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知識 > 育兒科普 >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對孩子的發展有着非常大的幫助。小編已經爲大家蒐集和整理好了學前兒童認知方式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1

一般來說,兒童的認知能力包括感知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但現代心理學之父奈瑟在第一部專門系統研討認知活動的著作《認知心理學》中強調指出,認知指的是感覺輸入的轉換、簡化、儲存、恢復和運用的所有過程。認知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

習慣上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活動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定的功能系統,從而實現對個體認識活動的調節作用。在個體與環境的作用過程中,個體認知的功能系統不斷髮展,並趨於完善。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

學前兒童認知發展怎麼回事

當孩子大小動作的能力更好時,也會喜歡試着自己動手做,於是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孩子坐在地上,剛開始高高興興拿着鞋要"自己穿",可是穿不好、開始挫折着急,父母伸手想幫點忙時,孩子生氣大叫"不要",仍堅持要自己弄,最後一邊哭一邊踢腳丟鞋,嘴裏含糊地說:"不要自己穿媽媽不要穿不要穿…",不僅媽媽問不出來也搞不清楚到底孩子還想不想穿、是要誰穿,其實鬧到後來通常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鬧什麼了。

親愛的爸媽,請記得勤練忍術與耐心功,二至四歲的孩子喜歡嘗試、凡事好奇,不時會出現 "爲什麼"連環問。父母不耐煩時要儘量往好處想,小腦袋瓜正在用他獨特的方式"蒐集"這個世界呢!

音樂教育對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作用大嗎

在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的重要作用以及音樂教育對兒童今後各方面的'發展乃至他們整個一生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些階段,比如:孩子自己想做一些事情,但是總做不好,這些需要家長的鼓勵,而不是代替他去做。而且家長要注意音樂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2

學前兒童道德意識的發展

進入學前期以後,兒童逐漸產生了各種道德感,如同情、互助、尊敬、羨慕、義務感、羞愧感、自豪感、友誼感等等。

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歲後,隨着兒童交往的發展,成人不斷對兒童的行爲提出要求,使他們逐漸掌握了各種行爲規範,道德感也逐漸發展起來。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 第2張

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感很膚淺、易變,往往是由成人的評價而引起;學前中期兒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會因爲自己在行動中遵守了老師的要求而產生快感,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爲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中班兒童常向老師“告狀”,就是由道德感而激發的;學前晚期兒童的道德感進一步發展和複雜化,他們對好與壞、行爲的對與錯,有了比較穩定的認識。

移情是對他人情緒情感狀態的一種替代性的情感體驗,也就是,設身處地地體會別人的情感。學前兒童已具有較強的移情能力,會由他人的情緒狀態而引起自己與之相一致的情緒反應。可以置身於他人處境,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緒情感。

在道德判斷方面,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判斷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說是好的,或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就認爲是好的。反之,則是壞的。同時,他們在判斷行爲時,還不能把行爲的動機和結果結合起來,常常只看到行爲的結果,而注意行爲的動機,僅根據結果來判斷行爲;學前晚期兒童,開始注重行爲的動機、意圖。比如,小朋友A把玩具亂扔打碎了一個盤子,小朋友B幫媽媽刷碗打碎了一打盤子。讓兒童來評價哪個小朋友好一些時,學前早期的兒童會說A好,因爲他只打碎了1個盤子;而學齡晚期的兒童會說B好,因爲他是在幫媽媽幹活。

成人對兒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兒童的道德意識水平。比如,告訴兒童不要玩某個玩具,對一組兒童說:“這個玩具很嬌氣,拿了很容易打破。”對另一組兒童則說比較抽象的道理,比如:“這個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對3歲的兒童第一種(具體道理)比較有效,而對5歲兒童第二種(強調所有權)比較有效。

由於學前兒童道德意識的發展,可以對他們進行有系統的道德品質教育。但是,由於他們的道德意識還是很初步的,一定要注意結合兒童道德發展的特點,避免空洞說教纔會有效果。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3

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早教

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特別是跟兒童遊戲活動的發展有關。在兒童的遊戲,特別是創造性遊戲中,要求兒童有豐富而有目的的想象,例如,“騎馬”“開火車”等等。此外,故事、藝術活動也都能促進想象的發展。

學前兒童想象中的有意性和創造性正在初步發展,但總的說來,這種有意性和創造性還不佔主導地位。

學前兒童認知方式 第3張

(一)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整個學前時期,有意想象正在發展,但無意想象仍佔主要地位。

1、想象的主題容易變化

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到另一個主題。例如,在遊戲中,一會兒喜歡玩這個,一會兒又喜歡玩那個;在畫畫時,一會兒畫一頭牛,一會兒畫一個人。

2、想象有時跟現實分不清

還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現實的事物區分開來。例如,兒童常常說自己沒有看見過的東西,如:“我看了什麼什麼……怎樣怎樣……”又如,兒童還不能完全意識到童話中的人物的虛構性。

3、想象具有特殊的誇大性

喜歡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和情節,例如,兒童很喜歡“拔大蘿蔔”的故事。

4、以想象過程爲滿足

想象常常並不指向於某一預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過程本身爲滿足,因而富有幻想的性質。

在教育影響下,學前晚期兒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漸增長起來。大班兒童不但想象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想象的獨立性和目的性也逐漸增大。想象逐漸成爲一種相對獨立的心理過程,並能服務於一定的目的。兒童開始有可能意識到童話雖然是有趣味的,但是那些人物故事都是虛構的。

(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整個學前時期,創造想象正在發展,但是再造想象仍占主導地位。

小班兒童想象的創造性很低,基本上是重現生活中的某些經驗。中班兒童開始有一些創造性,如在遊戲中不單純重複成人或較大兒童提出的主題,而是通過自己的構思來加以補充。大班兒童想象的創造性才顯著地發展起來。大班兒童對教師提出的遊戲主題能通過自己的想象加以充實。例如,對老師提出的“開火車”遊戲,就能主動地提出遊戲的情節、角色的分配及其玩法等等。

想象的發展對兒童入學準備具有重大意義,因爲很多知識的學習或技能的掌握是有賴於有目的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

懷孕科普
新媽科普
育兒科普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