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5.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對每個求職的人來說,她們都想找到最好的工作,而最差的工作肯定是沒有人願意去去做的,其實不管工作怎麼樣,適合你才重要。下面是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內容!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1

2013年出爐的美國職業預測報告顯示,報社記者獲評全美最差工作。工作排行榜1988年問世時,報社記者排行第126位。

近年來,隨着新聞編輯部收縮,紙媒預算萎縮和來自網絡的競爭,報社記者的處境每況愈下。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傳統報紙的記者崗位數量到2020年將減少6%。記者3.6萬美元的年收入中值預計將進一步減少。

但在日本,記者卻是高薪行業,據日本新聞協會2012年統計,報社記者平均年薪爲680萬日元(42萬元人民幣)。

若是規模超過1000人的大報社,記者平均年薪約890萬日元(55萬元人民幣),其中《朝日新聞》薪水最高,記者平均年薪約1287萬日元。

此外,中小媒體的記者薪水一般維持在大媒體記者薪水的四到七成,年薪約350萬~600萬日元(20萬~37萬元人民幣)。

香港記者協會的調查顯示,記者在香港也屬低薪水的職業,王先生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傳媒系,曾任職香港報紙及電子傳媒,四年年資,月薪才1.33萬港元。

他轉到一家企業任職市場推廣主任,月薪達 2.3萬港元,加薪1萬港元,“我要存錢買房,結婚生子,沒辦法。”

在他做記者的四年期間,他已感覺到身邊有經驗的同行,紛紛流往更爲穩定的政府機關,或前往薪酬更高的商業機構打拼。

“青春飯,本是媒體創造的、帶有貶義的、依靠臉蛋與身體生存的特種行業從業者,如今成了自己行業中本應是最頂尖羣體的標籤……”這是媒體人羅昌平在學者張志安的《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報告》留下的評論。

《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報告》顯示,67%左右的調查記者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範圍之間,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約爲17%,而月收入少於5000元的約爲15%。

相對於調查記者所付出的報道艱辛、面臨的職業壓力而言,大部分記者表示收入過低。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世界最好工作有這些

大堡礁島嶼管理員:2009年,澳大利亞公開招聘大堡礁島嶼管理員,工作的內容是游泳、潛水以及和遊客交流。

滑水道測試員:英國一家旅遊公司發佈了一則招聘廣告招聘滑水道測試員,合同期爲6個月,薪水爲2萬英鎊。這位幸運兒可在6個月內飛往全球各地參觀世界最好的水上樂園,爲他們的滑水道打分。

無人荒島管理經理:英國一公司希望能爲蘇格蘭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僻小島尋得一位管理經理,且每年只需居住8個月,年薪爲2萬英鎊。

薰衣草守護天使:2009年,廣東德慶盤龍峽生態旅遊區宣佈,招聘兩名“薰衣草守護天使”,工作期間每天巡視薰衣草田指導遊客遊覽拍照,入住度假村超五星別墅,食宿全包,週薪高達2萬元。

古堡女巫:2009年,英格蘭某景區公開招聘女巫,工作內容是扮演成巫婆模樣,出沒在山洞附近。

需要做的最重要事情便是:必須會發出古怪笑聲,不會對貓過敏,生活在山洞裏,做巫婆們該做之事,這樣,就可以獲得年薪5萬英鎊。

馬爾代夫旅遊親善大使:2009年9月,南湖國旅·西部假期面向全球招聘一名馬爾代夫旅遊親善大使,爲期一年,年薪30萬元人民幣。工作包括每天巡遊馬爾代夫各大知名海島,發掘每個島嶼最好玩的一面。

記者觀察: 最好與最壞因人而異

在一次你理想職業的調查中,有超過七成的人說自己想當公務員,但公務員自己卻說自己所從事的是壓力最大的職業;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第2張

另外還有超過四成的上班族想當記者,但記者們卻把自己描繪成“新聞民工”,身心疲憊、四處奔波、天天熬夜、收入微薄。

同樣是CEO,國企的老總很鬱悶,都是管理人員,爲何薪水比外企要差一大截?外企CEO也不痛快,爲何有的壟斷行業沒啥競爭,CEO年薪卻可以拿到上千萬?可見,好工作的定義因人而異,各不相同。

不過這些衆人眼裏的好工作,也有共同點:首先是高額薪金,遠遠高出當地各行業薪酬水平的工資福利待遇,這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然後是非常輕鬆,這點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爲在各行業中不乏高薪職業,但基本上都需要用超長的工作時間和巨大的壓力換得;最後,是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給工作者帶來的愉悅感。

當然,以上這些“世界最好工作”,我們只看到了它精彩的一面,卻沒有注意到它壓力的一面。

比如剛剛做大堡礁島嶼管理員時,不太適應澳大利亞的氣候的紹索爾曾經向媒體抱怨當地毒辣的陽光,還曾被一種致命的水母蜇傷,他自稱這絕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工作之一。

又比如馬爾代夫形象大使,要求發掘每個島嶼最好玩的一面,還要迎接中國遊客,參與當地環保工作,隱形壓力也是很大的。這樣的工作別說很難得到,即使得到了,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2

什麼是好工作?什麼是壞工作?

好事不常有,而好事之徒常有

澳洲國立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宣稱,一份壞工作對人們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比失業更糟糕,也就是說,壞工作不如不工作。

這聽起來也像廢話,尤其對中國的廣大人民羣衆而言,有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還敢挑剔好壞,叫嚷着幸福感缺失?什麼是所謂的壞工作呢?研究者的定義爲:缺乏工作保障,超負荷工作量,自由受限過多,以及沒有前景。

當然,我們還可以總結出更多,比如薪酬太少,加班太多,老闆太苛責,同事太冷漠,或者,公司離家太遠,吃午餐太麻煩……在一個高福利體制社會,壞工作的確是不如不工作的。

人們寧願選擇待業在家無所事事,也不願找份壞工作受罪。不過,在就業競爭壓力過高的環境裏,情況就並非如此了。

常有人問,學什麼能有好工作!我覺得,不管學什麼,只要認真做好你做的工作。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學好了,成了才,一定會有人要你發揮的,也一定能找到你。因爲當自己成爲人才時,就會有很多人來打你的主意。

個體成爲人才,也就成爲了他人生存的必需品,他人要好好的靠人才才能更好的生存,他人也就不會讓人才沒有生路,人才這時就不會沒有工作了,有了工作,還想挑好工作。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第3張

什麼是好工作,誰都難說清楚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斗轉星移,好壞都在輪迴呀。況且好與不好也和個人感覺有關。我們要學自己想學的,好好地學,堅持學好,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一定會有好工作的。

機會也一樣,對於豁達積極的人來說,兩個機會都是好機會,對於頹廢消極的人來說,兩個機會都是壞機會。

好工作和壞工作到底用什麼標準區分?人們通常的判斷標準是:

凡是工作涉及髒亂、勞累、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工作就是壞工作,凡是穩定、清閒、福利完善、工作環境好、工資高、社會地位高的就是好工作,按照這種思考標準,對社會上有那麼多人考公務員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在家長判斷好壞工作的時候,缺乏一項甚爲關鍵的內容,那就是個人喜好。

爲什麼要談個人喜好?因爲只有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才能創造出奇蹟,只有在感興趣的工作中,才能爆發出個人潛力,找到認同感及個人價值。

一個人從孩童到老年,僅僅數十年,是將數十年一轉瞬的時間投入到安逸、蹉跎中,還是選擇自己愛的行業爲之奮鬥,這其實是一個很難的選擇,爲什麼說難選擇?

因爲很多孩子在受父母的影響下,害怕失敗,不敢嘗試,當想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背後總是有一個聲音提醒自己:“千萬別去,一定會摔跟頭的,不然吃了苦可別來跟我訴苦!”

什麼最可怕?

先入爲主的刻板印象最可怕,家長以幾十年的經驗爲前提,勸阻下一代不要走自己曾走過的彎路,不要吃自己曾吃過的苦,希望孩子能平穩地上學,然後直接到安逸的工作中直到結婚生子,平平穩穩地走過一生。

也許在父母心裏,並不求子女大富大貴,只求一個體面的好工作,全部在自己預想的計劃中,一生安穩,這樣足矣。

究竟什麼纔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這個問題或許和“宇宙的祕密”一樣難以回答。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份工作或許從你的角度來看是“那邊風景獨好”,但真正從事這份職業的人感受可能正相反。

現在有“幹一行恨一行”的說法,說的就是隻有當你真正進入一個行業,才能體會到其中“不足爲外人道”的甘苦,甚至有時候會爲“當初幹嗎選擇幹這種工作”而捶胸頓足,有種“上了賊船”的感覺。

當然,也有一些人雖然工作看起來不夠體面,薪酬也不高,但卻幹得甘之如飴,非常知足。所以,關於“世界上最好的工作”這個問題,N 個人就會給出N 種不同答案。

一份工作算不算最好,不完全以那些公認的硬性標準去衡量,關鍵是你幹得高不高興,是不是享受,並且從中獲得快樂。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壞,快樂是最重要的指標。

1、好工作和壞工作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就看你如何看待它,尤其在這個工作越來越少的時代裏,珍惜每一次工作機會,把工作完成好是最重要的。

2、我們對工作即使無法選擇,卻可選擇我們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調整並改變對自己不利的各種因素,對內部同仁及外部客戶給予積極響應及服務,如此會帶來互動循環和績效。

3、工作必有其不變及重複性,如果能樂在其中,則能給予自己及同仁無限的活力。

4、對待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以一種專注的工作態度達到對內對外的要求,你的專注會使你的同仁或用戶感到這是對他的尊重。

最好工作和最差工作 第4張

我們大學生選擇“好工作”存在很多誤區

人人都想找到“好工作”,就必須知道什麼纔是自己心中的“好工作”,“好工作”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僱主在招聘時並不是招聘最優秀的才,而是招聘最合適人才。

同樣,對於求職者來說,並不是要找社會公認或者他人認爲的“最好的工作”,而是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事實上,工作並沒有好壞之分,但工作則有適合的工作和不適合的工作之分,與自己個性特質相匹配的,對個人長遠發展有利的工作就是適合的工作,而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我們大學生對自己缺乏瞭解,不瞭解自己性格、興趣、能力等,這樣又如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在做到“知己”的同時還要“知彼”,需要花充分的時間去了解職業,相對自我而言,大學生更不瞭解職業和社會。

很多大學生也只注意理論學習,等到大四求職的時候,才發現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的專業理論,更需要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

這時,大學生才發現不同的僱主對於用人標準、崗位的能力要求,文化、管理制度、職業發展前景、培訓機會和福利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知己知彼”尋找“好工作”,實際上就是要求“人職匹配”,即所選擇的工作必須與個人的價值觀、性格、興趣和能力相匹配。

工作並沒有高低貴賤和好壞之分,我們這是講的“好工作”實際上就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大學生朋友們,要想畢業時找到“好工作”。

不要眼光過於短淺,只盯着薪水、戶口,大城市等眼前利益不放,要從長遠的個人發展出發。

瞭解自己的性格、興趣、愛好、特長、價值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充分地瞭解職業。

選擇與自我和職業相匹配的職業目標,並在大學生期間針對自己的職業目標腳踏實地進行充分的準備,相信畢業時大家都會找到自己滿意的“好工作”。

俗話說,適合的纔是最好的。根據CHR 可銳職業顧問的數據統計只有不到20% 的人在真正“適合”的職位上工作,而且因爲他們對自己對職業分析透徹,發展前景廣闊;

近50% 的人與職位的契合度只達到了基本合格水平,許多侷限性造成他們的就業範圍十分狹窄;剩下的就是個人與工作不能匹配的人羣,他們始終徘徊在“理想的工作”之外。

工作性質、內容符合個人職業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志趣。

並且個人的能力( 包括通用能力結構、專業知識和技能等) 能夠滿足工作需要、達到工作標準,也就是個人( 通過努力) 能夠勝任工作,工作本身反過來也能夠爲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有效平臺;

工作能夠爲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或者能夠爲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某一個階段的積累,也就是說,適合的工作應該讓從業者看到工作的未來,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前景。

也許這個工作不是職業者的終極目標,但是它能夠讓職業人明確在這個工作上所能得到的鍛鍊機會和提升範圍,明白這個工作是自己職業不斷成功的重要的有機組成。

工作的薪資待遇能夠客觀體現個人的職業價值,即使在職業人實施職業轉型職能轉換過程中出現價格起伏,這個起伏也完全在職業人的接受範圍。沒有薪資保障就說明職業人的跳槽求職工作是低效甚至失敗的。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