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愛因斯坦的故事(15篇)

愛因斯坦的故事(15篇)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因斯坦的故事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城。剛出生的時候,他長得非常可愛,父母在他身上寄予厚望。可沒多久,他們非常失望。

愛因斯坦的故事(15篇)

別人家孩子一歲就開始會說話了,可愛因斯坦到三歲是纔會“咿咿呀呀”簡單的語句。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爲“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爲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裏振動着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爲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爲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裏。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爲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爲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儘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裏,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爲“笨蛋”,“笨東西”,認爲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醜小鵝”變爲“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愛因斯坦的故事2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個十分清貧的平民家庭,原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從四歲起,在父親的拳打腳踢下開始學習鋼琴,十三歲便成爲管風琴師,並開始創作音樂作品。而後,貝多芬又面臨着耳聾的威脅。可以想象得出,一個音樂家如果失去了聽力,他將如何去創作,如何去鑄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但是,貝多芬仍然堅持創作,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幾乎全是在耳聾期間完成的。儘管如此,命運卻不肯放過貝多芬,當他的創作激情達到高潮時,病魔在一點點的向他發出進攻,使他的身體逐漸惡化,直至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他的光輝永遠流傳下來。如今,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幾乎不存在痛苦,但是,我們卻缺少了那種堅強、刻苦的精神。貝多芬的事蹟使我受益匪淺。因爲,意外可能隨時會降臨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能否堅強

地去面對呢?所以,我要學習貝多芬堅強、刻苦的精神,不向困難低頭。

牛 頓

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蘋果落到了牛頓的頭上,他引發了一大串的聯想:蘋果爲什麼會掉下來而不是升到天上呢?經過刻苦的鑽研,他發現了地球引力。牛頓從小就勤動腦、善思考,遇到事情總愛問個爲什麼;長大後,他更加刻苦鑽研,終於成爲偉大的科學家。在工作中,他兢兢業業,沒有絲毫怠慢。遇到問題,他勤于思考,努力尋找答案。

從牛頓的身上,我懂得遇到問題應多問幾個爲什麼,要勤於動手、動腦,尋找答案。在學習中要刻苦、努力。

“天才出於勤奮”,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是靠不瀉努力得來的,所以,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不瀉努力,攀上知識的高峯!

愛因斯坦的故事3

1888年(9歲),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裏德曼是指導老師。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着作。到了12歲,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同時愛因斯坦開始懷疑歐幾里德的假定。16歲,自學完微積分。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失敗。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困惑。

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繫,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的笛卡爾和其後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首創並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爲以太就是光波傳播的媒介,它充滿了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物質中。

與以太說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爲,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衝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大大發展: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也叫光以太。

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光就是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從而統一了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相反,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卻發現以太不太可能存在。

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發現,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例如,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

根據伽利略理論,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速度大於c(真空光速3.0x10^8m/s)的光,即前車的光的速度=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小於c,即後車光的速度=光速-車速。但按照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因爲在麥克斯韋的理論中,車的速度有無並不影響光的傳播,說白了不管車子怎樣,光速等於c。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着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爲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着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在“奧林匹亞科學院”時期大衛·休謨(DavidHume)對因果律的普遍有效性產生的懷疑,對愛因斯坦產生了影響。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卻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

他認爲,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裏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爲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

19世紀末,馬赫在所着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

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繫。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爲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爲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範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纔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爲,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將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宇宙是膨脹着的。哈勃等認爲,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於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星系間有一種扭旋的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即暗能量。70億年前,它們“戰勝”了暗物質,成爲宇宙的主宰。最新研究表明,按質量成份(只算實質量,不算虛物質)計算,暗物質和暗能量約佔宇宙96%。

看來,宇宙將不斷加速膨脹,直至解體死亡。(也有其它說法,爭議不休)。宇宙常數雖存在,但反引力的值遠超過引力。林德饒有風趣的說:“我終於明白,爲什麼他(愛因斯坦)這麼喜歡這個理論,多年後依然研究宇宙常數,宇宙常數依然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疑問之一。”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涌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爲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裏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

爲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爲,在美國這個國度裏,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

愛因斯坦的故事4

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其意義極爲巨大,但卻沒有多少人弄得懂。他自認爲當時真正瞭解相對論的只有 12 個人。

爲了解釋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曾作了許多有趣的解說。一位婦女曾問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對論是真的?”愛因斯坦回答道:“我當然相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後了。”婦人問: “那又會怎樣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時,如果我不錯,德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法國人會說我是猶太人;如果我錯了,德國人就會說我是猶太人,法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而這樣一來,他們便在使用我的相對論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請求愛因斯坦解釋他那聞名於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很誠懇地用數學爲這個人解釋,但不幸這人不懂數學,於是愛因斯坦只好換一種方式,用極淺顯的語言來說明相對論,但這人仍然不懂。最後,愛因斯坦問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孃,那人回答說:“有。”於是,這位天才科學家便很高興的說:“那就成了。假使你剛度過兩個星期的蜜月,到第三個星期你的丈母孃來了,在你那兒住了兩個星期。這前後兩個星期的時間雖然一樣,而你的感覺卻大不相同,這便是相對論。”

一位科學家去拜訪愛因斯坦,當訪客走進他的研究室時,愛因斯坦正匍匐於地,似乎正有所舉動。這位科學家以爲他正在檢驗相對論的原理,於是不驚動他,只留神地觀看,那知愛因斯坦匍匐了一會兒,忽然向來客說道:“先生,你能幫助我嗎?我的一張鈔票丟了!”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講課時,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個學生問他最近有無新發現的學理,他被逼不過,只好說道:“我有一個發現,西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指暑假的開端到暑假的終點,請諸位善用暑假。”此話一出,全體同學鬨堂大笑。

愛因斯坦的故事5

1942年,35歲的托馬森已經是美國普林斯頓市一個小有名氣的園藝工,他曾受邀爲很多大富翁的花園做園藝護理,並且頗受好評。

5月,一個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馬森,也想讓他爲老人的花園做園藝工。老人今年63歲,主要工作是科學研究。休閒時光只做兩件事:,一個是散步;一個是拉小提琴。而且,老人小提琴拉得不錯,從6歲就開始練,算是童子功。

一天,托馬森正在爲草坪修剪,突然從花園中傳來小提琴悠揚的旋律,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愛好音樂的托馬森順着琴聲望去,只見一個老人正在如癡如醉地演奏着,心無旁騖。

托馬森禁不住駐足聆聽,聽到酣處他微微閉上眼睛享受着,突然他睜開了眼睛,上前對老人說:“先生,您是不是有個音調拉得太高了?”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托馬森,疑慮地想:“看這個園藝工的穿着打扮如此粗俗,沒想到竟然懂音律。”

想是這麼想,但老人並沒有言語,繼續拉琴。但是,一段時光之後,老人的疑心越來越重,總覺得小提琴拉得走調了。老人索性停了下來,興致盎然地和托馬森討論起來。

一個星期之後,托馬森再次來老人家修剪草坪,完成工作之後,老人拉着托馬森的手說:“我根據你的推薦,苦練了一個星期,你看這次拉得怎樣?”說完,老人熟稔地操起了琴弓。

“這次沒有跑調,但有個節拍還是拉得不算理想。”聽完演奏,托馬森直言不諱地說。老人心領神會地點點頭表示虛心理解。俄而,老人親切地說:“你還有什麼指教嗎?”這時,托馬森好像意識到有些不妥,愧疚地說:“先生,我對音樂也是一知半解,您還是去找專業的音樂人才行啊。”

老人笑了笑,說:“我以前找過專業人士,但他們都是誇獎我拉得好,沒有一個人像你這樣,提出如此中肯意見的,我真要感謝你纔對,你這樣的人才配得上真正的朋友。”

托馬森被老人捧得臊紅了臉,羞愧地說:“我只是實話實說罷了,雖然我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感覺人只要真誠就必須能找到朋友。”

是啊,一個人只要真誠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之後,托馬森和老人成了摯友,每個星期都要來老人的住所切磋琴技。托馬森也明白了,這個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3個月後的一天,助手杜卡斯對愛因斯坦說:一個政要要來拜訪您。愛因斯坦擺擺手說:“讓他下次再來吧,我已經有約了。”不一會兒,只見托馬森拿着園藝工具走進了愛因斯坦的院子。

再之後,因愛因斯坦的性格有點孤僻,他去世後,關於生活方面的資料寥寥可數。1979年,在愛因斯坦誕辰100週年的時候,一個叫托馬森的老人根據回憶,撰寫了一本新書,書名叫《一個園藝工和愛因斯坦的故事》,書中披露了愛因斯坦一些鮮爲人知的往事,沒想到成了暢銷書。

書的扉頁寫道:人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不管顯赫還是卑微,只要真誠就能找到知音,願天下的人都真誠相待。

愛因斯坦的故事6

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華羅庚巧解《孫子算經》:

着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他十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老師王維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此題出自古代的《孫子算經》,意思是說:有一種東西,不知道數量,如果三個三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五個五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三;七個七個地去數它,最後剩二。問這種東西共有多少。

王老師剛把題讀完,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麼,你看過《孫子算經》?”王老師驚詫地問。(www.52名人故事:中國的愛因斯坦——華羅庚)

華羅庚回答說:“我不知道《孫子算經》這本書,更沒有看過。”

“那你是怎麼算出來的?”王老師又問。

華羅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這樣想的,三個三個地數,餘二,七個七個地數,餘二,餘數都是二,那麼,總數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於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餘數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數了。”

“啊——”王老師簡直被驚呆了,“算得巧,算得巧!”

華羅庚從小就有數學天分

華羅庚小時候,他的父親開小雜貨鋪,家裏窮得很。華羅庚一生下來就被裝進一個籮筐裏,頂上又蓋一隻籮筐。老人說這樣可避邪消災,所以給孩子起名爲“羅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華羅庚上學期間,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常常獨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業亂改一通,但這些並不能掩蓋他的天資聰慧。華羅庚的數學天才大大超過了他的同學們。他上初中二年級時,教數學課的是法國留學生王維克。有一次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王老師用眼掃視全班時,大部分學生都低着頭,恐怕被老師喊起來回答。

只有一個學生在桌上用筆緊張地算着。過了一會兒,這個學生果然舉手要求回答了。他大聲說:“是二十三。”王老師問:“大家說他回答的對不對?”教室裏又是一片沉寂,同學們只是驚奇地看着站起來的那個學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華羅庚。王老師說:“他答對了。”接着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裏的一道名題。

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還用這個方法點兵呢!西方數家尊稱它爲“孫子定理”。王老師一再表揚華羅庚是個好學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從此,同學們對華羅庚刮目相看了。其實,這年纔剛滿14歲的華羅庚,根本沒看過《孫子算經》。

他完全是靠動腦筋,憑聰明才智計算出來的。王維克發現華羅庚是個數學天才後,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領入“數學王國”。經過許多年的勤奮努力,他進了清華大學,又去了英國劍橋大學進修。華羅庚終於成了一名自學成材的大數學家,在國際上也很有影響。

華羅庚的愛國情結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聯大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爲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於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爲終身教授,並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裏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解放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爲我們留下了200餘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爲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餘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愛因斯坦的故事7

西蒙是《法蘭克福報》一名年輕編輯。有一次,他在一個聚會上巧遇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由於一時興起,西蒙壯着膽子,請愛因斯坦爲《法蘭克福報》的讀者們編寫幾道科技謎語,沒想到愛因斯坦居然當場爽快地答應了,只是要求發表時一定要匿名,而且不要一分稿費。

當西蒙興沖沖地將此事彙報給報社的總編時,總編覺得這“根本不可能”。因爲據他了解,美國有一家著名報紙爲了請愛因斯坦寫一篇在美國的遊記,曾開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天價稿費”——1.2萬美元,卻遭到了愛因斯坦的嚴詞拒絕,因此這回他怎麼可能願意寫毫無報酬的科技謎語,而且還是匿名,既獲不得名又贏不來利。

但事實卻是愛因斯坦真的履約了,而且還是“超額”的——爲《法蘭克福報》每週編寫了1條科技謎語,前前後後一共編寫了近40條,且這些謎語遠沒報社裏的人所想象的那般深奧、難解,相反卻非常有趣,具有啓發性,尤其是對青少年培養科學思維有着很大的幫助。

後來,西蒙好奇地問愛因斯坦:“您爲什麼不弄點像‘相對論’那樣的深奧謎語呢?”愛因斯坦的回答是:“因爲我不想搞垮你們的報紙呀。”西蒙又說道:“但我還是難以理解,您爲何願意匿名無償地爲我們編寫科技謎語?”“沒什麼,因爲這個世界上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愛因斯坦迴應道。

不唯名,不唯利,不高高在上,不故意顯擺,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這正是愛因斯坦作爲一個科學家的人格。

愛因斯坦的故事8

二十世紀初,舉世聞名的大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國斯坦的相對論問世後,科學界轟動了。他被四處邀請去作報告。愛因斯坦有位挺可愛的司機。小夥子機智靈活,記憶力特別強。他的司機不辭辛勞地經常送他去演講。

一日,愛因斯坦乘着汽車到某大學作報告,司機說:“愛因斯坦博士,你的相對論其是很簡單,我現在都可以作相對論報告了。” 愛因斯坦問:“你?能行?” 司機笑笑說:“您的報告,我聽過三十多次了,簡直可以背誦出來。不信您讓我試試,這場演講由我來代勞,反正那兒的人又不認識您。” 愛因斯坦同意了。

於是,在下一場演講進行時,司機把愛因斯坦演說的表情模仿得維妙維肖,對於相對論的解說也沒有任何差錯,聽衆數次報以雷鳴般的掌聲。然而當司機剛要走下講臺,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一位教授走過來,提了一個十分深奧的問題請這位“愛因斯坦”博士回答。司機對教授所提的問題毫無所知,愣了一下,腦瓜一轉,輕鬆地笑笑說:“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連我的汽車司機也能回答出來的。不信?您去問問他。”說完他把手指向正在前排凳子上休息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開心地笑了。他用幾句話,解答了教授提出來的問題,那麼簡潔,那麼透徹。教授驚呆了。心想愛因斯坦太偉大了,他的司機學術水平都如此之深,更何況是愛因斯坦呢?

回去的路上,司機感慨地說,今天我是明白了,我只能做一個司機,而你纔是真正的大科學家。

司機不能回答問題實際上是其並沒有領悟相對論的思想,他所獲得僅只是表觀的機械記憶知識。

愛因斯坦的故事9

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是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他遇事愛思考、研究,常常從一點小事中受到啓發。

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了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了自己在做什麼。立刻,他猛地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爲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裏馬上站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起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啓發。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取得偉大成就以後,在世界上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他從來不圖虛名,不愛金錢,生活一直很艱苦簡樸。有一年,比利時王后邀請他去訪問,爲了迎接他,比利時特別組織了一個歡迎委員會,準備到車站隆重熱烈地迎接他。

火車到站以後,愛因斯坦避開歡迎的人羣,拎着一隻小皮箱,徒步向王宮走去。歡迎的人們一直等到旅客走光,也沒迎接到愛因斯坦,只好向王后報告情況。

“什麼?你們沒接到貴賓?”王后着急地問。

“我們在火車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走光了也沒看見愛因斯坦。”歡迎委員會的人說。

“你們馬上分頭去尋找貴賓,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宮來。”王后吩咐道。

於是,歡迎委員會的人馬上分散行動,到各處尋找。最後,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發現一位頭髮灰白蓬亂的老人——愛因斯坦,只得和他一起步行到王宮。

比利時王后奇怪地問他:“您爲什麼不乘我派去接您的車子呢?”

“我覺得這樣步行比乘車愉快得多。”愛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1、聯繫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詞語。

不圖虛名:

熙熙攘攘: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思考( ) 啓發( )

熱烈( ) 立即( )

3、本文寫了愛因斯坦哪幾件事?簡要地寫出來。

4、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所介紹的愛因斯坦的特點嗎?(不能超過25個字)

答案:

1、不追求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名聲。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2、思索 啓迪(啓示) 熱情 立刻

3、①愛因斯坦在換牆上的畫時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由此想到物體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線運動。②愛因斯坦去比利時訪問,只帶着簡單物品避開熱烈歡迎的人羣步行到王宮。

4、愛因斯坦遇事愛思考,不圖虛名,不愛金錢,生活艱苦簡樸。

愛因斯坦的故事10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於整日同一羣調皮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幾門功課不及格。

一個週末的早晨,愛因斯坦正拿着釣魚竿準備和那羣孩子一起去釣魚,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爲你的前途擔憂。”

“有什麼可擔憂的?傑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你千萬不能這樣想。”父親充滿關愛地望着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着這樣一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一聽——

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着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裏。當兩隻貓從煙囪裏爬出來時,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黑煙,而另一隻貓的.臉上卻乾乾淨淨。乾淨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爲自己的臉也又髒又醜,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乾淨的貓,以爲自己的臉也是乾淨的,就大搖大擺地到街上閒逛去了。”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爲你的鏡子,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後,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裏。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拿自己作爲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並不斷地自我暗示: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沒有必要像別人一樣平庸。這就是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爲愛因斯坦的原因。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活方式,有一千種生活的願望,不同的方式和願望,就會產生不同的生活態度。你可以參照別人的態度確定自己的態度,但你永遠不能照着別人那樣做。

你必須看清自己,並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你的未來如何,不取決於別人怎樣做,而是取決於你自己怎樣做。

愛因斯坦的故事11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名叫《愛因斯坦的故事》。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愛因斯坦在小時候的事情,分別是四歲時問父親羅盤裏的指針一直指向北方,12歲時叔叔給他出了道勾股定理,跟愛因斯坦說了一些道理,就被吸引主了整整三個星期,16歲時他給同學出了一到他自己也不知道的題”。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愛因斯坦從小就愛動腦筋,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冥思苦想,如果他解決不了問題就會睡覺不安穩.吃飯沒味道”。這讓我聯想到了一句名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我覺得愛因斯坦非常熱愛學習、不懂就問,一但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一定要解決掉的。這使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在看一本實驗書,突然我看見了一道題“放在碗裏的瓶中水爲什麼會噴出水來 ”?我被這到題吸引住了,我就到處找答案。最後我終於找出了答案,原來碗裏的熱水加熱了瓶子裏的空氣。隨着空氣的加熱,空氣分子的流動速度加快,並進行擴散。這時空氣就會膨脹,向下擠壓有色水。這就迫使水沿吸管上升,並從瓶口噴射出來。

愛因斯坦的故事12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與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是分不開的。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小學、中學時的學習成績都不算好,可是他非常想向科學領域發展。怎麼辦呢?頗有自知之明的他根據成績對自己進行了分析,他發現:自己對物理的興趣最高,而且其成績也在所有功課當中最好。於是,在讀大學時,他選擇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專業。由於自我定位非常準確,很快,愛因斯坦在物理方面的潛能便得到了超長的發揮。26歲那年,他就發表了科研論文《論分子尺度的新測定》。此後幾年,他又先後發表了數篇在全世界都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不但發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還宣佈了狹義相對論,推動了人類認識宇宙的重大變革。

想想看,如果當年愛因斯坦所定的目標是天文學、文藝學或者其他什麼學科,恐怕就很難取得像在物理領域這樣輝煌的成績了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有可貴的自知之明,而且對已經確定了的目標從不半途而廢。比如說1952年,鑑於他的突出成就,以色列人民在第一任總統逝世後邀請他接受總統職務,他二話不說,立刻拒絕了。的確,如果愛因斯坦真的當了總統的話,之後那麼大的建樹恐怕就再也無從談起了。

大道理

即便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如果他漫無目標地亂射,也不能達到目的、取得勝利。人生也一樣,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什麼事就都很難成功。

愛因斯坦的故事13

老師們從來都不用解釋愛因斯坦是誰,因爲孩子們在科幻故事中就能聽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人們很想多講一些愛因斯坦的故事,關於他那些偉大的發現怎樣使人類變得更加聰明,就像講牛頓被蘋果砸到的故事一樣。

可是, 人們卻找不到那樣的故事,因爲他那些發現實在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於是,人們都以敬仰的目光看着這位科學巨匠,卻在不知不覺之間被他那些奇怪的行爲逗得捧腹大笑。

一天,愛因斯坦沒有下樓吃早餐,他的太太上樓去看時, 發現他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親愛的! 我得到了一個絕妙的想法。” 愛因斯坦眼睛 癡癡地看着前方。 毫無表情地說。 然後, 他就走到鋼琴邊彈起琴來,彈得很陶醉。突然,他停了下來,在紙上寫下了一些東西, 然後不停地自言自語: “我得到了一個絕妙的想法! 絕妙的想法……”

他繼續彈鋼琴, 每隔一段時間就寫下一些東西。 過了半小時,他上樓走到他的研究室,告訴太太不要打擾她,他要把自己關在研究室裏。

太太只好每天給他送去三餐。 過了兩個星期, 他終於走了下來,臉色蒼白,眼神呆滯,手裏握着兩張紙。他用微微顫抖着的手將紙放在桌子上,告訴太太說, 那是“相對論”。

這樣的趣事還有很多。 愛因斯坦最愛吃魚子醬。 在他的生日宴會上,朋友們特地爲他訂了一盤魚子醬。 魚子醬端上來時,

愛因斯坦正在滔滔不絕地講“慣性” 問題。 他一邊吃魚子醬,一邊繼續談論“慣性”。 當他講完 “慣性” 問題, 魚子醬也吃完了。

這時,一個朋友問他:“你剛纔吃的是什麼東西呀? ”

“啊,”愛因斯坦搖搖頭,“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呢?”

“是魚子醬啊! ”

“啊……”他用手撓了撓頭,“是魚子醬,我怎麼沒有嚐出來呢? ”

愛因斯坦移居美國後, 有一天, 他辦公室的祕書接到一個電話,聽到一個德國口音很重的人用英語問:“請問,愛因斯坦博士住在哪裏? ”

“實在對不起, 不能奉告,” 祕書解釋說,“因爲愛因斯坦博士不喜歡別人去他的住所打擾他的工作。”

這時候, 聽筒裏的聲音突然變得很小、很小, 只能隱約聽見“請您不要告訴別人,我就是愛因斯坦。 我正要回家, 可是忘記自己住在哪了……”

就像愛因斯坦中學的一位老師所說, 他很不喜歡錶現自己——他對科學的研究完全出於對科學的熱愛。他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所思考的科學問題上, 所以在一些生活細節上鬧出了許多笑話。

此外, 愛因斯坦對人十分親切,他沒有將科學當成自己的成就,而是當成 自己終生的愛好,在臨終的前幾天,他還在修改他的科學著作。

正是這種專注與熱愛讓他成爲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的故事14

《愛因斯坦的故事》在本書主要寫了:1879年3月14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爾姆,幾個月後,舉家遷往慕尼黑。1884年入主教民衆小學讀書。1888年10月入慕尼黑路易彼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受到了屈辱。1894年6月父母遷往意大利米蘭。

不久,愛因斯坦被路易彼爾德高級中學勒令退學,前往米蘭於父母團聚。189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免試錄取到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大學讀書。1900年10月以優異成績通過大學畢業考試,結束大學生活。1901年加入瑞士國籍。1902年6月入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1903年1月6日於米列娃結婚,1年後,長子漢斯出生。

1905年先後完成《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等5篇重要學術論文。狹義相對論創立完成。1908年10月被聘爲州立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1909年10月被聘爲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大學副教授。1911年9月被布拉格德國大學聘爲正教授,不久,赴布魯塞爾參加

愛因斯坦的故事15

在一個深夜裏,星光暗淡,我獨自坐在沙發上,把愛因斯坦的故事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我對愛因斯坦充滿了興趣。

愛因斯坦的故事主要講了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愚蠢,可是他的叔叔給他出了一道題,爲了這道題整整三個都睡不好,吃飯沒味道,一有時間就坐在小桌旁,他努力思考終於知道結果了他證明這道題得到叔叔得誇獎。他16歲那年,向同學們出了一道題,結果誰都不知道題的結果,連他也不知道結果,真是笨鳥先飛。

可是他認真學習,努力思考,不懂就問,後來當上了物理學家。

這篇文章就讓我聯想到我小時候,有一天,媽媽出了一道題給我做,那道題實在太難了,我一直想都不會,因爲我努力思考終於得到結果了,162-68= 94,經過這件事之後,我要認真思考,取得好成績。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