子講清理由,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探討,尊重他的表達權和個人意願,尤其是那些非強制性規則。在民主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規則容易內化,實行效果好。比如,規定孩子的起牀時間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起牀後需要做的事情,然後倒推出起牀時間,如果想晚起十分鐘,需要壓縮哪部分時間,具體怎麼做,最後定出最終的起牀時間來。

規矩內容要明確,有可操作性

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理解方式更傾向於形象化思維,爲減少溝通中的誤解,規矩內容一定要清晰,有執行操作的步驟最好。有些家長會給孩子佈置家務勞動,但孩子可能完成得不夠順利,反遭家長斥責,結果導致孩子的積極性受影響。舉例來講,如果想培養孩子自己收納玩具的習慣,就要明確告訴他,什麼玩具收在哪個位置,怎麼收。你們可以一起畫出或者寫出玩具收納的規則、步驟,貼在牆上,時刻提醒。

講清楚不守規矩的後果

立規矩時儘量給孩子講清後果,最好是跟他切身利益相關的。比如起牀問題,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要先送你上學,然後要趕去上班,如果因爲你的磨蹭而讓媽媽上班遲到,單位就會扣工資,那這個月你的零花錢就要減少或者被扣。”

沒守規矩時,也不要給他貼標籤

立下的規矩,如果孩子做不到,可以三令五申,或者換用別的方法,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你就是笨,這都做不到”“你就是起牀困難戶,真煩人”等等。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會相信,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不但起不到督促的作用,還可能使孩子破罐子破摔,更加難以遵守規矩。

別當着孩子的面告狀

有些家長會對配偶說:“你兒子今天又遲到了,你看怎麼辦”“他今天又打了別的小朋友,我上次說他也不聽”……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錯誤被拿來當場討論,這樣的話在孩子聽來就是一場批判大會,不僅影響自尊心,還可能使他越來越“皮”。如果家長一方已經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就不必再向另一半告狀了。當然,如果另一半有保護孩子自尊心的意識,不會繼續批判孩子,而是蹲下來安撫,問問發生了什麼事,幫他看到自己在事件中的表現,提出期待,扭轉伴侶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也可以化傷害爲教育契機。

守了規矩,要及時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可以不拘一格,是孩子需要的、喜歡的就好,如果沒守規矩也要適度懲罰,要按之前制定好的規則進行,不能變成家長宣泄情緒的方式。比如,規定遲到了就要扣除零花錢,那就執行,不要再指責,“你看看你,真是讓媽媽丟人,都是因爲你,我又遲到了!”家長的情緒化表達,不僅破壞規則,也會把自身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利用動畫片、故事等間接傳達你的期待

比如,不希望孩子碰易造成傷害的東西,可以講一個小朋友自己去摸燃氣竈被燙傷的故事,或者讓孩子摸一下熱水杯,問“燙不燙”,告訴他,開水、火、電等都是危險的東西,要避開。也可以在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藉助裏面的場景和孩子探討,如果他是裏面的角色會怎麼做,爸爸媽媽希望他怎麼做等。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